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了想看很久的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電影用詼諧逗趣的方式,描述松子渴望愛的一生。豐富的色彩與豪華的特效讓人目不暇給;松子的一生中總是在為別人不斷地付出,被人利用、欺騙,被打、被罵、失去自尊都沒有關係,只要能夠擁有愛,要能夠為所愛的人她什麼都可以做,洗浴女郎、小三、妓女。這是松子唯一愛的方式,那樣的專一且不顧一切,松子夢想著童話般理想的愛情,在華麗跟繽紛的夢想裡那樣單純的愛,也更或許這也種下她不幸一生的原因,男人們總是輕易看穿她,那些男人與松子在一起的原因都非常的簡單,漂亮、身材好,她太好騙了,些許你會想那些人怎麼會這麼自私?往更深一層的思考松子也是一個自私的人,她期許男人能滿足自己對於愛情的期許,甚至圓滿她的人生。松子不願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包裝在愛的名義下。「我做了這麼多,我拋下一切,我的人生都給了你,你要回饋我。」這種以價值交換的愛是真的愛嗎?這種依戀的愛是真的愛嗎?這種愛的交換也存在現代許多親情、愛情、友情的現象。
心理學〈少有人走過的路〉,作者派克是一個心理醫生,臨床工作中親眼目睹了那些逃避成熟和努力爭取成熟的人的艱難經歷。他在書中舉了一些例子:有一個男的在妻子兒子都離開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不想活了。其實他並不關心他們,也不愛他們。過了兩天,他找了一個新的女生,他覺得自己又獲得了新生。還有一個女士,總是和各種男士交往。他跟男士交往的時候,並不太在意男士的缺點,交往的時候認為男士全是優點。甚至認為他們還很有才華,雖然他們本身並不怎麼樣。其實這位女士只是過分依戀對方,就像爬藤一樣,把對方纏得越來越緊。這是一種對愛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將依賴性當成了真正的愛,派克說「寄生的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你們的關係和感情並不是自由的,是因為需要才結合在一起的,這並不是愛,依賴造成情感關係的失敗。」
常聽到人說另一半,許多人總會解讀0.5+0.5擁有了對方成為完整,曾經我也這樣認為,直到認識自我後,我才發現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讓自己成為完全,自己夠愛自己並且能夠給予自己完全的愛,當本身豐足就不會期許對方要給予什麼來讓自己完全,豐足是在付出愛的時候並不會要求要回報,松子在內心匱乏下,不斷用自以為的方式索取,「我好愛你付出了很多,你也要給我想要的。」實際感情根本無法量化也無法公平,所謂的愛是什麼?是一種無條件尊重他人成為自己,能夠接納對方與自己不同的地方,不是去改變別人使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也不是失去自己的原則跟底線,而是當雙方都能夠成完整的個體,獨立跟依賴是在關係中同時存在,能夠愛人也能夠接受愛,愛人是一種能力,在愛中給予自由、獨立及尊重,無條件的愛是雙方1+1=2的成長之路。
一個人必須大踏步前進,實現完整的自我,獲得心靈的獨立,尊重自我的個性和願望,敢於冒險進入未知領域才能夠活得自由自在,其實心智不斷成熟,體驗到愛的至高境界。我們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絕非僅僅為了滿足他人的願望,放棄真正的自我,我們就無法進入愛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愛,必然是自由狀態下的自主選擇,而不是亦步亦趨墨守成規。不是被動而消極地抗拒心靈的呼喚。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