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學三部曲:人與自己的生活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我區分出了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三大方向,這三個層面除了可以完整建構個人價值外,我覺得也幫我梳理出很多應對的要點。心理影響生理,生理影響心理,我的想法是打造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能夠讓我自由、獨立的去面對人生課題,生命就是不斷修行的過程,畢竟我們都是踏死歸去,活好當下很重要,能夠擁有樂觀、正向且能迎接挑戰,另外心靈也如同肌肉般,當不斷鍛鍊後,就能更加強壯,回歸到宗教哲學中所說,苦難的原因為何?(下一次可以很認真的講這個觀念),當心靈強壯後對於低潮跟困難也能有一個很良好的心態面對。

人與自己:個人生活建立


1.放下控制權:

生命所有都在變,永遠我們無法去控制變因,面對變因,就像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無法改變環境,我覺得放下控權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並且尊重結果的作法。


2.盡人事聽天命:

在面對所有事情時,我會在腦中開始畫分出,那些是我可以做改變的,當區分出後,就不會把太多焦點放在他人或事物身上,畢竟這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做能做該做的,剩下都只是尊重結果。另一個部分生命只是體驗的過程,放下後會發現海闊天空。


3.自我視角打造出觀看角度

承上,生命的過程有好有壞,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意識,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其實都是由自我的視角所發展出來,同一件事,兩個人就有不同的解讀,所以為了讓自己自由且快樂,改變視角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4.情緒是用來感受不用是來判斷

今年初因為一直生病,除了身體好不了外,內心真的也很憂鬱,所以我當時就決定,不在靠腰了,因為那真的會把自己往下拉下去。同時也不在生氣,因為很多時候生氣只是第一層的情緒,後面其實是受傷、丟臉、憂鬱,對於解決事情其實沒啥幫助。而且情緒會讓人很容易失焦,反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質。但真的不是壓抑,壓抑情緒衝其然只能說是逃避,面對事情會產生情緒很正常,不管好的壞的情緒,都是感受世界很重要因素,但不適合去判斷,所以當情緒上來時。就先去旁邊好好消化他,去判別產生情緒的原因,找到本質,這時再來解決跟溝通。


5.延遲回應的時間

承上,很多時候不用立即去做反應(這部分我也還在努力學習),可能收到的一段話,回覆其實夾雜了很多違心之論,因為人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做出反應了,但產生這些反應的可能有很多種因素,比方想要展現自己、想要掩飾,我覺得去除外在一切,好好的面對內心,反覆推敲自己的反應及思想,回覆才會是真實且能處理。(PS 常常練習的結果,好像對於別人的話能夠直擊到實際對方沒說出口的話)。


6.活得知行合一

大概在四年前大整理自己時,我發現很擅長欺騙自己跟他人,為了解決自我的問題,唯有先保持真實的狀態,才能直擊核心,同時因為活得真實,自己對於自己能夠有很好的認識,產生正面的價值,也能夠對於自我更加踏實,真實不單是對得起自己,也讓旁人了解你,只有活成自己的樣子,才能同頻相吸。(PS 我在關係的經營上就不會這麼真實,通常都是先哄好人再來真實溝通,請不要白目到自以為真實的說出一切,關係不是講對錯是講情感)。


7.只有你自己在乎

我常舉例白色衣服這件事,沾上了污漬,說真的那是因為只有自己知道,才會一直看著那個點,把整個時間軸線拉長,把視角放大,會發現那是微乎其微的事情,而且別人根本就沒這麼在意,所以不要害怕犯錯,不要擔憂沒發生的事情,只需要確認在這當中學習到了什麼,下次避免就好。(如果碰到會打人、PUA、不尊重,麻煩立刻走人)。


8.你對別人沒這麼重要,別人對你也沒這麼重要

承上,自我的世界,是藉由自我的視角所打造出來的,所以在每個人的世界,就會有千千萬萬種的標準跟視角,有這認知後,會發現有很多東西都很正常,會被替代很正常,不選擇你很正常,討厭你很正常,不要把人生的課題放在別人身上,每個人只能肩負自己的,所以好好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活及人生。


9.活在當下

作為以前常常預設立場,又很愛思考的人,我常常會忍不住作出各種計畫,從A到C後來發現,很多都是自己的妄想,活在當下是看到真實,是看到事情的全貌,人的煩惱多是沒有必要的思慮跟憂愁,沒辦法改變過去,也沒辦法預測未來,沒辦法改變別人,會發現有超多無法改變的事情,活在當下依照於此做出判斷標準,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10.困難跟低潮是人生常態,習慣就好

聖嚴法師12字箴言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絕對不可能天天開party。「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禪的態度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後就把它放下。」再說「睡覺時照樣睡覺,吃飯時照樣吃飯,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修行不用到山上海邊,能在世間在狗屁事情仍舊保持處變不驚,內心穩定的強大內核,才是大修為。


滿慶幸自己在38歲前就已經參悟出了這些道理,現在還是不斷地在持續修行中,經過本人幾年實踐,真的活得很自由、灑脫又快樂,這些也是我經過大量閱讀靈學、哲學、心理學所整理出來的實踐方式,重申我認為人有各式各樣樣貌,我從來不覺得每個人的方式是一樣,而且每個人所認同的價值都不一樣,真的很難完全是一樣。像我適合道德經莊子、斯多葛學派、尼采超人說、阿德勒等,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像有些人是能夠用經驗去應對,我也覺得很厲害,本文整理出來,是最近在思考,有沒有可能因為自己實踐,可能帶來些幫助或感觸,同時整理出這些準則能讓我自己在判斷上,能快速依循地圖去做思考。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己,並且是個理性、成熟、獨立、對於自己負責的生命個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漫遊陳星潔的沙龍
47會員
22內容數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2022/05/25
斯多葛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個人的修行、反省沈思藉此達到追求德行的目的,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即是,斯多葛認為「世界無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的起滅,其中所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通過永恆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2/05/25
斯多葛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個人的修行、反省沈思藉此達到追求德行的目的,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即是,斯多葛認為「世界無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的起滅,其中所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通過永恆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閱讀,然而我更重視閱讀後:我收獲了什麼?文章能跟我生活的哪些事情結合?文章能幫助別人什麼嗎?今天來聊聊《你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的心得運用。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閱讀,然而我更重視閱讀後:我收獲了什麼?文章能跟我生活的哪些事情結合?文章能幫助別人什麼嗎?今天來聊聊《你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的心得運用。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本書是有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類書籍,下面列出一些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是有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類書籍,下面列出一些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Thumbnail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
Thumbnail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
Thumbnail
「樂趣就是在困難的環境下握有掌控權的滋味。」這次看的書是之前很夯的自我成長類書籍。如果有看我之前的文章會知道這類書籍看來看去都很相似,不是舉很多例子讓讀者正能量滿滿,就是滿到要溢出來,所以到後來我便降低閱讀這類書籍的頻率。本次看書目的是希望能學習如何「控制」心流這件事。
Thumbnail
「樂趣就是在困難的環境下握有掌控權的滋味。」這次看的書是之前很夯的自我成長類書籍。如果有看我之前的文章會知道這類書籍看來看去都很相似,不是舉很多例子讓讀者正能量滿滿,就是滿到要溢出來,所以到後來我便降低閱讀這類書籍的頻率。本次看書目的是希望能學習如何「控制」心流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