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個兩章中,我們先後討論了負責發出訊號「系統」,以及必須和系統相互搭配的「策略」這兩個部分。並且在上一章的結尾我們提到了,就算理論上聽起來可行,事實上卻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由於我們的思考不夠縝密,也可能是現實條件不允許。總之,要確認某種交易模式是否可行,還必須經由實際操作的打磨;這部分筆者稱之為「操作」。
其實本章到這裡就能結束了,畢竟「操作」說白了就是實際演練,並依據實際數據的反饋修正交易方法。既然牽扯到了實作,那麼筆者在這裡花費再多的筆墨都是沒有意義的。但為了讓讀者能有更深刻的感受,還是容許筆者再多嘮叨個幾句吧!俗話說:「學習都是先從模仿開始」,投資的學習當然也不例外。因此一般而言,一開始我們使用的前幾套投資方法,都不是我們自行設計的【註1】。而且大多數常聽到的投資方法【註2】,乍聽之下,總是那麼的合理。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某一種投資方法,是否經了操作的打磨呢?當然,為了公平起見,筆者確實可以分別在未來的上漲、下跌與橫盤三種盤勢中個別測試至少30組數據【註3】並詳細記錄過程,最後嚴謹的分析這套方法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時間,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筆閒錢。所以我們需要更快速、簡便的判斷方法。下面提供幾種筆者常用的判斷依據:
經驗
有些常見的交易方法確實比較粗糙,對於交易的老手而言,可以借由觀察系統和策略之間的不和諧,發現其中的破綻。但是這需要藉由一定的經驗輔助才能辦到,而且判斷的過程並沒有明確的規則可尋。因此對於新手而言並不是一個可靠的方法,在這裡並不推薦交易新手使用。
獲利因子
不知道讀者們是否還記得,在固定咖啡杯第一部中,我們曾經討論過如何判斷投資的好壞【註4】。在該章節中我們提到一個稱為「獲利因子」的工具,在這裡同樣能幫上我們的忙。所謂的獲利因子就是報酬期望值/虧損期望值,這個數值必須大於1才是可行的投資方法。由於該章節已經有完整的介紹和相關分析,深入的介紹這邊就不再重複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數字本身是相對明確的指標,所以這是最客觀的快速判斷法。
回測歷史數據
說這個是「快速」的判斷方法,只是因為和實際測試相比較而言。回測歷史數據的方法執行起來,其實並不會真的有多快速。操作流程和實際測試差不多,我們需要分別在過去資料中的上漲、下跌與橫盤三種盤勢中個別測試至少30組數據並詳細記錄過程,最後嚴謹的分析這套方法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能花費較少的時間,只是因為過去的資料已經存在,不必慢慢等待未來的資料出現而已。
瞭解上述三個方法後,接著就是簡單的範例。想當然爾,上一章提到的狗狗交易法【註5】又要再次颯爽登場了!如果我們要測試狗狗交易法是否合理,首先使用的當然是經驗判斷。但由於讀者背景知識的不同,能夠判斷的程度自然不同,因此這裡直接略過經驗的判斷法。第二個判斷的關卡是獲利因子,也就是把「報酬期望值」和「虧損期望值」相除。圖一展示了連續操作四次狗狗交易法,所產生的對應報酬和期望值。讀者可以發現,無論操作幾次獲利因子皆為零。乍看之下是一個不好也不壞的交易方法,但其實這個交易模式有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們在第一部的第2章下半部分有提到過
「獲利因子只考慮最後的結果,而不考慮過程」
因此在計算獲利因子的過程中,你必須詢問自己,能否承受該筆投資的最大損失。然而狗狗交易法的最大損失會隨著連續的虧損次數呈非線性的增長,所以這個交易法其實隱藏著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只要一次的壞運氣,就足以讓你的努力功虧一簣。甚至,資金控管沒做好的話,破產也是完全不意外的事【註6】。由此可以判斷這是一個不值得一試的交易方法。至於最後一個判斷方式,回測歷史數據,由於篇幅問題這裡就不展開說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筆者認為相當重要的謬誤澄清。
或許有讀者會認為:這樣測試不就萬無一失了嗎?過去能用,未來也不會太差吧?乍聽之下似乎很合理,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想法。由於金融市場上每一次的上漲下跌,其真正的原因【註7】都不盡相同。因此針對過去資料設計出來的交易方法,總是會碰到某些問題。最常見到的不外乎就是曲線套入(curve fitting)和過度配適(over fitting)。要完整解釋上述兩個名詞需要耗費不小的篇幅,為了避免偏離主題太遠或者篇幅過長,下面只給出一個大致的方向就結束本章。(但並非不重要,相反的,瞭解這兩個名詞,對於設計系統和策略而言是必要的。)簡單來說,曲線套入指的是從過去的數據推斷出某種運作模式,並認為未來也會完全照著這個模式運作。例如過去兩星期的天氣剛好是一天下雨一天放晴,然後筆者就由今天的晴天判斷明天必定是雨天,這就是犯了曲線套入的錯誤。而過度配適是指為了完全符合過去的資料,加入了過多的條件,反而導致系統失去判斷能力。例如筆者憑著對雨天的印象,這樣定義雨天:「暗色天空」、「烏雲密佈」、「水從天降」、「大量閃電」、「強風吹襲」。依照上述判斷,筆者可能站在磅礴大雨中想著「真是個大晴天呢!」,只因為沒看到閃電,這就是犯了過度配適的錯誤。
如果有讀者對於筆者所寫的文章有任何疑問、建議,或是有引起你心中一絲小小的波瀾,想找人討論的地方,都歡迎來信到[email protected],筆者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快回覆。
Medium傳送門 →https://fixedcoffeecup.medium.com
方格子Vocus傳送門 → https://vocus.cc/user/@fixedcoffeecup
【註1】僅為個人經驗,並不是說投資方法一定要自行設計才會合適。
【註2】讀過前兩章的讀者應該知道,一般常見的投資方法,其實都是不完整的包含「系統」和「策略」。如何發現或補上缺少的部分,這也是「操作」的工作。
【註3】根據中央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樣本數大於30組以後,樣本均值的抽樣分配將會趨近常態分布。
【註4】詳見第一部第2章。
【註5】詳見第二部第14章。
【註6】圖一最高出現賠15個單位的初始金額,也就是說如果初始金額是10%總資產,在這裡已經破產了,而且破產的機率是6.25%。
【註7】這裡所說「真正的原因」是指不論大小的一切因素總和。例如有誰參與買進(賣出)?為什麼買進(賣出)?用什麼掛單方法買進(賣出)?預計買進(賣出)多少?買進後打算持有多久?賣出後是否回補?當時市場氣氛如何?當下商品價格對所有交易者產生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