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公廁談美政府的管理能力─美中關係(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陳華夫
《紐約時報》知名記者「紀思道」寫了一篇題為「美國,一個沒有小便自由的國度」,點擊度領先,引起了廣大美國民眾的共鳴。它報導了名幽默作家包可華(Art Buchwald)曾經公開了在紐約曼哈頓瘋狂尋找廁所的事。他接連被辦公樓、書店和旅館拒絕,最終衝進了酒吧,要求喝一杯。「喝什麼?」酒保問。「都行,」包可華回答。「男廁所在哪裡?」尿急的尷尬令包可華尊嚴盡失。(見美國缺公廁「沒有小便自由」:和階級問題掛鉤 )
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卻沒有小便的自由雖然諷刺,卻由來有自。
哈佛大學的法蘭西斯·福山教授在1992年出版了著名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認為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最終勝利的是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但他卻在22年後(2014年)修正了此「終結」,他在所寫的《政治秩序及其衰落》新書裡認為,政治秩序的要素,除了「法治」與「民主問責」以外,還要增加另一個關鍵的要素─「國家(政府)治理能力」。而紐約公厠匱乏的小便不自由只是美國政府治理能力缺失的冰山一角。
美國西岸的矽谷舊金山也因為嚴重的街友問題,導致街道上常佈滿屎尿,讓很多居民不堪其擾,市長決定組成另類守護者「巡糞員」,積極打掃,而且年薪高達557萬台幣(約18萬元美金/年)。(見寵物舊金山遍地「黃金」…政府組「巡糞員」年薪台幣557萬
其實美國並非沒錢蓋公廁,美元是世界霸權,要印鈔多少都不是個事。問題是一旦蓋了公廁,街友遊民會佔用吸毒,無法管理,不僅形同虛設,還多了座犯罪溫床。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為何會街友遊民氾濫呢?(見拙文「嬰兒潮」銀髮族遊民,漂泊打工的悲歌─驀然回首(12))這就因為美國總統大選每4年大選一次,政客為了勝選,大開「紓困」發錢给民眾的支票,但這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取巧的作法,發錢只能救急,不能救窮,更加深貧富差距,絕非如中國的「脫貧」之長遠之計。
如今在疫情的衝擊下,製造業萎縮,千萬人失業,富人也就跟著失去了小便的自由與尊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6會員
249內容數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的說法啟了人類思想史的革命。思考能力的洞識是人類最珍貴的創造力,古今的偉大的思想家都因為它們非凡的洞識,而點亮了人類的文明。
作者:陳華夫 學習新知識的角度來看,人腦把輸入的資訊中的基模(故事),進行編碼─即摒棄基模(故事)的內容,只抽取其敘事之結構(關係),而成為抽象的概念,再把概念互相關係到腦神經記憶網絡中已有的概念,於是成功的擴充它。
巨額美國債最終是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來買單。而美元是世界貨幣,當美元大量湧入市場,就會稀釋了美元的購買力,也就稀釋了美國債的價值,其稀釋的損失風險卻由以美元為外匯儲備的全球央行來分攤,這就是美元霸權最令人詬病的以鄰為壑之對開發中國家剪羊毛。最終導致全球「去美元化」風潮方興未艾,而危及美元霸權。
「更長的電報」是昧於中國強大崛起的真相,才制訂出的空泛教戰守則。而搞倒「他國領導人」的策略更幼稚到鼓勵媒體造謠抹黑的烏賊戰。拜登對習近平品頭論足的人身言論,多少受其影響。而較溫和「克制派」則考慮廢除或修訂「台灣關係法」或賣武器,武裝臺灣。
作者:陳華夫 詩一首:鳳凰花開 人間落 鳳凰花開,離別季節 天之涯、地之角 人間 落
高行健要說的「人生最痛」,往往未必真的能說出,它通常也並非小說技巧可以駕馭體現的。高行健打心底就無意扮演先知上帝,救贖世人。《一個人的聖經》的書名就表明了小說本身是個私貨聖經,而其真正的面貌是赤裸裸的揭露人生最痛苦的人性枷鎖─「罪惡感─贖罪─自我懲罰」。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的說法啟了人類思想史的革命。思考能力的洞識是人類最珍貴的創造力,古今的偉大的思想家都因為它們非凡的洞識,而點亮了人類的文明。
作者:陳華夫 學習新知識的角度來看,人腦把輸入的資訊中的基模(故事),進行編碼─即摒棄基模(故事)的內容,只抽取其敘事之結構(關係),而成為抽象的概念,再把概念互相關係到腦神經記憶網絡中已有的概念,於是成功的擴充它。
巨額美國債最終是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來買單。而美元是世界貨幣,當美元大量湧入市場,就會稀釋了美元的購買力,也就稀釋了美國債的價值,其稀釋的損失風險卻由以美元為外匯儲備的全球央行來分攤,這就是美元霸權最令人詬病的以鄰為壑之對開發中國家剪羊毛。最終導致全球「去美元化」風潮方興未艾,而危及美元霸權。
「更長的電報」是昧於中國強大崛起的真相,才制訂出的空泛教戰守則。而搞倒「他國領導人」的策略更幼稚到鼓勵媒體造謠抹黑的烏賊戰。拜登對習近平品頭論足的人身言論,多少受其影響。而較溫和「克制派」則考慮廢除或修訂「台灣關係法」或賣武器,武裝臺灣。
作者:陳華夫 詩一首:鳳凰花開 人間落 鳳凰花開,離別季節 天之涯、地之角 人間 落
高行健要說的「人生最痛」,往往未必真的能說出,它通常也並非小說技巧可以駕馭體現的。高行健打心底就無意扮演先知上帝,救贖世人。《一個人的聖經》的書名就表明了小說本身是個私貨聖經,而其真正的面貌是赤裸裸的揭露人生最痛苦的人性枷鎖─「罪惡感─贖罪─自我懲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網路數據調查,台灣公廁前五大使用困擾總共有:一,沒有衛生紙;二,通風不佳有異味;三,馬桶上有鞋印;四,馬桶堵塞不通;五,地板濕滑危險。各種問題使出門郊遊的家人朋友們無法全心投入其中。 想像有天在外,腸胃突然一陣蠕動、劇痛,你衝向附近最近的公共廁所。一陣順暢舒爽,你順勢將手往旁邊伸,卻
Thumbnail
能感受當下我在那狹小的空間多麼無助嗎(´;ω;`) 原本很開心便秘很多天終於有進展 然後又是帶薪拉屎 結果最後偏偏來了這個 我看著馬桶飄著我只能跟他四目相對⋯ 直到他慢慢被沖下去
Thumbnail
這是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廁所! 美吧! 但這是公園裡7座廁所中唯一美的,沒有系列 只有唯一。 看了《我的完美日常》後 幻想著台北是否也能有個Taipei Toilet Project 日本企業集團找上德國導演為知名建築師打造的公廁拍個宣傳片 迷戀東京的德國導演不甘心這麼美的公廁只拍成宣傳
嗯…廁所又有事了。
下午嶺南大學飲茶,進入窗明几淨的洗手間時,尿兜有一股濃烈刺鼻的尿騷味。 記得三十年前來香港,跨過羅湖橋,給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廁所乾乾淨淨,聞不到一絲絲的尿騷味,和橋對岸的所有公廁形成強烈對比。是那時的香港男人腎臟膀胱特別健康?當然不是。奇怪的是也不見有清潔人員踎低埋頭24小時打掃清洗。 後來我發現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Thumbnail
  「這趟旅行的唯一問題是:意義的消滅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   《美國》(Amérique , 1997)為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遊歷美國紐約、德州、沙漠、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的遊記;兼具詩意、哲學性的書寫,可作為認識布希亞哲學「
Thumbnail
活動簡介 廁所是人類社會生活重要場所之一,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統計每個人每天大約上廁所 6 至 8 次,與民眾健康及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在居家場所以外環境,公共廁所為民眾解決生理需求的重要設施,而公共廁所的整潔及舒適度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和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網路數據調查,台灣公廁前五大使用困擾總共有:一,沒有衛生紙;二,通風不佳有異味;三,馬桶上有鞋印;四,馬桶堵塞不通;五,地板濕滑危險。各種問題使出門郊遊的家人朋友們無法全心投入其中。 想像有天在外,腸胃突然一陣蠕動、劇痛,你衝向附近最近的公共廁所。一陣順暢舒爽,你順勢將手往旁邊伸,卻
Thumbnail
能感受當下我在那狹小的空間多麼無助嗎(´;ω;`) 原本很開心便秘很多天終於有進展 然後又是帶薪拉屎 結果最後偏偏來了這個 我看著馬桶飄著我只能跟他四目相對⋯ 直到他慢慢被沖下去
Thumbnail
這是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廁所! 美吧! 但這是公園裡7座廁所中唯一美的,沒有系列 只有唯一。 看了《我的完美日常》後 幻想著台北是否也能有個Taipei Toilet Project 日本企業集團找上德國導演為知名建築師打造的公廁拍個宣傳片 迷戀東京的德國導演不甘心這麼美的公廁只拍成宣傳
嗯…廁所又有事了。
下午嶺南大學飲茶,進入窗明几淨的洗手間時,尿兜有一股濃烈刺鼻的尿騷味。 記得三十年前來香港,跨過羅湖橋,給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廁所乾乾淨淨,聞不到一絲絲的尿騷味,和橋對岸的所有公廁形成強烈對比。是那時的香港男人腎臟膀胱特別健康?當然不是。奇怪的是也不見有清潔人員踎低埋頭24小時打掃清洗。 後來我發現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Thumbnail
  「這趟旅行的唯一問題是:意義的消滅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   《美國》(Amérique , 1997)為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遊歷美國紐約、德州、沙漠、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的遊記;兼具詩意、哲學性的書寫,可作為認識布希亞哲學「
Thumbnail
活動簡介 廁所是人類社會生活重要場所之一,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統計每個人每天大約上廁所 6 至 8 次,與民眾健康及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在居家場所以外環境,公共廁所為民眾解決生理需求的重要設施,而公共廁所的整潔及舒適度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和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