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有驚喜:在香港看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前遊倫敦逛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見到很多畫作都是「熟口熟面」,那兒所收藏的13至19世紀西歐最具代表性的繪畫作品,可謂陣容鼎盛。


印象中今次在香港展出的藏品,是本地舉行的西方藝術展覽中精品最密集的一次,不用老遠飛到歐洲,便可以欣賞多位重要畫家的傑作。香港的觀眾可以盡量利用長達數月的展期去參觀,海外的讀者如果來港旅遊,也不妨考慮把這展覽納入行程喔。


展覽:《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場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2日至2024年4月11日


我是悶人,看展覽是去看展品,周邊的互動設施和活動,我會好奇看看但不熱衷。


我是古老人,最愛的西方視覺藝術作品大都是來自十三至十九世紀那些時代的創作,是在大學修讀藝術史時候開始培養的興趣。


在香港不容易遇上文藝復興(十五至十六世紀)、巴羅克時期(十七世紀)或印象派(十九世紀)的藝術展覽,有的話我會去參觀,但因為展覽的擺設和所揀選的展品,在「悶」和「古老」的問題上,往往令我百感交集。


展覽內容要夠「悶」呀


記憶中2016年的印象派畫家莫奈(Monet)在香港的展覽,互動空間的面積比起展示莫奈作品的地方大得多。那裏擺放了大型影像投射設備,展場裏還搭了一條橋來營造莫奈在法國小鎮吉維尼家園花園的場景。2020年的波提切利(Botticelli)展覽,也用了相當的空間做影像投射和其他教育性的擺設。


其實展場設計不用花巧,我最想看的是藝術作品本身。


大師重要的作品變成了投影,看不到真跡,我是有點失望的,可能是這些頂級的文物不會被外借出去吧?或是香港的藝術館沒牙力去借這些作品呢?


雖然最好的作品沒來,但就着已經來了的,有需要把它們擠在一起擺放着,讓出這麼多的位置來做互動區等設施嗎?這就是我看完展覽後常有的問號。


我覺得沉浸式互動空間生動有趣,能夠引起大眾對藝術的興趣,把它設立在商場等人流多的地方,讓藝術走入社區,是可以收到推廣之效,吸引市民到藝術館參觀真跡。


至於藝術館裏面的空間,最理想還是留給擺放藝術作品本身吧。就算展品數目不多,請館長們不要慌張老是要把地方填滿,就把畫作疏落地放着,讓一幀畫佔一幅牆也沒問題的,大家會很高興有這空間去靜心欣賞畫作呢。


這個展覽有驚喜


習慣了在香港不常看到巨匠藝術家的重要作品,我對今次英國國家美術館在香港故宮文物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沒有甚麼特別期望,連展覽的資料也沒預先看就去參觀了。


怎知,這次我是大錯特錯!踏入展廳未久,便有開心驚喜。


以米白色牆區分的第一個展區,是以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的作品為主。在未開始細看每個畫作之前,我往長長的畫廊未端深紫色區域望去,在正中央的是一幅人像畫,定神一看,不得了!是十七世紀荷蘭巨匠林布蘭Rembrandt)的自畫像。這麼重要和具代表性的一張畫作居然能夠千里迢迢來到香港展出,我對這展覽的期望立時提升,很好奇還會看到甚麼大作。


開心果然是一浪接一浪,在文藝復興全盛期與達文西及米開朗基羅齊名的拉斐爾Raphael),創作了一系列以聖母、聖嬰及施洗約翰為題的畫作,英國國家美術館就收藏了在拉斐爾成熟期完成的一幅,今次在香港的展覽也包括這畫,非常難得。


另外一位文藝復興期巨匠卡拉瓦喬Caravaggio) 以善於捕捉戲劇性效果及運用像舞台燈光的強烈光暗對比揚名,對之後巴洛克時期的畫家有重要影響。英國國家美術館就收藏了三幅作品,皆是卡拉瓦喬的代表作,來港的就是《被蜥蜴咬傷的男孩》。這作品除了顯示畫家處理高漲/激烈情緒和光與影對比的本領外,位於這畫右下方的玻璃瓶、花朵、水果等靜物,都充分彰顯卡拉雅橋繪畫不同物料質感的功力。




巴洛克時期兩位法國巨匠普桑Poussin)和克勞德Claude Lorrain)的作品也被揀選在港展出,我尤其喜歡克勞德的風景畫。那個年代,宗教、神話、歷史場景、帝王與貴族的肖像,是作畫的正統題材,而風景及靜物只可以是陪襯品。克勞德以繪畫大型場景見稱,作品的主題雖然還是講述歷史事件或神話,但其實搶鏡的是背後的風景,他特別擅長表達陽光透過大氣照射到大地的感覺。今次能夠見到他的《聖烏蘇拉登船的海港》,實在感動。


此外,同樣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擔當重要角色的北歐藝術風格,也能夠在展場中找到。而印象派藝術的先導者,英國的庚斯博羅Gainsborough)和康斯塔伯Constable)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大型代表作也有到港展出,泰納Turner)較早期的大型繪畫亦相當吸睛。


從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資料顯示,這個展覽原名為“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我就即管翻譯為《英國國家美術館大師傑作珍藏》),在上海和香港是以《從波提切利到梵高》為名,直接以這兩位著名的藝術家來引起觀眾注意,亦為是次展覽由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所涵蓋的年代點題。那麼,這展覽展出的是這兩位畫家的那些作品呢?


英國國家美術館所收藏波提切利Botticelli)全盛期風格作品就包括了維納斯、基督誕生、聖母與聖嬰和人物肖像等主題,而今次在港展出的是波提切利晚期風格的宗教作品。梵高Vincent Van Gogh)為人熟識的向日葵及其他作品,也留在倫敦,來港的是同期風格的《長草地與蝴蝶》。


雖然展覽只有52幅展品,但很多都充分反映當時的藝術風格,好想與大家分享更多它們的故事,奈於篇幅,只能蜻蜓點水的揀一點來介紹了。


總的而言,這個展覽甚有驚喜,是為觀眾上了一課西方藝術發展史精讀班,離開展場時我是大滿足呢。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預先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圖片©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avatar-img
10.3K會員
135內容數
歡迎你到來!希望你喜歡這裏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璧怡 i人生活 的其他內容
本文分享了兩個面對困難的心態,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學教授 Ellen J Langer 和入世佛教提倡者一行禪師的見解,來減輕情緒被牽連的壓力。
越集中注視困難,就越容易覺得難過,也可能會把問題放大,令自己情緒低落。本文引述西方諺語作比喻,提出要把視野設得更廣闊,這樣便能夠調低自己痛苦的感覺,更讓我們產生同理心去看見和體諒別人的痛。
格編的這個問題,簡直是直戳我的要害。
吃點心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開心的活動。
本文分享了兩個面對困難的心態,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學教授 Ellen J Langer 和入世佛教提倡者一行禪師的見解,來減輕情緒被牽連的壓力。
越集中注視困難,就越容易覺得難過,也可能會把問題放大,令自己情緒低落。本文引述西方諺語作比喻,提出要把視野設得更廣闊,這樣便能夠調低自己痛苦的感覺,更讓我們產生同理心去看見和體諒別人的痛。
格編的這個問題,簡直是直戳我的要害。
吃點心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開心的活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2024年5月,奇美博物館將引進超級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這是英國國家藝廊200年來首次在台展出,展覽將展出50位大師的真跡。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2024年5月,奇美博物館將引進超級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這是英國國家藝廊200年來首次在台展出,展覽將展出50位大師的真跡。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