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距今百年,曾經孕育著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保守且循規蹈矩,階級瓦解,許多新型的藝術型態及文學作品轉向,而台灣當時也在此影響下,受到日本與中國的思維風潮,而推動了新文化的誕生。
1860後的台灣,商業繁榮,文人雅士經常群聚在台北街頭,大多都是擁有雄厚背景的高知識份子,學術風氣日漸濃厚。1921年,由林獻堂與蔣渭水所成立台灣文化協會開始發行報紙,開辦演講等,蔚為風潮,影響當地各地學子,社會風氣在文學上較以往來的多元豐富。
一入展間,眼前一大幅的屏風水墨壁畫運筆如神,最吸引我的便是鄉原古統的台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湍急的河流與東部群山下的峭壁岩石激盪出的水花,雖為寫真卻活靈活現,筆觸細膩卻能呈現出磅礡之景象。後方走進,有台灣土生土長的藝術家,包括留日與留歐背景下所創作出的作品,像是陳澄波-嘉義公園,顏水龍-盧森堡公園,大多都以油畫,膠彩呈現作品,其中最為印象深刻是林玉山-雙牛圖,長期台灣以農業為生,水牛地位舉足輕重,以水牛為主軸背景呈現台灣農業時代,體現出當時濃厚的鄉土情懷與民間純樸風情。
此展覽以五個主題項目呈現,其中最喜歡《寫真術興起》、《現代女性形象》,寫真術主要是以攝影的手法呈現,人物與當代背景做實像結合,從鏡頭看當時社會風貌,繁華的洋樓建築,路上電氣化火車,影像中不乏出現女性身影,相較開放的社會,女性能大方嶄露自信,身著現代長裙外,濃厚的東洋文化與台灣保留的傳統文化相互影響下,不再侷限傳統服飾,文化融合的大街上可見和服、旗袍與時裝,從穿著上豐富多元更為自由。在向展場後端走進,不同於相片中所呈現的女性,從畫作中所展現的女子風貌韻味猶存,有的著身旗袍彈奏手風琴,有的投入服務生的工作,可見在新文化影像下,女性自主意識提升,開啟找尋自我價值的年代。
一直以來,台灣身處文化融合的角色,在多方文化影響下,找出自己的定位與發展自我價值較於其他民族更為困難,但在展覽中可以看見,在台灣文化協會與眾人的努力下,奠定台灣文化發展的基礎,將國外的文化與思想風潮帶進台灣,尋找並建立台灣自我價值同時與世界接軌。
展期:2021/10/02 - 2021/11/28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 三樓3A
地址:10461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交通:捷運圓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