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含有「尚書」共 3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Human Stain的沙龍
2025/03/02
斯人凋零
從NTU40+輾轉得知 程元敏老師逝世,享耆壽九十六歲。 1999年選修中國文學系的《尚書》,老師一字一句地註釋、教我們讀經解經,是一門可以上溯自先秦、兩漢的學問,及至宋代以下,所謂【經學】。彼時台灣文學系所紛紛依國家命令成立,他們這一代人,因為戰爭而來到台灣,中國的移民,從兵籍退下來轉入學業,身
#
尚書
#
經學
#
台灣大學
2
留言
天心居
2024/11/21
教授與年輕人
有一個專門研究《尚書》的教授,一次遇到研究瓶頸,非常苦惱,只好到外面散散步放鬆心情⋯⋯
#
學術圈
#
經學
#
教授
2
留言
劉有恒的沙龍
2024/06/27
談誤釋的《尚書•益稷》:『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談誤釋的《尚書•益稷》:『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一、『戛擊』及『搏拊』原為動詞 《尚書‧益稷》有以下一段文字:『夔曰:戛擊鳴球[1]、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閒。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
#
尚書
#
中國音樂
#
中國文學
喜歡
留言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5/16
Lost in Translation(下)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
尚書
#
漢字
#
翻譯
17
15
薇亦柔止
2024/05/16
4
與歐洲史相較,中國是一個歷史記載相對完整的國家,《尚書》是一部最早的史書。近現代歐洲,各國都留存有檔案室,提供一手史料。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研究,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後來的德意志皇帝)的手札,這個國王終其一生都有做雜記的習慣,是比日記還簡短扼要的記事本。有人以國王的手札做研究,寫了一本書︰在他未當上國王時,與一名波蘭公主相愛十幾年而無法結合的故事。腓特烈大帝著作等身,一輩子都在寫書,他留下來的書信都有刊印發行,所留下的史料更豐富了。研究歐洲史有很大一部分要靠研讀書信與日記來瞭解。
4
麥康納
發文者
2024/05/16
2
薇亦柔止 沒有爬梳啦。就是看看那些「基本工作」做過度的「國學」學者的專著,再寫些自己的想法。
2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5/13
Lost in Translation(中)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
尚書
#
漢字
#
翻譯
13
3
薇亦柔止
2024/05/13
4
若是有流傳下來,現代人或許可以討論「孔安國」的譯法了?還是,只能從今文經中去推論了?
4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5/05
Lost in Translation(上)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
漢字
#
尚書
#
地鳴
16
3
薇亦柔止
2024/05/05
4
這句話我讀了好幾遍,至於「讀」作何解?1.以今文經的觀點來解讀古文經2.把古文經的文字轉換成今文經3.把古文經「訓詁」成今人所能理解的文字
4
麥康納
發文者
2024/05/05
2
薇亦柔止 被你破解了 XD
2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4/21
《尚書》學習雜記⑤:穿幫與考證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
尚書
#
漢字
16
1
林燃(創作小說家)
2024/04/21
2
現在古裝都不古裝啦~
2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4/20
《尚書》學習雜記④:著成時代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
漢字
#
尚書
#
偽古文尚書
11
5
薇亦柔止
2024/04/21
2
今古文之爭是緣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若是今文《尚書》是伏生僞作,不知五經中其他書是否也是如此?
2
麥康納
發文者
2024/04/21
1
薇亦柔止 梅賾獻的書,二創者不明
1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4/02
《尚書》學習雜記③:「史乃冊」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
漢字
#
尚書
#
史乃冊
13
2
薇亦柔止
2024/04/04
2
周公好像祭司哦!
2
麥康納
發文者
2024/04/05
喜歡
薇亦柔止 剛好treads看到這景。這家拜完再擲個茭,跟當時就差不多了https://www.threads.net/@david44014/post/C5Uqnr2yRp-/?xmt=AQGzf5e6vk-Cb1KnzExbXtxJpGhXCPU1UNl7YZDAwnL3wQ
喜歡
麥康納的沙龍
2024/03/02
《尚書》學習雜記①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
漢字
#
尚書
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