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記者會的政策展現停滯不前: 從醫療公衛人到媒體記者的沉重心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編輯部

#指揮中心記者會 #前線醫護求助 #台北市立聯醫工會 #醫療資源統籌調度 #台大醫院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5月26日在其個人臉書,以朋友限定的方式貼出〈Hospitals Need Help〉一文,表示臺大醫院已經把小兒加護病房都改裝、收治成人患者,仍然不敷使用,但救護車卻持續把需要加護病房和插管的確診病人送來。
吳明賢以隱喻的方式寫道:
做為戰場的第一線指揮官希望司令部能夠最快的時間定出辦法,友軍們也都能誠實互信同心共濟。最重要的是,給醫院的資源或是補助,不要像去年一樣七折八扣。

去年未確切落實超前部署,至今仍無規劃方案?

吳明賢26日的臉書文貼出後,晚間受訪時表示:這波疫情病人實在太多。臺大醫院已收治100多名確診病患,重症比率又高,收治高達20多名重症,全國最多,加護病房已經全部滿載,還得把兒童負壓加護病房改裝,用於收治成人患者。但改裝也需要時間,急診都還有病人在等。他呼籲指揮中心,一定要把全臺灣的醫院都納入規劃,訂定病患收治相關辦法:
真的不希望步上SARS後塵。
吳明賢的說法,似乎表示指揮中心尚未有統整規劃,才令醫院陷入困境。甚至,去年政府提供醫院進行整備的資源就已不足,這是否是醫院無法「超前部署」的重要原因?此刻,即使不談未能超前部署的咎責,但目前的情況無疑部署落後,究竟何時才能看見亡羊補牢的積極規劃措施?
吳明賢這篇貼文,僅限朋友,沒有開地球,可能有所情面考量。但以臺大醫院院長的地位發文,不管如何限定閱讀,都是一枚超強警戒的信號彈。
只是,指揮中心究竟如何反應?
5月27日防疫記者會上,陳時中指揮官將此問題指向救護車把病人送到最近醫院的慣性,認為臺大醫院距離最近,所以「臺大辛苦了」,之後應分流患者送入其他醫院。不過,這樣的說法,仍未回應量能不足並不僅是臺大醫院的困境。如吳明賢在貼文中說的:
看到友院第一線加護病房醫護發出吶喊,本院也不遑多讓……。
聯醫工會發求助信,指揮中心輕描淡寫
吳明賢發文前一天,即5月25日下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簡稱「北市聯醫工會」)發出【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信,主要提及四大面向的呼籲:
如果進入該求助信閱讀,會看到更多醫院處境的細節。文末甚至提及:
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
這封求助信描述的現象,著實令人憂心。隔日,指揮中心防疫記者會上,陳時中指揮官的回應是:「目前醫療量能確實非常緊張,但絕對沒有崩潰,正在積極備戰」。
沉著鎮定是指揮中心記者會的特色,確實是疫情之下很重要的氣氛。但是,如果針對第一線人員發出的沉重心聲,政府的回應一律是輕描淡寫的簡短,並無迅速提出實質的方略、魄力與能力,以此方式來回應對方,多次下來,是否容易令醫護人員與民眾對指揮中心產生表面鎮定可能只是「國王新衣」的憂慮?
臺灣社區感染黑數高,重症率恐高於日本
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5月26日出席公視「有話好說」錄影時指出,臺灣社區感染的黑數高,憂心臺灣的重症率恐怕比日本還高。林氏璧指出,日本最近宣布要延長第三波緊急事態宣言,因為日本今年重症人數也是來到新高1300人。但他更憂心臺灣:
我們現在已經378人了,以兩國人口比例算起來,臺灣每十萬人的重症人數,很可能比日本還高,這是一個很嚇人的數字。
不過,自5月22日記者會上公布「校正回歸」後,指揮中心每日拿著趨勢圖,表示疫情沒有更為嚴峻。今日(27日)則補充說明也沒有下降,要再觀察兩天。林氏璧提醒,大家看趨勢圖的時候,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
快篩量能有限。有些人想篩,但號碼牌沒了,我們的篩檢分母卡在一個天花板。有些人看這些趨勢圖,說趨勢下來了,但這其實是一個假象。
很多國家剛進入社區感染都面臨檢測上不來的困難,因為無法用確診數去掌握流行曲線。所以用重症去看,就會真正發現,確診人數真的只是冰山的一角,這一波來的又快又急,非常令人擔心。
防疫記者會現場的記者困惑
眼前,擁有「第四權」的媒體記者已無法進入醫院現場了解實況,只能緊盯政府、要求回應說明問題。然而,許多記者都已公開或私下表示,他們無法取得諸多資訊。
不少記者在臉書或其他管道私下分享他們無法獲得重要資訊或回應的心聲。例如,針對前述提及的北市聯醫工會求助文,一名從去年疫情之初就開始一路跑指揮中心等防疫前線的記者,在其臉書也以朋友限定的方式發文,寫出他在正式新聞稿中無法表達的無奈與沉重:
北市聯醫工會向社會發出求救信,……隔天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醫療「只是緊繃,絕對沒有崩潰。」當媒體再次問起全國及雙北醫療量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繞了一大圈,卻幾乎什麼也沒說,只強調中央不會再說明雙北床數。
與指揮中心記者會相隔一小時,出身創傷醫學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被問到市聯醫慘況時說,「不用看數字,我去現場看,看到人是被抬出來的,加護病床都是滿的,就知道很不妙。」
……
指揮中心不再說明日日倍增的死亡案例。當眾家記者終於等到指揮中心公布資料,驚覺又有人死在家中、死後確診、到院前死亡,或是都待在檢疫所、經過視訊診療了,還是死亡,轉向指揮中心詢問時,得到的只有「不清楚」和沈默。
指揮中心天天拿著趨勢圖說,疫情沒有更嚴峻。然而,根據中研院學者何美鄉和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用重症人數回推,社區中還有巨大的確診黑數,只是受限於篩檢量能天花板,導致趨勢看似不再上升,但這些黑數仍持續在社區中創造隱形傳播鏈。
端傳媒日前也曾公開指出,他們與其他台灣媒體記者多次向政府索取、卻未獲回覆的項目,例如:校正回歸中「研判日」定義、各縣市的每日累積確診數(包含校正回歸後的數據)、每日採檢陽性率的分子(確診數)與分母(檢驗量)、關聯不明的個案趨勢分布圖等。
僅就資訊取得而言,記者和醫院第一線工作人員的處境竟有相似之處。這是指揮中心記者會與疫情公布訊息時,值得省思的問題。
呼籲防疫記者會的重點拉高格局、與時俱進
很多記者與專家已在輿論中指出,指揮中心每日記者會的重點宣示已流於形式。每日記者會一開始,指揮官的報告都是仍有待「校正回歸」的確診數、以及細唸確診或死亡案例的情況。這些其實只需事前發布文字公告即可的內容,卻成了每日記者會例行的開幕儀式。
防疫記者會缺乏關於國家抗疫藍圖的重大宣示,也缺乏諸多同樣必要的資訊公開。
在吳明賢的臉書文後,陳時中指揮官的回應顯然無法滿足有識者的期待,防疫記者會的政策侷限也更為顯著。臺大公衛學院便於5月27日發出公開的建議與呼籲,強調幾個重點,在此簡要摘述:

(1)校正回歸所顯示的延遲通報嚴重,建議儘速調動全國具備PCR檢驗能力的所有生醫實驗室加入。
(2)建議鼓勵並支持地方政府進行重點區域及高風險族群的PCR 篩檢,並且將目前雙北篩檢站採檢通報與個案處置經驗做成SOP,儘速送交全國各縣市運用。
(3)幾家重點醫院已經面臨重大危機,私立醫院是否收治 COVID-19仍屬自願性質。建議善用全民健保體系的資訊力與影響力,協調全國公私立醫院各種等級的病床及照顧資源,進行統籌調度。
(4)全力取得國際認可的疫苗應是此階段重要工作,期待政府以保障全民健康福祉為最優先考量。
(5)建議重新定位每日記者會的目標,會前先提供資料給記者並蒐集記者的問題;不再詳述個案疫調內容。民眾更關心的是政府團隊將採取哪些行動,以及如何與地方政府及公私部門協同防疫工作。
(6)在這關鍵時刻指揮中心應該提高到府院層級,並擴大諮詢團隊廣納建言。
臺灣正處在艱難的關卡上,亟需一個與時俱進的指揮中心與防疫記者會,而不是維持去年至今都以政府體制中三級機構部長擔任中央指揮官的組織架構、採行同樣模式的窠臼記者會。能提出重大藍圖與行政整合魄力、宣布及回應急迫問題的指揮中心及每日記者會,是當前迫切需要的改革調整方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產疫苗  #臨床試驗。#緊急授權 五月份台灣疫情升溫,蔡英文總統在五月十八日談話中表示聯亞和高端的國產疫苗目前都到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的收尾階段,希望七月底之前可開始提供國人施打。這則新聞引發了許多討論與爭議。 E 目前爭論焦點集中在於國產疫苗並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台灣政府似乎打算允許國產疫苗
#停課不停學。#教育不平等 #弱勢與障礙兒童的權益與保護 今天宣佈全國停課延長到6/11,網路上家長一片哀鴻遍野,無法到校的孩子們都還好嗎? 一、解決數位設備落差無法弭平教育不平等         雖然疫情擴散令人怖畏,但改採遠距教學的方式,仍讓許多人憂心必然惡化的教育不平等。對於已經有非常多人注意
5月19日,衛福部同意緊急授權被視為抗疫中藥的「清冠一號」(NRICM 101)製造核可。這個去年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的中藥複方,原本是以膳食補充品的形式外銷,近來轉向以藥品內銷。一個處方中藥的核可,在中醫界卻引起不少爭議。
#去污名有助防疫。#萬華  #八大行業。#道德化的防疫障礙 萬華茶室足跡引發台灣西部多個縣市接連爆發疫情,並成為近日全台最熱的政策話題。報載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BBC受訪時,提到台灣未借鏡日本風俗業群聚感染教訓,導致破口。 不管是日本的自肅與或是台灣的強制歇業,都需要了解這些色情行業聚集地的運作實況,
#台灣防疫漏洞  #檢測 #普篩的幽靈  #彰化血清抗體調查  #疾病監測  #疫情治理 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之後,對於防疫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出現了反省和檢討。其中一些問題需要等日後的研究與調查才能釐清,然而,從相關討論也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其中,冠狀病毒研究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蘋果日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國產疫苗  #臨床試驗。#緊急授權 五月份台灣疫情升溫,蔡英文總統在五月十八日談話中表示聯亞和高端的國產疫苗目前都到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的收尾階段,希望七月底之前可開始提供國人施打。這則新聞引發了許多討論與爭議。 E 目前爭論焦點集中在於國產疫苗並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台灣政府似乎打算允許國產疫苗
#停課不停學。#教育不平等 #弱勢與障礙兒童的權益與保護 今天宣佈全國停課延長到6/11,網路上家長一片哀鴻遍野,無法到校的孩子們都還好嗎? 一、解決數位設備落差無法弭平教育不平等         雖然疫情擴散令人怖畏,但改採遠距教學的方式,仍讓許多人憂心必然惡化的教育不平等。對於已經有非常多人注意
5月19日,衛福部同意緊急授權被視為抗疫中藥的「清冠一號」(NRICM 101)製造核可。這個去年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的中藥複方,原本是以膳食補充品的形式外銷,近來轉向以藥品內銷。一個處方中藥的核可,在中醫界卻引起不少爭議。
#去污名有助防疫。#萬華  #八大行業。#道德化的防疫障礙 萬華茶室足跡引發台灣西部多個縣市接連爆發疫情,並成為近日全台最熱的政策話題。報載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BBC受訪時,提到台灣未借鏡日本風俗業群聚感染教訓,導致破口。 不管是日本的自肅與或是台灣的強制歇業,都需要了解這些色情行業聚集地的運作實況,
#台灣防疫漏洞  #檢測 #普篩的幽靈  #彰化血清抗體調查  #疾病監測  #疫情治理 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之後,對於防疫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出現了反省和檢討。其中一些問題需要等日後的研究與調查才能釐清,然而,從相關討論也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其中,冠狀病毒研究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蘋果日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這是不能說的秘密。」「部分醫院為確保能收到醫藥費,會把到院的失聯移工先轉送到移民署各地收容所,再轉回醫院,一旦繳不出錢,移民署就會負擔,不過萬一衍生醫療人球案,將重創台灣形象。」失聯移工醫療欠款是制度性問題,政府相關部會應透過修法解決。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也認為應透過修法解決,「別讓醫院治療病患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又開始做文宣 每每雷聲大 片片片 長期白瞟護理師 導致關病房 有錢人沒差 直接VIP 高層3餐 關懷 醫療品質下降 直接有關的是窮人 俗話說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古人早有智慧 衛服部爛很久 有些亂搞瞟季外遇 這種素質 根本是來搞事 你們這些官員自己去第一線 被病人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這是不能說的秘密。」「部分醫院為確保能收到醫藥費,會把到院的失聯移工先轉送到移民署各地收容所,再轉回醫院,一旦繳不出錢,移民署就會負擔,不過萬一衍生醫療人球案,將重創台灣形象。」失聯移工醫療欠款是制度性問題,政府相關部會應透過修法解決。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也認為應透過修法解決,「別讓醫院治療病患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又開始做文宣 每每雷聲大 片片片 長期白瞟護理師 導致關病房 有錢人沒差 直接VIP 高層3餐 關懷 醫療品質下降 直接有關的是窮人 俗話說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古人早有智慧 衛服部爛很久 有些亂搞瞟季外遇 這種素質 根本是來搞事 你們這些官員自己去第一線 被病人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