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西蒙˙波娃 閱讀筆記(上)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如何成為西蒙˙波娃,一翻開書即讓我愛不釋手兩天內看完,之前看完了《存在主義咖啡館》對於存在主義有了基本的認識,《如何成為西蒙˙波娃》本書並未強調於波娃對於存在主義的學術論點,作者藉由波娃的著作、回憶錄、事件以及至老年才出版的信件,立體的描述出波娃的樣貌,尤其是與沙特保持51年開放式關係,兩人交往時所立下「兩人保持必然的關係,而可跟他人產生偶然的戀情關係,兩人必須坦承彼此所有的細節,兩年討論是否繼續約定。」而當時在30年代幾乎是衝擊所有傳統的道德觀念,更影響後世的愛情觀念,書中不但描述了波娃與沙特傳奇的愛情約定,甚至也包含了兩人與眾多對象的多角關係,尤其是波娃承認自己是雙性戀,在開放式關係中她不但擁有男情人、女情人,而她的女情人甚至最後也成為沙特的情人,同時這些情人後續也與他人相戀,至今仍駭世驚俗,兩人選擇建立這樣的關係,許多人說是因為波娃太愛沙特,才接受這樣的不平等的契約,可是與此同時波娃在立下此約定時,加上沙特總共有三位的對象,其中之一是已結婚的馬厄。沙特立下此約是因為他覺得他無法進入一夫一妻的關係中,且要往自己畢生作家的夢想前進,他不能被任何一段關係束縛,同時他需要多位情人保持自己的創意,的確沙特終其一生永遠都有同時交往好幾位的情人,每到一個地方沙特就迷戀上一位年輕女性,而波娃在當時並未公開自己的情人及自己的女同身份,與論一面倒於:「波娃是沙特存在主義忠實的信徒。」在她的小說及著作中都是沙特的影子,波娃成為沙特的附屬品,在波娃後續出版的個人日記,才表示她在學生時間,已經在思考”對己存有“與”對他存有“的關係,兩人的思想及學說是相互討論及影響,而為什麼事實如此,波娃在當時卻如此低調,常常將自己趨於在沙特之後?下面筆者想以幾個面向探討西蒙˙波娃傳奇的人生。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公平?

1908年出生的西蒙˙波娃已經是當時少數的女性高知識份子,當時的女性並不被支持表達自我,當兩人立下傳奇的愛情約定時,評論幾乎一面倒向沙特,最有趣的是當沙特死亡時,波娃並未出現在所有新聞中,可當波娃死去時,沙特的名字斗大伴隨在新聞及評論內,而在兩人出名時,波娃並未大肆宣傳自己的聰明及能力,反而謙遜的將舞台留給了沙特,這讓許多女性主義者不解,波娃已經到達了那樣的成就,為何仍屈就在男性之下,這從波娃求學過程就可以看出,沙特就學時已經拿到無需證明自己是天才的名校履歷,法國教育體制非常小心的處理女性在教師評試考贏男性,因為當時的評分得名是公開的,需要避免男性受辱,在波娃那個時代,女性尚未有投票權也不能自行個人開戶,教師資格國考女性佔據百分之二十四,身為女性波娃從小就明白要隱藏自己的聰明,波娃選擇沙特也是因為她在日記中表露:「我們生命中的首要需求,是一個能讓我們發揮自我潛能的人。」且兩人在思想、智識、興趣都是可以相互比擬的。當時的沙特的競爭者馬厄是波娃的第一位情人,當時他已婚,可當波娃並未將他放在第一順位時,他心中奮奮不平,如果馬厄對婚姻不忠,卻要求波娃只忠於他一人,豈不是雙重標準,在此可以看見當時男女之間存在的差異。波娃的哲學論點提出了“永恆女性”這個概念,男性在女性的幫助下創造了這個迷思,將女性描述為直覺敏銳、溫暖迷人並且十分敏感,擁有這樣的特質將在男性眼中更具價值,職場上的成功女性也常因自己不夠具有女性特徵而自慚形穢,當女性追求職場成功就要犧牲自己的女性特質,而男性卻不用,現今成功女性仍被事業成功為強勢、男人婆、女強人,波娃舉出一個例子,法國一生職業工作時間是430億小時,家庭主婦是450億小時,如此超時工作只需要告訴女性:“愛讓你成為一名妻子與母親”,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男性仍可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而是“娛樂男性”的手段,導致男性期待以一種單向付出的愛情模式,筆者有次在論壇中看到一篇討論,在網路上一些女性通過賣弄身材和外表賣情趣用品給予男性,然後矛盾的告訴追蹤者無需在意他人的眼光,聲稱是成功的創業女性,而有趣的是她們成功的定義為爭取男性的目光,《第二性》被濃縮了一個概念,女性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是有區別的,在第一冊「事實與迷思」中,波娃一再發現,所謂的理想女性其實就是男性慾望所指向的客體,男性認為愛情是不平等與臣服,女性則因愛情成為了奴隸,而沙特在《存在與虛無》中寫到,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永遠有一方扮演著支配者,另一方則是被支配者,沙特認為人們有時喜歡宰制他人,有時則喜歡被別人宰制,但永遠不會在平等的基準上建立關係。而波娃則認為支配不是愛,奉獻也不是愛,在一段”真實而豐富的戀情“人們應該同時為自己及戀人著想,在相伴中看重對方的人生目標,建立一種雙方相互回饋及支持的友好關係,有此可見波娃的思想並未建築在沙特身上,而是擁有獨立思考的女性。

愛情中的道德性

傳奇的愛情約定,則要說說發生在波娃與沙特必然關係中的“偶然戀情”,當兩人決定發展此關係時,波娃相遇了她的學生奧爾嘉並發生了關係,而後沙特追求奧爾嘉不成功後便轉向了奧爾嘉的妹妹汪妲,並說自己與波娃只是朋友的關係,而波娃則是與沙特的學生博斯特發展長達10年的情人關係,同時博斯特還是奧爾嘉的情人,而波娃至奧爾嘉死亡都沒有說出她與博斯特的關係,最錯綜複雜的莫過於後來又加入的碧昂卡,同時是波娃及沙特的情人,碧昂卡期待著愛情是一種共生的關係,同時她對於兩人都有自己創造出來的幻想,這對於沙特及波娃都相當不能適應,但兩人仍與她發生關係,波娃在沙特生前都未公開自己與這些情人的關係,一方面是她知道這些關係將會如何傷害這些人,一方面是這些內容將會多衝擊當時的社會,這使得傳奇約定的評論一面倒向沙特。而接受開放式關係的兩人是否真的無所謂?波娃承認並不是毫無感覺,她仍感覺到開放式關係並無法解決她的空虛感,而且身處在這些關係中、她仍感到嫉妒。沙特在這些關係對於波娃與博斯特的感情感到害怕,且沙特當時都特意選擇波娃有關係的情人。最後因為害怕,沙特決定簡化這群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選擇寫信與碧昂卡分手,宣布不在玩那些勾引女性的遊戲,被沙特分手的碧昂卡受傷又憤怒,波娃私底下也承認她與沙特對待他人的方式的確“令人無法忍受”, 按照波娃的說法碧昂卡是被利用的多徹底,1940年2月沙特與碧昂卡分手,同年9月波娃與碧昂卡坦承與博斯特的關係,雖然碧昂卡同時跟沙特的學生郎布蘭交往、她卻對波娃的感情比對沙特深刻多了,波娃的離開讓碧昂卡感受到了絕望,當時波娃還不知道自己傷害碧昂卡有多深,她仍同時與奧爾嘉、新情人娜塔莉、博斯特、沙特同時保持關係,最後好幾年後波娃才知道碧昂卡因為這段經歷而得了精神官能症,波娃回憶到當時她與沙特曾經很“反人類”後來覺得那樣是錯的,在當時那些關係中,真正獲得到好處的只有波娃與沙特,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被兩人欺騙,這就稱不上道德了,兩人的價值觀甚至於影響身邊的人,娜塔莉喜愛波娃討厭沙特,仍與沙特玩起相互勾引的遊戲,甚至成功的勾引了博斯特,每個人都自己另外的情人,存在主義講“個人自由的選擇”,那段黑暗時間,他們的確成功地做了自己,但生活卻也數度下探了道德的底線,後來雙方仍舊各自有情人卻再也沒有像如此這般複雜的多角戀情,波娃承認“當時我們必然的戀情,傷害了所有人。”他們兩位雖然在各方面都非常匹配,可是仍有些地方是無法調和,沙特無法滿足波娃的性慾,波娃則不如沙特其他的情人熱情,這就導致他們兩人都在缺失的地方尋找“偶然性戀情”,而筆者認為兩人其實並都不愛任何人,而是最愛自己,愛情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滿足於個人的需求,因為他們不願去愛上對方的缺點。沙特在立下傳奇之約時遊說波娃時說到:「我們可以一起度過許多的未來,積極且自由的人生,但我無法把自己整個給妳,我需要自由,婚姻、孩子跟財產都讓我感到害怕。」沙特的確完成了他的人生目標,成為了著名的作家,沙特一開始就設定了這段關係的定義,使得波娃必須接受他的不忠,不過波娃當時還有馬厄這個情人,以及青梅竹馬賈克,波娃當時就想要同時保有這些關係,她在日記寫道:「我會用愛著唯一戀人的方愛愛著他們每個人,他們每個人給我什麼我都會要,而我也會給予每個人我所能給的全部,誰能怪我?」波娃在1953年的信件承認她確實愛過沙特,但這份愛並未得到回饋。或許波娃最後對沙特已成為一份摯友的情份,後來波娃陸續愛上了兩位情人,並保持了非常多年的關係。

如何成為西蒙˙波娃是一本精彩的傳記,由波娃的人生帶給筆者很多不同的啟發,男女是否存在著公平?至今有多少女人仍活在愛情的美好想像中?而在觀看沙特與波娃的傳奇愛情時,所謂開放式關係是否真能保持自己的內心,波娃曾在這些關係中感到嫉妒,沙特因為可能失去波娃而感到害怕,到最後波娃跟沙特是經典的愛情還是相互合作的夥伴?也許留下觀者細細品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漫遊陳星潔的沙龍
48會員
22內容數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2/05/25
斯多葛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個人的修行、反省沈思藉此達到追求德行的目的,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即是,斯多葛認為「世界無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的起滅,其中所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通過永恆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2/05/25
斯多葛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個人的修行、反省沈思藉此達到追求德行的目的,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即是,斯多葛認為「世界無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的起滅,其中所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通過永恆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1949年《第二性》出版,西蒙‧波娃剛過四十歲,聲名大噪。 ​
Thumbnail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1949年《第二性》出版,西蒙‧波娃剛過四十歲,聲名大噪。 ​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即使她離去或是背叛了我,但她卻可以成為我認識這個背景,我認識「我為何會愛上她」的原因、我自己究竟在渴求著什麼的助力。
Thumbnail
即使她離去或是背叛了我,但她卻可以成為我認識這個背景,我認識「我為何會愛上她」的原因、我自己究竟在渴求著什麼的助力。
Thumbnail
我從以前讀波娃的文字能感受到的一種同理並不是因為她是名女人而是她提出的那些想法剛好與我很契合——這麼說感覺我好傲慢——也剛好在自己患病時刻讀了《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那是西蒙.波娃用很平易近人的敘述方式記錄了母親離世前六週的生活,此時她不再是一名暢銷女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而是佛蘭索瓦的女兒。
Thumbnail
我從以前讀波娃的文字能感受到的一種同理並不是因為她是名女人而是她提出的那些想法剛好與我很契合——這麼說感覺我好傲慢——也剛好在自己患病時刻讀了《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那是西蒙.波娃用很平易近人的敘述方式記錄了母親離世前六週的生活,此時她不再是一名暢銷女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而是佛蘭索瓦的女兒。
Thumbnail
史上第一對愛侶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亞當看管著農作物及牲畜,夏娃作為他的妻子陪伴著,兩人愛著彼此。過著愉快美好的生活,直到夏娃受到魔鬼(神話中的路西法)引誘,慫恿亞當吃了神吩咐不能吃的善惡果,愛情的模樣才有了改變。
Thumbnail
史上第一對愛侶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亞當看管著農作物及牲畜,夏娃作為他的妻子陪伴著,兩人愛著彼此。過著愉快美好的生活,直到夏娃受到魔鬼(神話中的路西法)引誘,慫恿亞當吃了神吩咐不能吃的善惡果,愛情的模樣才有了改變。
Thumbnail
打開喬治.桑的戀人名單,就像是展開一部十九世紀的歐洲文藝史。 喬治.桑是法國第一位提倡婦女個性自主、性觀念解放的女人,也是第一位靠寫作謀生的法國女作家。她的情慾世界,就如同她那男性化的筆名一樣,既有男人般積極的行動力,又像她筆下所描寫的那些戀愛故事,訴求強烈而深情。
Thumbnail
打開喬治.桑的戀人名單,就像是展開一部十九世紀的歐洲文藝史。 喬治.桑是法國第一位提倡婦女個性自主、性觀念解放的女人,也是第一位靠寫作謀生的法國女作家。她的情慾世界,就如同她那男性化的筆名一樣,既有男人般積極的行動力,又像她筆下所描寫的那些戀愛故事,訴求強烈而深情。
Thumbnail
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後來變為自私男人和虛榮女人的故事。 他們在一瞬間愛上彼此,神奇的是對方卻又不符合自己原先預期理想情人的形象——女孩很嬌小,不是本地人;男孩有刺青,又不夠體貼。但「相愛」即是一種稱為化學作用的東西,談到愛情,就只配以最庸俗的解釋。
Thumbnail
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後來變為自私男人和虛榮女人的故事。 他們在一瞬間愛上彼此,神奇的是對方卻又不符合自己原先預期理想情人的形象——女孩很嬌小,不是本地人;男孩有刺青,又不夠體貼。但「相愛」即是一種稱為化學作用的東西,談到愛情,就只配以最庸俗的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