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彩繪旗后街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把約翰湯姆生在1871年所拍攝的高雄旗后街景致,利用網路資源重新上色。雖然台灣古寫真上色這個團隊已經有處理過這張作品(他們的出的2021年桌曆很美,可以多支持哈哈),但對我這個上色新手來說還真是非常有挑戰的一件事。

  我會想處理這張照片的源起,是因為要構思一個小小的旗津植物史展覽。當我在高美館看到這張照片的大圖展品時,除了看到顯眼的兩株台灣海棗,更注意到畫面下方大量的綠珊瑚族群。所以想說若把這張照片上色,將會是一個用以回溯時空的好展品。

  先利用imagecolorizer這個網站處理,下方植被與珊瑚礁岩是沒問題,處理得很漂亮,但是沒想到旗后街聚落卻完全無法被系統判讀(外國比較少紅磚屋瓦的樣本吧?),只好自己用PS去畫。

  我在磚瓦上方拉一個紅棕色的圖層,再用橡皮擦一點一點的擦出屋瓦的部分,並且不斷微調飽和度與透明度,讓整個畫面的色調看起來是和諧的,目前大約完成80%,剩下的細節還需擇日再動工。

  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工作,特別是在畫的時候可以觀察建築物的裝飾以及馬背的造型,或許未來可以針對黑白老照片出一系列的著色本?


raw-image


raw-image


--後記

目前約翰湯姆生的攝影作品,在開放博物館已經可以觀看與下載了,一起透過這位攝影師的相機,認識家鄉百年前的樣貌吧!

約翰湯姆生的攝影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 Lu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Will L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5
太極這個符碼的意義:「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似乎就是在講這樣的道理。 而在這個時代,多多在平交道前停看聽,也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呢。
2021/09/15
太極這個符碼的意義:「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似乎就是在講這樣的道理。 而在這個時代,多多在平交道前停看聽,也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呢。
2021/09/01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Thumbnail
2021/09/01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Thumbnail
2021/06/21
祝,度過這段時間後,我們都是帶著滿滿的電,迎向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Thumbnail
2021/06/21
祝,度過這段時間後,我們都是帶著滿滿的電,迎向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來這兩張是想參加插畫海報,主題是台灣特有景點與人文。 不過畫到一半突然沒靈感,就一直沒完成雖然有點可惜,不過不說應該也看不出來是半成品吧XD 在畫這張時對圖騰特別感興趣,但不瞭解其意義所以不敢畫上去;只用紅頭代表示,本想弄清楚後再上的。 上方是台灣獨有的風景名勝,本想將夜市小吃擺滿。
Thumbnail
本來這兩張是想參加插畫海報,主題是台灣特有景點與人文。 不過畫到一半突然沒靈感,就一直沒完成雖然有點可惜,不過不說應該也看不出來是半成品吧XD 在畫這張時對圖騰特別感興趣,但不瞭解其意義所以不敢畫上去;只用紅頭代表示,本想弄清楚後再上的。 上方是台灣獨有的風景名勝,本想將夜市小吃擺滿。
Thumbnail
走在台灣各個角落 觸動人心的 往往是流轉在記憶深處的點點滴滴。 誠如許多的在地風景、人文故事、美味小吃 往往只是一瞥的驚喜,一口的滿足 就足以讓人懸念,時時回味。 高雄旗山發展得早 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康熙時期的《臺灣府志》 但,直到台灣製糖業發達,享譽海外 1909年原名為旗尾糖廠的旗山糖廠創設 這才
Thumbnail
走在台灣各個角落 觸動人心的 往往是流轉在記憶深處的點點滴滴。 誠如許多的在地風景、人文故事、美味小吃 往往只是一瞥的驚喜,一口的滿足 就足以讓人懸念,時時回味。 高雄旗山發展得早 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康熙時期的《臺灣府志》 但,直到台灣製糖業發達,享譽海外 1909年原名為旗尾糖廠的旗山糖廠創設 這才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藝術家的塵囂
Thumbnail
藝術家的塵囂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臺灣的模樣主題展,是以台灣過去到今本土的攝影師的作品以公共的臺灣也就是台灣這片土地為主,來做出攝影展覽安排,這也是一個全新嘗試會整臺灣攝影史研究中一種思考模式,不以攝影家為主體而是嘗試用台灣的角度去看歸類,也是在「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後台灣攝影的延續。
Thumbnail
臺灣的模樣主題展,是以台灣過去到今本土的攝影師的作品以公共的臺灣也就是台灣這片土地為主,來做出攝影展覽安排,這也是一個全新嘗試會整臺灣攝影史研究中一種思考模式,不以攝影家為主體而是嘗試用台灣的角度去看歸類,也是在「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後台灣攝影的延續。
Thumbnail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一八六九~一九四九」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以台灣歷史老照片為主的首部曲,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600多幀珍貴上個臺灣的影像,同時也請九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創作詮釋展覽脈絡,是個疫情間可惜又難能可貴的臺灣攝影展。
Thumbnail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一八六九~一九四九」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以台灣歷史老照片為主的首部曲,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600多幀珍貴上個臺灣的影像,同時也請九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創作詮釋展覽脈絡,是個疫情間可惜又難能可貴的臺灣攝影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