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可悲的是,慘絕人寰的歷史,在現世仍在重演著——讀《LA NUI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背,自己其實是在上月於這裡讀到文友的書介時,才知道有一本如斯享負盛名的文學作品,記載著一段黑暗且悲痛的歷史,而作者埃利澤也獲得了一九八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該文友本身有使用LikeCoin,所以閱讀過後,自己二話不說的為該篇文章給予了「Super Like」。

復活節假期路過書店,瞥見最新出版的「豬肉檯」上的書籍不算特別吸引,走到一角,發現了《LA NUIT》的蹤影,想起了文友的書介,便立馬決定購入。過了大約兩個星期,在完成之前積下來的書債後揭開這本書,一發不可收拾,僅用了一個週末,就讀完了這段悲痛駭人的真實經歷。

raw-image

納粹德國為了滅絕猶太人,不斷設置集中營去囚禁著猶太人的肉體,又向他們施予超越人體極限的要求:重複且無緣由無意義的虐待式勞役(卻又好像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軍官的要求)、語帶侮辱的命令言說、在寒風刺骨中裸體奔往另一座集中營,等等等等,單看文字描述已叫人毛骨悚然。集中營的一角總有個煙囪,那焚化爐持續地噴出火焰,傳來惡臭,警醒著人們倘若違反了命令、達成不了任務的要求,就要受到「淘汰」,穿過煙囪,化成灰燼。也有很多人,捱不住高強度的艱苦勞役,在雪地上、在營裡無聲的倒下了,就這樣退出了人生舞台。埃利澤也描述到,在由一座集中營跑到另一座集中營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是在很多無人認領、處理的屍首上踐踏著。

對於歲月過得尚算靜好的人來說,(突然)面對著看不到終結和盡頭的逆境,難免會覺得絕望,有想就此一了百了的念頭。埃利澤在抵達集中營的初夜,看著種種讓人瞠目結舌的場境,也有類近的感覺,覺得這個初夜蠶食了自己的信仰、讓他喪失生存的欲念、扼殺了自己的靈魂、夢想化成荒漠。但不斷出現的死亡威脅,讓恐懼的埃利澤拼了一次又一次的勁,強忍著肉體的疲倦和痛楚,通過了艱苦的考驗,避過了淘汰競選的法眼,又設法逃離將要被處決的環境。

雖然無法斷定逆境是否真的能激發人類的生存意志,但可以看到,讓埃利澤要堅持活下去的,還有他的父親,這是他在整段集中營歲月裡最為牽掛的一個人,他也有一種自覺,自己是父親在集中營的唯一精神支柱。埃利澤的父親畢竟已有一把年紀,面對著無日無之的折騰,也支撐得非常辛苦,在不少的場境裡,埃利澤都關顧著父親能否也撐得過去,也激勵著他不要就此放棄,甚有「共同進退」的姿態。一次,集中營受到敵軍的襲擊,所有人四散,埃利澤一度閃過一個念頭,想著自己倘若能擺脫這個「重擔」,就可以只需照顧好自己,全力為自己的生存奮鬥。可是他很快就對自己有著如斯的想法而感到羞愧。最後,埃利澤的父親染上惡疾,在彌留的時候,父親一邊呼喚著埃利澤的名字,可是巡房的軍官嫌他吵吵鬧鬧,給了他一頭重擊。埃利澤的身體害怕捱揍,只是靜止不動,凝視著自己的父親。到了翌日早晨,埃利澤瞥見本來父親躺著的床已經換成了另一人,代表父親已被送到焚化爐。他無法哭泣,但心坎裡也沒有了淚水,只能感覺到,意識的底層會有一種「終於自由」的思緒。


納粹集中營的殘酷歷史,雖然已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但是對於當下的我們來說,卻又毫不遙遠。這十數年來,中共政權持續打壓新疆的各個少數族裔,包括但不限於維吾爾和哈薩克人,多人被殺害,又設置多座集中營作強逼勞動和洗腦教育等,加上各種監控科技的應用,如斯的形態跟納粹集中營相距不遠。香港的逆權運動不幸地喚醒了中共政權更強烈的危機感,全面管治權下,香港人凡的自由權利不斷收縮,加上「色字頭上一把刀」的惡法陰霾下,沒有準則的紅線,讓越來越多人俱有身陷囹圄的風險。風聲鶴淚的新屋嶺,以致早前流傳「愛國教育基地」的籌建,也教人聯想到集中營的雛形。

雖然在《入境條例》的修訂下,民眾無法自由「逃生」的香港,也看似會成為一個偌大的集中營,但囚禁式的設施仍有出現的可能,令一個又一個的香港人無故「被消失」接受密集式洗腦和強制勞動。在窄窄的四面牆或更大的圍牆內,要活下去「鬥長命」,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面對在營裡「一齊捱」的親友和同路人: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這也是為何這本書,在今天的香港,仍然值得閱讀的一個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right Fu的沙龍
359會員
108內容數
Wright F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Thumbnail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Thumbnail
跟風買的書,沒想到這麼沉重,沒看幾頁就需要停下來懷疑一番。作者是集中營生還者,而這本書是他的第三本書,目的在反省這些惡行。連讀這些文字都需要瘋狂深呼吸,真有點無法想像究竟要多大的意志才能將這些經歷寫成文字,即便是聽聞的他人經驗,都讓人不忍卒睹,一點也不誇張。 集中營的相關記述中,這段真的像是詛咒一樣
Thumbnail
跟風買的書,沒想到這麼沉重,沒看幾頁就需要停下來懷疑一番。作者是集中營生還者,而這本書是他的第三本書,目的在反省這些惡行。連讀這些文字都需要瘋狂深呼吸,真有點無法想像究竟要多大的意志才能將這些經歷寫成文字,即便是聽聞的他人經驗,都讓人不忍卒睹,一點也不誇張。 集中營的相關記述中,這段真的像是詛咒一樣
Thumbnail
韓戰後期的集中營故事,先前看過《搖擺男孩》的電影,開始對巨濟島充滿的好奇,或許那也是我父親待過的集中營,因此閱讀這本《戰廢品》,描述很大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兩難,國共之間的衝突對立,還有為了鞏固自身利益的手段,讓集中營中的政治問題格外複雜,很難說誰對誰錯,都只是為了生存之中,做出來的妥協。 戰廢品
Thumbnail
韓戰後期的集中營故事,先前看過《搖擺男孩》的電影,開始對巨濟島充滿的好奇,或許那也是我父親待過的集中營,因此閱讀這本《戰廢品》,描述很大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兩難,國共之間的衝突對立,還有為了鞏固自身利益的手段,讓集中營中的政治問題格外複雜,很難說誰對誰錯,都只是為了生存之中,做出來的妥協。 戰廢品
Thumbnail
以為是溫馨故事,但最後只是賺人熱淚而已。所以看完可能會哭,但一點也不溫馨,甚至是恐懼、死亡、分離各種負面情緒交織的一個故事。你以為是鬼故事嗎?彈珠裡冒出鬼來?不是的。這是一段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戰,納粹催逼猶太人的故事,也是值得所有人一起反省的故事。 真人故事的小說,有的時候會懷疑真實性。但過去讀過,這
Thumbnail
以為是溫馨故事,但最後只是賺人熱淚而已。所以看完可能會哭,但一點也不溫馨,甚至是恐懼、死亡、分離各種負面情緒交織的一個故事。你以為是鬼故事嗎?彈珠裡冒出鬼來?不是的。這是一段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戰,納粹催逼猶太人的故事,也是值得所有人一起反省的故事。 真人故事的小說,有的時候會懷疑真實性。但過去讀過,這
Thumbnail
集中營作為人類標誌性的重要事件,已在各式媒介中重複闡述過千萬次,卻沒有哪一次完美重現當中所有個體的實際感受,自然不可能,也沒必要,李維所做,僅是修補那些縫隙中或溢出或匱乏的經驗
Thumbnail
集中營作為人類標誌性的重要事件,已在各式媒介中重複闡述過千萬次,卻沒有哪一次完美重現當中所有個體的實際感受,自然不可能,也沒必要,李維所做,僅是修補那些縫隙中或溢出或匱乏的經驗
Thumbnail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Thumbnail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Thumbnail
民族主義看似可以讓整個族群團結,但民族主義也是最危險的一把刀。當一個族群覺得自己最優秀,看不起其他族群,認為自己優秀到可以宰制其他族群,那麼悲劇必然發生。 誰有權力可以認為自己最優秀?誰又有權力可以結束別人的生命? 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大家都一樣。
Thumbnail
民族主義看似可以讓整個族群團結,但民族主義也是最危險的一把刀。當一個族群覺得自己最優秀,看不起其他族群,認為自己優秀到可以宰制其他族群,那麼悲劇必然發生。 誰有權力可以認為自己最優秀?誰又有權力可以結束別人的生命? 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大家都一樣。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這是由 「死亡」,「如何活下去」和 「為何活下去」三個介面組合而成的故事。在人性最黑暗的納粹死亡集中營裡,曾經真實地上演過這樣一個最感人、也最光輝的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這是由 「死亡」,「如何活下去」和 「為何活下去」三個介面組合而成的故事。在人性最黑暗的納粹死亡集中營裡,曾經真實地上演過這樣一個最感人、也最光輝的的愛情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