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上流》-血淋淋的貧富差距慘況

2020/03/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片名「寄生上流」、英文「Parasite」或韓文「기생충」,倒是「寄生蟲」是最能突顯此劇的悲劇與悲憫成分。寄生蟲依附宿主而活,若是宿主不在、死亡,寄生蟲失去營養來源,絕對無法繼續好好生長。寄宿於上流社會中的苦悶與不甘,努力想改變現狀卻處處碰壁,社會上玩的是有錢人的規矩,身為貧窮的寄生蟲卻只能接受。
理所當然享受著現有的資源,活在單純美好的舒適圈裡,大多數人以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許多學生只要為成績和人際關係煩惱,卻有人必須努力工作還不見得能得到溫飽。同樣都是人,這樣公平嗎?人權宣言中所言,只不過是賦予人的「權利」,但是想要享受這些權利,還必須有一定的財力,維持基本生存。人權保護到他們了嗎?有人說之所以貧窮是他們不努力,下場是他們自食惡果,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有錢而且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是現實壓迫使他們扭曲了性格,不靠欺騙偽裝演戲就活不下去時,有多少人能像歷史上記載的忠義烈士,肯為名節犧牲性命?
尼采說過,悲劇往往只發生在英雄身上,因為若本身為底層、無力人士,生活就已經夠悲夠苦了,天底下怎麼還會有更可憐的事情,造成這些人士悲劇呢?更何況他們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歷史不會記錄下這些人,終究死在街角一隅,等到屍體腐爛發臭都不見得有人知道。
於是就這麼默默的死去,無聲無息消失於世界上,沒有人記得這個生命曾經存在過,多少人面對這樣的現實卻只能感概,隱藏著許多無力改變的無奈。破爛的家具、忽明忽滅的燈光、一下雨就淹大水的半地下室的家,與富人家光鮮亮麗,乾淨整潔與單純作為對比,當一切血淋淋的上演於眼前時,許多人或許會感到十分震驚,只聽這「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卻沒想過把這句話搬到實際層面的意義。
「而我終於發現,地下室才是屬於我的地方。」主角父親殺死朴社長後選擇回歸地下室的生活,終於徹底寄宿於上流。他犯下滔天大罪無處可逃,使他體認到不能妄想改變自己的階級,而不得不隱居地下,像拿著刀衝向基婷,被高利貸壓的喘不過氣而像蟑螂一樣躲藏的流浪漢。
地下室中永恆的黑暗,如此的毫無希望,如此挫人銳氣。未來呢?計畫呢?生活在這樣的地方還有精神幻想嗎?於是他們豁出去了,生活不給他們循規蹈矩的機會,就只好突破現有的體制,雖說「泯滅人性」,卻是他們僅有的選擇。
道德良知是有錢人說的,他們以這種方式主宰整個社會,以讓他們能安身立命於此。藉由權勢,他們成為訂定遊戲規則的人,為了一己之私,把自己包裝在華麗房屋內,像城堡裡的公主無憂無慮,假裝沒有看見外面世界的殘酷,他們不要「越線」,是幸運,卻也無知。
「人生不要有計畫,有計劃就會有意外。所以有期待就會有失望,這就是為什麼要隨波逐流。」主角抱著那顆象徵希望、想拿來殺人、最後卻成為攻擊自己的利器的石頭,在物資救援處發覺人生的悲哀,聽起來卻是他們生活的寫照。
電影中非常強調「氣味」。富有與貧窮的味道黏附在衣服上、身體上,那是他們習慣到卻不會去在意的味道,可是當這兩股截然不同的味道混雜在一起就成了衝突,味道無視那條線飄散在空中,突然多了不曾聞過的味道,自然難以忍受。
兩個小時後演員名單條列出來,那些令人怵目驚心的場景仍只是在電影中,謝幕後這些問題依然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驚覺有一群人為了生存這麼拚命,但接著就再度回到原本熟悉的、安全的生活區域,假裝這一切都可以隨著電影結束而消失。
資本社會下帶來的整個世界經濟體系改變,或許不是作為學生的我們能輕易改變的,但至少我們可以多拓展自己的視野,知道社會上有一群人的生活跟我們截然不同,感嘆自己的幸福時,也多關注這些人,並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責任編輯:郭羽婕 核稿編輯:鄒宇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