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江湖|永遠只招最優秀的員工,把不夠優秀的員工請走

職場江湖|永遠只招最優秀的員工,把不夠優秀的員工請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組織發展系列- 你家的年度績效考核是東施效顰還是因人制宜?


這幾年炒的火熱「OKR或KPI」的話題,一直到現在不斷被討論,不少公司跟著流行開始實施OKR (註),希望能給公司新的改變。最近遇到一個年輕的客戶,員工平均年齡25歲,CXO們也是30歲上下,他們信奉『Netflix』公司的「沒有KPI制度,而且付給員工市場上很高的工資」。現在公司要擴張,需要建立制度,但小年輕們討厭被管,由主管『憑感覺』去評分績效,卻又擔心沒有制度無法做好管理。

我也常被問到那個制度好?有的客戶還直言問:為什麼我們公司的OKR實施失敗?其它XX公司都可以,為什麼我們就不行?其實很多問題在於:不了解制度的精神,沒有做好公司的人力盤點分析,硬把制度套上去,沒有「因人制宜」,以為是「OKR」事實上是「KPI」,到最後變成「四不像」

所以,要用什麼制度,取決於「公司文化」。怎麼做呢?

  • 要先了解公司的「業態」

例:以體力技術工作為主?還是以創造性為主的產業?

  • 透過專業工具作組織的「人力盤點」

例:員工偏年輕,以創造力為主的工作崗位居多

  • 選擇與公司文化相符合的管理方式

例:要用道德(文化)去管理?還是用規則(OKR或KPI)管理?

  • 根據盤點結果及管理方式做策略方案

例:依靠文化管理,需要「自趨性極強的頂尖人才」。廢除制度,由員工負責績效。

我個人的建議:不管用什麼方式,回到根本就是「目標設定及績效考核」

制度是死的,要懂的活用。最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正了解公司的文化及人員組成形態?依據不同的狀態,而設計出屬於自己公司最適合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味抄襲沒有調整,到最後搞的公司上下烏煙瘴氣,無所適從,卻怪罪到制度上。

以下這篇相關文章,可以提供給正在迷惑中的老板主管們一個參考方向:

我開始相信,没有KPI,没有考核,也能管好公司了
https://mp.weixin.qq.com/s/cP0eEAk8vS3gibLdSj5aRw

梅根人蔘激湯語錄:「你能為員工提供最佳的福利,不是請客吃飯和團隊活動,而是招募最優秀的員工,讓他們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

延伸閱讀: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稱為“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企業進行目標管理的一個系統,能夠將目標管理自上而下貫穿到基層。

什麼是 OKR?跟 KPI 差在哪?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5927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5會員
277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你和同事的關係。在「得到APP」的一個市場抽樣調查:什麼樣的溝通令你最頭痛?52%的人說,最想解決的是與主管溝通的難題。中間的溝通障礙是什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我認為:有溝,沒有通!
曾經有文章提到員工為什麼想要離職?因為錢不夠和受委屈了。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及你和同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處理好關係,就容易有「受委屈」的感受,尤其是個性比較「ㄍ一ㄣ」的人。敏感「ㄍ一ㄣ」的你,需要一點鈍感力。
身為公司老板或高層主管,「應該」是最清楚團隊的一切,「感覺上知道」團隊的問題。根據我的輔導企業經驗,事實上,主事者往往容易落入「主觀意識」去評斷問題,無法全面客觀評核現有團隊的能力程度。要怎麼解決問題呢?需要經過專業的「人力盤點」才知道答案。
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你和同事的關係。在「得到APP」的一個市場抽樣調查:什麼樣的溝通令你最頭痛?52%的人說,最想解決的是與主管溝通的難題。中間的溝通障礙是什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我認為:有溝,沒有通!
曾經有文章提到員工為什麼想要離職?因為錢不夠和受委屈了。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及你和同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處理好關係,就容易有「受委屈」的感受,尤其是個性比較「ㄍ一ㄣ」的人。敏感「ㄍ一ㄣ」的你,需要一點鈍感力。
身為公司老板或高層主管,「應該」是最清楚團隊的一切,「感覺上知道」團隊的問題。根據我的輔導企業經驗,事實上,主事者往往容易落入「主觀意識」去評斷問題,無法全面客觀評核現有團隊的能力程度。要怎麼解決問題呢?需要經過專業的「人力盤點」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