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從一名年輕登山家的殞落探討人生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期一則新聞:台灣的年輕登山家張元植於攀爬法國白朗峰時意外墜崖身亡。其實山難新聞並不罕見,但失去如此年輕又熱愛登山的冒險家,卻也還是感到有些遺憾。


沒關注登山的人對於張元植應該很陌生,他從13歲開始接觸登山後,即陸續攀登多座台灣高山,成年之後嘗試挑戰世界高峰,是一名年輕的台灣登山家。西元2021年時,公共電視台還錄製了一系列的實境節目,跟著四位年輕登山家前進台灣高山,其中一集就是播出張元植帶著媽媽跟拍攝組員一同挑戰聖稜線。張元植也曾於專欄中寫下他認為的登山與生命的連結,並描述了他是如何面對生命及其意義。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影集呈現四位年輕登山家的生命故事與影響他們深遠的四座山-奇萊北峰、聖稜線、八通關古道,及南湖大山。每一段山嶽路線都緊扣著不同面向的生命歷程;看大自然所帶來的療癒之力、冒險時的進退抉擇、漫步於原始森林的動物相遇、帶領著初入山林的人們找到獨屬於自己的大自然。
張元植:「在熱愛的事情上投注生命與熱情,就算有其風險,依舊要直面死亡。如此,也才是真正認真的直面生命。」


雖然張元植不幸罹難,但他留下了他的人生態度,也就是在熱愛的事情上投注生命與熱情,而登山就是他生命中非常熱愛的事情。那麼,我的人生態度呢?


我也爬山,但我體力不好,我自知目前能力尚不允許我追求百岳,貿然執行自身能力外的活動都可能造成他人困擾,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大多攀爬6小時內可完成的小山,能走完台北大縱走就已經覺得自己很棒了。很顯然地,爬山並非我熱愛的事情。為什麼我還要去爬山呢?我想這個問題拿去問馬拉松跑者應該也是類似的答案吧。


我覺得爬山是一種自我探索跟挑戰。爬山其實很辛苦,每回爬到最後總是吶喊著下次不來了,但當抵達制高點看見遼闊的景色之後就瞬間遺忘剛剛路途中的痛苦,還會一邊肯定自己做到了,一邊輕鬆的計劃著下一次的爬山路線。爬山不單靠體力,還需要耐力跟意志力,透過不斷的克服身體疲勞跟自我喊話,用適合自己的速度一步一步確實的往上爬才有機會成功抵達終點。


有時候我遇到挫折也會想去爬山,當我感受到爬山之苦時,我就會跟自己說:「如果爬山這麼苦我都可以克服了,那點挫折還算什麼?」接下來只要我爬完了這一程,我就會把挫折拋到腦後並振作起來。


對我來說,爬山的感覺跟人生很像,人生就是透過不斷的自我探索來迎接一連串的挑戰,挑戰過程也許很辛苦,但只要堅持下去,成功完成挑戰的喜悅就可以繼續支持著自己迎接下一個挑戰。所以,我的人生態度就是「堅持」跟「堅強」。


你的人生態度呢?也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吧!


參考資料

報導者專欄:張元植/登山中的死亡,對生命的凝視

公視節目: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第二集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對攝影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我的IG,沒興趣的人也可以來隨意逛逛。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分享登玉山前峰、主峰行程中的個人經驗及美好景致,也反思人生與自然環境間的感悟。
Thumbnail
在 2024/6/28 一早,看到手機跳出一則通知,新聞標題是「台灣知名登山家OOO攀登法國白朗峰墜谷身亡」。讀了新聞報導,接著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不少登山界人士紛紛發文致哀,並分享這位登山家在 2020 年所寫的一篇文章,以追念其在職業登山領域的貢獻。 雖然我並非十分熱衷與投入攀登高山這項運動,平常
Thumbnail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Thumbnail
登山或壯遊 從不是因為它容易、簡單、安全 或許是為了更瞭解自己、明白天地 而願意冒險犯難 好玩原本就各種深淺廣狹的層次 祇是沒死的 不算活著
Thumbnail
愛山愛土地。大學時加入台北大學登山社,與山深深結緣。大學畢業後投入大量時間探索山林,同時認識自己。2017年經歷哈崙山難,生死一線,幸運生還。山難後專注於身心康復成長,2022年底左小腿骨折癒合、2023年底創傷症候痊癒。以登山領隊、嚮導為職業,讓人認識山的美好。每天離夢想更接近一點點,夢想跟著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分享登玉山前峰、主峰行程中的個人經驗及美好景致,也反思人生與自然環境間的感悟。
Thumbnail
在 2024/6/28 一早,看到手機跳出一則通知,新聞標題是「台灣知名登山家OOO攀登法國白朗峰墜谷身亡」。讀了新聞報導,接著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不少登山界人士紛紛發文致哀,並分享這位登山家在 2020 年所寫的一篇文章,以追念其在職業登山領域的貢獻。 雖然我並非十分熱衷與投入攀登高山這項運動,平常
Thumbnail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Thumbnail
登山或壯遊 從不是因為它容易、簡單、安全 或許是為了更瞭解自己、明白天地 而願意冒險犯難 好玩原本就各種深淺廣狹的層次 祇是沒死的 不算活著
Thumbnail
愛山愛土地。大學時加入台北大學登山社,與山深深結緣。大學畢業後投入大量時間探索山林,同時認識自己。2017年經歷哈崙山難,生死一線,幸運生還。山難後專注於身心康復成長,2022年底左小腿骨折癒合、2023年底創傷症候痊癒。以登山領隊、嚮導為職業,讓人認識山的美好。每天離夢想更接近一點點,夢想跟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