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呣甘願,所以夯枷

2021/05/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夯枷(giâ-kê)

釋義:自找麻煩。把沈重的負擔攬在身上,引申為自找麻煩。「枷」是古時候用木頭製成,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
例句:伊按呢做真正是咧夯枷。I án-ne tsò tsin-tsiànn sī teh giâ-kê. (他這樣做真是自找麻煩。) 

-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站

寫在前頭

我滑臉書時,偶然看到一篇《親子天下》的報導,訪問了一位桃園大溪高中的學生,因為他成功促使校方的校車可以提早發車,學生們不用再等到第八節下課,有七百多名學生受惠。
骨子裡的他,和外表憨厚模樣不大相同,多了些仗義氣魄,「我不太喜歡情理法的處事順序,我覺得既然無理了談什麼情?」接受生涯首次採訪,他不怯場,鏗鏘有力論起倡議初衷,「我一直秉持著一個信念,我可以當那個教育現場的吹哨者。」陳嘉緯不單關注校內學權,也處理他校學生申訴案件,寫公函發教育局、追蹤辦理進度,就是他的課後日常。

陳盈螢,〈高中生爭取成功!全校因為他,校車不用等到第八節下課〉,《親子天下》,2021年2月23日。
報導也描繪了這位學生的個性與行事風格,他不但擔任學生聯合自治團體的職位,也很積極地在實踐「校外公民課」,到處寫申訴公文。我彷彿看到過去的自己,不禁會心一笑。

樂學的申訴案

我是沒有這位陳嘉緯同學這麼優秀。國中時,我只是剛好搭上樂學計畫第二屆的列車,未料這成為我國中生涯的其中一個小插曲。
樂學計畫是高雄市當時實施的「國中升學免試方案」,在基測前提出申請,高中端會給每所國中不一的名額,只看在校成績以及其他優秀表現,有點類似高中升大學的繁星計畫。
我當時用樂學申請了某高工,結果是未錄取,我非常訝異,所以我做了第一件事:跑去該校複查。後來,我詳加檢視簡章,覺得資料審核與認定的標準過於模糊,因此,我決定實踐簡章裡賦予我的權利:提申訴案。

「搞這種東西幹嘛?」

當時,我向教育局提申訴,在那間小小的國中裡似乎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但除了行政處室協助我送公文、還有一位溫柔的國文老師幫我修稿之外,幾乎所有的填表、書寫申訴書等程序都是我自己來的。
事實上,我的家人們也不見得完全支持我,畢竟基測在即,何況又不是提了就錄取,「還搞這種東西幹嘛?」但我家老母還是陪著我,出席申訴案成立後的當事人說明會。
我知道提申訴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但當時我就是覺得要讓「大人們」知道他們訂的遊戲規則有漏洞,而我看到了問題,希望他們能夠改善。
十年過去了,我總覺得自己沒什麼變。
(攝於2010年國中畢業典禮,當時我們中樂團的畢業生上台領獎,
下台時經過負責典禮音樂的樂團學弟妹們,大家彼此歡呼招手)

可能是史上最雞毛蒜皮的申訴案

待在某校的走廊上,等候唱名進入審議委員會的教室,身旁都是憤憤不平的父母以及看起來事不關己的小孩們,耳語傳來雄中、雄女之類的校名,他們大概都是差那零點幾分就錄取某某「明星學校」的申訴人。
我還記得我老母低聲對我開玩笑「他們都雄中雄女的,啊你這麼小咖,也在跟人家申訴什麼」,我回應道「誰說只有雄中雄女才能提申訴(笑)」。
輪到我了,進去那個頗大的會議室,橢圓形的會議桌佔滿大部分的空間,主持人及若干人員坐在圓桌的遙遠一端,我和家母則在這一頭坐下來。不知道,我回想起那時候的感覺,一點都沒有害怕和驚慌,初生之犢不畏虎嗎?我不知道。
主持人,應該是那一年主責樂學計畫的招集人,也就是該校的校長,一一介紹了身旁的老師們,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為了這個案子,我欲申請的某高工也必須派人來參與會議,當下的確對那位跑來這邊開會的老師覺得不好意思。

「你兒子未來前途無量」

校長請我先說明自己的想法,我就直接以「一位有禮節的好學生」的態度發言了,重點就是,我不是為了自己能不能錄取,而是看到簡章的內容有疏失,希望下屆的計畫可以再寫得清楚一點。(現在想起來,我當時沒有準備發言稿,真是佩服年輕時候記憶力與邏輯力都極強的自己)
有些老師們疑惑了一下,這個屁孩不是應該要為了自己的錄取與否辯護到底嗎?怎麼還會說「我是為了學弟妹們來申訴的」。
語畢,主持人很客氣地請某高工代表說明,並向我允諾未來的簡章以及各校分則會更詳細地條列規定。他最後說了一句,但卻是對我老母說的:「這位媽媽,你兒子講話這麼有條理,未來前途一定無量。」
我不知道這句話的背後是挖苦,還是真心誇獎,但我就把它當成讚許了。其實我老母最後還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惱怒,根本就是砸了我努力搭建的台子,但為了尊重我老母,加上年代已久遠,就不在此公開,以維護母子關係保持良善發展。

結尾:啟蒙的契機

當申訴覆核公文寄到學校時,班導師轉交給我,還有點怕我難過的樣子,但我的目的本來就不是要錄取某高工,所以我完全都不覺得申訴這件事情浪費時間,直到今天我依然如此認為。
當然,我與體制的矛盾與衝撞,並沒有因為升上高中就減少,反倒說,國中時的申訴經驗,啟蒙了我對於公共事務的興趣,也實踐了一些真的不大的改革與倡議。這位桃園大溪高中的陳同學做的事,比我厲害太多、影響力也大多了,這個社會如果再多一點這種對公眾利益有負擔的青年人,我想會有不一樣的、正向的變革。
我其實很少跟人提及自己曾做過的這件事情,免得被說吹牛或臭屁。但我倒是很常跟教會裡的青少年說,如果某個簡章或政策會決定你未來好幾年的方向,那你為什麼不用認真去鑽研與了解?更何況這件事會影響社會上許多的人?
恁逐個人毋通只有顧家己的代誌,嘛著顧別人的代誌。
(聖經.腓立比書2:4。現代臺語漢字譯本)
這些年,我從中學念到研究所,也認識不少朋友或同學,親身投入倡議與實作,我蠻佩服的。我必須說,公民素養不是紙上談兵或高談理論,而是一點一滴實踐出來的。因為,在這些人和自己的身上能夠看見,有的時候—容我借用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Shoki Coe)牧師的話—就是一種「呣甘願」(m̄-kam-goān)而已。
立於台南神學院圖書館前的「呣甘願」(m̄-kam-goān)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初稿 2021.04.17 13:35
 修訂 2021.05.22 13:06
45會員
73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