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慢藝術・所以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low Art Day(慢藝術日)由Phil Terry於2008年提倡,希望藉由靜心長時欣賞作品,讓觀眾領悟到欣賞藝術的愉悅,甚至透過與作品之間的互我關照,進而進入一種放鬆、冥想的狀態。根據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曾發表之文章研究顯示博物館觀眾欣賞一件作品的統計平均時間是17秒,觀眾時間有限,館藏數量眾多,因此無法花時間在全部的作品上也是常態。在慢藝術日這一天,建議觀眾欣賞一件作品5到10分鐘的時間,結束後,在展場外互相交換心得,並比較花費不同時間觀看同一件作品時,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2009年,Slow Art Day正式獲得美國、加拿大、歐洲共16個美術館響應,至2021年,參與活動的場館已達到84間。正因為是資訊爆炸、步調快速的時代,時間有限,慢藝術日的提倡正顯得必要,同時,由觀眾自選或館舍幫你精選出5件左右的作品,成為一種有效避免「博物館疲勞症候群」(museum fatigue)或博物館腳(museum leg)的方法。

  • 該選擇觀看哪件作品呢?
    任何作品都可以。
  • 欣賞作品時有什麼訣竅嗎?
    選擇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例如坐在椅子上、避免通道、視野良好的位置,可以時常變換角度或姿勢。
  • 不必強求自己要「看出」什麼。順其自然。如果腦袋一片空白,順其自然;如果心思波濤洶湧,順其自然。試著讓一切歸零。
  • 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感受,並詳加關注。事後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raw-image

今天聊到在美術館看畫這件事,應景的搭配這幅作品The Art Gallery《在美術館》。《在美術館》是英國畫家羅勃茲(William Roberts)於1973年完成的作品。作品後方有兩幅畫著幾何圖形的大幅作品,前景則描繪形形色色不同的美術館觀眾,有卿卿我我的情侶、低頭打瞌睡的路人、和小孩逗鬧的夫婦、仔細研讀手中文件的女人,以及左後方熱烈交談的雙人組合。在作品的正中央、兩幅畫作中間,有位蓄鬍戴著紳士帽的人直直盯著觀者,我們賞畫,他賞吾人。

有趣的是,畫中所有人的視線,都不在牆上畫作上,大家都心有旁騖,什麼都重要,但卻不是那兩件展示中的作品。這樣的畫作內容,是畫家羅勃茲常常流連美術館自己觀察而成,的確這樣的風景在美術館博物館都不算少見,讓人看了忍不住會心一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挑食藝術史的沙龍
12會員
13內容數
2021/06/30
我開始在英國的現代藝術雙年展擔任展場志工,參與的同時,我以旁觀者的身份,隨筆寫下觀察和記錄。
2021/06/30
我開始在英國的現代藝術雙年展擔任展場志工,參與的同時,我以旁觀者的身份,隨筆寫下觀察和記錄。
2021/05/20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2021/05/20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2021/05/13
英國有英國的一套,蘇格蘭有蘇格蘭的一套。英國地方大選在2021年5月6日舉行,開票結果陸續出爐。
Thumbnail
2021/05/13
英國有英國的一套,蘇格蘭有蘇格蘭的一套。英國地方大選在2021年5月6日舉行,開票結果陸續出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不用老遠飛到歐洲,便可以欣賞多位西方藝術具代表性畫家的傑作。寫英國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從波提切利到梵高》於香港故宮文物博物館展覽的觀後感。除了介紹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印象派等展品外,作者也分享了她很欣賞博物館是次的策展方法。
Thumbnail
不用老遠飛到歐洲,便可以欣賞多位西方藝術具代表性畫家的傑作。寫英國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從波提切利到梵高》於香港故宮文物博物館展覽的觀後感。除了介紹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印象派等展品外,作者也分享了她很欣賞博物館是次的策展方法。
Thumbnail
今天到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美術館走走,適合簡單的下午小行程。這兩個館與博物館在同一個區域,而且都是免費參觀(除了特殊展覽會需要門票),若有到布里斯本建議值得排進行程。 個人比較喜歡美術館,也可能是現代美術館的當期展覽較不吸引我🤣;美術館的藏品蠻多大概可花1小時巡禮,而且有個小巧思我非常喜歡,館
Thumbnail
今天到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美術館走走,適合簡單的下午小行程。這兩個館與博物館在同一個區域,而且都是免費參觀(除了特殊展覽會需要門票),若有到布里斯本建議值得排進行程。 個人比較喜歡美術館,也可能是現代美術館的當期展覽較不吸引我🤣;美術館的藏品蠻多大概可花1小時巡禮,而且有個小巧思我非常喜歡,館
Thumbnail
参觀藝術博物館… 或如何享受觀看藝術不因博物館之過量負荷而疲勞。
Thumbnail
参觀藝術博物館… 或如何享受觀看藝術不因博物館之過量負荷而疲勞。
Thumbnail
根據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研究顯示,博物館觀眾欣賞一件作品的時間為17秒。正因為時代很快,看展更要慢。「慢藝術日」Slow Art Day即將在2021年4月11日登場,此篇文章將介紹慢藝術日的核心概念,漫談藝術、慢逛美術館、漫遊人生,慢繪畫,所以是。
Thumbnail
根據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研究顯示,博物館觀眾欣賞一件作品的時間為17秒。正因為時代很快,看展更要慢。「慢藝術日」Slow Art Day即將在2021年4月11日登場,此篇文章將介紹慢藝術日的核心概念,漫談藝術、慢逛美術館、漫遊人生,慢繪畫,所以是。
Thumbnail
某天搭乘捷運,急匆匆的趕去辦事情,辦完後緩步走進捷運站回程,想搭的車正好關上車門啟動離開,「沒事,下一班吧。」反正事情辦完,心情已經不再趕緊,放鬆的逛著候車月台,才注意到連候車月台都有著繪畫展覽,一般可能展示的區域大多是在未進到搭乘區域的廊道,真的第一次注意到候車月台區有畫作展出。 這些混著
Thumbnail
某天搭乘捷運,急匆匆的趕去辦事情,辦完後緩步走進捷運站回程,想搭的車正好關上車門啟動離開,「沒事,下一班吧。」反正事情辦完,心情已經不再趕緊,放鬆的逛著候車月台,才注意到連候車月台都有著繪畫展覽,一般可能展示的區域大多是在未進到搭乘區域的廊道,真的第一次注意到候車月台區有畫作展出。 這些混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