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冒險誌:《群山之島:不去會死的他們》張元植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山給了你什麼?」

「山給了我什麼?」

作為《群山之島:不去會死的他們》第二集的主角張元植抿了一下嘴唇,望向遠方,似乎穿過一團迷霧後再轉向鏡頭,笑了一下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然而,他當時的眼神,或許透露出他與山這些年,既是冒險,又是探索生命邊界的複雜關係。

我十分喜歡這顆鏡頭,它真實地捕捉到了冒險者與自然之間幽微的情緒。在明顯看得出來是剪接的另一段畫面中,張元植說了:「不要怕探索新的東西。」正是山教會他的事。

raw-image

不以生命為代價,就不叫冒險

對於平常比較少接觸登山活動的朋友來說,張元植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他從國中開始接觸登山,至今在登山領域已是個出名的人物。他在18歲就完登了南美洲最高峰、標高6,961公尺的阿空加瓜山,在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25歲登上人生第一座8,000公尺高山布羅德峰;以及,在本次的紀錄片中,即使沒有完成攻頂,仍挑戰了位於巴基斯坦北部與中國新彊邊界的喬戈里峰(通稱 K2,Chhogori)。若成功的話,他會是台灣第一個完登K2的登山家。

對於從國中就開始接觸冒險活動,並不斷挑戰台灣人海外攀登紀錄的張元植而言,冒險活動又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涵?很有趣地,劇組將這集紀錄片的名字巧妙地取名為「冒險是殺小?」作為一種探問,也呼應主角張元植特質的趣味。(本集出現不少髒話,算是輔導級的紀錄片(誤))。

為了回答什麼是冒險,《群山之島》的製作人詹偉雄在受訪時說了:「冒險的行動,不以生命為代價的話就不叫冒險。冒險,因為以生命為代價,所以你時時刻刻會對你的探險進行思索,你要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技能,了解你面對的自然。冒險者一方面將人性推到了極致,另一方面看到了尋常人未曾得見的事物。」

raw-image

我們的目的其實是旅程,不是終點

本集最精彩的地方是劇組在準備往前登素密達山的時候,遇到了積雪的滑坡,從幾個畫面中可以推測,劇組多數人並沒有雪地行走的經驗,也未有對應的裝備如冰斧、冰爪。這時,是否要「冒險」爬上素密達山,並且垂降下素密達斷崖,就是一項進退兩難、需要考慮多項交錯因素的決策。

導演在此精準地捕捉了登山活動中,面對未知挑戰時所需要經歷的緊繃互動。首先,首次進入畫面的協作張國威從箭竹林裡鑽出來,用帶著些許怒氣的口吻抱怨前方隊友沒有把路開好,一聲「媽的!」鋪陳了他在接下來緊張氛圍裡的角色。張國威在檢視空拍機的畫面,以及用長鏡頭觀察前方的雪況之後,始終認為隊伍可以繼續推進,大不了劇組輕裝上素密達山,協作再回來背餘下的裝備。

接著,鏡頭轉到張元植的身上,他邀請大家一起開會討論接下來是否要繼續推進,另一位協作賴立人表示:「我跟阿澤討論是這樣,如果是我們帶隊,我們不會上去。」這時,張元植說出:「我先問一下,最後決策者會是誰?」

「你啊!」製作人發聲說出,是張元植必須要承擔決策的角色。

鏡頭回到元植身上。他看了看手錶,嘀咕了一聲「幹……」然後要大家給他一分鐘想一下。

在沈穩的樂音與素密達山壯麗的雪景中,製作的人的聲音再度進到畫面中,他說:「一般社會生活裡面講撤退,是一個負面的字眼,可是在山上不一樣。你要撤退就要回程,回程的艱難與挑戰也不亞於你要往前進的那條路。所以撤退代表著你還要付出額外的努力。所有在大自然裡面從事冒險或探險的人都知道,我們的目的其實是旅程,而不是終點。」

「出發其實就是成功了,因為你勇敢跨出了生命的邊界!」

這段話對於持續在接觸登山活動的我而言,十分有共鳴。文明社會時常有二元對立的價值觀,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更令人沮喪的,是沒有到達成功那端的話,都會被劃分到失敗那端,儘管你已經完成了99.9%。或許,對於登山者而言,出發就是勇敢跨出了生命的邊界,持續探索生命經驗與自然,每一個登山者都應該為了這樣的一步而喝采。最終,張元植帶母親爬聖稜線的計畫雖然沒有走完,但故事已經發生了,這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要一直爬山?我覺得張元植的母親徐思潔女士,在結尾訪問時說得很好。她說:「爬山就肉體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為什麼每次走完,你都可以忘掉那個痛苦,然後你只記得那個心靈的解放跟快樂..……我覺得是一種意識的轉換,是一種成長。爬山,在這15年來,讓我的身體、心靈,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

原文刊登在天下獨立評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嶼冒險誌的沙龍
3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看著前方同伴的背影融入了藍藍而去的天空,這就是山人合一嗎? 我走進了山,成為山的一部份了。
Thumbnail
看著前方同伴的背影融入了藍藍而去的天空,這就是山人合一嗎? 我走進了山,成為山的一部份了。
Thumbnail
台灣很美,這點是不變的事實;就算你沒看過,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在享受台灣山林的風景時,你有想過要怎麼安全的從事登山這項看似簡單卻充滿危機的運動嗎? 要敬畏山,不然山會要人們付出代價
Thumbnail
台灣很美,這點是不變的事實;就算你沒看過,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在享受台灣山林的風景時,你有想過要怎麼安全的從事登山這項看似簡單卻充滿危機的運動嗎? 要敬畏山,不然山會要人們付出代價
Thumbnail
一本令人動容的家族回憶錄、自然寫作以及山岳書寫,也是一部近代臺灣小傳
Thumbnail
一本令人動容的家族回憶錄、自然寫作以及山岳書寫,也是一部近代臺灣小傳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光封面與作者簡介就已是滿滿的故事,每座山有每座山的故事,當然也有屬於登山者的故事。為什麼上山?是什麼時候、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上山?上山有什麼樣的目標與期許?山下的生活又有了什麼樣的改變與進步?
Thumbnail
光封面與作者簡介就已是滿滿的故事,每座山有每座山的故事,當然也有屬於登山者的故事。為什麼上山?是什麼時候、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上山?上山有什麼樣的目標與期許?山下的生活又有了什麼樣的改變與進步?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