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創刊實務】如何判斷這裡需要一本地方刊物?反正我很閒?

2020/1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捫心自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認識你的家鄉嗎?」
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也破碎和雜亂的年代,隨著手機佔據人們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也離自己居住的家鄉越來越遠。
有些地方明顯流失的是人口,但有的人口雖然很密集,但逐漸流失的,反而是「人心」。
當一個地方失去了文化,就會失去自我認同,也會失去世代的傳承。感覺就像浮萍一樣,無法找到自己歸屬的根。
所以我們應該藉由這個痛點去思考,這個地方還缺少什麼樣的「社會服務」。
比如說,餐飲服務、教育服務、科技服務...等,其實所有的民生消費都是一種服務。
但是,似乎沒有一種服務,可以讓我們好好地「了解自己的家鄉」?
也沒有一個方便的地方,可以讓人有條理地、有主題的去接觸到這些資訊。
當然,你可以說,區公所、圖書館、學術單位、文史工作室...等,都有非常豐富的田野調查或歷史書籍。
但是,你真的會跑去這些地方詢問,把它特地翻來看嗎?
以我創辦雜誌的家鄉「新北市新莊區」為例。
新莊在日治時期曾經是個「郡」,對,郡主的郡。
其隸屬於台北州的新莊郡,其行政轄區包含了新莊、三重、蘆洲、五股與林口等地。
現在新莊廟街上的新莊派出所,可是當年鼎鼎大名的「新莊郡役所」。
而且,新莊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繁華商港之一,短短兩公里的老街上便有十數座的百年廟宇,清朝時劉銘傳還在新莊蓋了鐵軌、跑起了火車。
很有趣吧!你有沒有覺得,多知道了這些背景故事,對於新莊也多了些親切感呢?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當你越認識這個地方,就會越提升認同感。
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卻幾乎還是一無所知。
而這種資訊落差,也代表了現今同溫層之間的區隔劃分,更加明顯化。
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這裡缺少了一個讓人更容易認識在地,可以彙整多元主題、串聯資訊的「發聲平台」。
而地方刊物,就會是一個可以切入需求的「社會服務」。
當然,「社會服務」這四個字聽起來,好像在叫人去做公益活動:也就是不會賺錢、也不該賺錢?
但我的看法會是,無論起心動念屬於公益還是社福,創辦地方刊物還是要當作「創業」來看待。
當然,如何藉由多重收益來支撐經營,這部分往後會繼續深談;但地方刊物要自己活下去,的確是非常不簡單。
下面這張,是2018年有人彙整過,曾經出現的台灣地方刊物列表,累計多達四十幾本。
然而,才短短兩年過去,2020年還在繼續出刊的,就已經剩下十本左右了。
因為大部分的地方刊物,都是因應學校的專題作業、或呼應當下某個社會議題而集結誕生的產物。
編輯團隊多半是一時的理念聚集,製作成本也多靠著申請到政府補助,才有辦法支應成本費用,然後印個它一兩期。
於是,當這個組織或社團逐漸解散的時候,刊物往往也跟著宣告結束。
又或者,他們以為只要做出來了就會有人看,有人看就會有人買,然後自然就會損益兩平?
想想看,一個花了很多錢和很多心力的東西,卻從沒有認真面對過消費市場,卻不熟悉品牌或商品開發的行銷觀念。是不是很可惜呢?
就像很多年輕人還是會看的「風格小誌」一樣,雖然屬於小眾,把特定需求的族群給經營好、做出口碑、產生效應,那麼你在這個領域就會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所以,充滿濃厚地方特色的刊物,其實還是有創業市場的,也具備難以被取代的價值門檻,更有成為地方自媒體、文創聯盟平台的潛力喔!
最後來問問,你覺得創辦地方刊物屬於「地方創生」嗎?
【地方創生】這個名詞,是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8年提出來的策略方針。
借鏡了日本近年的經驗,擴大解釋了以往「社區營造」的侷限範疇,轉變為更加廣泛、也更多元的共創形式。
所以,我的個人建議會是:
把地方刊物當作「觸發」地方創生的重要媒介,是很棒的出發點喔!
如何找到地方公眾的需求,從服務的角度切入!
地方刊物不只是一本刊物,也要具備創業的態度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0會員
113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