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02/《Cross Talk跨⌒!台日設計對話》/皆川 明 X 鄒駿昇 X 李明璁/松菸誠品表演廳

更新於 2022/12/2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19.12. 講座 圖片來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1120713051471108488

Not Just Library | 跨⌒!台日設計對話 皆川 明 X 鄒駿昇 X 李明璁李明璁同時作為主持人與講座的開場嘉賓,一個社會學作家同時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與台大學生共同開了一家公司探照研究,甚至辦了一個「特別企劃——危險閱讀之夜」與公共電視合作紀實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擔任主持人,他的開場有趣淺白,敘述昨日晚上看到兩份精彩的power point讓他感受到皆川明與鄒駿昇是多麼有power跟point(全場笑),同時介紹了設計師米力為他作了PPT的風格設定。
李明璁「讓困難的事物變得簡單,讓簡單的事物變有深度,讓有深度的事物變有有趣。」
從1cm(自我)到100cm(更深度的事)探討人類社會與作創作自我拿捏之間的距離,最好的距離是50cm,可以同理別人又不失去自我,這50cm的拿捏,靠的不只是創意點子、設計工法和行銷技術,更需要「社會事實」的再發現、與對異質人群的重新理解。而我為何會有所謂的50cm創作論,這個歷程也跟我的人生經歷有關係,我是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小孩,高中生涯我是一個迷茫的死文青、大學是個熱衷學運又同時是日劇迷(當年很多日本偶像劇起因於社會泡沫經濟,人們懷抱著幻想,所以偶像劇給了人們一種近乎現實又夢幻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趨勢劇)、輾轉因緣當了書探拜訪不同國度、到最後成為一個學院派的講師、現在則是一名斜槓大叔。因此我會將個人生命歷程跟社會結構與歷史的發展,連結起來。
「社會事實」的再發現
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再發現,捷運在四年前曾經只有逼逼逼的聲音,那時候柯文哲剛上任,是正想作一些改變,我提議了每條捷運線都有不同聲音或音樂如日本地鐵般,一開始當然也會有人反對,如今捷運線的聲音已成為台北的一部分,甚至往後十年在外國人或年輕人耳中已是理所當然的事物了,那時候又因為著社會變遷,時代轉換有所不同的再發現,如同王國維《人間詞話》-1910年,所說「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其實指的就是多角度思考,當你深入一件事物也要適時抽離作一個旁觀者。這也呼應了皆川明老師對於事物的感受。當你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時也要抽離自我轉換另外一個不同角度去看待,可能是客戶端、受眾端、自我等角度。這也是一種跨。Design makes the ordinary extraordinary, and vice versa.
設計使平凡與眾不同,反之亦然。
謝謝,接下來我們歡迎鄒駿昇。
鄒駿昇「生活經驗改變了設計」
對於一個生長在鄉下的小孩,我很羨慕李明璁從小在台北長大,我的轉變是來自於我在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學習的設計環境,教授把四個面向的同學聚集再一起,分別為Fine Art、Illusrtation、Motion Images、Graphic Design,藝術家的創作可以多元化,這是我學習到如何跨領域的經歷,我可以給各位看一下我同學的作品,一個女生是芬蘭人,結合了裝置藝術、服裝設計、她嘗試著將自己偽裝於自然之中,所以她打造了很多奇怪的鳥裝、樹葉裝、甚至冰山(躺在湖水中只露出她的臉);另外一個有趣的同學,他很榮幸可為他們國家足球代表隊製作海報,他不想只露出一個平凡的臉於是他用奇特的方式表現了臉的不同面向;還有一個同學製作了一本捲曲的白皮書,內頁也沒有任何文字就是白紙,他說這是一本不可掃描的書,因為掃描都需要平整才有辦法執行。
而我就是畫了很多人的後腦袋,我想去探索街道上沒有人會注意的地方,於是我開始執行我的這項任務,拍照,繪畫甚至攝影,最後我完成幾乎上百人的後腦袋,這成為我的作品。爾後我作了平面設計,幫Voyager雜誌畫了封面,畫台灣登山與嘉明湖,但我其實偷藏了很多登山者在嘉明湖背後的那座山內,畫作中帶著反思的力量,後來2008年因緣際會作了繪本,是一種挑戰,但我很快就知道應該要怎麼構思,後來幫餐廳RAW繪製很多古典質感的菜單與裝飾畫作,接著有人找我去做樣品屋的陳設設計,因為繪本開始接觸了策展,2012年開了自己的個展,2016年接下了VISUAL TAIPEI策展,2017波隆納台灣館策展,跨足策展人及空間設計,而在產品設計則是以石虎與浪漫臺三線的結合作成了台灣啤酒的罐裝設計。最後我想講的是,如同皆川明老師說的,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開始跟人,家人(例如豐原的水溝蓋、台啤包裝等),跟社會作個串聯。

接下來的時間交給皆川明老師,想必大家已經等很久迫不急待了。
皆川明「有了決心,我就不會停止,更進一步我要去思考如何可以長久」

皆川明出場熱烈掌聲,PowerPoint輪播著他160多頁的織品圖樣設計,他說道「我並沒有學過設計,也不會插畫,我相信在場也有許多人在發展著自己的圖紋設計,我一旦有了決心,我就不會停止,並且會思考如何才能長長久久的發展?」日本社會有一句話「買的人、使用者、社會三者之間的良好發展」但我認為不夠,製造者也要有幸福感,未來必須有貢獻,所以我覺得是五好「買的人、使用者、社會、製造者、未來之間的良好發展。」
皆川明於東京的生活複合空間 - 「CALL」除了有著「creation-all」的意義外,也有著召集、聚集能為生活創造出美好的「人、事、物」於此的期望。
品牌需要帶出來的哲學、幻想與情感才是存在的價值。
我是如何創作出來,我覺得創作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腦海中的想法可以透過專業的製造過程變成物質,作25年那麼久,我到最近才參透一些道理,水蒸氣在大氣中是看不見的,我們可以說腦海中的想法如同水蒸氣而且可以透過不一樣的環境產生變化,就像我們透過不同的製造過程變成物質之後也是一種不同的變化。我在思考的過程都會考慮如何長長久久,我思考的是100年後的使用,並且我希望將製作者的情感好好傳達給使用者,我的作品需要經過淬煉與時間。例如:這塊布我問工廠可以做得出來嗎 ? 他們說這太花費工夫了,不可能做出來的,一天只能生產出3公尺。他感受到現在社會比起製造好東西的品質更加重視的是生產率,但對於我而言我更加重視可以使用多久 ? 我不如是花很多時間在製作,但是可以長久使用的物質。
我們每一季開發約5-10款的布花,這樣一年大概是30款,就時尚界(一年兩季)而言這樣容易被時尚淘汰,但我要的品牌不是要做這樣的東西,例如:有款布他希望可以用手工剪,大家都說做不到那個太花時間了,深刻感受到現代人不重視時間製作出來的手工東西,這樣快時尚的現象很明顯,大量生產也讓使用資源更容易被丟棄,所以既然花了時間請製造者生產,我必須思考如何讓這款花布可以長期受人喜愛 ? 然後持續讓製造者有工作。
每一款花布背後的故事
每一款花布背後的故事
每一個沙漏上半部是人生,下半部是回憶。
(someday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7 s/s)
在這世界上很多格子圖騰,我透過一些功夫與其不同,直條紋一直到下方就變成捲曲。
(sora check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5-16 a/w,swing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3 s/s)
沒有草稿:自由想像畫筆的延伸,一邊畫一邊透過想像自由創作,手要比腦子快,花朵沒有重複的。(letter of flower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2 s/s)
我那時工作室只有3人,侯鳥成群都往同方向飛,顏色呈現不同種類的候鳥,我期待可以跟不同人共事。(bird category : embroidery season: 2000 s/s)
新聞報導了熊下山吃人類食物,但我想像熊也許是想跟人類談話。我想反映的是,事實透過新聞報導只是單一角度,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角度去想像。(alive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1-12 a/w)
三葉草:三葉草的圖紋只有一個不一樣,讓使用者有尋找的樂趣,而唯一不同的製作者是一個在工廠小角落縫布的老婆婆,我們就請她製作這唯一的一塊四葉草。(sometimes lucky category: embroidery season: 2011 s/s)
花朵:迎風盛放的花朵,打破一般人對於花朵楚楚可憐的既定印象,我要說的是我們也是一個迎風面對如風一般的流行,不會被流行給擊敗的。
立體刺繡:刺繡一般在歐美使用在時裝上是貼上去的感覺,我們希望這款刺繡是立體而交錯著的,光是一件刺繡要開發250小時,所以一件開發需要很多時間。(forest parade category: embroidery season: 2005 s/s)
蝴蝶:我們把蝴蝶作在衣服的第二層內,使用者買回去後可以選擇剪一個圓將蝴蝶呈現在你想要的位置,我們期待使用者共同與我們完成這件服飾。(hana hane category: print season: 2012-13 a/w)
動物斑紋:是我們少量的作品,怎樣把他變成專屬我們的圖案 ? 於是我用葉子包裹著果實呈現每一塊斑紋。這款開發花了三年的時間。(hana yuki category: textile season: 2014-15 a/w)
我們的服飾不打折的。我們是評估過使用者可接受的價格販售。
我們並不因為流行當季去做衣服的設計,一旦工廠訂單減少的季節,我們反而會提供很花時間製作的訂單項目給他們,讓他們持續有工作。我希望可以用設計作出一個生態圈。
最後因為時間關係,請李明璁作結尾。
當我看著皆川明老師的簡報,我覺得可以用四個字形容,止、空、馳、定。當我翻著一頁頁簡報都是沒有文字的織品設計,日常快速如水流的時間好像慢慢留白下來,接著我就把其他視窗一個一個關掉沉浸於老師的這些作品中,有些故事跟老師講的一樣有些則是用我奔馳的想像力去發展成我自己想像中的故事,最後,看完這些作品我有某種舒服跟療癒的感受,於是我感受到定下來了。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皆川明老師的作品總是讓人有舒服的感受,見到他本人更加可以確認,接下來是互問互答時間,但我們時間不夠所以只能單問單答。
QA時間
李明璁:老師曾在魚市場打工,是否可以分享一下經歷 ?

鄒駿昇:皆川明老師有沒有遇到過創作瓶頸的時候 ?

皆川明:魚市場打工的經歷主要是查驗肉質的品質,我要每天扛50-80公斤重的黑鮪魚切掉尾巴,尾巴跟好吃的鮪魚肚的肉質其實是相近的,確認品質後魚才能送到拍賣市集作為販售,這過程,我看到專業的壽司師傅怎麼用經驗判斷魚的好壞,堅持品質與專業的技術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時影響了我日後對於製作品質的執著。我的工作室取名為mina而不是我的名字皆川明,芬蘭語中minä正代表著「我」、perhonen則代表著「蝴蝶」,我希望就算100年後不是我作為設計總監,也有另外一個不屬於我的個體傳承下去。
在李明璁的解釋,剛好mina的發音很像日文「大家」又同時皆川明老師常常提及製造者與使用者的幸福概念,正好是結合我與大家。
沒有回覆鄒駿昇的問題,因為時間超時了啦,最後大家來一個大合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ying_taipe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工作本質很像在翻譯,我必須把各方專家帶來的知性內容,翻譯成參觀者的體驗。」— Adrien Gardère
    「我的工作本質很像在翻譯,我必須把各方專家帶來的知性內容,翻譯成參觀者的體驗。」— Adrien Gardèr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與蔡兄的隨意對話探索了各種有趣的社會議題,從健保政策到全民運動的鼓勵。透過他們的閒聊,作者提出了針對目前臺灣社會的觀察與建議,試圖引發公眾對政策執行的思考,並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展望。這些小人物的想法雖然非正式,卻充滿了幽默與智慧,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4年03月 聽了我最喜歡的台灣插畫家鄒駿昇Page Tsou的分享後, 我開始整理歷次以來的感想結合過往經驗產生有些條列式的共鳴。基本的想法如下列七點:而我會以下列延伸解說於文章內。 用似乎有畫面焦點傳遞某個故事, 去包闢潔癖且理性的本性 引導的重點有些黑色的幽默感, 被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Thumbnail
    這是廖大魚受邀到國小進行“與作家有約”演講,與同學分享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舉行了“找尋臺灣黑熊”大冒險活動。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不斷地接受刺激的我,在思考中,漸漸畫出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更認識自己,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與蔡兄的隨意對話探索了各種有趣的社會議題,從健保政策到全民運動的鼓勵。透過他們的閒聊,作者提出了針對目前臺灣社會的觀察與建議,試圖引發公眾對政策執行的思考,並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展望。這些小人物的想法雖然非正式,卻充滿了幽默與智慧,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4年03月 聽了我最喜歡的台灣插畫家鄒駿昇Page Tsou的分享後, 我開始整理歷次以來的感想結合過往經驗產生有些條列式的共鳴。基本的想法如下列七點:而我會以下列延伸解說於文章內。 用似乎有畫面焦點傳遞某個故事, 去包闢潔癖且理性的本性 引導的重點有些黑色的幽默感, 被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Thumbnail
    這是廖大魚受邀到國小進行“與作家有約”演講,與同學分享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舉行了“找尋臺灣黑熊”大冒險活動。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不斷地接受刺激的我,在思考中,漸漸畫出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更認識自己,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