《寻找不达大》讀後札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这是一本常年在大马本地出版社书柜上,十来年都与之匆匆面照,却不会引起我留意的书本。是题目的陌生,还是设计的吸引呢。
要不是大将那次50零吉六本书的活动,自选书缺货。我大概不会读到。封面有着‘雨林食神‘,‘饮食笔记’这样的字眼,大概是出版社的人力智能,匹配的结果。
既然有缘姑且一读,他就是简单散文,易读。
首先书名用上的不达大是何物,我先解开这不解。原来又是一种作为西马人所不熟悉的婆罗洲果子。同为一国,西马(老东马人回称之为-联邦),对这隔海的同胞知之甚少。至今,我也就因工作之便达到一次。前一阵子也把,已移民到台湾的张贵兴著作《猴杯》读了。我也是抱着籍书,增加婆罗洲的认识。
当然,是不易的。光是两地间的历史背景就相差甚远。马来半岛近代至今,满是大不列颠的遗风。而婆罗洲则是荷兰人,在地土著,和一些曾在中原努力聚集势力的中华汉族。
回说书本,作者是个典型的大马作家。(据我狭隘感觉)大马全职文字人非常少。许多作者本身都有个正职,而且与艺术文化相之甚远的。就像此书作者,蓝波拥有剑桥文凭在海关工作的人。他们或许在那乏味的工作,提取生活浪漫。
书述地道的美食,逝去的地点,和他所缅怀的日子。
犹如曾在那土地,遗留风韵的独立妓女,台湾籍日军等。
照先前所言,这些描述自然没有我阅读《野村少女》那么亲切熟悉,毕竟《野村少女》所述的就是我童年生活的隔壁村。但我见的就是,千百个南洋聚落的共同命运。数百年间,多少华人南下,在这热带丛林开垦。他们或许当年是冲着这土地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源,比如金矿,锡矿。虽说如今也已油尽灯枯,但这土地的先天气候,使得他们最后都有留存的希望和念想。
那些矿区聚落,垦殖区聚落因而消散。但有的,本有转型的魄力。大时代却为之大泼冷水。锡矿,橡胶的辉煌我这一辈人也就道听途说。但在那些没落聚落中,却也还能看见,二战的遗留,英军马共对峙和独立初期的不稳定年头。那些年的不安让那些被建立下来的南洋风貌破碎。
人走茶凉。唏嘘依然。
--转发FB越讀者(馬來西亞)群,随意贴文。
砂拉越在MCO独善其身,就读读东马散文集。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这些年在当地默默书写记录和出版他们在地的地方故事。 这魄力,在西马地方资源丰厚却少见。 btw,这本书是大将出的。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牛呵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村貓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野村少女》讀後札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臆想阿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发现距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佳代的廚房》讀後札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生命是否真的只是做出各種決策?--《人類大命運》讀後感本文為2017年的社會科普書籍《人類大命運》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avatar
患子
2021-09-05
《外科大歷史》讀書筆記一本兼具趣味與省思的科普書。作者Tilney是在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執業多年的外科醫師,他以生動的筆觸,講述西方外科手術的演進。
avatar
Chih-Yu Chen
2021-03-16
不只東南亞:蘋果、稻鴨、原住民,《尋找台灣味》的前傳與後記本書獲2020年OpenBook好書獎》 這本《尋找台灣味》於2020年5月初上市,網媒相關的宣傳以越南茶等東南亞篇章成為了主打。「在東南亞尋找台灣味」的意趣自帶光環,然而,身為作者之一,心中種有一股聲音吶喊著:「本書有一半的農業記事篇章是書寫臺灣,應該要把他們的亮點平衡宣傳才是。」
Thumbnail
avatar
安可
2020-12-01
7.3 基督徒該聽誰的?──《信仰不是事實》讀後記 2019D19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8
7.2 基督徒的科學情結──《信仰不是事實》讀後記 2019D18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8
7.1 耶穌自助餐──《信仰不是事實》讀後記 2019D17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