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對語(三):成雙(dyadic)之魅思?

2021/03/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眉葉霜花..開顏一尊..疑香數之..「此山尚屬一夢,從別峰頭,不妨聽取一頌...」之撩..
文本
對於當代極度瞬變、資訊發達之全球社會,最深刻描述當推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所提出之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之概念,當e化符號在全球實現了瞬時快轉之後,他/我之時間無晝夜差異之重映,他/我之疆界亦無窒礙緊縮在surfing網絡,往昔傳統社會沉重、固態、僵化之生活狀態已轉換為輕盈、流動、破碎之液態分離現象;處於「去傳統化」(Detraditionalization)之趨勢中,個體在與過去約定成俗之規範已剝離斷裂之社會裡存有,他/我日益沒有穩定之集體意識參照內省,被抽離開原有倚賴建制的社會框架,趨向將自我與生涯當作一個開放之事業籌劃,強調個殊與差異性,崁入愈來愈精緻之主體化脈絡中,強調他/我關係之連繫必須以「互平」務為必要之建構要素,這種自設之生活實踐也正是現代親密關係成雙(dyadic)擺盪的成景圖像。
英國社會學家Anthony Giddens認為液態社會之親密關係擺盪的最大推手應屬女性,因為早期在傳統社會中之女性是固著於經濟弱勢之群體,是以婚姻被大多數女性當作專屬之領域發展不懈,女性憧憬著雙蝶之夢「浪漫愛」(romantic love)之婚姻,藉由婚姻裡「相依共生」(codependence) 之經濟穩定與庇蔭之承諾,共業的家庭關係成為女性唯一選項,妻職、母職順勢置入於家庭發展關係之核心,如此「浪漫愛」之親密關係易造成兩性權力之傾斜,是以Giddens認為「浪漫愛」是女性化之愛情,且附著於以男性為軸心之舊窠文化之愛觀,諸此社會結構之延伸,不容否認另株愛之變異是女性遭受親密關係暴力之威脅始終存在。
現代文明經數帆帶過,馳道同載的已不再是兩性「浪漫愛」之流暢無阻,女性受性多元化之解放與平權運動的衝擊、及個人主義的思潮影響,置身於液態性社會結構層次,她之「獨白」文化自我覺醒,女性開始自引愛情的主導性,對於多重親密關係的醞釀與發展多能使女性認同自我存在之價值,而「曖昧」之情思也嘗試在女性逾越社會親密關係規範之際若隱若現,「當個人不為任何外在原因,只為了藉著和他人之間某種持續的關係而獲益,而且只有在雙方都覺得這個關係帶來足夠的滿足時才維繫這個關係。」這正是Giddens所謂液化現代之「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之來臨。觀諸女性建立在主體性、自覺、平等、反思上的「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 是一種徹底重整的多元親密關係,除了異性婚姻之外,亦可包容其他之性脈絡文化,直白之,即是經濟與性別已在「純粹關係」中脫勾,如此將愛情解碼朝向開放之意涵,可塑之性(plastic sexuality)矯首於匯流愛(confluent love)之場域,在匯流愛之「互平」基礎內,權利與義務定義了親密關係之實質發展,情思、獨佔、忌妒、失落之類的浪漫情結等親密屬相愈趨隱匿微弱,在「匯流愛」行歌,她/他之親密關係的實踐會談及自由、協商、契約、流動、專業、經濟平等這些一絲也不浪漫的事物,她/他需要適應的不再是激情、初遇的悸動,而是理性的責任分配與自我期許,是以現代女男以純粹關係為脈絡之匯流愛,其摘取的是一段「特別的關係」,而非眾裡尋他千百度之「特別的人」。
從浪漫愛/特別的人,到匯流愛/特別的關係,今下成雙(dyadic)之魅思(不一定是夫妻合法屬性) 勾勒出的流動維度,在時間裡回溯無相,在空間裡變易無住,「自我」與「他我」形成一種可以共商之情境。何如尊前回首..疑香數之..「此山尚屬一夢,從別峰頭,不妨聽取一頌...」之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間有乘除
    人間有乘除
    人間有乘除,生死有流轉,生命四有次第循環: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是謂無始無終..觸筆何須罣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