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民主和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我們防疫成功的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民主體制中很多決策,都源於我們。

最近又有人拿指揮中心去年底拒絕東洋代理 BNT 3000 萬支疫苗的新聞出來炒作,質疑政府反應慢半拍。實際上,是當時指揮中心考慮冷鏈倉儲能力以及民眾施打意願後,希望先訂購 200 萬支,這數量遠低於東洋公司的預期,最終才主動向 BNT 終止有條件的授權合約。

許多人都不知道疫苗是有期限的。我們3月及4月初陸續到貨的疫苗,最快在5/31就會過期,但一直到這個月疫情爆發之前,媒體跟政客們都在鼓吹不要打疫苗。

他們說,打疫苗有死亡風險,卻不提這機率比被雷打死還低;他們說韓國有人血栓,但韓國政府最終確認這跟疫苗無關時,卻沒人幫忙澄清;美國調查了3月1日前接種疫苗的7,600 萬人,證實其中的死亡事件都跟疫苗無關,但他們不信;相較起一般疫苗能提供 90% 以上的保護力,他們寧願相信保護力只有 50%-70%、歐美都認定無效的中國疫苗。

指揮中心公布全球對疫苗過敏反應之調查

指揮中心公布全球對疫苗過敏反應之調查

在這些人的危言聳聽之下,這波疫情前台灣每天只有 1,500 人接種。照這個進度,我們第一、二波進口的 30 萬劑疫苗,有超過一半會放到過期,更別說買 3000 萬劑。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最近推出的簡訊實聯制。政府絕對有能力去年就做,但若不是疫情爆發我們會買單嗎?有多少人連秋冬防疫專案要求的口罩都不戴了,大家心知肚明,在那時推出簡訊實聯制只會惹來一堆擾民的罵名。

專責病床也是,政府可以一直把專責病床數量維持在數千張,但這樣過去一年會有多少因此排不到病床?在疫情穩定期間,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了維持穩定防疫能量而多等幾天病房,也不見得有這個必要。

當然,政府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打從一開始就用公權力強迫每個人打疫苗、下載防疫APP跟推行實聯制,無視其他醫療需求地要求醫院維持防疫能量,把每個有染疫風險的人都門鎖起來關14天。目前我看到最多人希望政府做的事情,就是不斷擴大政府的權力。

但我們都擁有同樣一段回憶。在去年某一段時間內,我們曾甘冒風險,主動把僅有的資源提供給第一線醫護;我們曾不計利益,組成民間的各種國家隊來協助防疫;我們曾經不用別人提醒,就會自動自發地洗手戴口罩。那時,我們處於全球風險最高的地區,卻成為了全世界防疫的典範;那時,我們不只依靠政府、不只依靠陳時中,我們也依靠著自己、依靠著彼此。

如今因為疫情的滋長,許多人忘記我們是靠著什麼走到今天,又開始歧視、獵巫、甚至回過頭崇拜起每天放話的威權強人,認為唯有強勢領導下防疫才能萬無一失。但從隱匿疫情導致全球失控的中國,到近期民眾上街抗議封城活不下去的土耳其,再到這禮拜槍斃了一名不戴口罩老翁的菲律賓,這些威權國家的經驗都告訴我們,政府擴權在防疫上不見得有用,反而在藉此迫害政治反對者上很有用

相反的,就像曾經的台灣,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經歷過全球最長的戒嚴,又生活在全球最大的獨裁國家隔壁,我們的民主得來不易,無論經濟、民生或防疫,只要有一點點不好,膝蓋不好的人就容易動搖。在疫情嚴峻的此刻,希望大家仍不要忘記,我們可以是更好的人,我們值得更有尊嚴、更自由的民主生活,絕不是只能卑躬屈膝在強權之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那時,我們不只依靠政府、不只依靠陳時中,我們也依靠著自己、依靠著彼此。」 我也希望台灣人能夠再團結一次
AA-avatar-img
2021/05/22
怎麼和我看到的民進黨當在野時,如和的不尊重政府,製造假議題、對比以前民進黨在野時說的話跟現在做的事、我只能說再漂亮的文宣,我也不會相信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發文表示「防疫團隊成績也算相當好」。
Thumbnail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發文表示「防疫團隊成績也算相當好」。
Thumbnail
指揮中心要人民請大家自主應變,有種笑話的即視感。
Thumbnail
指揮中心要人民請大家自主應變,有種笑話的即視感。
Thumbnail
如果是你,選擇人民還是選舉利益擇一,你會怎麼選。
Thumbnail
如果是你,選擇人民還是選舉利益擇一,你會怎麼選。
Thumbnail
打疫苗是基礎人權,選擇的權利更是民主國家的優點。
Thumbnail
打疫苗是基礎人權,選擇的權利更是民主國家的優點。
Thumbnail
5月本是生機蓬勃的季節,但對今年的台灣而言,卻是一系列苦難的開端。 首先,在降雨不足、民進黨政府治水失能的雙重夾擊下,各地爆發了缺水危機,「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成了台中、苗栗等地的生活常態;禍不單行,5月13日與17日幾處發電機組意外故障,引發了全島大停電,更戳破民進黨信誓旦旦的「台灣不缺電」神話
Thumbnail
5月本是生機蓬勃的季節,但對今年的台灣而言,卻是一系列苦難的開端。 首先,在降雨不足、民進黨政府治水失能的雙重夾擊下,各地爆發了缺水危機,「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成了台中、苗栗等地的生活常態;禍不單行,5月13日與17日幾處發電機組意外故障,引發了全島大停電,更戳破民進黨信誓旦旦的「台灣不缺電」神話
Thumbnail
《疫情當下,我們真的搞清楚我們該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是不愛看新聞的,因為我總覺得那充滿了認知作戰以及一些帶風向的言論,雖然早就對媒體的斷章取義漸漸麻痺無感,疫情當下,卻還是不斷的在抹黑、辱罵、作梗圖?這件事真的讓我們社會變得更好了嗎?還是只是為了2022年的總統大選?
Thumbnail
《疫情當下,我們真的搞清楚我們該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是不愛看新聞的,因為我總覺得那充滿了認知作戰以及一些帶風向的言論,雖然早就對媒體的斷章取義漸漸麻痺無感,疫情當下,卻還是不斷的在抹黑、辱罵、作梗圖?這件事真的讓我們社會變得更好了嗎?還是只是為了2022年的總統大選?
Thumbnail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Thumbnail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Thumbnail
空白授權是人治還是法治? 隨著武漢病毒爆發,關鍵世代的台灣進入一個考驗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時代。因為執政者開始頻繁的使用『重新定義』的手法來顛覆人民腦中原有的標準和價值。似是而非的論點充斥於資訊洪流,而且往往導致「部份正確」的邏輯卻連結上錯誤的整體結論。
Thumbnail
空白授權是人治還是法治? 隨著武漢病毒爆發,關鍵世代的台灣進入一個考驗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時代。因為執政者開始頻繁的使用『重新定義』的手法來顛覆人民腦中原有的標準和價值。似是而非的論點充斥於資訊洪流,而且往往導致「部份正確」的邏輯卻連結上錯誤的整體結論。
Thumbnail
老是有人說台灣藍綠惡鬥多糟糕,人民多痛恨,但要是沒有政治力量之間的制衡、競爭,執政黨官員日子過太爽,遇到大難臨頭,完全無法應付。 民主政治可能問題很多,黨派、不同立場之間的吵吵鬧鬧也令人厭煩,但這些能讓你保住性命,看看這一兩個月台灣和鄰國的狀況就知道了。
Thumbnail
老是有人說台灣藍綠惡鬥多糟糕,人民多痛恨,但要是沒有政治力量之間的制衡、競爭,執政黨官員日子過太爽,遇到大難臨頭,完全無法應付。 民主政治可能問題很多,黨派、不同立場之間的吵吵鬧鬧也令人厭煩,但這些能讓你保住性命,看看這一兩個月台灣和鄰國的狀況就知道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