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吹捧人工智慧的同時,更需要知道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吹捧人工智慧的同時,更需要知道可能帶來的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人工智慧的運作有賴於資料的搜集,而藉由資料庫的建立後,依其人工所編寫的演算法或規則,自行學習、運用,已達到節省人工有效率的目的。


但,若是被濫用,後果不堪設想!


歐盟預計在今年2021年將進行人工智慧相關法律的立法,以規範人工智慧運用的範圍(預計涵蓋醫療、能源、交通等範圍)及處理人工智慧可能延伸出來的問題。


其中關於臉部辨識的生物特徵監視工具可能造成個人隱私等基本權利的侵害,所以是最為敏感的議題之一。而歐洲的若干公民團體(如歐洲公民聯盟、歐洲數位權、國際隱私權組織等團體)也依此做出號召,希望歐盟在立法時可以重視此議題。


在去年2020年6月時,英國倫敦的一群警察設置了特製的監視器,掃描路人比對監控名單,用來找出目標罪犯,在測試日的當天就抓到了三名罪犯,看起來好像提高了辦案效率。但在國家作出為人民好,保護民眾安全、維護治安的措施同時,人民的隱私也相對地受到侵害,人民似乎沒有選擇不露臉的權利。


在英國測試監視器的期間,真實案例有男子因為不想露臉而將衣領拉高,然後他就被以「行為不檢點」被開罰90英鎊。若是把文中的英國拿掉,還真的會被誤以為是在中國的措施呢!


掌握隱私、行蹤,就可以預測行動,雖然嘴巴說是為了社會治安、為了人民安全,但實際上卻可能成為控制人民的工具。在中國,甚至發展出所謂的「步態追蹤」技術,只要以身形或舉動就能判斷身分,還不用辨識臉部,真是厲害。


原本以為只有在極權專制的國家才會極力想要監控人民,但現在在民主國家中,似乎也有為了鞏固政權,而想要加強對人民的監控,好預測、觀察人民的行動或思想!科技雖然可以造福人類,但若濫用,也可能成為囚禁人類的利器。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3會員
185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所謂的「軟體」,在法律上稱之為「電腦程式」,可包括各種應用軟體,以及作業系統軟體。軟體在法律上的保護,包含著作權法、專利法、營業秘密法、刑法、積體電路電路佈局保護法,甚至涉及公平交易法等。
這陣子網路上大家都在瘋邀請碼求上車,Clubhouse特殊的使用者模式引起一股熱潮,許多本來有在經營社群媒體的朋友,紛紛上車找議題開房群聊,體驗與傳統社群媒體不同而更直接的感受。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根據歐洲議會的2021年1月20日的新聞報導,歐洲議會以 364 票贊成、274 票反對、52 票棄權,通過「人工智慧在軍事和非軍事用途準則」(AI with definitions and ethical principles)這部法案,而這部法案在說什麼,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
所謂的「軟體」,在法律上稱之為「電腦程式」,可包括各種應用軟體,以及作業系統軟體。軟體在法律上的保護,包含著作權法、專利法、營業秘密法、刑法、積體電路電路佈局保護法,甚至涉及公平交易法等。
這陣子網路上大家都在瘋邀請碼求上車,Clubhouse特殊的使用者模式引起一股熱潮,許多本來有在經營社群媒體的朋友,紛紛上車找議題開房群聊,體驗與傳統社群媒體不同而更直接的感受。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根據歐洲議會的2021年1月20日的新聞報導,歐洲議會以 364 票贊成、274 票反對、52 票棄權,通過「人工智慧在軍事和非軍事用途準則」(AI with definitions and ethical principles)這部法案,而這部法案在說什麼,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