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全球流行病,中國無法卸責,瑞媒如此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已過一年,而世衛對於疫情的來源仍舊充滿疑惑,無法了解源頭,就無法對症下藥。就此,瑞士法語區電視台拍攝這個紀錄片,當中也包含BBC的採訪,完整記錄過往一年武漢肺炎的全球歷程。並讚揚台灣防疫成功之道,磨劍將近20年的台灣,記取經驗及教訓,一直在為這場全球流行病做準備。
台北的天空。 方常均攝
本文為瑞媒紀錄篇中譯文,影片內容翻譯如下:
在中國宣布疫情是人傳人的傳染過程滿一年後,所有的證據指向中國必需承擔疫情的責任,因為在疫情爆發初期,當局驚慌失措,並要求吹哨者噤聲,而錯失了控制疫情的良機。這篇報導中採用了隱藏式的攝影機,還原剛開始疫情爆發的真相。也說明病毒如何從中國傳到義大利、美國甚至巴西,這種世紀大災難,至今已經累積超過兩百萬人死亡,而病毒是如何遍及全世界的。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Paul Nurse教授表示,以前這種大流行病,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跨大洲傳染,但現在24小時內就能抵達,導致疫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病毒變得愈來愈聰明,在人類偵測出來病毒之前,就已經有足夠的傳染力,並繼續複製下去。

台灣如何超前部署

台灣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醫師,也是疫情管控的專家,當他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看到社群網路討論著武漢出現7名類似SARS的呼吸症狀病患,馬上警覺事態嚴重。因為台灣在大約20年前,曾爆發過SARS疫情,導致將近百人死亡。羅醫師說:這樣的資訊是不可能經由中國政府官方發表出來的。過了幾個小時,羅醫生與他的同事馬上寄出郵件向中國的疾病管制專家提出疑問。他們提出了兩個關鍵問題:這個疾病的病情會有多嚴重?以及它是如何傳染的?
台灣政府馬上對中國政府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希望到當地了解疫情情況,在1月13日至15日,由莊銀清教授(Yin-Ching Chuang)帶著兩位同事一起前往武漢進行訪問,由於無法到醫院觀察情況,他們只能不斷問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疫情有沒有人傳人?對方回答:沒有人傳人的證據。但是這樣的說法,就代表無法排除「人傳人」的可能。另一個重要的對談經驗,是中國沒有對病患的接觸者進行隔離及追踨,也因此,莊教授等人一回到台灣,馬上通知台灣政府將其列為法定傳染病,並將中國的旅遊警示提高至第二級。
羅一鈞醫師強調:我們跟中國政府多年的往來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無法相信中國,因為只有一半的資訊是正確的。如果中國在疫情之初提早一步將疫情的資訊公開透明地分享給全世界,其實可以避免這次的大流行。

中國如何處理疫情

反觀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武漢馬上封鎖了華南海鮮市場,禁止任何媒體的拍攝。對當初在社群媒體上的貼訊息的人員進行懲罰,警告噤聲,同時也在電視新聞上宣布「傳播散布不實謠言,將會有法律責任」。1月9日,官方正式宣布一位60歲的武漢肺炎病例過世。但在1月中旬的官方新聞報導中,仍強調「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當時適逢中國農曆過年,這個華人的大節日,武漢單日的運客量就達到95萬人次,然後散布到整個中國,最後再傳播到全世界。
中國終於在1月23日宣布對武漢封城,將這座有5千7百萬人的大城市封鎖,這代表著疫情是藉由人與人的接觸而傳染的。全世界也首度看見,當醫療體系崩潰時,滿坑滿谷的病人排隊擠進醫院,是什麼樣的場景。
本報導的記者嘗試連絡武漢病毒研究室,但當局拒絕發表任何意見。他們重申他們已在疫情爆發之時.........
了解更多,請點入作者網頁: 瑞士風景之外
全文由Maggie Tsai翻譯,方常均編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義肢技術的演進是科學服務人類的善意極致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ETH舉辦的全球機器義肢科技的競賽,藉由科技幫助身障者克服障礙,如手、腳、機器輔具及大腦結構的感應界面的協助下,並透過反覆練習,重塑生活。鬼斧神工的科技並非冰冷,具有道德意識以科技服務人性,為行動與心靈受困的身障者開啟了重塑人生的機會。
什麼樣的亞洲菜在歐洲會受歡迎? 台式麵包也是一個選項喔!!  注重原味、天然、簡單與健康的瑞士飲食文化,台灣的麵包有沒有可能打進歐洲市場? 在瑞士的阿倫做了成功的嘗試,一台小小餐車做出了適合在地的麵包,巴塞爾地區飄著台灣麵包香。
近年歐洲素食風興起,豆腐的市場越來越大。瑞士本土超市赴中國學習豆腐技術,再加上歐盟進口黃豆食品也多,現在超市豆腐的選擇漸多,同時講究健康和食品安全。豆腐在瑞士很有身價!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第二波疫情重創歐洲,各國再次進入疫情緊繃。根據11月12日的數據,瑞士日內瓦每十萬人有185人感染確診,喻為人間天堂的瑞士儼然是疫情重災區。 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這已是耳熟能詳的防疫守則。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來保護自己?
瑞士,是一個被山、水、大自然綠意溫柔環抱的國家,享受進步的現代化設施,也同時維護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遊客在山野間,仍可見山牧季移的牧民穿著傳統服飾;在鄉間餐廳嚐到古法烹飪的菜餚;在超市內買到瑞士古早味的產品。科技維繫傳統是進行式,瑞士的現代化與傳統並存的重要因素,「保種」是其中之一。
義肢技術的演進是科學服務人類的善意極致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ETH舉辦的全球機器義肢科技的競賽,藉由科技幫助身障者克服障礙,如手、腳、機器輔具及大腦結構的感應界面的協助下,並透過反覆練習,重塑生活。鬼斧神工的科技並非冰冷,具有道德意識以科技服務人性,為行動與心靈受困的身障者開啟了重塑人生的機會。
什麼樣的亞洲菜在歐洲會受歡迎? 台式麵包也是一個選項喔!!  注重原味、天然、簡單與健康的瑞士飲食文化,台灣的麵包有沒有可能打進歐洲市場? 在瑞士的阿倫做了成功的嘗試,一台小小餐車做出了適合在地的麵包,巴塞爾地區飄著台灣麵包香。
近年歐洲素食風興起,豆腐的市場越來越大。瑞士本土超市赴中國學習豆腐技術,再加上歐盟進口黃豆食品也多,現在超市豆腐的選擇漸多,同時講究健康和食品安全。豆腐在瑞士很有身價!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第二波疫情重創歐洲,各國再次進入疫情緊繃。根據11月12日的數據,瑞士日內瓦每十萬人有185人感染確診,喻為人間天堂的瑞士儼然是疫情重災區。 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這已是耳熟能詳的防疫守則。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來保護自己?
瑞士,是一個被山、水、大自然綠意溫柔環抱的國家,享受進步的現代化設施,也同時維護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遊客在山野間,仍可見山牧季移的牧民穿著傳統服飾;在鄉間餐廳嚐到古法烹飪的菜餚;在超市內買到瑞士古早味的產品。科技維繫傳統是進行式,瑞士的現代化與傳統並存的重要因素,「保種」是其中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