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刊實務】幫一本地方誌命名,到底有多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可能比你找算命師決定小孩名字取什麼還難。
要辦一本地方誌,喔不,先簡單說要辦一本雜誌好了。
其實「刊物名稱」的觀感是很重要的。
(大概跟你認識型男帥哥結果他叫王小呆一樣重要。)
基本上就是行銷策略的「品牌定位」,一個最好能充分代表"品牌個性與人設"的關鍵字詞。
但話說回來,刊物名稱又不比書籍名稱,很少有超過五六個字的。
一來難記,二來封面標題不好設計。
所以總得簡約再簡約、精煉再精煉,從該領域中找出個讓人既理解又不扯遠的標題來。
比如說。
今天要辦一本時尚或設計雜誌,起個英文洋名就很炫。夠響。
今天要辦一本文化或教育雜誌,來點專有名詞就很屌。夠裝。
今天要辦一本美食或流行雜誌,只要平易近人就很好。夠順。
無論如何,是你愛怎樣取就怎樣取。因為你要面對的是全台灣甚至全華人圈,掌握好總體風格即可,大家不會對你的刊物名字太有意見。
但這套方法搬到了地方誌來用,可能就得碰它幾個釘子了...
那麼,為何地方刊物較無法隨性地取名呢?
主要還是"目標受眾"(TA)的問題。
因為地方誌大多是給"地方人"看的,或是要讓"對這地方有興趣的人"看的。
所以需要更引起地方性的「聯想」,必須在概念上強調「地方特色」。
當然,最基本的,就是以地名/諧音直接命名:
像是新北的《新莊騷》、南萬華的《東園誌》、台中的《梧棲風》、彰化的《員林紀事》、高雄的《大雄誌》…等等。
因為最清楚表達,有時也較沒有趣味。
再來,通常會挑選在地特產/地理特色為聯想命名:
像是基隆的《雞籠霧雨》、中和的《緬甸街》、新竹的《貢丸湯》、苗栗苑裡的《掀海風》…等等
這部分,就多了些獨特的特色元素,也帶入一些既定印象,比較帶出新穎韻味、但也還算直觀性。
最難的,就是比較有創意、具有探討意義的「自定義」命名。
像是汐止的《返腳咖》、桃園的《龜山不是島》、彰化的《今秋誌》、台南的《透南風》、花蓮的《O’rip》、台東的《東透可》…等等。
他們有的包含了文化意涵,有的抽取歷史元素,有的代表城鎮氛圍。
而更加有的是,創刊團隊對於這個地方的體驗、了解和實際感受。
所以說,幫地方誌取個名字很難嗎?
可以很簡單,但也不簡單。
當這個地方區域夠大、特色鮮明、擁有難以取代的條件/名產時,相對地容易許多。(但也容易跟其他刊物撞名)
當這個地方,連居住數十年、甚至好幾代的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時,就得要多做功課,找出團隊覺得可以意喻這個地方「自定義」詞的彙。
一套你們說得出來,有故事、有意涵,聽完的人多少也能表示贊同的命名脈絡。
所以說,幫地方誌取個名很有趣吧?
這段過程,就是你啟動地方刊物的引言。
開始從刊物的角度,開始深入認識這塊土地的序章吧!
好好地幫地方刊物取名字,
讓它成為這座城市值得驕傲的孩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子Liang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面對資訊傳播的精確性且分眾化,所謂的「自媒體」逐漸成為握有「話語權」的品牌行銷利器。而除了影音類的創新崛起,紙本刊物的回歸也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文藝趨勢。我個人覺得,「地方誌」將成為從傳統社區營造、到現今地方創生的重要新型媒介...
今年初,在發行第一本專屬新莊的地方誌之後,意外地獲得極大迴響。雖然原本就期望有正面反應,但有這麼多居民、店家都給予熱烈支持,以及提出未來可以合作或贊助的眾多想法。 都讓我們更加確定,發行地方誌是非常值得深耕的好事...
近年來,面對資訊傳播的精確性且分眾化,所謂的「自媒體」逐漸成為握有「話語權」的品牌行銷利器。而除了影音類的創新崛起,紙本刊物的回歸也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文藝趨勢。我個人覺得,「地方誌」將成為從傳統社區營造、到現今地方創生的重要新型媒介...
今年初,在發行第一本專屬新莊的地方誌之後,意外地獲得極大迴響。雖然原本就期望有正面反應,但有這麼多居民、店家都給予熱烈支持,以及提出未來可以合作或贊助的眾多想法。 都讓我們更加確定,發行地方誌是非常值得深耕的好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長話短說,簡單列出幾個要點如下: 一. “標題” 的絕對重要性: 在網路平台貼文,「標題」所需要下的功夫要比文章本身重要許多。因為, 它們直接決定是否能夠引起讀者往下看的興趣。原因是網路社交平台,貼文數目實在多到難以消受。 除了作者的名氣之外,只剩標題獨自挑起大樑去吸引讀者。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照片提供:P1《地味手帖》 東北風(攝影:陳怡絜)P2-6《地味手帖》 去(Khu)海女神龍(攝影:陳蔚慈) 收聽連結 《地味手帖》是一本難以被界定的刊物。它討論著地方的種種人事物,卻又不像一般旅遊雜誌告訴你哪裡吃喝玩樂,而是在談一種跨地域的、與在地生活的新交往關係。 「你是在地人嗎?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品牌名字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一個獨特而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名字不僅能讓消費者容易記住,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如何找到品牌名字靈感,並巧妙地取名,成為了每個企業主都需要面對的課題之一。
Thumbnail
新入坑~之前因為想要讓自己多點時間去思考自己要什麼,然後多點生活樂趣,不要都只有上班、手機、小說或漫畫,所以開始想要創作的念頭。 於是乎,上網找到了Potato Media,看了大家的分享跟這種文章,覺得自己也可以嘗試看看~ 剛開始的時候,光是組織文字就花費我不少時間了,太久沒有去閱讀跟思考,感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第一篇文章開始品牌就已經成立 創作者的品牌重要嗎?這個是廢話,當然重要。從你在部落格、網站或創作平台發表第一篇文章開始,你的品牌植入就已經開始了。重點是你的品牌成功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品牌,也都是品牌。那為什麼有的品牌可以拿出去賣錢,有的大部分的人卻不行?這就是因為品牌就跟人一樣,大多數人都是平凡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長話短說,簡單列出幾個要點如下: 一. “標題” 的絕對重要性: 在網路平台貼文,「標題」所需要下的功夫要比文章本身重要許多。因為, 它們直接決定是否能夠引起讀者往下看的興趣。原因是網路社交平台,貼文數目實在多到難以消受。 除了作者的名氣之外,只剩標題獨自挑起大樑去吸引讀者。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照片提供:P1《地味手帖》 東北風(攝影:陳怡絜)P2-6《地味手帖》 去(Khu)海女神龍(攝影:陳蔚慈) 收聽連結 《地味手帖》是一本難以被界定的刊物。它討論著地方的種種人事物,卻又不像一般旅遊雜誌告訴你哪裡吃喝玩樂,而是在談一種跨地域的、與在地生活的新交往關係。 「你是在地人嗎?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品牌名字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一個獨特而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名字不僅能讓消費者容易記住,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如何找到品牌名字靈感,並巧妙地取名,成為了每個企業主都需要面對的課題之一。
Thumbnail
新入坑~之前因為想要讓自己多點時間去思考自己要什麼,然後多點生活樂趣,不要都只有上班、手機、小說或漫畫,所以開始想要創作的念頭。 於是乎,上網找到了Potato Media,看了大家的分享跟這種文章,覺得自己也可以嘗試看看~ 剛開始的時候,光是組織文字就花費我不少時間了,太久沒有去閱讀跟思考,感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第一篇文章開始品牌就已經成立 創作者的品牌重要嗎?這個是廢話,當然重要。從你在部落格、網站或創作平台發表第一篇文章開始,你的品牌植入就已經開始了。重點是你的品牌成功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品牌,也都是品牌。那為什麼有的品牌可以拿出去賣錢,有的大部分的人卻不行?這就是因為品牌就跟人一樣,大多數人都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