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刊實務】如何判斷這裡需要一本地方刊物?反正我很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捫心自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認識你的家鄉嗎?」
raw-image

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也破碎和雜亂的年代,隨著手機佔據人們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也離自己居住的家鄉越來越遠。

有些地方明顯流失的是人口,但有的人口雖然很密集,但逐漸流失的,反而是「人心」。

當一個地方失去了文化,就會失去自我認同,也會失去世代的傳承。感覺就像浮萍一樣,無法找到自己歸屬的根。

所以我們應該藉由這個痛點去思考,這個地方還缺少什麼樣的「社會服務」。

比如說,餐飲服務、教育服務、科技服務...等,其實所有的民生消費都是一種服務。

但是,似乎沒有一種服務,可以讓我們好好地「了解自己的家鄉」?

也沒有一個方便的地方,可以讓人有條理地、有主題的去接觸到這些資訊。

當然,你可以說,區公所、圖書館、學術單位、文史工作室...等,都有非常豐富的田野調查或歷史書籍。

但是,你真的會跑去這些地方詢問,把它特地翻來看嗎?

raw-image

以我創辦雜誌的家鄉「新北市新莊區」為例。

新莊在日治時期曾經是個「郡」,對,郡主的郡。

其隸屬於台北州的新莊郡,其行政轄區包含了新莊、三重、蘆洲、五股與林口等地。

現在新莊廟街上的新莊派出所,可是當年鼎鼎大名的「新莊郡役所」。

而且,新莊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繁華商港之一,短短兩公里的老街上便有十數座的百年廟宇,清朝時劉銘傳還在新莊蓋了鐵軌、跑起了火車。

很有趣吧!你有沒有覺得,多知道了這些背景故事,對於新莊也多了些親切感呢?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當你越認識這個地方,就會越提升認同感。

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卻幾乎還是一無所知。

而這種資訊落差,也代表了現今同溫層之間的區隔劃分,更加明顯化。

raw-image

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這裡缺少了一個讓人更容易認識在地,可以彙整多元主題、串聯資訊的「發聲平台」。

而地方刊物,就會是一個可以切入需求的「社會服務」。

當然,「社會服務」這四個字聽起來,好像在叫人去做公益活動:也就是不會賺錢、也不該賺錢?

但我的看法會是,無論起心動念屬於公益還是社福,創辦地方刊物還是要當作「創業」來看待。

當然,如何藉由多重收益來支撐經營,這部分往後會繼續深談;但地方刊物要自己活下去,的確是非常不簡單。

下面這張,是2018年有人彙整過,曾經出現的台灣地方刊物列表,累計多達四十幾本。

然而,才短短兩年過去,2020年還在繼續出刊的,就已經剩下十本左右了。

raw-image

因為大部分的地方刊物,都是因應學校的專題作業、或呼應當下某個社會議題而集結誕生的產物。

編輯團隊多半是一時的理念聚集,製作成本也多靠著申請到政府補助,才有辦法支應成本費用,然後印個它一兩期。

於是,當這個組織或社團逐漸解散的時候,刊物往往也跟著宣告結束。

又或者,他們以為只要做出來了就會有人看,有人看就會有人買,然後自然就會損益兩平?

想想看,一個花了很多錢和很多心力的東西,卻從沒有認真面對過消費市場,卻不熟悉品牌或商品開發的行銷觀念。是不是很可惜呢?

就像很多年輕人還是會看的「風格小誌」一樣,雖然屬於小眾,把特定需求的族群給經營好、做出口碑、產生效應,那麼你在這個領域就會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所以,充滿濃厚地方特色的刊物,其實還是有創業市場的,也具備難以被取代的價值門檻,更有成為地方自媒體、文創聯盟平台的潛力喔!

raw-image

最後來問問,你覺得創辦地方刊物屬於「地方創生」嗎?

【地方創生】這個名詞,是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8年提出來的策略方針。

借鏡了日本近年的經驗,擴大解釋了以往「社區營造」的侷限範疇,轉變為更加廣泛、也更多元的共創形式。

所以,我的個人建議會是:
把地方刊物當作「觸發」地方創生的重要媒介,是很棒的出發點喔!

如何找到地方公眾的需求,從服務的角度切入!
地方刊物不只是一本刊物,也要具備創業的態度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子Liangz的沙龍
150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梁子Liang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1
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就算是公益性質,也得要有品牌觀念。
Thumbnail
2020/11/11
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就算是公益性質,也得要有品牌觀念。
Thumbnail
2020/08/28
首先要問的是:目前沒收入會餓死嗎?你的抗壓性夠強嗎?
Thumbnail
2020/08/28
首先要問的是:目前沒收入會餓死嗎?你的抗壓性夠強嗎?
Thumbnail
2020/07/28
要辦一本地方誌,其實「刊物名稱」的觀感是很重要的。 基本上就是行銷策略的「品牌定位」,一個最好能充分代表"品牌個性與人設"的關鍵字詞。但話說回來,刊物名稱又不比書籍名,很少有超過五六個字的...
Thumbnail
2020/07/28
要辦一本地方誌,其實「刊物名稱」的觀感是很重要的。 基本上就是行銷策略的「品牌定位」,一個最好能充分代表"品牌個性與人設"的關鍵字詞。但話說回來,刊物名稱又不比書籍名,很少有超過五六個字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在數位媒介當道,人手一機的時代,以「雜誌」重新編輯地方,甚至能在各地遍地開花,不僅象徵著臺灣社會力的蓬勃,更成為難得的出版風景。臺灣當代的地方誌有什麼獨特的特徵?地方刊物如何連番演進至此?
Thumbnail
在數位媒介當道,人手一機的時代,以「雜誌」重新編輯地方,甚至能在各地遍地開花,不僅象徵著臺灣社會力的蓬勃,更成為難得的出版風景。臺灣當代的地方誌有什麼獨特的特徵?地方刊物如何連番演進至此?
Thumbnail
#台灣產業轉型世代的里程碑 「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 . 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充滿了整個文化創意世代的核心價值,而台灣這幾年興起的地方創生,也逐漸攻佔了文化創意產業塵囂後的版面。
Thumbnail
#台灣產業轉型世代的里程碑 「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 . 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充滿了整個文化創意世代的核心價值,而台灣這幾年興起的地方創生,也逐漸攻佔了文化創意產業塵囂後的版面。
Thumbnail
地方刊物是有延續性的,所以就像說故事一樣,初始的章節鋪陳其實也挺重要。
Thumbnail
地方刊物是有延續性的,所以就像說故事一樣,初始的章節鋪陳其實也挺重要。
Thumbnail
你願意購買支持新莊騷嗎? 一本地方刊物「該不該賣」或「怎麼賣」,真的是難以抉擇。畢竟會買書的人已經很少了,如果又有消費門檻,會不會最後賣不掉結果沒人看?
Thumbnail
你願意購買支持新莊騷嗎? 一本地方刊物「該不該賣」或「怎麼賣」,真的是難以抉擇。畢竟會買書的人已經很少了,如果又有消費門檻,會不會最後賣不掉結果沒人看?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也破碎和雜亂的年代,隨著手機佔據人們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也離自己居住的家鄉越來越遠。 有些地方明顯流失的是人口,但有的人口雖然很密集,但逐漸流失的,反而是「人心」...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也破碎和雜亂的年代,隨著手機佔據人們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也離自己居住的家鄉越來越遠。 有些地方明顯流失的是人口,但有的人口雖然很密集,但逐漸流失的,反而是「人心」...
Thumbnail
近年來,面對資訊傳播的精確性且分眾化,所謂的「自媒體」逐漸成為握有「話語權」的品牌行銷利器。而除了影音類的創新崛起,紙本刊物的回歸也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文藝趨勢。我個人覺得,「地方誌」將成為從傳統社區營造、到現今地方創生的重要新型媒介...
Thumbnail
近年來,面對資訊傳播的精確性且分眾化,所謂的「自媒體」逐漸成為握有「話語權」的品牌行銷利器。而除了影音類的創新崛起,紙本刊物的回歸也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文藝趨勢。我個人覺得,「地方誌」將成為從傳統社區營造、到現今地方創生的重要新型媒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