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先不說讓我頭痛的衣著,把眉毛找回來就值得慶祝

碎念集|先不說讓我頭痛的衣著,把眉毛找回來就值得慶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太明白是天生還是後天,對於所謂女性化這件事情,心底有個詭異排斥感。先撇除內在個性,說到底,只是一個不善於穿搭妝髮的人。多是以休閒舒服為主,偶爾搭配長襪顏色的程度。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我超不會裝

若遇到正裝的場合,會非常苦惱。比方說,大學畢業前的謝師宴,明明都是窮學生,卻硬是辦在晶華酒店,說女生要穿小洋裝什麼的。於是和同學到東區買了一件還能接受的款式,後來也只穿了那一次,就塵封在衣櫃裡,直到今年大掃除終於處理掉了。東區、小洋裝,想來還是渾身不對勁。前些日子,博恩炎上徐乃麟公布圓桌VIP要穿著正裝進場,一整個好險當時沒有腦衝花大錢買圓桌位置,不然原本想放鬆看表演的我,又要苦惱了。

連去夜店也是。說的好像有去過一樣,沒有。我活了三十載,沒去過夜店。若說到要去夜店,第一個想到的是,那我該穿什麼?我可以穿什麼?(OK,理智上,怎麼不問問自己「想」穿什麼?穿什麼自己會開心?)所以關於夜店等場合,我永遠卡在這關。喝喜酒,也是。

說來,應該是對打扮沒太大興趣吧?又,可能是覺得那些場合好像有一個標準裝扮,可是我沒有那些衣服,也不習慣那些裝扮。又,可能覺得大家都很體面,一比較起來,我實在太格格不入了。自己無能,還愛擔心他人眼光,暫且我只能先逃一逃這些場合(我always活在這種感覺,詳可見:碎念集|與朋友相聚後傷感,順推聚餐餐廳)。

就算有合適的衣服,還有妝髮呢?

說合適的衣服是一回事,有了衣服,那妝、那髮呢?這一條龍作業,我心惶惶。

日常生活裡,說是簡單、整齊就好。是也活得好好的,沒什麼大礙。好了,求職面試呢?

去年第一個面試,進到複試,面試官最後一個問題(也許是閒聊?):

你不會化妝嗎?我第一次遇到沒化一點就來面試的。

嗯,我真的是幾乎全素顏到場。在這個,也許整齊已經不夠,得化妝才能以示尊重和禮貌的時代(?),真是不小心失禮了。抱歉。回頭想想,若我是男生,面試官會問我這個問題嗎?有一點不服氣,卻又覺得這樣想會不會過於批判和理想,畢竟這個社會總是有一些牢不可摧的運作規則。你討厭它,但又得服從它。

開始我的畫眉毛時代

好,我正面,我積極有作為。我向會化妝的朋友討教,先從我最不滿意的眉毛下手。眉尾太淡,看起來沒精神,一直是我想解決的問題。朋友陪著買了我人生第一支眉筆,接著拔雜毛,把眉型稍稍找回來,第一次試畫,還不小心畫成蠟筆小新。多畫幾次之後,漸漸找到感覺,畫出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自然顏色,而且熟練之後,速度變快,三兩下就完成。

帶著一股難得的自信:好歹我也有點畫畫天分,小學美術課的作品會被老師稱讚、小五六還學過素描課,現在只不過是把臉當成畫紙而已!

最終,我(的眉毛)變得有精神了。可能別人不會發現,但至少我自己覺得有差。魔力就在此,只不過是畫個眉毛,好像自信+30。原本有點不滿那位面試官,現在反而感謝她,確實是她的提問,推了我一把。

關於我待業一年,又回到上一份工作,有朋友問說,你會後悔離職嗎?再選一次,還會辭職嗎?

我想都不想就說,不會後悔啊。心裡想著,休息的時間,得到的東西很多,眉毛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我真的不太確定這些工具的確切用途,好像不小心打開哪位醫生的隨身手術包(有這種東西?)好吧,我猜應該也是跟眉眼有一點關係啦。

我真的不太確定這些工具的確切用途,好像不小心打開哪位醫生的隨身手術包(有這種東西?)好吧,我猜應該也是跟眉眼有一點關係啦。

後記

話說,上一篇才分享進場看PLG冠軍賽,結果這兩天疫情再起,剩下的賽事都只能閉門打,而且能不能順利全部比完都不一定,真的是。只好在家收看轉播了,今天晚上七點打第四戰,鎖定。

希望疫情減緩,一切回歸正常生活。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5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指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每日搭乘捷運上班,時不時在腦中想起韓劇《我的大叔》裡面地鐵場景,與劇中人一樣,帶點行屍走肉的意思,好像只是肉身從A點移到B點,日復一日。在中正紀念堂站從綠線轉紅線,車門打開,像過馬路一樣到對面月台,這段路很神奇。
第一戰:38號樹洞.日式洋麵麵日和 週四,鄭家純38號樹洞展覽的最後一天,終於和友人W約到這天前往。六點一下班就直衝中山站,稍微接近展場時,眼前出現人龍……
無法沉浸於追劇的樂趣好一陣子了。瀏覽有什麼好看的,收藏至片單,卻也沒力氣、沒心情點開;觀影記錄,大多是看完第一集的影集,是我稍微努力一點的痕跡。
星期五晚上,下班前的5:40,做個隨機小試驗,同步傳訊息給三位友人,問問他們晚上吃啥,我的潛台詞是:晚上有空一起吃飯嗎?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每日搭乘捷運上班,時不時在腦中想起韓劇《我的大叔》裡面地鐵場景,與劇中人一樣,帶點行屍走肉的意思,好像只是肉身從A點移到B點,日復一日。在中正紀念堂站從綠線轉紅線,車門打開,像過馬路一樣到對面月台,這段路很神奇。
第一戰:38號樹洞.日式洋麵麵日和 週四,鄭家純38號樹洞展覽的最後一天,終於和友人W約到這天前往。六點一下班就直衝中山站,稍微接近展場時,眼前出現人龍……
無法沉浸於追劇的樂趣好一陣子了。瀏覽有什麼好看的,收藏至片單,卻也沒力氣、沒心情點開;觀影記錄,大多是看完第一集的影集,是我稍微努力一點的痕跡。
星期五晚上,下班前的5:40,做個隨機小試驗,同步傳訊息給三位友人,問問他們晚上吃啥,我的潛台詞是:晚上有空一起吃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