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美國2020/7/21日限期大陸,三天內關閉駐休士頓領事館。隔天(7/22),川普在白宮簡報會時提到領事館傳出火警事件時表示 :「我認為他們正在燒文件和紙張。」並表示可能會下令關閉更多領事館:「始終有這個可能性。」美國國務院解釋,此舉是為「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及美國人的私人資料。」中國外交部則強烈譴責美國,並於7/24宣布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但並未設定關閉的時間期限。
近期美國與中國其他一連串的衝突有:
1)是繼美國商務部2020/5/15日宣布的「華為禁令」,其「緩衝期」三個月,於8/13日聯邦政府採購禁令正式生效,使用華為及其他 4 家中國科技企業(中興通訊、海康威視、大華技術、海能達)產品的業者,將無法接獲美國政府的採購訂單,日本企業已開始積極準備替換供應商。而英國將直接撤換所有華為5G設備,與華為長達 20 幾年的合作夥伴關係即將告終。(見拙文
美國「華為禁令」引發全球5G產業的地震─美中經濟(7));
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20/7/13日聲明正式反中國對南海主權聲索。隨後,據CNN 7/17日報導,美國兩艘航空母艦當日在南海恢復了雙航母演習,這是這兩艘美國航母7月以來第二次在南海有爭議的海域展開協作演練。
綜觀這些衝突包括了科技戰,金融戰,軍事戰,及關閉領事館的外交戰,加上已進行兩年餘的關稅貿易戰,美中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可說是烽火連天。雖然兩國爆發毀滅人類的核戰機率,微乎其微,但兩強相爭,已危及全球的貿易供應鏈及經濟前景。
美國為何要一再地升高衝突呢?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丹尼·羅德里克(著有《全球化悖論: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和《經濟學規則》)提出了「全球化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即一個國家的(1)「民主政治」、(2)「國家主權」和(3)「超級全球化」不能同時成立。任何國家只能選擇其中兩個,而必須放棄其中一個。例如美國選擇(1)「民主政治」及(2)「國家主權」,就要反對「超級全球化」。但中國選的是(2)「國家主權」,(3)「超級全球化」,於是中國2001年加入「全球化」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就奇蹟式的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十年來一直享受「全球化」的紅利。(見拙文:
為何美國比中國更反對「全球化」─美中經濟(15))
但相反的,美國卻如火如荼的反「全球化」的退群,例如退出「世衛」,「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主導的移民問題全球協議制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萬國郵政聯盟程序」,「美俄中程導彈條約」,「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及加拿大、墨西哥已實施2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內容。
美國不斷的升高衝突,就是想遲滯中國的經濟成長及全球影響力,但美國的反「全球化」退群,已影響其世界頭號領頭羊的地位,很難再領導其盟邦,成功的全球圍堵中國。並且,美中貿易戰雖然影響「世界工廠」的中國之出口貿易,但中國有龐大的14億人口內需市場,以出口轉為內銷,仍可維持一定程度的經濟成長。但美國的製造已業萎縮,長期高關稅中國商品的進口,將重創美國在疫情影響下的不景氣經濟,造成高失業率及高物價通彭。(見拙文:
美聯儲膨脹資產負債表的大量印鈔之美元貶值「後遺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1))
世界霸權已日漸衰落,卻不斷升高衝突,實非一本萬利的戰略,而是傷人而不利己,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