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主題策展】-那一年的八二三砲戰

2021/04/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那一年我的二伯父,23歲,是阿公阿嬤最孝順的孩子,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其中一位堂姊還在伯母的腹中。在八二三砲戰之前,二伯父特別在台灣本島上受軍事基礎訓練與第二專長砲兵訓練,才調去金門。當時隸屬於陸軍第九師砲兵36營,師長為已故的郝柏村先生。
二伯父是阿公阿嬤最孝順的孩子,也是兩個小孩的爸爸
從二伯父的莊嚴憂鬱神情,似乎也感受到參與這場戰爭,就是要為臺灣犧牲。
二伯父從軍照
戰爭發生在民國47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點三十分(夏令時間下午六點三十分),中國同時向金門、烈嶼、大膽、小膽等島,進行密集性的砲擊起,在短短八十五分鐘內共發射了三萬多發砲彈,官兵生活艱苦,但士氣振奮,當時的郝柏村是第九師師長,負責防守小金門及大膽、二膽島,亦緘呈總統,保證誓死達成任務,不負期勉。至十月五日,中共宣布停火一週,其因素甚多,就軍事而言,其存彈消耗殆盡應為原因之一,烈嶼島經四十四日砲戰僅耗一萬五千餘發,尚可再持續四十四天砲戰。十月十三日中共自動延長停火兩週,未及兩週,十月二十日突然砲擊並持續到隔年的一月。總計中國向金門等地砲擊的數量超過四十萬枚,無論數量或密度,都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佔一席之地,史稱「八二三砲戰」。
金門、烈嶼、大膽、二膽等島
八二三炮戰發生時,當年在大陸入伍的國民黨軍最年輕都30歲,不少年紀大的國軍已退伍。砲戰期間,在金門地區總兵力約九萬餘人,其中依《兵役法》實施徵兵的臺灣籍義務役兵員有近萬人之多。當年駐守金門各島的部隊中,就有十分之一是台灣兵。《郝柏村回憶錄》提及第九師這批台灣年輕兵作戰非常勇敢,大家一同為保衛臺灣的生存與發展而努力。加上實施預備軍官制,大學畢業生到部隊當預官,所以此時國軍的戰力和士氣都是最高的。在烈嶼服役的臺籍士兵,他們表現的都非常英勇。當時我的二伯父,也就在此時壯烈為國捐軀。二伯父葬於烈嶼公墓,其牌位進忠烈祠。1959年7月,參謀總長王叔銘上將任期屆滿,由原參謀總長調任陸軍總司令的彭孟輯上將回任。第9師在下湖營區整訓,彭總長到下湖老機場,為本師頒授榮譽旗,這是國軍部隊的最高榮譽。國防部也公佈了炮戰期間第9師獲大膽部隊的稱號,獲頒「榮譽旗」。「八二三」炮戰的血與汗,二伯父在第九師壯烈犧牲至此得到最大的鼓勵與安慰。
二伯父隸屬於第九師
《郝柏村回憶錄》提及炮戰期間,金門烈嶼島遭共軍火炮命中,官兵陣亡,血肉模糊,分不出誰是誰。戰後,郝柏村親自把烈士一起葬在烈嶼公墓裡;墓碑上寫著每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貫,其中包括我二伯父,臺灣南投人。戰爭前本用做軍事陣地工事的水泥,轉用於鋪設金門公路,使得一開始許多砲兵陣地、碉堡因厚度不足被打穿,多數砲兵為此而死。今日的金門水泥公路上,其實都是一個個八二三砲兵的亡魂所付出的代價。那些數不盡的砲彈破片,附加著為國捐軀砲兵的英魂,也是現今舉世著名的金門菜刀原料。
戰後的烈嶼公墓
連長與二伯父墓碑
師長郝柏村到公墓致敬
對失去父親的堂哥而言,還有位堂姊是遺腹子從未見過父親,將入伍前的黑白照轉成彩色照,或許對孩子們能多一點念想。據我父親提及,他的二哥是一位文質彬彬性格溫和又樂觀開朗的人,很疼愛弟弟,兩人相差六歲。在我父親還是小學生的時候,那時臺灣物資還很匱乏,竟然捨得買一隻手錶給我父親學習看時間。然而二伯的時間,命運之神卻無情地讓他停留在這場戰役中。
對我阿公阿嬤來說,最懂事的兒子,也是被這場戰爭中無情的奪走。爾後阿公也中風離世,失去孩子跟先生的阿嬤,曾帶著我去參加祭拜亡魂的活動。印象很深刻,聽到乩童用著很溫柔的海陸客家口音,告訴阿嬤他過得很好。當時我們其實處在南投閩南鄉下,乩童不大可能會講海陸客家腔,我們都覺得那個聲音是二伯父的聲音無誤,還是這麼的溫柔貼心為人著想,也要阿嬤不要再”動傷心”了(海陸腔的非常痛心)。這場陰陽會,一樣是找靈魂對話,跟丈夫跟兒子講話的阿嬤,讓我深深感受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傷。阿嬤在家中一直是鐵娘子的風範,獨立堅強從不見她掉一滴淚。那一天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阿嬤哭得如此深切,那種失去兒子的痛徹心扉。事情都過去那麼多年了,原來阿嬤內心深處是受傷且孤獨的,心裡還是放不下。那樣的創傷沒想到就這樣發生在很親的家人身上,當時我的感觸無語凝咽。
轉成彩色照片讓大家能對二伯父有所念想
分析當時中國、蘇聯、美國、臺灣的狀態。台海戰役來看八二三砲戰是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之後最激烈的一次,八二三砲戰以後,中國已經放棄逐一攻佔沿海島嶼的計畫。因此台灣海峽的形勢,而後轉變為以冷戰為主的長期心理戰與消耗戰的軍事對峙局面。從國際政治戰略來看特殊性在於:
一、當時毛澤東政治戰略砲戰後又採取停火、恢復砲擊以及單數日打飛彈,到雙數日停止的策略,此舉在藉金馬外島威脅臺灣本島不能台獨。不禁想到英國社會評論家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故意以長期化的低烈度的常規戰爭來維持其高壓統治的藉口,也勾起了我們對極權的恐懼。
二、中國與蘇聯藉發動金門砲戰,以牽制美國的軍力,探測美國對於協防臺灣金馬外島的決心以及方式。從這次戰爭發現到,美國對外島的支援也格外加強,8英吋炮及更重型的火炮分別進駐金門。新增隈地的堅強度,超過原有材料的十倍。美方為減輕金門的後勤負擔,以增強火力、減少兵力為主要政策,仍以「不直接介入火戰」為最高原則。因此美軍艦隊的運補護航只在中共領海以外進行,當時美軍第七艦隊護航至離金門三海浬,灘頭運補仍賴國軍自力冒砲火搶灘。每當料羅灣沙灘補給就是給中國最好的砲擊時刻,運補船在彈如雨下的灘頭搶灘,更是許多捍衛疆土的臺灣人生死相搏時刻。八、九萬步兵皆被派往灘頭搬運物資,使步兵的死亡率高居第一。死亡率第二是通訊兵,砲擊開始不久,金門全島的軍方通訊網即被破壞達百分之八十五。通訊兵負責搶修線路冒死出任務,中國瘋狂密集的砲擊每一寸土地,在無掩蔽之下查線維修屍橫遍野。許多許多的臺灣兵為保衛台灣都跟二伯父一起長眠於金門諸島上。當年確切死傷人數,到現在仍是個謎,至今都沒有正式的官方統計。
英國哲學家Thomas Hobbes的利維坦論(Leviathan) 提及人類因為自利和對物質的慾求,會想要結束戰爭。使人類傾向於和平的熱忱,其實是因為怕死,以及對於舒適生活之必要東西的盼望。他還曾提醒過不負責任的政治領袖,也可能透過故意製造緊張的狀態使人民乞求其保護而維持其權力。戰爭打到最後,正義與否成了關鍵,為誰而戰也是關鍵。中國當時示強來試探美國的態度,但死傷的還是台灣人,臺灣政府應該要有所反省,不能只看眼前的和諧,當美國的寄生蟲。我們要有充足的軍事準備,陸海空軍也必須要有高速的機動能力。並且需要靈活的攻擊戰術,同時在外交上能與其他國協同配合與準確的情報信息。
金門模範街(蘋果日報攝影)
我們家有捐軀的英魂,戰爭對我們來說無非是摧毀了一個原來該是幸福快樂的家,也改變了我們家人的一生,至今都是全家族的痛。無論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阿公、阿嬤,失去哥哥的爸爸、失去丈夫的伯母、失去爸爸的堂哥、堂姊,這輩子都影響很大。不禁聯想到最近進擊的巨人十二年來的作品有了結局,這個作品有反烏托邦主義(dystopia),看似和平豐饒,戰爭卻能片刻間成為地獄,破牆之日那天死去的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卻是壯烈犧牲得到悲慘的結局,讓人民對未來覺得動盪不安。最終結局告訴大家戰爭給無罪人痛苦,卻讓手上沾滿鮮血的人得到自由。而如今金門的模範街上,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也掛中國五星旗。對當地人來說,盼望的是戰爭永遠不要再發生。
古羅馬的歷史學家Sallust曾說過:
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
現在是八二三砲戰,每位為國捐軀的臺灣人,換來的和平六十餘年。
【戰役參考資訊】
《郝柏村回憶錄》
三立新聞台「福爾摩沙事件簿」──「八二三砲戰五十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