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聽見歌再唱》影評:從自我文化中重獲的信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電影《聽見歌再唱》宣傳海報

電影《聽見歌再唱》宣傳海報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電影《聽見歌再唱》是楊智麟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並將於2021年4月16日上映。電影的雛形是紀錄片《唱歌吧》(榮獲2010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與《不只唱歌吧》的改編及延伸,也就是有關原聲童聲合唱團與馬彼得校長的經歷。不僅如此,他們也就是齊柏林導演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片尾中,那群身穿着紅色披肩布農族服飾,站在玉山山頂上大聲歌唱的小孩。根據馬彼得校長的說法,原聲童聲音樂學院一直有個口號,也就是“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原聲童聲音樂學院於玉山山頂高歌——紀錄片《看見台灣》

原聲童聲音樂學院於玉山山頂高歌——紀錄片《看見台灣》

  這股聲音的背後蘊藏了許多布農族的困境與淚水,即使他們如今已擁有征戰中國、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國家的經驗。但這群小孩卻因原生家庭與經濟環境的不健全,以至於他們在馬校長的眼裡,其實是相對的脆弱及缺乏信心。這就顯現於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當方雅各(馬志翔飾)與布農族小朋友,因初次參加合唱團比賽而聽見平地小孩聲音的反應,“他們的聲音是對的,我們的是錯的”。他們甚至因此不敢上台,直至獲得大家的掌聲,他們這才找到了繼續合唱的動力。這種自我否認及缺乏自信,很大程度已經根植在於他們腦海之中,而背後很大的原因則是來自於長期資源的匱乏及人們的刻板印象。而這也正是馬校長之所以建立原聲童聲音樂學院的初衷——減少這群小孩因提早退學,而誤入歧途並再度陷入某種貧窮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就能從電影中看到山上的孩子所面對的問題,這其中包括爸媽外出工作所形成的隔代撫養、無力教育、失業、單親、教育資源的缺乏及孩子們被迫輟學而提前工作賺錢等。因此,原聲童聲音樂學院的教育不僅僅是在於音樂,他們還包括了數學、英文等基礎課程的教育,為了不過就是拉近部落與平地之間的距離,打破“漢人好聰明”的刻板印象,並從中找到自我認同與信心。而這股信心的驅動引擎,也正是來自於方雅各的那一句“什麼都不會又怎麼樣?因為什麼都不會就要認輸了嗎?”。

  所以當方雅各在合唱比賽現場裡,遇到曾經重度打擊自己音樂能力的陳教授時,他的心理預設造成了他的自信心瞬間消失。以至於這才比賽的落敗體現的不僅僅是合唱團能力與經驗的缺乏,更重要的是陳教授所拋出的疑問“你們唱的怎麼跟平地的小孩一樣?”也就是在此回到了這部電影的核心:倘若布農族不能以相對等值的條件及環境追求外來文化與競爭,那一昧的追求也就永遠都只能是弱勢。但倘若他們能重新披荊斬棘,尋求自我文化的認同及方法,那他們就有機會反轉客體成為主體,表現得與平地的小孩使用平地的語言一樣。也正是這個因素,《知足》這首歌曲在方雅各與布農族獲得自我認同的前與後,體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彷彿布農族從被迫接受不平等的『知足』中解放出來,否認了漢人文化的『知足』,進而往自我文化接近,從聽自己怎麼唱變成了仔細聽別人怎麼唱。

方雅各與黃韻芬於森林之中,向伍順水學習伍布農族的歌唱方式。——電影《聽見歌再唱》

方雅各與黃韻芬於森林之中,向伍順水學習伍布農族的歌唱方式。——電影《聽見歌再唱》

沒有不好的聲音,只有適不適合的位置。
布農族唱歌,音也許會不準,但是會一起不準的很好聽。”——伍順水


  Masling(剛剛好的好聽)就像是布農族語中獨有的說法,這種重新認識母語的方式,體現的是語言在除了溝通意外,所代表的其實是一個人自我認同的主要構成。也正是透過這種自我的表達方式,每個族群能夠更精準傳達自我的想法及文化,避免了在其他語言的翻譯及詮釋下所造成的遺失。當然,這裡指的『語言』也包括了方雅各的指揮動作,以至於他最終選擇了更為有趣及直接的方式,一種從生活經驗之中所索取而來的指揮方式,甚至為此在最終比賽中捨棄了象徵外來的文化的鋼琴伴奏。而其中,族人在遇上土石流時,為歡送合唱團演唱的Pasibutbut (Pasi的意思為祈求,而butbut則是團結在一起,一般於播種祭時演唱)更是一種打破西方音樂學家認為和因是由單音和雙音發展而成的理論。

raw-image

隨之,布農族小孩的聲音從山下比賽現場傳回到了山上,就像是某種族人的使命感,不再因為現代化價值觀的衝擊,而導致自我傳統價值觀瓦解的迷失。馬校長也深信,唯有族人都帶有這種使命感,山上的環境才有辦法改變,打破常年來的循環,讓族人真正地走出脫貧的困境。所以,最後這首演唱的Kulumaha(中翻:回家)也就變得意義重大,象徵著每一次的離家來到平地,都只是為了回家。

  空間與距離的概念也就變得相當有意思,不管是心理上、山上與平地,又或是比賽現場和教堂的空間感。導演都一次次的辯證及呈現,布農族的演繹者與觀看的族人是如此的接近,就即使族人沒辦法親臨現場,但他們其實都是在一同面對同樣挑戰及困境,而這也正是本部片之所以感人的地方。也就正如馬志翔在試映時所說的,“這部電影雖然不完美,但絕對有很多真摯的部分”。

  《聽見歌再唱》絕對適合獻給那些因社會價值觀衝擊而失落的你,而那些純粹的童聲也將喚醒你的初衷與熱忱,重拾Klumaha歌詞裡的那句“回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象映像」的沙龍
9會員
6內容數
2020/05/08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Thumbnail
2020/05/08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Thumbnail
2020/01/02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2020/01/02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2019/12/15
在『黑色電影』剛開始時,其定義還非常模糊,它包覆着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像基調、男人宿命落入神秘莫測的『蛇蠍女』陷阱中、角色徘徊於骯髒昏暗角落、敘事觀點由罪犯出發、渲染著強烈的存在主義的母題等元素。
Thumbnail
2019/12/15
在『黑色電影』剛開始時,其定義還非常模糊,它包覆着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像基調、男人宿命落入神秘莫測的『蛇蠍女』陷阱中、角色徘徊於骯髒昏暗角落、敘事觀點由罪犯出發、渲染著強烈的存在主義的母題等元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些聲音,聽過就會盤旋在腦海中,電影《聽見歌 再唱》就有這樣的渲染魔力。預告片即深深吸引我,上映第一週我就走進電影院,直到現在,我仍為孩子認真的表情以及和諧的歌聲感動。
Thumbnail
有些聲音,聽過就會盤旋在腦海中,電影《聽見歌 再唱》就有這樣的渲染魔力。預告片即深深吸引我,上映第一週我就走進電影院,直到現在,我仍為孩子認真的表情以及和諧的歌聲感動。
Thumbnail
布農族合音之美,甚至有令人讚嘆的八部合音,是因為他們不是自顧自地唱著自己聲部的樂譜,而是用耳朵傾聽別人的聲音,然後再用自己的聲音去配合唱出和諧的曲調。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正在熱映中遇到台灣爆發疫情,停止一切群聚,在戲院停止營業前藉由口碑與包場贊助,票房已達八千多萬,是一部感人好
Thumbnail
布農族合音之美,甚至有令人讚嘆的八部合音,是因為他們不是自顧自地唱著自己聲部的樂譜,而是用耳朵傾聽別人的聲音,然後再用自己的聲音去配合唱出和諧的曲調。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正在熱映中遇到台灣爆發疫情,停止一切群聚,在戲院停止營業前藉由口碑與包場贊助,票房已達八千多萬,是一部感人好
Thumbnail
《聽見歌再唱》發自內心真誠的歌聲,拋出了幸福飽滿的弧線。我由衷地讚佩這部作品,它是如此純淨,用笑聲填滿夜的寂寞,用父母親的祈禱回應孩子們曲中的愛,祝福孩子們比賽順利。曲終人不散,反倒凝聚了觀眾的心,電影沒有淪為說教,而是誠懇地詮釋他們的生命。筆者進戲院時,正巧碰上幾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們進場觀看,直
Thumbnail
《聽見歌再唱》發自內心真誠的歌聲,拋出了幸福飽滿的弧線。我由衷地讚佩這部作品,它是如此純淨,用笑聲填滿夜的寂寞,用父母親的祈禱回應孩子們曲中的愛,祝福孩子們比賽順利。曲終人不散,反倒凝聚了觀眾的心,電影沒有淪為說教,而是誠懇地詮釋他們的生命。筆者進戲院時,正巧碰上幾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們進場觀看,直
Thumbnail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已上檔將近一個月,在口碑傳播下,有愈演愈熱的態勢,許多朋友也包場邀請偏鄉學生,希望能藉由電影激勵他們。  其實對於我們這群十多年前就認識他們的荒野志工來看,真實故事比電影還感人,也更神奇,不過我也知道劇情片跟紀錄片不同,導演已經將這兩種表現方式轉換的很好了,畢竟
Thumbnail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已上檔將近一個月,在口碑傳播下,有愈演愈熱的態勢,許多朋友也包場邀請偏鄉學生,希望能藉由電影激勵他們。  其實對於我們這群十多年前就認識他們的荒野志工來看,真實故事比電影還感人,也更神奇,不過我也知道劇情片跟紀錄片不同,導演已經將這兩種表現方式轉換的很好了,畢竟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台灣電影《聽見歌再唱》是一部通俗且正向的音樂電影,故事以真人真事為啟發,敘述布農族小學因少子化面臨廢校打算靠比賽爭取留校,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和學校代課老師,擔起了三個月要教會小孩合唱的重責。臨時成軍的部落孩子真能在成為比賽黑馬獲得名次嗎?
Thumbnail
台灣電影《聽見歌再唱》是一部通俗且正向的音樂電影,故事以真人真事為啟發,敘述布農族小學因少子化面臨廢校打算靠比賽爭取留校,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和學校代課老師,擔起了三個月要教會小孩合唱的重責。臨時成軍的部落孩子真能在成為比賽黑馬獲得名次嗎?
Thumbnail
取自 聽見歌再唱 臉書粉專 重點 &不暴雷心得專區 不廢話,一句話--- 推薦大家看這部電影! the end。沒啦XDDD 請繼續看本文~~~ ※本篇電影根據台灣原聲合唱團的故事所啟發與改編。 這是一部--- 如果你哭點很低,看了會感動流淚,如果你哭點比較高(就像樹懶一樣),那看完後會內心感動
Thumbnail
取自 聽見歌再唱 臉書粉專 重點 &不暴雷心得專區 不廢話,一句話--- 推薦大家看這部電影! the end。沒啦XDDD 請繼續看本文~~~ ※本篇電影根據台灣原聲合唱團的故事所啟發與改編。 這是一部--- 如果你哭點很低,看了會感動流淚,如果你哭點比較高(就像樹懶一樣),那看完後會內心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