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寄生上流》觀後感 — 即使是條寄生蟲啊!也想當條好命的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部電影將所謂的上流社會與社會底層人物刻畫得尤其對比強烈,而其中隱藏的那些人性寓意更是令我不寒而慄。主角兒子基宇與一家人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室住宅裡,其實半地下室建築原先是韓國的防空避難所,根本不是正式的居所,然而,窮人又哪有什麼選擇?即便再苦的日子,只要還能活著,縱使苟且偷生亦只求一餐溫飽。

我個人認為寄生上流之所以好看,是因為讓人們同時看見了自己心靈的兩個層面,我們或許不像電影角色中那樣極度富有或極端貧窮,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擁有了不同的思考立場,我們看富人的自私與自恃,亦看見基宇一家的貪慾與自卑,那是真實不過的人性,這樣的人性寫照與反思,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就如同電影導演 — 奉俊昊曾說:「其實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我們每個人在所處的社會角色裡,其實都有自己的課題。

raw-image

這部電影之中有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橋段,就是基宇一家遭遇了淹水,整個半地下室住處都泡在水裡,廢水、糞水就這樣從自家的馬桶上噴發出來,基宇的妹妹基婷無奈地壓住馬桶蓋,那一幕真的很令人鼻酸。接著,更精采的對比畫面馬上來到了富有社長一家在豪宅裡替小兒子開草地派對,而受邀到基婷仍要若無其事地穿著漂亮洋裝出席,那強烈的環境對比彷彿就象徵了社會階級是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故事的結局在我看來是比悲傷還要更悲傷的故事,這股悲傷共鳴了我整個體內。豪宅裡原先的管家 — 雯光竟在豪宅裡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那個被藏在地窖的管家先生(雯光的丈夫)因緣際會與基宇一家結下了樑子而同下殺機,劇情一開始出場的山水景石,亦從起初象徵高尚與力爭上游的代表變成了殺人兇器。

raw-image

我從《寄生上流》裡看見了來自心底的低吼哀鳴與哭號,不得不說導演真的很厲害,難怪這部片成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得主,實至名歸。一睹《寄生上流》的魅力後,若身為觀眾的我們還覺得不過癮,也非常推薦繼續欣賞奉俊昊導演的《殺人回憶》、《末日列車》…..等作品。我覺得導演所描述的社會現象都是非常血淋淋的,透過看這樣的電影,總讓我有機會去深入思考自己目前所在的社會角色位置該如何成為一位思想更全面的人!即便渺小,但我仍自許著成為完整大海裡的一粒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也期望能麻煩您幫我點擊文章最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鼓勵我持續創作。我將於方格子持續發布新文章,也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我們廚房的那些小事》及《簡單又美好的生活練習》。祝福您日日好日,事事順心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 Chen 的沙龍
226會員
234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Lily Che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看,與被看,是《寄生上流》的基本命題。兩個階級互相「觀看」之下的嘲諷,製造大量笑點,這是「黑色幽默」,意思是,好笑的地方,在現實裡其實很黑。
Thumbnail
看,與被看,是《寄生上流》的基本命題。兩個階級互相「觀看」之下的嘲諷,製造大量笑點,這是「黑色幽默」,意思是,好笑的地方,在現實裡其實很黑。
Thumbnail
你真的敢說一句: 我的精采歷程,百分之百都是源自於我的努力嗎?
Thumbnail
你真的敢說一句: 我的精采歷程,百分之百都是源自於我的努力嗎?
Thumbnail
「精準的社會觀察家」,這是影評給予奉俊昊導演的稱讚。 他的作品就像一把匕首,一刀劃開膿包,讓這社會的膿液汩汩流出。 一百多年前,也有這麼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他是魯迅。
Thumbnail
「精準的社會觀察家」,這是影評給予奉俊昊導演的稱讚。 他的作品就像一把匕首,一刀劃開膿包,讓這社會的膿液汩汩流出。 一百多年前,也有這麼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他是魯迅。
Thumbnail
《寄生上流》將所謂上流社會與社會底層人物刻畫得尤其對比強烈,而其中隱藏的那些人性寓意更是令我不寒而慄。主角兒子基宇與一家人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室住宅裡,其實半地下室建築原先是韓國的防空避難所,根本不是正式的居所,然而,窮人又哪有什麼選擇?即便再苦的日子,只要還能活著,縱使苟且偷生亦只求一餐溫飽..
Thumbnail
《寄生上流》將所謂上流社會與社會底層人物刻畫得尤其對比強烈,而其中隱藏的那些人性寓意更是令我不寒而慄。主角兒子基宇與一家人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室住宅裡,其實半地下室建築原先是韓國的防空避難所,根本不是正式的居所,然而,窮人又哪有什麼選擇?即便再苦的日子,只要還能活著,縱使苟且偷生亦只求一餐溫飽..
Thumbnail
台灣片名「寄生上流」、英文「Parasite」,倒是「寄生蟲」是最能突顯此劇的悲劇與悲憫成分。寄生蟲依附宿主而活,若是宿主不在、死亡,寄生蟲失去營養來源,絕對無法繼續好好生長。寄宿於上流社會中的苦悶與不甘,努力想改變現狀卻處處碰壁,社會上玩的是有錢人的規矩,身為貧窮的寄生蟲卻只能接受...
Thumbnail
台灣片名「寄生上流」、英文「Parasite」,倒是「寄生蟲」是最能突顯此劇的悲劇與悲憫成分。寄生蟲依附宿主而活,若是宿主不在、死亡,寄生蟲失去營養來源,絕對無法繼續好好生長。寄宿於上流社會中的苦悶與不甘,努力想改變現狀卻處處碰壁,社會上玩的是有錢人的規矩,身為貧窮的寄生蟲卻只能接受...
Thumbnail
故事背景講述的是韓國貧富差距背景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故事背景講述的是韓國貧富差距背景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預告片讓我以為會是一個有錢人黑暗面的故事,結果是一個貧窮足以毀滅人生,弱弱相殘的故事。 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位於最底層的家族,如何努力抓住機會,假資歷混入豪門的故事。貧窮是一種精神毒品,會摧毀一個人的道德、善良和人格,為了活下去,你什麼都會願意做。
Thumbnail
預告片讓我以為會是一個有錢人黑暗面的故事,結果是一個貧窮足以毀滅人生,弱弱相殘的故事。 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位於最底層的家族,如何努力抓住機會,假資歷混入豪門的故事。貧窮是一種精神毒品,會摧毀一個人的道德、善良和人格,為了活下去,你什麼都會願意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