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訂閱制的影視、音樂平台有加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跟大學同窗在通訊 app 裡認真的討論大家的付費習慣。
當時是已經做完了三篇 - 上、中、下 三集的關於付費買榜的報導。([外文編譯] 一窺神秘的音樂產業「買榜」商業模式(上)(中)(下)...共三篇。)其實滿腦子還是在想著這件事情,以及這件事情對無論是業內工作者還是一般消費者的影響。
先說說自己的情況。
由於各個區域的版權基本上都是切分開的,所以在各地都會有自己的一些串流媒體的服務商。在成都生活與工作時,基本上整個市場的選擇,看似琳瑯滿目,可以有蝦米、QQ、網易、酷狗、咪咕、酷我......等選擇,但認真分類起來,就會發現基本都在幾大集團帝國手中,甚至事實上是幾乎壟斷的都被騰訊給吃完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就把自己的QQ音樂,以及併購後保持品牌的酷我音樂、酷狗音樂都打包在一起,TME 更是利用雄厚的集團資源與資金,基本上把大多數知名藝人的版權都集中在一起。
相較於巨大的版權集中在TME旗下的三個平台之中,網易雲音樂算是比較多獨自與小音樂人的選擇。也算比較有自己草根的一種魅力,需多年輕人對大集團甚至財閥的反感情緒,此時就反而會跳到這個小平台上。輔以幾波成功的文青行銷操作,也在小眾的音樂粉絲領域中掘獲不少愛好者。
自己的真正開始「付費」的行動是直到2018左右才購入了年費方案的網易雲音樂會員。帶來的好處是音質的提升、特定版權歌手的歌曲可以串流播放(不能下載)。而QQ音樂儘管加入會員很早,卻一直沒有真正「訂閱」音樂服務。除了收聽習慣的變化逐步從過去的下載播放變成了串流播放,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 4G 的行動網路服務費用已經降到幾乎是人人可輕易負擔得起甚至是流量多到用不完的狀態。對於手機流量的焦慮因素一旦解開,馬上就促進了串流媒體 - 不僅是音頻,甚至視頻也都能隨時隨地隨播隨看。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傳統媒體的沒落。因為新媒體的大量起步,傳統媒體過去那種靠著廣告收入就可以維持非常優渥的營運態勢之日子已經不再。結果導致無論是電視,或者是開車時常收聽的廣播電台,裡面的插播廣告越來越赤裸且品質直落,已經非常影響收聽的整體體驗。這時如果打開自己的手機,透過常用的音頻 app 播放音樂,完全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陸續使用了兩三年這樣的服務,每年的年費透過每年「雙十一」重要的購物節配合優惠,也一直持續著付費使用。
在台灣的改變
因為疫情回到台灣後,前述提到的版權限制問題,就無法再順利的使用已經付費的服務了。(雖然有些漏洞可以鑽,但總還是不那麼方便!)原本在思考是不是使用台灣市場比較熱門的 Spotify、KKBox...等服務,但想想還是多等等與使用,不要馬上決策。
觀察自己的收聽/收視習慣,會發現這幾年基本上都在 YouTube 平台上看著各式各樣的產出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次打開有線電視,第四台的服務早已經取消將近十年了。後來在台灣時就先加入了 YouTube Premium 的付費服務,除了可以不必被廣告中斷觀看的視頻之外,也慢慢的發現 Google 會推薦 Google Music 服務。(當時還叫做 Google Music,目前已經正式合併並更名為 YouTube Music 服務了!)
於是在住家就透過電視盒看 YouTube,外出通勤時則是聽著 YouTube Music。在台灣反而變成使用著一種「很不主流」的音樂平台。
同儕的選擇
年紀相仿的同窗們,對於音樂的選擇其實蠻讓自己訝異的。
基本上有付費加入任何一個音樂平台的比例可以說是低到不可思議。大家有說有談的圍著這個話題但其實才發現大家基本上已經沒有在關注無論是主流還是其他的音樂市場情況了。大家的生活基本都被工作以及撫育下一輩給佔滿了!所以許多人對音樂的選擇,要不就是更有歷史感的諸如:鄧麗君之類的老歌,要不就是轉向古典音樂的領域。
當然音樂的選擇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不免在這樣的探討過程中,還是問了大家難道不擔心自己的下一代未來在市場上慢慢找不到屬於這一片土地的歌曲了?一如數十年前獨霸華語唱片市場的香港在一個時代結束後快速的沒落,最終台灣的唱片市場趁勢而起。如果大家都慢慢減少了對這個市場的關心,甚至是為音樂作品透過各種形式付費,無論是數位下載、現場演出甚至是少少的串流平台訂閱,那麼未來創作者們就會因為在這裡無法得到滋養,逐漸就讓這個領域沒落了。
話題說的沉重,卻也無法有什麼實質的調整。畢竟自己與同窗們都很清楚,大家並非是負擔不起這樣的服務,但確實缺少了某些無論是「誘因」或者是「動力」去讓大家在這類文化產業的產品或是服務中付費使用,也讓真正的從業者是面臨著巨大的矛盾卻也無力去改變。
話題最終還是嘻嘻哈哈的結束了,或許大家心裡有了些感觸,或許不痛不癢,但相信有這樣的「種子」被種植在大家心裡,也許未來在有這類的契機出現時,會讓大家多想想後決定付費在這個產業中。那這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功與勝利,或許也是一種堅持下去的「順帶好處」。
要讓自己從喝起來到聞起來一直到最後回味起來都能保持愉悅,才讓生活多了那麼點自怡怡人的樂趣!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一場音樂界的重要盛事,在疫情紛擾之下的各種表現出來的成績,以及所產生的熱度,透過報導一起來了解看看!
成功與勝利,或許也是一種堅持下去的「順帶好處」。
要讓自己從喝起來到聞起來一直到最後回味起來都能保持愉悅,才讓生活多了那麼點自怡怡人的樂趣!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一場音樂界的重要盛事,在疫情紛擾之下的各種表現出來的成績,以及所產生的熱度,透過報導一起來了解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月,串流媒體Disney+拋出了新用戶年費折扣,吸引不少民眾加入訂閱的行列。串流影音平台在疫情時代走向高峰,盤點一下自己每月的訂閱,Netflix、Prime Video、Apple One等等。每個月可能就得先繳一張小朋友給這些串流影音媒體。除了影音平台外,外送平台也開始搞起訂閱制,像是台
就如標題所示,在每個人都有手機上網的時代;誰會想再擁有一台mp3呢? 在接近後半生的時代中,物質慾望降低了許多,很多3C東西因眼睛的過度使用下略減了一半。 現在看看你的手機網路費是不是都天價1xxx元,綁約都不只一年呢? 想起手機剛出世時,我的手機費頂多200元; 每每都覺得每期繳的699,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說起訂閱式內容服務,除了手機上的 Apple Music 之外,個人是沒有習慣使用的,不過,事情總是會有例外的,近期也出現了不少大魔王,不斷利用力道漸重的廣告鐵拳,打擊我僅存的耐心,直到⋯
Thumbnail
串流媒體平臺GoingBus提供了各種付費媒體,包括Netflix、Spotify等等,並且提供24小時內申請退款、優惠價格等服務。本文分享了使用者對於GoingBus的評價和使用體驗。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訂閱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影音娛樂到外送美食,從雲端儲存到日常消費,訂閱服務無處不在,提供了便利與豐富多樣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上訂閱服務的數量急劇增加,消費者面臨著選擇過多而導致的決策困難,以及管理多個訂閱帳戶的繁瑣。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種能將不同服務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現代網路發達,音樂串流平台選擇多元,而平台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呢?若有喜歡的音樂人,狂聽他的音樂來衝點擊率能支持到他多少呢?要怎麼讓自己的音樂被串流平台青睞呢?如果你對音樂串流平台也有很多疑惑,歡迎和本篇文章一起探索解答。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月,串流媒體Disney+拋出了新用戶年費折扣,吸引不少民眾加入訂閱的行列。串流影音平台在疫情時代走向高峰,盤點一下自己每月的訂閱,Netflix、Prime Video、Apple One等等。每個月可能就得先繳一張小朋友給這些串流影音媒體。除了影音平台外,外送平台也開始搞起訂閱制,像是台
就如標題所示,在每個人都有手機上網的時代;誰會想再擁有一台mp3呢? 在接近後半生的時代中,物質慾望降低了許多,很多3C東西因眼睛的過度使用下略減了一半。 現在看看你的手機網路費是不是都天價1xxx元,綁約都不只一年呢? 想起手機剛出世時,我的手機費頂多200元; 每每都覺得每期繳的699,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說起訂閱式內容服務,除了手機上的 Apple Music 之外,個人是沒有習慣使用的,不過,事情總是會有例外的,近期也出現了不少大魔王,不斷利用力道漸重的廣告鐵拳,打擊我僅存的耐心,直到⋯
Thumbnail
串流媒體平臺GoingBus提供了各種付費媒體,包括Netflix、Spotify等等,並且提供24小時內申請退款、優惠價格等服務。本文分享了使用者對於GoingBus的評價和使用體驗。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訂閱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影音娛樂到外送美食,從雲端儲存到日常消費,訂閱服務無處不在,提供了便利與豐富多樣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上訂閱服務的數量急劇增加,消費者面臨著選擇過多而導致的決策困難,以及管理多個訂閱帳戶的繁瑣。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種能將不同服務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現代網路發達,音樂串流平台選擇多元,而平台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呢?若有喜歡的音樂人,狂聽他的音樂來衝點擊率能支持到他多少呢?要怎麼讓自己的音樂被串流平台青睞呢?如果你對音樂串流平台也有很多疑惑,歡迎和本篇文章一起探索解答。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