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庶民生活的寫照: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在臺灣(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浮世繪」為日本十八、十九世紀於江戶(現東京)、上方(現京都、大阪一帶)地區出現的彩色版畫,其主題包羅萬象,包含繪製當時歌舞伎的名演員、風化場所的美人肖像、江戶一帶的風景畫及風俗畫、甚至是展現繪師功力的春宮畫等等,皆與當時的庶民生活息息相關。浮世繪作品在日本藝術史的脈絡中,亦是重要的一環,這些圖像的形成與目的,不再只是為了服務貴族及官員,而是因平民需求而起,不但反映當時平民社會的景象,亦是投射他們對於生活的想望。

有趣的是,這些大量複製印刷的版畫,在當時並不被視為高等藝術,然而在經過散播至歐洲並引起現代主義藝術圈的轟動、甚至將浮世繪的圖像及構圖融入作品後,浮世繪在歐洲的廣傳使得浮世繪的藝術價值大為提昇,這些圖像不但是當時歐洲人對日本文化的第一印象,更成為收藏家與博物館至今仍爭相收藏的珍品。也因此,目前擁有豐富的浮世繪典藏的博物館,不僅限日本當地,舉凡美國的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英國的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等歐美各大博物館皆有豐富的典藏,並不定時舉辦浮世繪特展。

今年,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創價學會共同主辦了「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即是將東京富士美術館的浮世繪典藏,精選了一百件精品,跨洋渡海至臺灣,於2016年6月4日至7月31日,進行近兩個月的展覽(圖一)。這檔展覽的主要特色,首先展示了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及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驛站》等等為浮世繪喜好者熟悉的經典作品;此外,除了江戶浮世繪,亦展出上方浮世繪的作品,觀眾可以一窺在不同地區發展的浮世繪作品,其風格及主題各異其趣之處。本文將以此展覽所展出的作品為中心,簡介浮世繪的源起與發展,並挑選數件重點作品做較深入的介紹。

浮世繪的興起與製作過程

談何謂「浮世繪」,首先從它的名稱由來談起。「浮世」,普遍的說法,源自佛家用語,在十五世紀之後被解釋為「塵世」或「俗世」,意指現下所處的世界。又因「浮世」的讀音與「憂世」皆同為「ukiyo」,也衍生為厭世之意,到了十六世紀之後,則亦用來諷刺、描述江戶時期動璗不安的人生百態。浮世繪取其義做為其藝術形式的定義,也正是因為浮世繪所描繪的主題,皆與當時大眾的喜好、生活與價值觀密不可分。

浮世繪的興起年代,大約可上溯至十七世紀。自德川幕府(1603-1867)取得政權,將幕府首都自京都遷至江戶後,江戶除了成為政治中心之外,其社會階級也逐漸產生流動,昔日專屬京都貴族的藝文娛樂一如能劇及狩野派繪畫,也傳至江戶。富商的崛起,更是加速歌舞伎與吉原花街在江戶蓬勃發展,使得庶民也有機會在日常工作之餘,能享受這些通俗的娛樂。浮世繪的盛行亦是,英挺的歌舞伎演員(役者)身著劇服,擺出配合劇情的生動姿勢,是為「役者繪」;而貌美嬌媚的太夫、遊女等肖像,則為「美人畫」。

初始浮世繪的製作方式,並非現今大眾熟悉的木刻版畫,而是繪師接受富商委託手繪單色或彩色的「肉筆浮世繪」,同繪畫一般,每幅肉筆畫皆獨一無二,自然所費不貲。因應大眾對於平價浮世繪的需求,繪師菱川師宣(1625-1694)於1680年間首度發行了單色的木刻浮世繪,爾後繪師鈴木春信(1725-1770)更在1765年間,成功製出多色套印的彩色浮世繪,「錦繪」於是誕生,將浮世繪的創作推上更高峰。

浮世繪的製作過程,在當時已透過分工來完成。首先由「繪師」創作原稿,接著交由「雕師」按原稿在木板上刻樣,最後再由「摺師」負責進行一色一板的印刷。其印刷方式依照浮世繪類別而異,如初期的「丹繪」、「赭繪」皆為墨刻後再手工上彩;「紅摺繪」則為以紅色為主、二到五色的套印;「錦繪」則是五色以上的套印。在套印時,其印刷效果也會因摺師使用的擦拓用具「馬連」,而產生不同的紋路。

這些相較廉價的浮世繪作品,在當時大量印製發行,風靡社會,最後促使德川幕府限制每件浮世繪只能印製兩百份控管數量,同時過濾指涉當朝幕府與武士的作品,是以武士為主題的「武士繪」數量,相較於其他類型少了許多。

江戶浮世繪及上方浮世繪

自浮世繪問世後,不同風格的浮世繪作品,自然產生不同的流派。大眾較為熟悉的流派及繪師,較多為來自江戶。早期有以美人畫聞名的懷月堂派、奧村派、及同時以役者繪和美人畫見長的鳥居派;爾後出現極具個人特色的繪師,如鈴木春信、喜多川歌麿(1753-1806)、東洲齋寫樂(活躍於1794-1795),還有中期成為大家的歌川派、葛飾北齋(1760-1849),晚期則有月岡芳年(1839-1892)等等繪師。

事實上,除了江戶,現包含京阪的上方地區亦有浮世繪發展的脈絡。相較之下,江戶浮世繪著重將人物姿態、面部表情理想化的描繪,上方浮世繪則是講究歌舞伎劇本與演員之間的關係,其演員姿勢、穿著與空間構圖更為細緻典雅,有時亦可見受宋元畫影響的狩野派蹤跡。早期有著重文學性與狩野派技法的繪師西川祐信(1671-1751)與勝川春章(1729-1792),後有戲畫堂蘆幸(活躍於1813-1833)、壽好堂芳國(活躍於1813-1832)、柳齋重春(1803-1853)等等繪師。

浮世繪的發展到了十九世紀,因為明治維新推行西化的政策,衝擊了許多手工業產業,最後隨著德川幕府的式微而走向了晚期,結束為期近三世紀的璀璨時光。

當百件珍品來到臺灣

raw-image

臺灣大眾對浮世繪的印象來自日本電影、文學、甚至大眾流行的符碼,實際上在臺灣觀賞浮世繪真跡的機會並不多。今年於國美館主辦免費的「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覽,首先以葛飾北齋的代表作之一〈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做為主視覺,除了吸引熱愛浮世繪的觀眾前往參觀,亦讓未曾接觸的觀眾,有機會認識這貼近大眾生活的藝術。

當觀眾進入展覽空間,會發現展覽以葛飾北齋的經典名所繪(風景名勝畫)作品《富嶽三十六景》做為整個展覽的起始,接著為歌川廣重(1797-1858)的名所繪《東海道五十三驛站》及其他江戶浮世繪作品,包含喜多川歌麿筆下,足見美女媚態的〈庭訓 老實人〉(圖二)、歌川派的歌川豐國(1769−1825)和歌川國貞(1786−1865)的役者繪(圖三),及歌川國芳(1797-1861)的作品等等。

raw-image

再往內走,觀眾會發現展覽使用不同的展牆顏色區分依浮世繪的區域,江戶浮世繪區的展牆為薄荷綠色,而上方浮世繪區則為淡粉紅色。

走進上方浮世繪區,則可見作品以役者繪為主,可見戲畫堂蘆幸、壽好堂芳國(圖四)、丸丈齋國廣(活躍於1815-1843)、柳齋重春、春曙齋北頂(活躍於1830-1844)等繪師,展現上方地區繪師描摩生動的歌舞伎演員神情與細緻的服飾之外,在空間及背景構圖的細節處理上,富有詩意及象徵意涵。

raw-image

(原文〈庶⺠⽣活的寫照:⽇本浮世繪─東京富⼠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在臺灣〉刊載於《 ⼤觀》雜誌,第82期,2016年7⽉號,⾴88-95。)
*本文圖片皆為當年國美館新聞稿資料提供*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若您想免費贊助,歡迎您點擊下方拍手按讚的小圖,連按最多五次,就可輕鬆達成免費贊助創作者的鼓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幸慈的沙龍
31會員
30內容數
這是關於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敘事的觀察實錄,希望透過多元角度的討論,挖掘藝術史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將他們的論述與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王幸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3
「臨場音樂:本能行為」展覽探討面臨健康危機之時,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對醫療知識、器材與儀式的感知?在不同的文化語境裡,當參展藝術家以玩味的角度重新詮釋醫療、健康與身體記憶,我們身為有血有肉的高智慧體,能否從中在傳統儀式和現代醫學實踐上取得平衡,甚或建立新的認知系統?
Thumbnail
2023/06/23
「臨場音樂:本能行為」展覽探討面臨健康危機之時,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對醫療知識、器材與儀式的感知?在不同的文化語境裡,當參展藝術家以玩味的角度重新詮釋醫療、健康與身體記憶,我們身為有血有肉的高智慧體,能否從中在傳統儀式和現代醫學實踐上取得平衡,甚或建立新的認知系統?
Thumbnail
2023/06/02
回顧2021年春天,隨著疫情趨緩,歐洲開始逐步開放學校、非民生必需品的商店、餐飲業,接著是博物館、電影院、球場等等娛樂場所。 在2020-2021年裡,面對沒有觀眾、門票收入、展覽檔期延宕或取消,歐洲的博物館及藝文機構如何生存?而藝文愛好者,甚至是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又是如何調適突如其來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6/02
回顧2021年春天,隨著疫情趨緩,歐洲開始逐步開放學校、非民生必需品的商店、餐飲業,接著是博物館、電影院、球場等等娛樂場所。 在2020-2021年裡,面對沒有觀眾、門票收入、展覽檔期延宕或取消,歐洲的博物館及藝文機構如何生存?而藝文愛好者,甚至是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又是如何調適突如其來的改變?
Thumbnail
2022/07/14
除了博物館,荷蘭的獨立藝文機構也相當活絡,各個空間有自己的特性和著重的展覽議題。以探討當代藝術與科學、科技、生物、食物、生態等等關係的代表性藝術單位,自今年五月起,在台夫特新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RADIUS也加入行列,結合藝術與生態學,成為以作品呼籲人們重視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的新據點。
Thumbnail
2022/07/14
除了博物館,荷蘭的獨立藝文機構也相當活絡,各個空間有自己的特性和著重的展覽議題。以探討當代藝術與科學、科技、生物、食物、生態等等關係的代表性藝術單位,自今年五月起,在台夫特新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RADIUS也加入行列,結合藝術與生態學,成為以作品呼籲人們重視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的新據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名作來台!囊括數位浮世繪大師,一起來欣賞葛飾北齋筆下各種風貌的富士山吧!
Thumbnail
名作來台!囊括數位浮世繪大師,一起來欣賞葛飾北齋筆下各種風貌的富士山吧!
Thumbnail
京都這座讓許多人視為心靈原鄉的千年古都,其優雅的氣質展現在平安時代的女性文學,尤其是「源氏物語」。若想對「源氏物語」做跨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建議參訪位於西本願寺附近的風俗博物館,展覽空間不大,但是以細膩精巧的人偶展示,讓人在短時間內一窺平安時代的典雅,內容豐富,驚艷不斷,值得一訪!
Thumbnail
京都這座讓許多人視為心靈原鄉的千年古都,其優雅的氣質展現在平安時代的女性文學,尤其是「源氏物語」。若想對「源氏物語」做跨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建議參訪位於西本願寺附近的風俗博物館,展覽空間不大,但是以細膩精巧的人偶展示,讓人在短時間內一窺平安時代的典雅,內容豐富,驚艷不斷,值得一訪!
Thumbnail
廢話不多說(留在最後面有時間再說XD),這一次NANA濕婦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栃木三部曲中,最常被隈研吾放在演講內容中的經典案例「那珂川町馬頭広重美術館」。
Thumbnail
廢話不多說(留在最後面有時間再說XD),這一次NANA濕婦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栃木三部曲中,最常被隈研吾放在演講內容中的經典案例「那珂川町馬頭広重美術館」。
Thumbnail
原本不帶著目的的修善寺之旅,帶回躺在資料匣裡塵封許久的照片,居然成讓我今年有機會搭著大河劇的順風車與熱度,據之以寫下這篇遊記的線索。
Thumbnail
原本不帶著目的的修善寺之旅,帶回躺在資料匣裡塵封許久的照片,居然成讓我今年有機會搭著大河劇的順風車與熱度,據之以寫下這篇遊記的線索。
Thumbnail
在準備幾何圖案的日文時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大坑(笑 希望大家在挑選紀念品時能因了解背後的小故事而增添一點幸福感
Thumbnail
在準備幾何圖案的日文時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大坑(笑 希望大家在挑選紀念品時能因了解背後的小故事而增添一點幸福感
Thumbnail
京都三名席之一的茶室八窗席(重要文化財)聞名,走入枯寂淡然的禪世界。
Thumbnail
京都三名席之一的茶室八窗席(重要文化財)聞名,走入枯寂淡然的禪世界。
Thumbnail
葛飾北齋,初師事於京都的勝川春章,學習役者繪及美人畫,爾後改師狩野派的傳人,接觸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亦參考當時從歐洲傳入日本的透視法。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多方嘗試不同的構圖和題材,突破了浮世繪既定的內容和呈現方式,其創作在《富嶽三十六景》和《百人一首》系列作品達到最高峰。
Thumbnail
葛飾北齋,初師事於京都的勝川春章,學習役者繪及美人畫,爾後改師狩野派的傳人,接觸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亦參考當時從歐洲傳入日本的透視法。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多方嘗試不同的構圖和題材,突破了浮世繪既定的內容和呈現方式,其創作在《富嶽三十六景》和《百人一首》系列作品達到最高峰。
Thumbnail
「浮世繪」為日本十八、十九世紀於江戶、上方地區出現的彩色版畫,其主題包羅萬象,包含繪製當時歌舞伎的名演員、風化場所的美人肖像、江戶一帶的風景畫及風俗畫、甚至是展現繪師功力的春宮畫等等,皆與當時的庶民生活息息相關。
Thumbnail
「浮世繪」為日本十八、十九世紀於江戶、上方地區出現的彩色版畫,其主題包羅萬象,包含繪製當時歌舞伎的名演員、風化場所的美人肖像、江戶一帶的風景畫及風俗畫、甚至是展現繪師功力的春宮畫等等,皆與當時的庶民生活息息相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