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展演下的私密體驗—從「臨場音樂:本能行為」展覽看感官、藝術、醫療的三角共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2023年初春,一年一度的荷蘭海牙Rewire音樂節(註1)在4/7-4/9舉辦了盛大的國際饗宴,匯集各種音樂和跨領域的藝術展演,諸多表演場地散落在海牙市中心的不同角落,整座城市在此週末成為音樂和聲音藝術愛好者的集散地。而Rewire音樂節中的當代藝術展覽,則是由音樂季和當地的iii荷蘭海牙藝術家機構(Instrument Inventors Initiative, Den Haag)合作,推出結合展演、裝置、錄像作品的「臨場音樂:本能行為」(Proximity Music: Visceral Acts)(註2)聯展,展場包含Amare音樂廳、新教堂、Spui劇院和Trixie空間。

iii荷蘭海牙藝術家機構為一群旅居荷蘭的國際藝術家所組成的平台與組織,重視結合感官、科學、藝術的沉浸式體驗,並提供藝術家駐村與舉辦各式展演活動。在發掘各種聲音、音樂、視覺藝術和戲劇創作的同時,特別關注作品如何以最直覺的方式喚起人類的感官經驗。而今年「臨場音樂:本能行為」的展題,由藝術家/策展人Matteo Marangoni策畫,邀請共13組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參展演出。此展探討面臨健康危機之時,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對醫療知識、器材與儀式的感知?在不同的文化語境裡,當參展藝術家以玩味的角度重新詮釋醫療、健康與身體記憶,我們身為有血有肉的高智慧體,能否從中在傳統儀式和現代醫學實踐上取得平衡,甚或建立新的認知系統?

為了讓觀眾親身經驗沉浸式的表演,展覽作品的呈現以藝術家的現場表演為主軸,在這三天限定的場次裡,邀請觀眾進入藝術家營造出來的時空。作品以近乎本能的聲音與肢體動作,取代繁重的文字解說,觀眾得以在理創作理念的當下,同時疊加屬於個人的感受與領悟,進而帶出多重視角與非線性敘事的觀點。本文觀察藝術家如何回應策展主題,將以筆者現場體驗跨領域實驗與音像表演為基底,探索醫療與健康的多元面向。

以肉身溫度融解醫療器材的冰冷

當我們踏入醫療診間或手術室,看見充滿數據的儀器螢幕,伴隨著不確定是否代表警示的嗶嗶聲響,我們的第一印象為何?有些人視現代醫學與醫療行為為科技的進步,有些人則對冰冷的儀器帶來的未知(諸如意料之外的病變或不確定病情是否好轉)而感到恐懼。醫療行為的介入,可能改變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如何判定健康與否,不再基於己身主觀的觀感,乃是由各種測量而來的數值決定。更甚者,這些泯除個體差異的數字,成為我們生活準則的主宰。我們如何飲食、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靈」,與傳統文化中講究記憶與靈性連結的醫病關係愈發遙遠,轉向講究效率但相較冷漠的醫學理論與器械。治療,成為讓人痛苦又害怕的過程。而身體的痊癒,不必然代表心靈也隨之茁壯。

在以色列藝術家Amos Peled的作品〈Phantom Limb〉中,藝術家使用檢查器官或胎兒時常見的超音波儀器,在身體四處抹上水基凝膠,將手持探頭化為攝影鏡頭,皮膚、皮下組織、跳動的心臟等身體各個部位,皆一一展現在儀器螢幕上。當探頭遊走在身體表層時,藝術家撥放事前混音錄製的多段聲音,例如皮膚與海水潮聲的結合,給予觀眾恍若看海的錯覺。透過尖銳的聲音與不斷震動的光影,儀器不再只是客觀地呈現畫面,而是展露出藝術家激昂或痛苦的情緒。觀眾正在觀看等同藝術家個人肖像或寫照的螢幕,卻又彷彿一同與藝術家跳脫視覺與認知限制,想像何為內在、何為表象。

raw-image
raw-image

有別於Amos Peled將儀器個人化的表現方式,荷蘭藝術家Karel van Laere則是選擇在作品〈Reach〉中,將外科手術搬上舞台,在操演手術工具的過程中展現藝術家個人的趣味。藝術家與助手站立在展場中央的小舞台前,每人保持靜默,互動全靠默契,手持腹腔鏡器械夾取不同顏色的電線,模擬醫生緩慢且專注地進行一場手術。當電線相互碰觸時,即觸發不同的聲音,它可能是一段獨白,也可能是嘈雜的音效。電線有如佈滿人體的血管或是神經,細緻脆弱,卻擔任傳輸的重要角色。而表演中段,藝術家吐出嘴中的口香糖,看似肉紅色的肉塊進入「舞台」,被工具不斷刺探、拉扯,更是留給觀眾更多想像的空間。有趣的是,藝術家在展場中央架設攝影機,並用黑布遮蓋舞台的前方,多數觀眾必須透過四周的大型電視螢幕直播畫面,才能「看見」藝術家的表演。觀眾可以思索這場手術的即時性與真實性,亦可想像當自己需接受手術時,希望用何種心態看待治療的過程。

聽診器,可以是被動地接收生物體內心跳或呼吸聲的器具,也可被視為主動聆聽他人/他物聲音的媒介。比利時藝術家Aernoudt Jacobs的作品〈Glass Vibration Gaze〉將聽診器安置在大型的落地窗玻璃上,當觀眾目視玻璃外的大街與建築,戴起聽診器,即發現窗玻璃成為傳遞聲音的載體。城市的細微聲音被放大聆聽,而外界聲音產生的玻璃振動,同時觸發音頻振動器電子生成音樂與聲響,觀眾在一個空間裡接受內與外兩種聲音。內與外,可以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分野;但在此作品中兩者相互的影響與生成,卻又模糊了其中的界線。而當我們意識到界線有多重詮釋的可能性時,每個人對於內與外的定義與感知,是否又存在著個體性的差異?而我們所謂的聆聽,是全然接受的「聽」,還是挾帶個人偏好、選擇性接收的「聽」?

raw-image

聲音做為療癒和想像的媒介

在人類開始使用語言彼此溝通之前,我們仰仗聲音的原始用途來辨別訊息。發出聲響,可以是表達自身感覺和求偶欲望,也可以是向外來者威嚇,捍衛私領域。在普遍使用語言和音樂之後,當我們聽見不同聲音,能否還具備辨認發聲源和傳達訊息的本能?

來自巴西的聲音藝術家暨音樂學家Vivian Caccuri與音樂作曲家兼製作人Thiago Lanis,在共同合作的聲音表演作品〈Mouth Ghost〉中,Thiago Lanis站立在黑暗的展間中央,以一人之口,模擬在熱帶雨林裡的各種聲音;坐於展場一角的Vivian Caccuri則是將聲響用效果器即時錄製,層層疊加不同聲音,豐富故事線的起伏和飽滿度。觀眾閉眼可聽見驟雨、風嘯、昆蟲振翅、鳥鳴、猛獸喘息,唯獨沒有來自人類的語言,這是單用聲音描摩出來的景色。直到表演末了,藝術家未曾多加解釋自己的作品,觀眾腦海中所浮現的情境和故事情節,皆是觀眾結合個人過去認知和回憶的私密體驗,不足為外人道也。

raw-image

擅於實驗音樂和陶瓷創作的墨西哥藝術家的Vica Pacheco,試圖復刻前哥倫布時期的其中一項傳統樂器,透過簡易的擺動,陶器裡的水會流動並激發鳴笛,使之發出聲響。這些陶器被懸掛在她的動力裝置作品〈Mitote〉上,仿生的紅樹雕塑具有動能,供給能量給每件陶器微微搖擺,發出聲音。而舞蹈表演〈Ollin〉,則是結合三位手持陶器的舞者、紅樹雕塑裝置和藝術家即時合成音效的現場演出。三位舞者以極簡和重複的即興動作,讓手中的陶器發出各式細微柔和的聲音,猶如冥想者透過這原始的樂器與儀式,尋求與大自然連結的療癒時刻。在此同時,藏身於舞者與裝置後方的藝術家,則是加入當代的實驗音樂,電子合成音與自然的陶器鳴聲交織在一起,風格迥異卻顯和諧。這促使觀眾思索儀式和療癒的多重形態,以及如何與現代醫療共存的可能性。

raw-image

整體而言,此展的展演與裝置作品,在藝術呈現的形式上,不止於表面的聽覺與視覺效果,而是透過五感的刺激,帶領觀眾覺察自身因各種感官體驗,所引發的細微情緒與認知,探詢社會賦予「醫與療」的定義,以及自己面對「醫與療」的信任和恐懼。觀察現場的展演與展覽所提供的作品解說資訊,可以感受到藝術家並無意使用沉重的文本和理論,來說服觀眾,改變對於醫療方法與儀器的看法與印象。反之,藝術家使用最直覺的方式,在演出的過程中,提供許多留白的空間,留給觀眾私密的靜謐時刻,回想並思索最適合自己身心靈需求的「健康狀態」為何。

註1 Rewire音樂節官方網站資訊:https://www.rewirefestival.nl/

註2 iii荷蘭海牙藝術家機構「臨場音樂:本能行為」(Proximity Music: Visceral Acts)聯展資訊:https://instrumentinventors.org/project/proximity-music-visceral-acts



*原文〈沉浸式展演下的私密體驗—從「臨場音樂:本能行為」展覽看感官、藝術、醫療的三角共構〉刊載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線上專文,2023年6⽉14日。https://dac.taipei/article-zh/proximitymusicvisceralacts/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幸慈的沙龍
32會員
30內容數
這是關於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敘事的觀察實錄,希望透過多元角度的討論,挖掘藝術史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將他們的論述與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王幸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2
回顧2021年春天,隨著疫情趨緩,歐洲開始逐步開放學校、非民生必需品的商店、餐飲業,接著是博物館、電影院、球場等等娛樂場所。 在2020-2021年裡,面對沒有觀眾、門票收入、展覽檔期延宕或取消,歐洲的博物館及藝文機構如何生存?而藝文愛好者,甚至是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又是如何調適突如其來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6/02
回顧2021年春天,隨著疫情趨緩,歐洲開始逐步開放學校、非民生必需品的商店、餐飲業,接著是博物館、電影院、球場等等娛樂場所。 在2020-2021年裡,面對沒有觀眾、門票收入、展覽檔期延宕或取消,歐洲的博物館及藝文機構如何生存?而藝文愛好者,甚至是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又是如何調適突如其來的改變?
Thumbnail
2022/07/14
除了博物館,荷蘭的獨立藝文機構也相當活絡,各個空間有自己的特性和著重的展覽議題。以探討當代藝術與科學、科技、生物、食物、生態等等關係的代表性藝術單位,自今年五月起,在台夫特新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RADIUS也加入行列,結合藝術與生態學,成為以作品呼籲人們重視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的新據點。
Thumbnail
2022/07/14
除了博物館,荷蘭的獨立藝文機構也相當活絡,各個空間有自己的特性和著重的展覽議題。以探討當代藝術與科學、科技、生物、食物、生態等等關係的代表性藝術單位,自今年五月起,在台夫特新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RADIUS也加入行列,結合藝術與生態學,成為以作品呼籲人們重視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的新據點。
Thumbnail
2021/06/11
在荷蘭境內的博物館中,最常見的亞洲藏品就是瓷器。對於亞洲文物有無窮狂熱的貴族與中產階級,若有足夠的財力取得景德鎮出窯的青花瓷,他們便會竭盡所能地蒐集,而後展示在自家客廳中,常見置於壁爐上方、牆上,也有將整面牆加以設計,成為適合陳列瓷器的展示櫃或展示牆。
Thumbnail
2021/06/11
在荷蘭境內的博物館中,最常見的亞洲藏品就是瓷器。對於亞洲文物有無窮狂熱的貴族與中產階級,若有足夠的財力取得景德鎮出窯的青花瓷,他們便會竭盡所能地蒐集,而後展示在自家客廳中,常見置於壁爐上方、牆上,也有將整面牆加以設計,成為適合陳列瓷器的展示櫃或展示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回想起我幼年學習京劇的歲月,東方的身體訓練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被教導如何通過站立丹田提氣,尋找身體的支點和核心。訓練著重於運用氣息增強穩定性,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更注重陰柔與施力的平衡,一種與西方訓練迥然不同的理念。
Thumbnail
回想起我幼年學習京劇的歲月,東方的身體訓練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被教導如何通過站立丹田提氣,尋找身體的支點和核心。訓練著重於運用氣息增強穩定性,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更注重陰柔與施力的平衡,一種與西方訓練迥然不同的理念。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生活節奏中,人們越來越尋求多元化的療癒方法,以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其中,頌缽療癒,這一古老的療癒藝術,正逐漸受到現代人的重視和喜愛。頌缽不僅是一種美妙的聲音媒介,它更是一扇通往全息療癒的神秘之門,開啟了一條通向身心靈平衡和和諧的奇妙之旅。
Thumbnail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生活節奏中,人們越來越尋求多元化的療癒方法,以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其中,頌缽療癒,這一古老的療癒藝術,正逐漸受到現代人的重視和喜愛。頌缽不僅是一種美妙的聲音媒介,它更是一扇通往全息療癒的神秘之門,開啟了一條通向身心靈平衡和和諧的奇妙之旅。
Thumbnail
脈輪療癒是一個深度探索自己身體和內在世界的過程。脈輪(Chakra)是我們能量體的根基,主要有七個脈輪,每個脈輪都是一道能量門,各自的振動頻率及活躍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心靈狀況,並影響著相對應的器官健康。通過療癒脈輪,可以釋放內在的創傷、平衡能量流動,並增強自我意識,達到身心靈的和諧。
Thumbnail
脈輪療癒是一個深度探索自己身體和內在世界的過程。脈輪(Chakra)是我們能量體的根基,主要有七個脈輪,每個脈輪都是一道能量門,各自的振動頻率及活躍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心靈狀況,並影響著相對應的器官健康。通過療癒脈輪,可以釋放內在的創傷、平衡能量流動,並增強自我意識,達到身心靈的和諧。
Thumbnail
生殖輪......代表創造潛能的生命原力。這裡是創造與繁殖的領土,也是未來潛力的湧泉之地。如果生殖輪受到阻塞或無法順暢運轉,你的創造力就會受到阻礙。實際表現於外就是明顯缺乏創意靈感,無法發揮個人藝術才能,或對藝術興趣缺缺......。<< 脈輪療癒指南 >> 筆者在經歷了ㄧ段期間的探索及透過多方
Thumbnail
生殖輪......代表創造潛能的生命原力。這裡是創造與繁殖的領土,也是未來潛力的湧泉之地。如果生殖輪受到阻塞或無法順暢運轉,你的創造力就會受到阻礙。實際表現於外就是明顯缺乏創意靈感,無法發揮個人藝術才能,或對藝術興趣缺缺......。<< 脈輪療癒指南 >> 筆者在經歷了ㄧ段期間的探索及透過多方
Thumbnail
人聲音療,非語言的溝通模式。 向內療癒,就從內在音流開始。
Thumbnail
人聲音療,非語言的溝通模式。 向內療癒,就從內在音流開始。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清理心輪的時候,感覺到我手的手指有緊緊的卡卡感覺,整個心輪是較緊繃的,雖然有引導妳再放輕鬆些,而妳表示自己沒有緊繃,但身體好像在害怕什麼,後來發現即便我已引導放鬆,妳表示有些困難,甚至有梗住的感覺,故先清理至此,或許有些更深的議題,妳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去清理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清理心輪的時候,感覺到我手的手指有緊緊的卡卡感覺,整個心輪是較緊繃的,雖然有引導妳再放輕鬆些,而妳表示自己沒有緊繃,但身體好像在害怕什麼,後來發現即便我已引導放鬆,妳表示有些困難,甚至有梗住的感覺,故先清理至此,或許有些更深的議題,妳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去清理
Thumbnail
療癒密碼為何會有效? 療癒密碼的四個手勢,針對的是四個身體系統又稱療癒中樞 鼻樑:腦下垂體和松果體 喉結:脊髓、中樞神經、甲狀腺 下頷:情緒腦、杏仁體、海馬迴 太陽穴:高功能之左大腦和右大腦、下視丘 這些大腦部位是身體的控制中心 藉由療癒密碼的手勢將正面敘述句輸入到潛意識,改寫人生的腳本。 人體有微
Thumbnail
療癒密碼為何會有效? 療癒密碼的四個手勢,針對的是四個身體系統又稱療癒中樞 鼻樑:腦下垂體和松果體 喉結:脊髓、中樞神經、甲狀腺 下頷:情緒腦、杏仁體、海馬迴 太陽穴:高功能之左大腦和右大腦、下視丘 這些大腦部位是身體的控制中心 藉由療癒密碼的手勢將正面敘述句輸入到潛意識,改寫人生的腳本。 人體有微
Thumbnail
內臟的善良與溫柔 乘載了很多 壓力、情緒、緊張、恐懼⋯ 時間壓縮 以利我們去做 我們想做到的 但久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我們不得而知 釋放的簡單方法 除了繪畫之外 也可以聽音樂 喜歡的運動 文字書寫等等 只要用心跟仔細感受 身體會告訴我們 對的釋放方法 #繪畫療癒 #希塔療癒 #ThetaHealing
Thumbnail
內臟的善良與溫柔 乘載了很多 壓力、情緒、緊張、恐懼⋯ 時間壓縮 以利我們去做 我們想做到的 但久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我們不得而知 釋放的簡單方法 除了繪畫之外 也可以聽音樂 喜歡的運動 文字書寫等等 只要用心跟仔細感受 身體會告訴我們 對的釋放方法 #繪畫療癒 #希塔療癒 #ThetaHealing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