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港澳。之三:真正的香港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時間:2016/1/28-2016/1/30

七點多自動醒來,這該死的生理時鐘。我明明翻來覆去直到凌晨一點才睡下的。
室友一直沒有回來睡,也就是說她付了錢卻不住下。我胡思亂想好幾種可能的劇本,仍猜不出所以然。
八點多收到丹丹的訊息,她問我能不能快點過去,我立刻從床上彈起來。丹丹和我在紐西蘭換宿認識,那時我已經在假期尾聲,而她才剛過去。幾個月過去了,現在她從紐西蘭飛回來,準備跟我玩個幾天後才回台灣。她下機後直接前往我訂好的住宿,似乎入住不甚順利,急傳訊息給我。網路上約定好的任何事物往往要親眼見到才知道是驚喜還是驚嚇,我在香港遇到的驚嚇居多。

我之前已經探過路了,迅速找到旅店位置,進到一棟看起來像是普通公寓的大廈。佔地不大的公共區域有櫃台,丹丹已經在那裡等了,旁邊站著旅店管理者李先生。我把訂房紀錄和刷卡內容給他看,李先生卻表示他從不收卡,堅持要付現。我明明已經刷卡過帳了,但他的態度也不像在誆我。溝通後決定先給押金2000元台幣入住,我身上沒這麼多港幣現金,請他等我換匯。我好像自從車禍之後變得更加畏縮,實在沒有力氣去爭什麼。一想到要爭,不如自己吃虧還舒服一點。

我先帶丹丹去中國冰室吃東西,由於我不太會點餐,一下子來了滿桌的三明治,搞得我們啼笑皆非。這一日不是我的日子,好像做什麼都不順利,連天氣都不給面子,整天雨下不停。飛了十幾小時才回到亞洲的丹丹面帶倦色撐著,很想讓她早點休息,只是一大早實在沒什麼地方可去,於是我們只能躲在中國冰室的閣樓,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紐西蘭和香港的事。幸好奶茶依舊很好喝,撫慰我們有點憂鬱的早晨。

終於到了能入住的時間,我有點期待,一想到終於擺脫背包客住宿,房間再小都可以忍耐。千辛萬苦進了房間,一切都行,只是潮濕的不像話。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日立除濕機廣告,一個靜止的房間畫面配上嘀答嘀答的秒針聲,接著整個房間如毛巾一樣被扭曲變形,擠出許多水來。要是可以把這個房間擰出水,我一定會這麼做。
我把毛巾和踏腳墊拿來擦拭牆壁和地板,想辦法把房間弄乾一點。畢竟房間是我訂的,總覺得對丹丹很抱歉,又想到李先生可能還是堅持要我再付一次錢,我決定跟櫃台再要一條乾的踏腳布,算是某種軟弱的找碴法。
丹丹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跟我報告她已經聽我指示看了《行運超人》,從電影裡先認識一些香港觀光景點。我又半強迫她看《PTU機動部隊》,畢竟機動部隊巡視的地點都在附近,加上我們早上去過的中國冰室,實際走訪這些地點會很有感覺。混了一下午我們終於要出門了,出門前我聯絡李先生,只見李先生帶著歉意跟我確認刷卡過帳確有其事,是他的夥計沒有交代清楚。他聽說我們後天退房時間很早,乾脆把押金直接退給我,告訴我到時候鑰匙直接放櫃台就可以了。

放眼所及都是濕漉漉的街道,撐不撐傘好像都無所謂了,就算我們能躲過鞋跟濺起的水花、躲過傘尖或屋簷滴下的水滴,濕氣乾脆直接滲入衣服和肌膚毛細孔。如果我有日立除濕機的能力,我大概也能將這座城市擰出一大盆水。陰鬱天氣裡冒著煙氣的小吃攤把我們吸引過去,肚子餓的我們節制地分食魚丸和燒賣,還想留點肚子給晚上的盆菜。
妮可約我們晚餐時間去她家吃盆菜,我期待很久了。以前在電影裡看到出身鄉下的主角回到圍村,老媽媽就會為孩子或客人準備盆菜。所以一提到盆菜,我會聯想到團圓、鄉村、傳統這些關鍵字,絕不是一般觀光客能體會的香港味,因此妮可一提議我馬上同意。妮可的老闆終於有良心地讓她在六點準時和我們相見,她領我們搭上往葵涌的巴士。下班時間雖然有點塞車,在聊天談笑之中巴士默默帶我們進入一座石屎森林。

raw-image

妮可帶我們穿過壓迫感十足的高聳大樓,籠罩全港的濕氣也沒放過這裡,昏暗的日光燈照著牆壁滲出的水珠,彷若我們真走進安靜的雨林裡。我按下興奮的心情,與妮可、丹丹挨著肩跟著電梯直升,伴著震動和嘎軋一聲,到了。
我還在感動自己成功潛進香港的石屎森林,喀啦一聲開了門,迎來的才是真正的香港體驗。我們和妮可的家人打著招呼,讓妮可介紹家裡的空間。之前妮可已經不斷洗腦她家有多亂多髒,真是客氣了。譚家客廳櫃子上整齊地堆著雜物,另一角則是譚爸爸的工作桌,上面堆疊各式我看不懂的工具和細小零件,挨著神明桌的摺疊餐桌已經舖好報紙,上面擺著從連鎖店「大家樂」買來的盆菜。我們造訪她的房間,她得和弟弟分享空間,書本不得不堆到上舖的床位。見她一臉歉意表示自己房間很亂,我搖搖頭說這哪算亂?空間不足罷了。
盆菜本是年節團圓菜,為了配合弟弟的休假時間提前過節了。而妮可的大伯聽說有台妹要來,也參與這次聚餐。言談中得知妮可父母離異,大姊和母親住在同棟屋邨的另一處,待會大姊和母親吃完晚餐後也會過來相聚。她輕描淡寫地說:「在這香港很常見。」

她事前告訴我們家人害羞寡言,席間卻常聽到大伯和譚爸爸向她探問我們的事,對台灣相當好奇。弟弟也跟我們分享他在台灣旅行的經歷,聊了很多食物和風景的話題。
妮可很驚訝地跟我們說:「我是第一次聽他說普通話!」她切換成粵語問弟弟:「你的普通話怎麼說得這麼好?平常怎麼沒聽你講?」
譚爸爸忍不住笑妮可的普通話帶著腔,弟弟還標準多了。弟弟是寵物美容從業者,過年前忙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排假出來和家人相聚。這一行的商機跟少子化呈正相關,隨著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增加,我想他的普通話是這樣練出來的。難怪家裡兩隻長毛貓咪被打理得很漂亮,一隻靚妹一隻細妹,大伯拿出手機對著牠們連拍好幾張照片。

「坐吧!」她說,轉身開了一瓶紅酒:「不要跟我說妳們不喝,我記得妳們是會喝的。」
大家站著開動,害我也不得不站起身。大伯和爸爸笑稱這張桌子太高了,我們得起立才看得到鍋內食物。妮可的姊姊隨後加入我們,倒上紅酒一邊默默聽我們說話,偶爾一針見血吐嘈妹妹,笑壞我們。
盆菜的由來據說是南宋軍隊帶著皇帝趙昺逃難到新界一帶時,村民找不到足夠的器皿盛載食物招待,只好將菜餚全部放在木盆裡,後來發展成新界圍村的特色菜餚。大家樂的盆菜已經看不出傳統模樣,反而像是用淺鍋煮佛跳牆的感覺。瓦斯爐的火一打,鍋裡食材在滾滾湯汁裡慢慢入味。我最喜歡舖在底層的食材,蘿蔔飽含高湯,豬皮很彈,芋頭入口即化,好吃到我都快撐壞了。
越夜越冷,紅酒和火鍋的熱氣猶在,讓人捨不得離開。最後只能邀請譚家來台灣時一定要找我們,讓我們好好招待一餐。妮可送我們到地鐵站,我們搭上濕漉漉的地鐵回去。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天,竟然連地鐵都可以潮濕成這樣,幸好有個溫暖結尾。

大學室友曾約我來香港玩,孤僻如我拒絕了,但特別記取她們的旅行心得:想花錢搭纜車上太平山,要記得確認不會起霧。我們經地鐵轉搭便宜的巴士上太平山,目的地是杜莎夫人蠟像館。雨天有點塞車,害我有點擔心趕不上前一晚訂的早鳥入場票,幸好最後壓線入場。我們進場時間早,還不見觀光人潮,我開心地滿場飛,跟蠟像全部合照過一輪,達成伏在劉德華胸前聽心跳聲的人生成就。館內還架設了東方神起的互動跳舞區,因為沒人跟我搶機台,我厚臉皮地把所有曲子挑戰一遍,跳到車禍受傷的膝蓋忍不住向我抗議。丹丹第一次見我的迷妹樣,想必覺得我比蠟像更有意思吧!

回到中環已下午四點,我帶丹丹搭自動手扶梯去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中環半山在英領時期是權貴集散處,位在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前身是富商何東之弟何甘棠的宅第。古宅中間舖著暗紅地毯的木樓梯就像這棟建築的主角,將我們領到樓上,光線從樓梯扶欄旁的玻璃彩窗透進來,古典式木質建築呈現低調的華麗。這大概是丹丹嚮往的建築風格,她搞笑地擺出主人姿態歡迎我慢慢參觀。
我想不出孫中山和何甘棠的共同點,只能推敲出何家和出身廣東的孫中山都是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既然是孫中山紀念館,館內自然以推崇的口吻描述孫中山為革命所做的貢獻。歷史課本裡讀到國父是孫中山,是英雄偉人,我最近讀到「故事」網站裡「國父們」專題反轉這個觀念,以事件本位帶出課本裡我們不熟悉的名字,讓讀者知道中華民國的建立絕對不是單一英雄的成就。若我們對於已經習慣的事物重新思考,就會發現這樣更合邏輯。接下來再進一步想想,為什麼中華民國國父是孫中山?這又關係到權力繼承的正統性競爭。「國父們」的撰文作者金哲毅認為,歷史課本上被削去重量的名字之中,更應該推崇的人物是固守前線努力,且當時與孫文同樣具有號召力的八指將軍黃興才是。

終於迎來我在香港的第二個周末,早上沒什麼行程,我們再衝一次美荷樓,好好認識香港屋邨文化。美荷樓所在的石硤尾一帶,在國共內戰時期湧入大量難民,難民們用簡陋材料搭出暫時可遮風避雨的木屋聚落,自此他鄉變故鄉。一場油燈失火意外迅速演變成熊熊大火,受災範圍達41畝,造成五萬多人流離失所。為了安頓這些難民,政府建了徙置大廈,用低廉價格出租給民眾,成為香港石屎森林的前身。導演吳宇森在五歲時跟著這批難民潮,與家人從廣州來香港,本來計劃遷往台灣,結果一家人在石硤尾大火中燒毀身家和證件,被迫滯留香港。一家人曾在街頭睡了一年多,後來才遷回石硤尾徙置區。他當時為了逃離如難民營的生活環境,常常去深水埗的電影院混時間,這段經驗反而成為日後進入電影業的養份。年少的他最喜歡西洋電影《虎豹小霸王》,影響了他後來作品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雙雄對決場面。
除了視覺上狹小擁擠且密集的家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富貴逼人》裡標叔標嬸常常要躲墜落物的畫面。公屋的高空擲物問題似乎也是某種香港特色,還特別立法懲處。
美荷樓展覽區從石硤尾難民村前身開始介紹,隨著大火後安置屋邨的進化,每個家戶漸漸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空間。現在的孩子們一定很難想像當時的人為了求生存,得在多麼刻苦的環境下生活。
我問丹丹對哪個故事最印象深刻,她提起屋邨限水的故事。屋邨限水時一家人只配得一盆清水,全家生活用水都得靠那一臉盆水,等到最後一人想要使用,那盆水早就髒到無法使用。我則對一家九口擠在數坪大小的空間,架著木板弄成低矮樓中樓的格局印象最深,也為這裡長大的孩子擅長走路,甚至還成為運動選手的勵志故事感動。出生在二十世紀末期的我們聊起自己的童年,覺得自己出生在台灣、出生在這個世代,某種程度上還算是幸福的。

聽說妮可周五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想讓她休息久一點,我們便和妮可約下午飲茶。
「你們想去吃哪一間呢?」妮可在群組裡問。
「我也沒想法耶!」我回訊,妮可給了幾間我們在台灣也略有耳聞的連鎖港式飲茶店名單,我想也沒想地就回:「我想去你們家會去的!」
「可是那不是什麼有名的餐廳耶!」我可以想像妮可又在幫我們打預防針了。
「我想去香港人會去吃的飲茶。」我拋出一句懶得動腦的帥氣藉口,快速結束討論。

到了約定時間,她笑吟吟迎接我們,帶我們到譚家常去造訪的茶餐廳。
我以為我會見到戴著老花眼鏡看報的阿叔,服務員推著點心穿梭在空盪盪的座位區,扯著聲音喊著叉燒包蓮蓉包。我果然是電影看太多了,有著大紅燈籠和金光閃閃雕樑畫棟的茶餐廳在下午時段幾乎滿座。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喝茶吃點心邊嗑牙,各種聲音交匯成嗡嗡作響的背景音。服務員面無表情地忙碌著,似乎沒有要理我們的意思。
妮可已經武裝好一張臭臉,招來服務員帶我們到為數不多的空位坐下。我們研究菜單後迅速放棄,點餐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只見妮可速速填完單,拿著點菜單啪地一聲高舉右手,大力抖著那張可憐的菜單喚服務員過來,好似相當不悅。服務員過來領單,妮可依舊皺著眉頭交代,兩個人臭臉來臭臉去的。整場表演告一段落,我和丹丹看得目瞪口呆,然後忍不住噴笑。
妮可的表情還沒軟化,她擺著撲克臉解釋這間茶餐廳食物還不錯,就是服務員的態度不好。許多從內地過來的服務員在這裡打工,如果不比他們兇,他們不會理人的。
「這樣不會太誇張了嗎?」我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沒見過一向笑咪咪的妮可擺臉色。
「真的!如果你不兇,他們還會故意動作慢,態度也很差。」妮可再三強調,順手拿茶壺倒熱茶,抓過筷子插在茶杯中洗一洗,動作流暢如反射動作一般。我們在紐西蘭已經見過這招了,據說這是港式特色。台灣人會拿餐巾紙擦拭餐具,香港人則是用熱茶燙過。我忍不住想,如果台灣飲食文化裡常備熱茶,也許我們也會演化出這種餐前禮儀。
「你們家真的常常來吃飲茶嗎?」我好奇問。
我們家沒有外食、買飲料的習慣,我很嚮往上餐館或咖啡廳時被服務生問「照舊嗎?」那種人際互動的浪漫。噢……雖然這裡的服務員沒那麼親切。
「會啊!我之前不是說過我爸去台灣玩五天,五天都吃同一間滷肉飯嗎?他要是喜歡什麼就會固定那樣。我不喜歡這間的服務態度,但是他老愛在這裡飲茶,一周至少要來一次,我放假的時候就會陪他來。」
「為什麼下午這麼多人啊?因為今天是周末嗎?」
「哦……平常應該也蠻多人,這間飲茶是做下午時段的,東西也不太貴。」
「那你們來這裡都在做什麼?」
「我爸來這裡看報紙,我就看手機囉。」
「不會聊個天什麼的嗎?」
「我爸就不是話多的人,就各做各的囉!」妮可嘻嘻笑著。
我想像著父親看報紙,女兒看手機,桌上放著幾簍竹蒸籠和一壺揚著白煙的熱茶,相對無言卻歲月靜好。妮可都說了是陪老爸來的,陪伴的本質在於存在本身。譚爸爸現在的生活重心都在奶奶身上,奶奶退化得很嚴重,現在安置在深水埗的老人院裡,前往老人院探望她便成為譚爸爸的日課。譚爸爸寡言,但妮可看得出來他心理壓力很大。

raw-image

叉燒、排骨、腸粉、雞扎、叉燒包、蝦餃、馬來糕。妮可想讓我們嚐嚐正宗港味,吃到我們都有點撐了。她告訴我們這是她第一次帶台灣朋友回家,寡言的譚爸爸問了很多我們的事,我們的造訪好像讓譚爸爸很高興。我們分享了參觀美荷樓的感想,妮可忍不住提起其他台灣朋友來香港找她玩,玩得都沒那麼深入。
「事前問想吃什麼想去哪,都說自己很隨和,結果又指定了一堆網路推薦必吃必買,陪他們玩實在很累。像你們這樣很好,走真正的接地氣路線。」
「當地人會吃的東西一定好吃,而且那些名店和觀光名勝我們自己去也行。難得讓當地人帶路一定要玩內行一點啊!」我忍不住得意起來。

彌敦道美食巡禮之前,我們跟著妮可先去老人院探望奶奶。
進到老人院後,我和丹丹收起嘻笑怒罵,忍不住沉默起來。
這裡的老人院比我在《桃姐》裡面看到的更糟,偌大的空間僅用低矮擋板隔間,只要站著就能望見所有病床,完全沒有私人空間。空氣裡摻著消毒酒精和清潔劑的味道,身著護理服的人員不理會我們好奇的目光,機械式地照料著病榻上或坐或臥的銀髮老人。緊臨馬路的窗戶明明開著通風,卻動搖不了室內的死氣沉沉。
妮可領我們走到中間區塊,虛弱瘦小的奶奶躺在病床上似夢非醒地望著她。妮可跟她說帶了朋友來,我們擠出笑容和奶奶問好。問好的語音方落,奶奶開始嚷著要妮可打電話找她兒子來,要我們救救她,她不想待在這裡。妮可只能無可奈何地安慰奶奶,爸爸晚點會來,哄著她要她乖一點。我們這樣的外人在旁聽了都覺得心頭好悶,譚爸爸要怎麼辦好。
我問她要不要和奶奶拍一張照,她說不了,怕是日後見到照片想哭。丹丹在旁邊不語,在鄉下長大的她跟爺爺奶奶感情好,已經一年多不在台灣,此情此景恐怕讓她更想家了吧!
我們離開老人院後搭地鐵到佐敦,我才敢跟妮可說出我的感想。
「我最驚訝這裡竟然沒有私人空間,《桃姐》裡面雖然用簡陋木板隔間,至少還保有一點尊嚴。台灣的安養院也是,最多幾個人共用一房。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開放空間式的老人院,雖然對護理人員來說比較好掌握狀況,但是對住民來說也太糟糕了吧!」
「是呀!所以我以後絕對不住香港的老人院,太沒有尊嚴了。」妮可接描述奶奶入院後的狀況:「而且照護員有時候很粗魯,餵食的時候拿湯匙故意挖開奶奶的嘴,弄得一口是血。」
「什麼?」我和丹丹震驚地張大了嘴。
「我們超生氣的。」妮可淡淡地解釋道:「其實我奶奶以前很兇的,也很有精神,去年六月左右入院時還有力氣大罵照護員。後來經歷一次小中風後變得很虛弱,沒辦法罵回去,只能任憑擺布。」
「那還讓奶奶繼續住這裡?」
「沒辦法啊……」妮可吐出這句話,為這個話題留下一個苦澀的餘韻。
再問下去好像會挖出更沉重的內容,我們再次沉默了。

周末夜晚的彌敦道依舊歡騰,妮可帶我們從佐敦到旺角,不斷來回品嚐各式小吃,被我戲稱「彌敦道走九遍」。無法一一細數我們到底吃了什麼,印象最深的還是潮州打冷。芥辣墨魚片真是一絕,豬紅湯也好吃,隔壁桌一對男女聽見我們用普通話聊天,他們可是熟知門路特來品嚐的老饕,忍不住探問我們怎麼知道這裡的。當然是因為我們有可靠的香港導遊啊,我在心裡得意著。

raw-image

曾聽聞專賣乳製甜點的澳洲牛奶公司東西好吃但服務態度不佳,妮可帶我們進去吃招牌燉奶之前,我已做好心理準備。我看到菜單上出現《PTU機動部隊》裡的檸檬咖啡,動心起念想試試看。候在桌邊等我們點單的服務員小哥一聽到我想試檸啡,馬上用帶著粵語腔的普通語插嘴:「不要點那個,又酸又苦!很多客人喝了一口就不喝了,浪費!」
這樣啊,我看見菜單上寫著鬆化蓮子,問妮可這是什麼。
妮可還沒回答我,門牙縫微開仍堅持梳油頭耍帥,形象很像《行運一條龍》裡茶餐廳員工的小哥馬上一臉正經地接話:「不要點那個,不如點牛奶蓮子,這個是招牌。」
好的好的,那就聽從您的建議吧!我順著小哥的建議點了招牌,等小哥一走,我們三個都笑出來。
等我們吃完甜點準備離開,遇上服務員小哥收拾檯面順口一問:「怎麼?好吃嗎?」
「好吃好吃!」我們比著大姆指,給了很誇張的回饋。一本正經的服務員小哥微微抬著下巴,好似對自己的推薦充滿信心。我們出店門後再次回味他的表情,又忍俊不住。

「我有點想上廁所。」一出店門就覺得冷,我有點急。
「我不用。」丹丹說。
「在香港我覺得最驚訝的事情之一是廁所很難找,地鐵居然沒有公共廁所可以用呢!上次我去麥當勞上廁所簡直要嚇死了,超髒的!這裡哪裡有公用廁所可以用啊?」我想起前幾天在九龍公園附近晃的經驗,找廁所真是難事。
「我們都去商場上啊!」妮可給我一個燦爛的笑容:「商場廁所很乾淨的。」
「原來如此……我都沒想到這點。」我逛百貨公司的經驗屈指可數,所以我壓根也沒想過要進去商城。
「妳現在想上廁所嗎?」妮可看了看四周,然後提議:「要不要來我公司辦公室上廁所?」
「可以嗎?」一想到可以參觀讓妮可加班到三更半夜的萬惡公司,這真是難得的機會。
「可以的。」妮可一派輕鬆地回我。沒有走很遠,她帶我們到寫著紅色大字「廉政公署ICAC」的建築物停下。在這一帶來來回回,我經過這裡好幾次了,沒想到妮可的公司就在樓上。香港電影常常出現的廉政公署,是為了調查並防治警務人員貪汙而成立的組織。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因為人口快速增加,警察習慣收取規費、茶錢,對不符規定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五億探長雷洛傳》裡雷洛本來是個誠實的好警察,在同僚收規費的風氣下吃了好幾次虧,最後他決定要比誰都要更貪,爬上更高的位子,有權有勢有女人!《五億探長雷洛傳》真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等等!這裡不是廉政公署嗎?」我指著宣傳反貪汙、鼓勵檢舉的海報。
「對啊!」妮可給我一個微笑,補充說明:「我們辦公室在樓上。」
酷斃了,公司竟然在鼎鼎大名的廉政公署樓上。妮可帶我們進入大樓,辦公室果然很有香港風格,狹小的辦公室被堆滿的文件擠迫得更加狹小,黃色的日光燈偽裝自己很溫暖,我卻感受不到半點親切。我以為這種場景設計只會出現在小說或是影劇裡,只為了強調主角的生活忙碌。要是我放眼所及全是工作,我絕對待不下去,她怎麼能加班加到凌晨兩點的?
妮可幫我指引廁所方向,我點點頭進了廁所,關上門,卸下我的微笑,眼前還殘留方才的視覺衝擊。想起她曾經跟我們說過工作上的種種不開心,原來這裡就是故事發生的真實場域。今天一整天,現實總是猛不防地出現重擊我的心靈,不經意地提醒我,這就是生活。

彌敦道漸漸冷清下來,我們在街上不斷說著道別的話,卻一直拉不開步伐。她拿出香蕉糕、龍鬚糖和長洲糍,附上手寫明信片送我們。她客氣地說:「吃吃看!這個是長洲的特產,我覺得很好吃,買來讓妳們帶在路上吃。」
「今天都快撐死了,竟然還有這個!」我目瞪口呆,看著丹丹把甜點接下了。
雖然我們相處時間不多,總是能感覺到她貼心細膩的一面。
我認識很多好人,也很認真生活,為什麼我們總不能過上順利舒心的日子?
我們終於揮手道別,結束我這一周裡最香港的一天。這麼多天以來,經歷可怕的住宿品質和冷淡的城市氣氛,我自認可以隨時揮揮衣袖瀟灑離去,對這座城沒有半點眷戀。可是為什麼唯獨今晚讓我如此不捨呢?
「下次如果妳們帶爸爸媽媽來,我帶他們去吃好吃的。」
妮可在台灣旅行時住過我家,媽媽的接待讓她感念在心。她誠心誠意地做了承諾,我就當作她是講真格的,本來沒想再來香港的我開始想像下次帶爸媽來香港的畫面。
在紐西蘭認識妮可的人都說她不像香港人。她總是掛著笑容,語氣和緩溫柔。但我看到她在茶樓板著臉的樣子才想到,也許大家對香港人的刻版印象來自於他們不得不偽裝,畢竟得強勢起來才能在這個環境裡生存。認識了妮可和她的家人,這比我過去看過的文字或影像還來得真實。

我衷心祈願,在香港努力生活的人們都能獲得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廢物青年.迪麥
95會員
267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廢物青年.迪麥的其他內容
2021/03/30
王家衛在新華大旅店拍過《2046》,彭浩翔拍過《伊莎貝拉》。上述兩部我都沒有看過,只是很喜歡新華大旅店懷舊的氣氛。反而是丹丹來澳門之前快轉看完《2046》,她說裡面有句台詞「我在東方酒店等你」。
Thumbnail
2021/03/30
王家衛在新華大旅店拍過《2046》,彭浩翔拍過《伊莎貝拉》。上述兩部我都沒有看過,只是很喜歡新華大旅店懷舊的氣氛。反而是丹丹來澳門之前快轉看完《2046》,她說裡面有句台詞「我在東方酒店等你」。
Thumbnail
2021/03/26
爬升中的老舊電梯發出嘎啦嘎啦的響聲,被「叮」一聲打斷。伴著震動打開電梯門,入眼的是幽微日光燈照亮的老舊空間。大樓樓層裡分成眾多單位,有公司行號、旅舍,也許還有民宅,我嗅了嗅,這裡的空氣冷冽中帶著灰塵味,看來我接下來幾天得努力適應。
Thumbnail
2021/03/26
爬升中的老舊電梯發出嘎啦嘎啦的響聲,被「叮」一聲打斷。伴著震動打開電梯門,入眼的是幽微日光燈照亮的老舊空間。大樓樓層裡分成眾多單位,有公司行號、旅舍,也許還有民宅,我嗅了嗅,這裡的空氣冷冽中帶著灰塵味,看來我接下來幾天得努力適應。
Thumbnail
2021/03/25
「去這麼久只帶這一點行李?」任何人都感到吃驚。 「香港嘛,是會有多冷?」我都這麼回,暗自驕傲自己在紐西蘭渡假打工之後已經成長為到哪都能處之泰然的老背包客。
Thumbnail
2021/03/25
「去這麼久只帶這一點行李?」任何人都感到吃驚。 「香港嘛,是會有多冷?」我都這麼回,暗自驕傲自己在紐西蘭渡假打工之後已經成長為到哪都能處之泰然的老背包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無聲畫面是躍動的,可以想像準備體驗夜釣的遊客們一定很興奮。但我可一點也不羨慕,我更喜歡在露台上待著,專心享受蘭嶼夜晚的空氣。 想了很多事情,又像是什麼也沒想。 總之,煩惱在這裡暫時歸零了。
Thumbnail
無聲畫面是躍動的,可以想像準備體驗夜釣的遊客們一定很興奮。但我可一點也不羨慕,我更喜歡在露台上待著,專心享受蘭嶼夜晚的空氣。 想了很多事情,又像是什麼也沒想。 總之,煩惱在這裡暫時歸零了。
Thumbnail
在西藏團認識團員G,她的工作地點就在香港,搜尋到便宜機票,和丹在寒假出發到香港,這趟旅程重點就是吃,港式料理在台灣算是常見的食物類型,在舊金山(遊記)時最常吃的中式料理也是港式燒臘,於是來去香港讓G帶我們嚐嚐道地滋味。
Thumbnail
在西藏團認識團員G,她的工作地點就在香港,搜尋到便宜機票,和丹在寒假出發到香港,這趟旅程重點就是吃,港式料理在台灣算是常見的食物類型,在舊金山(遊記)時最常吃的中式料理也是港式燒臘,於是來去香港讓G帶我們嚐嚐道地滋味。
Thumbnail
因為兩岸直航的班機尚未全面復飛,本次支援深圳的展覽,從香港進出內地成了最便利的方式,這讓我想起在兩岸尚未直航的年代,經常跑大陸訪客的我,總是得在香港轉機的回憶。 所謂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在深圳的工作為期一週結束,乾脆就延後幾天返台,進香港度週末,當作慰勞自己辛苦工作的獎賞,於是有了三天三夜的香港行。
Thumbnail
因為兩岸直航的班機尚未全面復飛,本次支援深圳的展覽,從香港進出內地成了最便利的方式,這讓我想起在兩岸尚未直航的年代,經常跑大陸訪客的我,總是得在香港轉機的回憶。 所謂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在深圳的工作為期一週結束,乾脆就延後幾天返台,進香港度週末,當作慰勞自己辛苦工作的獎賞,於是有了三天三夜的香港行。
Thumbnail
南方澳豆腐岬灣 往南方澳出發 住宿雖是看了很多天 自從上次冬天去馬祖覺得有暖氣真的太加分了不由自主的就挑了一間有供暖氣的民宿 一個人驅車前往 前往西湖休息站稍作停歇 在廁所聽見了悅耳的音樂 原來上廁所也能很放鬆 知道宜蘭這些天會下雨 我還是來了 因為不是假日 車流不多開車一點都
Thumbnail
南方澳豆腐岬灣 往南方澳出發 住宿雖是看了很多天 自從上次冬天去馬祖覺得有暖氣真的太加分了不由自主的就挑了一間有供暖氣的民宿 一個人驅車前往 前往西湖休息站稍作停歇 在廁所聽見了悅耳的音樂 原來上廁所也能很放鬆 知道宜蘭這些天會下雨 我還是來了 因為不是假日 車流不多開車一點都
Thumbnail
旅遊其實是主動且有意的去碰觸挫折和不適 起床 欣賞庭園 半路又遇到昨天那種打到身上會痛,眼睛很難看清前面的驟雨,張大了眼睛,忍著打在眼睛上的雨點,掙扎著前行…
Thumbnail
旅遊其實是主動且有意的去碰觸挫折和不適 起床 欣賞庭園 半路又遇到昨天那種打到身上會痛,眼睛很難看清前面的驟雨,張大了眼睛,忍著打在眼睛上的雨點,掙扎著前行…
Thumbnail
王家衛在新華大旅店拍過《2046》,彭浩翔拍過《伊莎貝拉》。上述兩部我都沒有看過,只是很喜歡新華大旅店懷舊的氣氛。反而是丹丹來澳門之前快轉看完《2046》,她說裡面有句台詞「我在東方酒店等你」。
Thumbnail
王家衛在新華大旅店拍過《2046》,彭浩翔拍過《伊莎貝拉》。上述兩部我都沒有看過,只是很喜歡新華大旅店懷舊的氣氛。反而是丹丹來澳門之前快轉看完《2046》,她說裡面有句台詞「我在東方酒店等你」。
Thumbnail
放眼所及都是濕漉漉的街道,撐不撐傘好像都無所謂了,就算我們能躲過鞋跟濺起的水花、躲過傘尖或屋簷滴下的水滴,濕氣乾脆直接滲入衣服和肌膚毛細孔。如果我有日立除濕機的能力,我大概也能將這座城市擰出一大盆水。
Thumbnail
放眼所及都是濕漉漉的街道,撐不撐傘好像都無所謂了,就算我們能躲過鞋跟濺起的水花、躲過傘尖或屋簷滴下的水滴,濕氣乾脆直接滲入衣服和肌膚毛細孔。如果我有日立除濕機的能力,我大概也能將這座城市擰出一大盆水。
Thumbnail
民宿老闆帶著他的老婆和小孩提著露營燈在房子前等我們,我看不清楚到底民宿長什麼樣子,晚上七點天已全黑了。颱風過後沒有路燈,雖然有導航,我們也是摸黑在滿地瘡痍的公路上慢慢地才找到這裏。 為什麼想要住民宿?  來沖繩就是要體驗當地生活住宿在古樸日式風的民宿啊! 事實證明理想與現實有很大一段差距!
Thumbnail
民宿老闆帶著他的老婆和小孩提著露營燈在房子前等我們,我看不清楚到底民宿長什麼樣子,晚上七點天已全黑了。颱風過後沒有路燈,雖然有導航,我們也是摸黑在滿地瘡痍的公路上慢慢地才找到這裏。 為什麼想要住民宿?  來沖繩就是要體驗當地生活住宿在古樸日式風的民宿啊! 事實證明理想與現實有很大一段差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