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學佛行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每年普門觀音法會啟建時,家母和我的姨母,都會從臺南、高雄兩地回來普門學苑共修,他們年紀漸高,行動一年比一年遲鈍,近年來時常感嘆跪拜有困難,所以我回故鄉台南縣學甲鎮法源禪寺所啟建的大悲懺功德法會,雖然他們也很想參加共修,都是因為跪拜困難,參加一、二次就沒再去共修了。不過家母說他雖然沒去道場共修,平日他在家中,早晚的日課他都沒間斷。

因為我的生活比較忙,他老人家來台中普門學苑小住時,都沒時間陪他閒談家常,所以漸漸家母就比較不想要來普門學苑小住了。今年,他來過一次,難得住了將近一星期的時間,在這數日中,有一日,我和他閒談家常事的時候,他向我說他如何安排自己在家中的日課課誦內容,並且背誦不少經偈給我聽,給我一個意外的歡喜,我發現他老人家雖然行動遲鈍,背誦的腦力竟然比我還要靈活。本來我很擔心他老人家不會利用晚年時間,放下家事做修行,日日在家中還在看生活上的煩惱,這次和他老人家閒談中,才發現他老人家也能夠在信仰中去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使他自己的晚年生活,擁有一份怡然自得的安樂,感覺非常的欣慰。

在家的學佛環境,不如出家的學佛環境,這是事實,要如何在家中修身養性?要如何在家中警策自己的精進?為了要幫助各位護法善信,在信仰中做在家學佛行持的修鍊,以及在學佛的信仰中做修身養性的反省,今日師父要和大家探討的,是有關在家學行持問題:




一、從日課行持培養安定的身心

佛門的課誦,又叫作恆課,又叫日課,就是每天必須要有的修持活動,不能間斷。課誦的作用,和我們每天必須要飲食、大小便一樣,是維護身心平衡、健康的生活調理,也是在信仰中修身養性、警策精進的生活方式。當然修行的目的,不一定要在形式上建立,但是形式卻是能夠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健康、幸福的目的。

課誦的原則,是「定時做定課」,也就是每天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時間最好選擇頭腦清楚、身心舒暢的時段,通常早課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後,早餐之前的時段最好;晚課是以晚餐之後,休息一段時間,就寢之前的時段最好,早晚兩個時段加起來,每天至少需要一小時至二小時的課誦時間,不需要超過四小時,因為時間過長,會影響日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如果有特殊情況,在這二個時段,沒辦法安排做為日課的修持時間,也可以選定和自己生活時間配合得來的上午及下午任何一個時段,來做定時的課誦。

課誦的行儀內容,有「供養、禮拜、禪坐、念佛、讀誦、發願、迴向」等。其中供養的行儀,是在佛前供養「香、花、燈、果、茶水、食物」等供品,尤其是供茶水、供香、供燈,是每日不可缺少的供養;花果、食物等供養,如果條件許可,應當每日換新,保持供品的新鮮度,不可有腐爛、污染、凋謝的現象。維持佛桌的整齊、清潔,也是供養,這是佛前的莊嚴供養。

禮拜、讀誦、發願、迴向,是課誦不可缺少的行持,禪坐、念佛行持可以配合自己作課時間增加或減少。讀誦的經咒,可以依時間的長短及個人的受持法門有所選擇。個人的自修課誦,不一定要使用魚磬等法器,也不一定要唱韻。在進行讀誦、發願、迴向的行持之前,要先供燈、供香、供茶水,然後頂禮三拜,才開始受持。

一般性的早課,可以讀誦「大悲咒」三遍至七遍,「心經」一遍,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念觀音偈接念觀音聖號四十八遍或一百零八遍,再接念普賢菩薩十大願或四弘誓願,最後三皈依迴向,迴向偈文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念完迴向偈,頂禮三拜,結束早課。

晚課,在進行讀誦等行持之前,也是要先供燈、供香供茶水,然後頂禮三拜,讀誦「阿彌陀經」或「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一遍,然後念彌陀偈接念阿彌陀佛聖號四十八遍或一百零八遍,再接念四弘誓願、普賢警眾偈,最後三皈依迴向,回向文念:『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念完迴向偈,頂禮三拜,結束晚課。

工商業時代,在家人的社會生活人事比較複雜,如果沒長時間做上面所介紹的課誦行持,可以實行「早起十念法、晚睡一柱香」的簡化課誦行持。

「早起十念法」的行持,是早晨起床時,在還沒盥洗以前,先端坐床上合掌或下床正立合掌,行十念法,十念法就是連聲稱念佛號,念十口氣,每一口氣隨各人氣息的極度稱念,不限制佛號的次數多少;念佛聲音的高低緩急,也隨各人的氣息自己調解,如此連續稱念十口氣,叫做十念法,目的是要藉這十念的氣息,來集中自己的精神,提昇當日的生活精力。

「晚睡一柱香」的行持,是睡覺之前,先在床上靜坐幾分鐘,時間的長短,可以隨各人的需要決定,長者一小時,短者五分鐘也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打坐的時候,可以用枕頭當坐墊,將屁股墊高,身體才容易挺直。然後雙腿盤起,雙盤﹑單盤都可以,單盤的話,右腿放在左腿上或左腿放在右腿上都可以,但不可兩腿都放在下面,因為這樣坐法,不合標準,而且對調息提神不能產生效果,腿盤起來,對集中心神,統一意志有很大的功用。

打坐的時候,背部不可倚靠牆壁,會阻礙血液的循環,身體自然挺直,下腹收起,閉嘴,下巴向內微收,舌頭頂住上方的牙垠,兩手交掌結印放在腿上或兩手分開放在雙腿的膝蓋上,眼觀鼻、鼻觀心,以無所求心念佛觀想佛像的莊嚴相好,或參問自己:『睡覺的人是誰?這個人的身體是不是我的?是我的身體為什麼我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靜坐就在觀想佛像的莊嚴相好中,或參問自己的話頭中,將一日的紛亂心念,回歸平靜後,才躺下來睡覺。




二、從恭敬行持建立佛事功德

什麼事情稱作佛事?凡是學佛之事,皆稱佛事,課誦、聞法、講經、持戒、修定、八正道、六波羅蜜、四攝等行持,都是佛事,這是佛教徒生活行持上的「學佛之事」的佛事。

中國民間,一般人對佛事都沒認識,通常都只在眷屬或親友亡故之後,為了要給亡者做一點補償,才想要做佛事,這種佛事稱作「超度薦亡」的佛事,由喪家禮請出家僧眾為亡者誦經禮懺。不過這場佛事,如果亡者的家屬,對「超度薦亡」的佛事沒認識,站再僱主的立場,認為自己是拿錢請師父誦經,甚至在進行誦經禮懺的佛事過程,亡者的眷屬親友,不但不共修禮誦,還在旁邊談天說笑,這種情況,只可說是喪家在進行一種習俗的活動,不能稱作為亡者啟建「超度薦亡」的佛事。

為了要給大家對「超度薦亡」的佛事,有一番的認識,下面師父就針對一場佛事的問題,作一個指導性的說明。

「超度薦亡佛事」不是喪葬儀式,不可把「超度薦亡佛事」當做葬儀的哀榮「陣頭」看待,做「超度薦亡佛事」,必須要具備有「虔誠、恭敬、肅穆、莊嚴」的條件,喪家如果需要為亡者作超度薦亡佛事的話,必定要有亡者的眷屬,親自往寺院禮請出家僧眾主法,佛寺進行中,壇場不可有吵雜、零亂、喧嘩的現象,亡者的眷屬親友,必須要盡可能全體參加共修,不識字不能跟隨持誦經文,也要陪隨念佛、聆聽、禮拜,因為超度薦亡佛事,是召請亡者靈識臨壇聽法,化解亡者的煩惱業力,使亡者得到超生離苦的因緣,所以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虔誠、恭敬、肅穆的態度,來營造莊嚴的佛事功德,這樣才會感應諸佛菩薩的加被,使亡者得到佛法的救濟及開導。如果亡者的眷屬親友,對超度薦亡佛事,漠不關心,既不參加共修,也不禮敬,作這場佛事,對亡者的超薦作用,縱然有功德,也極其輕微。

根據佛經記載,一般人死亡以後,投胎以前,有中陰身的活動現象,中陰身有四十九天的轉生時空因緣,大善大惡之人,業力強大,就沒有中陰身的轉生時空因緣,現生的業報身一捨報,即刻就上升天界或下墮三途;修淨業功德力深厚的人,也能夠超中陰身的轉生時空因緣,捨業報身當下即刻往生淨土。

因中陰身有四十九天的轉生時空因緣,所以這段時間,亡者的眷屬為亡者料理後事,所造作的善惡業,都會成為亡者投生的善惡增上緣,所以四十九天中作「超度薦亡」佛事,如果中陰身未轉生,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便能增強亡者的善業基礎,促進善業的成熟因緣,往生善道;如果亡者已墮三惡道,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改善亡者在三惡道中的苦境;如果亡者已昇天界,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增進亡者在天上的福樂;如果亡者已往生淨土,依仗眷屬親友恭敬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使亡者在淨土中的蓮品增上。

由此道理可見「超度薦亡」佛事,亡者的中陰身轉生或未轉生,皆能得到超度與救濟力量,所不同的,中陰身未轉生前,還能仰仗佛事的功德力,做為亡者轉生善道的增上緣;如果中陰身已轉生,不管是上昇或下墮,都沒辦法挽回他投生的類別,只能增進他上昇業道的福樂或改善下墮業道的苦境。所以為已故親人營造「超度薦亡」的佛事,即時在四十九天之後,又再營造,對亡故親友來說,同樣也會得到救濟的力量。

為亡者營造佛事功德,需要透過三塊福田來營建,此即:

第一塊「恩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報恩心,發願持長齋吃素四十九天,保護亡者的靈識,不被邪惡因緣所侵犯。因為這四十九天亡者的眷屬親友,沒和世間上刀下喪生的眾生結怨緣,喪家便成為清淨地,對即將投胎轉世的亡者中陰身所要面對的善惡業緣,造成一層保護層,能減少亡者被邪惡因緣所纏的下墮因緣。

第二塊「悲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慈悲心,用亡者的名義,盡力布施,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以增長亡者的冥福,做為往生淨土或善道的助緣。

第三「敬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恭敬心,為亡者做助念、誦經、禮懺、供養三寶諸佛事,藉此功德力化解亡者的煩惱業力,做為往生淨土或善道的助緣。

營建七七的超度薦亡佛事,最好從死亡的那一刻開始,佛號不斷,作為維繫亡者靈識求生淨土的助緣,能夠在四十九天中,每日為亡者做念佛誦經的佛事,當然最好,人力和物力的條件不足的話,在每逢七期的那一天做佛事也可以,沒因緣禮請到出家僧眾為亡者做超度薦亡的佛事,由亡者眷屬親友,在亡者靈前誦經或念佛,都比雇請僧不僧、俗不俗、不倫不類的假和尚來誦經還有功德。

至於焚燒紙屋、經咒、冥紙、乃至亡者生前的衣物,這些都是習俗,與佛法的佛事無關,如果要做這種無意義的開消,不如將這些消費拿去供養三寶或印經弘揚佛法或布施貧窮利益眾生,在「敬田」與「悲田」中為亡者營造冥福,更合乎佛法的佛事功德。

助念的佛號以及求生的淨土,一般性都是教念「南無阿彌陀佛」,引導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如果亡者生前有專修某一種法門,專持某位佛菩薩的聖號,也可以以亡者生前所修持的法門和佛號,為其持誦、助念、迴向。譬如:有人生前專持「藥師如來」聖號,求生東方琉璃世界,便為其誦「藥師經」持「藥師如來」聖號。




三、從認識佛號意義修淨土法門

在「楞嚴經」中,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這是在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與菩薩,各人專修一種特定的法門,結果每一位都能夠一門深入而且門門圓通。 由此可見,佛法的修持,不論是顯教或密教的修持,要達成修持的目的,只要一門深入,持之有恆,便能感應門門通達的觀照能力。也就是說,能夠理事圓融的專修一門行持,對門門修持的理念,即能通達無礙,念阿彌陀佛能往生淨土,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往生淨土;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念觀世音菩薩也能消災免難;靜坐作觀能入定開智慧,持名念佛或念菩薩聖號,也能入定開智慧;誦經、持咒、禮懺等修持,一樣也能往生淨土、消災免難、入定開智慧。所以只要瞭解佛法的意義,一門的專精修持,也能融會貫通各種法門的修持。

什麼叫作專精修持?譬如:有人專門持誦「彌陀經」或「金剛經」或「地藏經」或「法華經」……幾千部甚至幾萬部;或專門禮「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幾百萬拜;或專一持某某咒幾百萬遍,這種專注一種行持的修持,稱作「專精修持」。永明延壽禪師,每天持阿彌陀佛的聖號,在一天的工作、飲食、上廁、睡眠的作息中,都不間斷,這就是古德專精淨土法門修持的風範。

一般人就不容易做到這種專一的修持,因為無法圓通理事,所以教他僅持一種經咒或僅持一種聖號,他會感覺加被的力量不夠,就是他日間持念觀世音,夜間持念阿彌陀,或每日持誦幾種不同的經咒,稱念數種的佛菩薩聖號,一樣也是會有產生很多的事障,無法融會貫通各種法門的理則,要達到事相修持得到無礙,就有困難,持念再多的經咒與佛號,也無法充實他自己的精神內涵,得到修持的法益。

若以受持「阿彌陀佛」的聖號來說,一般沒認識佛法意義的人,聽到人家以「阿彌陀佛」的聖號為亡者助念,就誤認「阿彌陀佛」是度亡者的法寶,是風前殘燭之齡的老人家所要依靠的專利品,與年輕人的受持毫無關係。有認識「阿彌陀佛」聖號的佛法意義的佛教徒,就知道「阿彌陀佛」聖號,代表「無量光、無量壽」的意義,也就是說,這尊佛有「行蹤不受空間阻礙、壽命不受時間限制」的功德力,所以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在信仰中對生命的認識,可以藉「阿彌陀佛」的意義,領會到「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力,使自己超越愛戀有形質的身命拘束,進入無比深廣的無形質生命時空境界,過著自在逍遙的生活。

修淨土法門,就是藉用佛號來幫助我們驅逐自己的分別妄心,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在信仰中便能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加被,將佛號投入亂心之中,亂心便能平息下來,所以對信仰者來說,「阿彌陀佛」的聖號,就如同澄清心湖濁水的明珠。當心煩意亂時,一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念到心無染著時,自然就能放下身心罣礙的煩惱;若念到妄緣不起時,自然就不會去造作貪瞋痴的惡業行為;若念到「能分別的我」與「所分別的對象」全都不經由心念,就不會再去計較人我是非;若念到心心相續,毫不間斷時,便能進入阿彌陀佛無比深廣的時空境界,領會到「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力;若念到事理圓融時,諸法理則自然現前,一門深入也能夠門門圓通。

「阿彌陀佛」這句聖號,包含有無限的意義,修淨土法門要從認識這句佛號的意義,建立修持觀念,並且將念佛行持生活化,在危急的關頭,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轉危為安;看到一個人受傷,隨口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表示關懷之心;與人相處,見面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傳達最完美的祝福。所以念佛要從認識佛號的意義做修持,並且將念佛行持生活化,將一句佛號伴隨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能夠潛移默化我們的修養,為我們的人生帶出無限的光明。



結語

以上所探討的在家學佛行持,要和大家共勉的是「生活佛教化」的觀念,一個人對佛教產生信仰以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這叫做「生活佛教化」。要將生活佛教化,除了上面的修持行儀以外,也要將學佛的修養,在日常人事應對中發揮出來。

譬如:佛法教我們要慈悲,就要以慈悲來淨化我們內心的瞋恨﹑嫉妒;佛法教我們要布施,就要以布施來化消我們內心的慳貪習性;佛法教我們要正業﹑正命,就要從事正當的工作,過正當的生活。

拜佛的人,如果人人抱定「生活佛教化」的觀念來實踐在家學佛行持,人生有難的能夠免難,有災的能夠免災,有障的能夠除障,愚痴的能夠增長智慧,煩惱的能夠減少魔障,個個平安吉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印法師文集的沙龍
4會員
61內容數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唸經場所,只要光線好,可以讓心定下來唸經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不要有分別心,心境轉到一定的境界,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唸經。」   想起自己唸經的過程真的很有感。我第一次唸經時是在家裡偷偷的唸經,當時不敢讓爸媽知道,但畢竟在同一個家。後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唸經場所,只要光線好,可以讓心定下來唸經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不要有分別心,心境轉到一定的境界,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唸經。」   想起自己唸經的過程真的很有感。我第一次唸經時是在家裡偷偷的唸經,當時不敢讓爸媽知道,但畢竟在同一個家。後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起床囉!早起拼經去!牟尼精舍網路共學大社團修練群組,發起早起唸經活動真是太好了。本來我也有早起唸經的習慣,但由於夏天太陽起得早,我漸漸地我不上太陽,也就慢慢地放棄。夏天四、五點天就亮了,八、九點時就熱得讓人受不了,所以選擇四、五點上田,天氣熱時就回家休息。工作累了要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起床囉!早起拼經去!牟尼精舍網路共學大社團修練群組,發起早起唸經活動真是太好了。本來我也有早起唸經的習慣,但由於夏天太陽起得早,我漸漸地我不上太陽,也就慢慢地放棄。夏天四、五點天就亮了,八、九點時就熱得讓人受不了,所以選擇四、五點上田,天氣熱時就回家休息。工作累了要
Thumbnail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延伸課程~(七覺支)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改變習氣,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
Thumbnail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延伸課程~(七覺支)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改變習氣,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做人好,但沒有行善,福德還是漸消耗掉,需行善積德,讓好上加好。 古人說:「勿侍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人活著很苦,奶奶年輕不識字,老了想學習也不沒體力,只會唸「阿彌陀佛」。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做人好,但沒有行善,福德還是漸消耗掉,需行善積德,讓好上加好。 古人說:「勿侍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人活著很苦,奶奶年輕不識字,老了想學習也不沒體力,只會唸「阿彌陀佛」。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聖嚴法師   常用視訊和母親通話,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常和母親分享一些精舍文章和許多高僧大德法語開示。這樣的習慣源自於去年回台灣的日子裡,發現原本只在家誦《阿彌陀經》、《普門品》和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聖嚴法師   常用視訊和母親通話,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常和母親分享一些精舍文章和許多高僧大德法語開示。這樣的習慣源自於去年回台灣的日子裡,發現原本只在家誦《阿彌陀經》、《普門品》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分享:   若遇到家人不唸經、不信佛法,別氣餒,我一開始也一樣。自己要堅持下去,努力自度,轉變心性,並找機會為他們種下菩提種子,待因緣俱足,一定會發芽。等大家都看到你越來越好的時候,漸漸地,他們也會想跟著轉變。   家中是信奉「觀世音菩薩」,但父母、家人對真正的修行和正法仍一無所知。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分享:   若遇到家人不唸經、不信佛法,別氣餒,我一開始也一樣。自己要堅持下去,努力自度,轉變心性,並找機會為他們種下菩提種子,待因緣俱足,一定會發芽。等大家都看到你越來越好的時候,漸漸地,他們也會想跟著轉變。   家中是信奉「觀世音菩薩」,但父母、家人對真正的修行和正法仍一無所知。我
Thumbnail
每年普門觀音法會啟建時,家母和我的姨母,都會從臺南、高雄兩地回來普門學苑共修,他們年紀漸高,行動一年比一年遲鈍,近年來時常感嘆跪拜有困難,所以我回故鄉台南縣學甲鎮法源禪寺所啟建的大悲懺功德法會,雖然他們也很想參加共修,都是因為跪拜困難,參加一、二次就沒再去共修了。不過家母說他雖然沒去道場共修,平日他
Thumbnail
每年普門觀音法會啟建時,家母和我的姨母,都會從臺南、高雄兩地回來普門學苑共修,他們年紀漸高,行動一年比一年遲鈍,近年來時常感嘆跪拜有困難,所以我回故鄉台南縣學甲鎮法源禪寺所啟建的大悲懺功德法會,雖然他們也很想參加共修,都是因為跪拜困難,參加一、二次就沒再去共修了。不過家母說他雖然沒去道場共修,平日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臺中的佛光山道場,是位於惠中路和大墩11街口的惠中寺。它的來由是:星雲大師來台以後,1992年設立東海道場以服務台中市的信眾,於1996年再設立「光明学苑」加强文教之發展。歷經十餘年佛光人努力,台中信眾人數激增,空間\不敷使用。終於在2004年8月,大師、長老法師親自勘察位在惠中路的福爾摩沙餐廳,由
Thumbnail
臺中的佛光山道場,是位於惠中路和大墩11街口的惠中寺。它的來由是:星雲大師來台以後,1992年設立東海道場以服務台中市的信眾,於1996年再設立「光明学苑」加强文教之發展。歷經十餘年佛光人努力,台中信眾人數激增,空間\不敷使用。終於在2004年8月,大師、長老法師親自勘察位在惠中路的福爾摩沙餐廳,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