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訂閱制的影視、音樂平台有加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跟大學同窗在通訊 app 裡認真的討論大家的付費習慣。

當時是已經做完了三篇 - 上、中、下 三集的關於付費買榜的報導。([外文編譯] 一窺神秘的音樂產業「買榜」商業模式(上)(中)(下)...共三篇。)其實滿腦子還是在想著這件事情,以及這件事情對無論是業內工作者還是一般消費者的影響。

先說說自己的情況。

raw-image

由於各個區域的版權基本上都是切分開的,所以在各地都會有自己的一些串流媒體的服務商。在成都生活與工作時,基本上整個市場的選擇,看似琳瑯滿目,可以有蝦米、QQ、網易、酷狗、咪咕、酷我......等選擇,但認真分類起來,就會發現基本都在幾大集團帝國手中,甚至事實上是幾乎壟斷的都被騰訊給吃完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就把自己的QQ音樂,以及併購後保持品牌的酷我音樂、酷狗音樂都打包在一起,TME 更是利用雄厚的集團資源與資金,基本上把大多數知名藝人的版權都集中在一起。

相較於巨大的版權集中在TME旗下的三個平台之中,網易雲音樂算是比較多獨自與小音樂人的選擇。也算比較有自己草根的一種魅力,需多年輕人對大集團甚至財閥的反感情緒,此時就反而會跳到這個小平台上。輔以幾波成功的文青行銷操作,也在小眾的音樂粉絲領域中掘獲不少愛好者。

自己的真正開始「付費」的行動是直到2018左右才購入了年費方案的網易雲音樂會員。帶來的好處是音質的提升、特定版權歌手的歌曲可以串流播放(不能下載)。而QQ音樂儘管加入會員很早,卻一直沒有真正「訂閱」音樂服務。除了收聽習慣的變化逐步從過去的下載播放變成了串流播放,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 4G 的行動網路服務費用已經降到幾乎是人人可輕易負擔得起甚至是流量多到用不完的狀態。對於手機流量的焦慮因素一旦解開,馬上就促進了串流媒體 - 不僅是音頻,甚至視頻也都能隨時隨地隨播隨看。

raw-image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傳統媒體的沒落。因為新媒體的大量起步,傳統媒體過去那種靠著廣告收入就可以維持非常優渥的營運態勢之日子已經不再。結果導致無論是電視,或者是開車時常收聽的廣播電台,裡面的插播廣告越來越赤裸且品質直落,已經非常影響收聽的整體體驗。這時如果打開自己的手機,透過常用的音頻 app 播放音樂,完全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陸續使用了兩三年這樣的服務,每年的年費透過每年「雙十一」重要的購物節配合優惠,也一直持續著付費使用。

在台灣的改變

因為疫情回到台灣後,前述提到的版權限制問題,就無法再順利的使用已經付費的服務了。(雖然有些漏洞可以鑽,但總還是不那麼方便!)原本在思考是不是使用台灣市場比較熱門的 Spotify、KKBox...等服務,但想想還是多等等與使用,不要馬上決策。

觀察自己的收聽/收視習慣,會發現這幾年基本上都在 YouTube 平台上看著各式各樣的產出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次打開有線電視,第四台的服務早已經取消將近十年了。後來在台灣時就先加入了 YouTube Premium 的付費服務,除了可以不必被廣告中斷觀看的視頻之外,也慢慢的發現 Google 會推薦 Google Music 服務。(當時還叫做 Google Music,目前已經正式合併並更名為 YouTube Music 服務了!)

於是在住家就透過電視盒看 YouTube,外出通勤時則是聽著 YouTube Music。在台灣反而變成使用著一種「很不主流」的音樂平台。

同儕的選擇

年紀相仿的同窗們,對於音樂的選擇其實蠻讓自己訝異的。

基本上有付費加入任何一個音樂平台的比例可以說是低到不可思議。大家有說有談的圍著這個話題但其實才發現大家基本上已經沒有在關注無論是主流還是其他的音樂市場情況了。大家的生活基本都被工作以及撫育下一輩給佔滿了!所以許多人對音樂的選擇,要不就是更有歷史感的諸如:鄧麗君之類的老歌,要不就是轉向古典音樂的領域。

當然音樂的選擇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不免在這樣的探討過程中,還是問了大家難道不擔心自己的下一代未來在市場上慢慢找不到屬於這一片土地的歌曲了?一如數十年前獨霸華語唱片市場的香港在一個時代結束後快速的沒落,最終台灣的唱片市場趁勢而起。如果大家都慢慢減少了對這個市場的關心,甚至是為音樂作品透過各種形式付費,無論是數位下載、現場演出甚至是少少的串流平台訂閱,那麼未來創作者們就會因為在這裡無法得到滋養,逐漸就讓這個領域沒落了。

raw-image

話題說的沉重,卻也無法有什麼實質的調整。畢竟自己與同窗們都很清楚,大家並非是負擔不起這樣的服務,但確實缺少了某些無論是「誘因」或者是「動力」去讓大家在這類文化產業的產品或是服務中付費使用,也讓真正的從業者是面臨著巨大的矛盾卻也無力去改變。

話題最終還是嘻嘻哈哈的結束了,或許大家心裡有了些感觸,或許不痛不癢,但相信有這樣的「種子」被種植在大家心裡,也許未來在有這類的契機出現時,會讓大家多想想後決定付費在這個產業中。那這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追溯付費訂閱制的起源,他並非 21 世紀才出現的產物,而是早在 18 世紀時,訂閱制就已經被報社使用作為商業模式。由於訂閱制最核心的概念在於持續性的需求,且這樣的需求往往會隨著社會有所更新,因此,以報紙而言,報紙滿足社會持續對於知的需求,每天的內容也都不是重複的。
Thumbnail
追溯付費訂閱制的起源,他並非 21 世紀才出現的產物,而是早在 18 世紀時,訂閱制就已經被報社使用作為商業模式。由於訂閱制最核心的概念在於持續性的需求,且這樣的需求往往會隨著社會有所更新,因此,以報紙而言,報紙滿足社會持續對於知的需求,每天的內容也都不是重複的。
Thumbnail
近日看到許多家長們在說從小看到大(有這麼久?)的迪士尼頻道就要正式撤離台灣了。之後將改由串流服務的 Disney+ 接手,且 Disney 集團旗下近年成功打造 IP 化的漫威 Marvel 也將一併在其串流服務中上架影片,可以算是來勢洶洶的一個新串流平台。
Thumbnail
近日看到許多家長們在說從小看到大(有這麼久?)的迪士尼頻道就要正式撤離台灣了。之後將改由串流服務的 Disney+ 接手,且 Disney 集團旗下近年成功打造 IP 化的漫威 Marvel 也將一併在其串流服務中上架影片,可以算是來勢洶洶的一個新串流平台。
Thumbnail
開車時開啟Spotify聆聽音樂,或是下班後觀看Netflix的毒梟的影集,已經漸漸成為許多人的日常娛樂,而其中的共通點便是訂閱制,以固定的費率使用,並不是甚麼新穎的商業模式,但為何訂閱制卻越來越流行呢?
Thumbnail
開車時開啟Spotify聆聽音樂,或是下班後觀看Netflix的毒梟的影集,已經漸漸成為許多人的日常娛樂,而其中的共通點便是訂閱制,以固定的費率使用,並不是甚麼新穎的商業模式,但為何訂閱制卻越來越流行呢?
Thumbnail
各種付費音樂平台,或是訂閱制的影音服務,有加入嗎?這樣的動作會對產業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各種付費音樂平台,或是訂閱制的影音服務,有加入嗎?這樣的動作會對產業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Thumbnail
這份由 Rolling Stone 所取得的錄音資料難得的讓外界得以一窺在音樂產業中的灰色地帶描繪,並了解有點類似「共犯結構」似的這種現實狀況。全球知名的音樂廠牌也透過這些手段吸引更多藝人、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加入他們。
Thumbnail
前言: 過去我們付費購買唱片,無論是黑膠唱盤、磁帶(卡帶)、CD、MD(有人記得他嗎?)......等,都讓大眾很直覺知道這是一種真實的「購買」感受。接著進入 MP3 時代,盜版猖獗,Apple 推出 iTunes 後,算是很大程度的「普及」(不是創新)了把實際購買實物的方式轉移成線上虛擬購買,然後
Thumbnail
前言: 過去我們付費購買唱片,無論是黑膠唱盤、磁帶(卡帶)、CD、MD(有人記得他嗎?)......等,都讓大眾很直覺知道這是一種真實的「購買」感受。接著進入 MP3 時代,盜版猖獗,Apple 推出 iTunes 後,算是很大程度的「普及」(不是創新)了把實際購買實物的方式轉移成線上虛擬購買,然後
Thumbnail
前言:每週在音樂、演出產業都有新鮮事在發生,儘管受到 2020 年大似肆虐的新冠病毒 COVID-19 影響,讓 Live 表演現場受到巨大毀滅性的打擊,但相關從業者大多都還在努力的生存著,保持樂觀,積極期待烏雲邊的那一道 Silver Lining 重新綻放希望。每週摘選值得關注的海內外新聞在此專
Thumbnail
前言:每週在音樂、演出產業都有新鮮事在發生,儘管受到 2020 年大似肆虐的新冠病毒 COVID-19 影響,讓 Live 表演現場受到巨大毀滅性的打擊,但相關從業者大多都還在努力的生存著,保持樂觀,積極期待烏雲邊的那一道 Silver Lining 重新綻放希望。每週摘選值得關注的海內外新聞在此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