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實務】地方刊物該如何開始設定每期的主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地方刊物是有延續性的,所以就像說故事一樣,初始的章節鋪陳其實也挺重要。
近兩年,地方刊物以「持續發刊」為經營目標的,除了新竹的大前輩貢丸湯、我所創辦的新莊騷,還有高雄的大雄誌、彰化的炯話郎、員林的員林紀事等。
也逐漸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想運用地方刊物,開始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家鄉、同時開始擾動地方。
雖然還不算多,卻也代表地方刊物的確能成為「串聯媒介」的發展定位。

創刊大哉問:我每期到底要說什麼?

不過,一旦面對「長久發行、持續發刊」的發展規劃,其實最先對應到的,就是「我每期到底要說什麼?」這個大哉問。
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正確答案,詢問不同的對象,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比如外地人會說想知道哪裡好吃、哪裡好玩,老師或文史工作者會說要先講地理區位和歷史沿革,鄰居長輩則會希望你聊聊街區的發展變遷。
於是在初期,主題設定很容易陷入一種各說各話的窘境。(笑)
之前也曾聊過地方刊物的經營觀念,其實只要闡述好自身的品牌定位與行銷核心,剩下的就是老話一句:「你不需要去討好所有人」。
從來沒有一種產品、一件衣服、一本書,讓每一個人都覺得好看、覺得滿意;所以不必去煩惱如何0到99歲老少通吃,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而是更要去構思,這本刊物從名稱logo、視覺風格到遣詞用字等,應該要對應到哪些目標受眾。
當然,地方刊物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觸及更多人,但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以一個消費同心圓來看,最內層的圓心就是這本書「最想給誰看?」並藉由他們的認同與支持,逐漸向外觸及擴張。
以我們的《新莊騷》為例,核心客眾描述就是「喜歡到咖啡店休憩的年輕人,對藝文與閱讀略感興趣,年齡層約為大學生到上班族」。
而通常這部分也會投射到「編輯團隊本身」,因為編輯群自己就是目標受眾的話,主題設定才會更為準確。

主題要幹大事?還是小確幸?


延伸剛才所提到的目標受眾,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適合度」。所以接著需要探究的是,這些讀者「優先」需要知道的是那些資訊?
我的建議是,因為多數會拿取刊物閱讀的,通常是不太了解在地的人,所以初始的主題概念仍是「簡介與導覽」。
像是在前五到六期,主題設定可以促進讀者認識地方的地理樣貌、南北區域 、哪裡有山有河、哪裡靠林靠海;在之後的期數單元時,就能較容易使人進入狀況,不用再重新講解大範圍的定義。
但這也不代表,就只像個老師在解釋地理沿革,而是試著要讓人有「印象畫面」。
比如我辦在雜誌之前,真的也沒太看過新莊地圖,但我也不想就放上死板板的圖片,而是想讓人開始跟我一樣:「有興趣」認識這張地圖。
所以有趣的是,《新莊騷》第一期的主題是「風格咖啡店」,沒有太深入的內容,更完全沒提到在地文史。
而裡面所出現的地圖,想當然爾,就變成「新莊咖啡地圖」,甚至為了版面構圖,沒有出現西北邊丹鳳山區的範圍。
《新莊騷》第一期內頁
從如此輕鬆的角度切入第一期,應該跟一般地方誌創刊的想法有所不同。
但這本的確很快引起咖啡客層的興趣,甚至有人拿著這本喝遍了裡面介紹的店家,也才知道原來新莊有這麼多風格好店,進而開始扭轉「新莊工廠很多」、「新莊是文化沙漠」的既定形象,同時開啟了未來與咖啡店的分享合作。
而《新莊騷》的第二期與第三期,分別以捷運環狀線剛開通的「幸福站」來帶入繁華的北新莊,以及老新莊人最驕傲的「新莊廟街」帶入「最早發展的河港街區」,第四期希望藉由搖滾「音樂祭」題材帶入漸被遺忘的「塭仔圳」工業聚落, 第五期則終於介紹到生活圈被分隔的「南新莊」。
雖然我並沒有特別明確地以「地理區位/發展脈絡」為主題,但其實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讀者對於新莊地圖有了「印象畫面」。
所以,初期建議不用太生硬艱澀的主題設定,雖然初始都會很想講大區域、大歷史、大特色等輝煌事蹟,但其實「引起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只要讓讀者腦中有所雛形,在未來還有很多期數可以深入介紹,就算乍看似乎只是小確幸,其實也不用太過擔心。

要每期先規劃好?還是做完再想下一期?

曾經有幾次被問過,新莊就這麼大,難道不會很快就沒題材能用了嗎?
我總是笑著回答:「目前在我腦袋裡的題材,至少可以做上20期!」
為什麼大家對於主題設定的想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又或者說,究竟該如何決定每期的取材重點呢?
首先,以數量來做為規畫建議,至少要有接下來「五期」的主題,然後保持可以增減或調整順序的彈性。
因為至少有五期,會讓團隊在討論時有比較清晰的脈絡,題材上不容易重複、可做出區隔,也較能看出這段期間將會呈現的取材方向。
但在過程當中,也總會遇到新穎有趣的適合題材,有可能臨時決定插進某一期,所以還是須保持調整彈性。
譬如《新莊騷》規劃在第三期【廟街好神】這個較為傳統的題材之後,第四期便設定為以年輕人面向/搖滾音樂為主的【給我好好聽】,希望能創造一種閱讀反差。
然後原本第五期想以「美感教育」來探討新莊各校特色,或是採訪中聊天才發現不少體育相關的「運動家」。
但最後,仍決定將這兩個主題往後順延,改以【誰跟你下新莊】這個主題先來呈現南北新莊的生活層面。當然,除了教育與運動,還有像新住民、原住民、生態環保等議題,都想在前十期內製作,讓人可以跟著我們探索新莊在地的不同風貌。
所以建議刊物每期主題仍要先行設定,少則五期、多則十期,用來概覽初期想要呈現的方向,從大到小,從淺到深,逐漸規劃取材目標,讓人循序漸進認識這個美好的家鄉。

地方刊物跟一般雜誌的目標還是有所不同,因為想讓人逐漸認識這個地方,所以主題順序與脈絡都要有所規劃。
也相信在過程中,會有很多熱心的人會給予意見,但記得,我們不是要做一本教科書,而是更接近故事書、或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風格雜誌。
主題設定的重要要能引起興趣、內容深入淺出 ,在現今很多資料都能網路搜尋的時代,如果可以讓人有 「哇! 竟然有這個我都不知道!」的驚奇就更好囉!
地方刊物每期的主題設定,就是在幫讀者列出目錄,一個讓人逐漸愛上這個地方的順序目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0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梁子Liang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五月中疫情升溫,原本藉著國旅興起想從端午衝向暑假的地方觀光,著實遭受巨大影響。雖然暫時得休業啃老本,但建議還是提早做些準備。
透過協力編輯,不只讓高雄人了解自己的家,並且能以家為榮。
近年爆紅的正濱漁港-彩虹屋,對面就是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圖片來源: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不同的世代背景,產生不同的角度立場,在同溫層愈趨明顯的時候,我們更需要聽見多元的聲音。
你願意購買支持新莊騷嗎? 一本地方刊物「該不該賣」或「怎麼賣」,真的是難以抉擇。畢竟會買書的人已經很少了,如果又有消費門檻,會不會最後賣不掉結果沒人看?
隨著五月中疫情升溫,原本藉著國旅興起想從端午衝向暑假的地方觀光,著實遭受巨大影響。雖然暫時得休業啃老本,但建議還是提早做些準備。
透過協力編輯,不只讓高雄人了解自己的家,並且能以家為榮。
近年爆紅的正濱漁港-彩虹屋,對面就是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圖片來源: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不同的世代背景,產生不同的角度立場,在同溫層愈趨明顯的時候,我們更需要聽見多元的聲音。
你願意購買支持新莊騷嗎? 一本地方刊物「該不該賣」或「怎麼賣」,真的是難以抉擇。畢竟會買書的人已經很少了,如果又有消費門檻,會不會最後賣不掉結果沒人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如果要培養好好寫文章的習慣 我想從什麼開始 有什麼主題是我可以一直寫的對我又很有意義 不會淪為流水帳 希望2024年每月至少寫一篇 好好的寫 寫我自己很有感覺的 七年級生應該沒人沒聽過小叮噹吧 從薄薄的0.5CM開始(長大才知道其實都是台灣自己盜版) 到厚三倍的大長篇 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本漫畫是哪來
Thumbnail
照片提供:P1《地味手帖》 東北風(攝影:陳怡絜)P2-6《地味手帖》 去(Khu)海女神龍(攝影:陳蔚慈) 收聽連結 《地味手帖》是一本難以被界定的刊物。它討論著地方的種種人事物,卻又不像一般旅遊雜誌告訴你哪裡吃喝玩樂,而是在談一種跨地域的、與在地生活的新交往關係。 「你是在地人嗎?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如果要培養好好寫文章的習慣 我想從什麼開始 有什麼主題是我可以一直寫的對我又很有意義 不會淪為流水帳 希望2024年每月至少寫一篇 好好的寫 寫我自己很有感覺的 七年級生應該沒人沒聽過小叮噹吧 從薄薄的0.5CM開始(長大才知道其實都是台灣自己盜版) 到厚三倍的大長篇 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本漫畫是哪來
Thumbnail
照片提供:P1《地味手帖》 東北風(攝影:陳怡絜)P2-6《地味手帖》 去(Khu)海女神龍(攝影:陳蔚慈) 收聽連結 《地味手帖》是一本難以被界定的刊物。它討論著地方的種種人事物,卻又不像一般旅遊雜誌告訴你哪裡吃喝玩樂,而是在談一種跨地域的、與在地生活的新交往關係。 「你是在地人嗎?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