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輩子不要這麼累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起床囉!早起拼經去!牟尼精舍網路共學大社團修練群組,發起早起唸經活動真是太好了。本來我也有早起唸經的習慣,但由於夏天太陽起得早,我漸漸地我不上太陽,也就慢慢地放棄。夏天四、五點天就亮了,八、九點時就熱得讓人受不了,所以選擇四、五點上田,天氣熱時就回家休息。工作累了要唸經真的沒什麼體力,只能勉強維持基本功課。
最近工作沒那麼多,太陽也沒那麼早起,又剛好精舍群組發起早起拼經活動,我報名參加了四點班,鬧鐘就調個3點50分,小小懶一下床,刷牙洗臉就準備唸經去。到了六點就差不多念了兩部《六祖壇經》,本日的定課就完成。六點的時候天就很亮,吃個早餐準備上工去,一日誦經定課完成,就覺得輕鬆自在許多了。
以前沒早起唸經,誦經功課都會拖到壓線完成,就會晚睡,晚睡就沒法早起,晚上時間體力精神大概都用得差不多,唸經沒早上的效率好。後來選擇早早上床,十點前就寢,這是老人的生活習慣,至少睡六個小時才有體力做事。早上工作回來,還是會休息睡個午覺,處理一下家務,午後天氣還是很熱,再唸個二部《地藏經》,如果還有體力和精力就繼續加油去。
奉勸年輕的師兄姐,年輕體力好、精神好,要好好珍惜時間,年紀大了想要做的不見得做到,只能一步一腳印,做多少算多少。有時眼睛會不舒服,我只能說年輕真好,這些問題應該比較少。近日的地震讓人有些不安,好像無常隨時會到,能唸經是幸福的,明天的太陽不來了,就什麼都不用玩了,把握當下,希望下輩子不再怎麼累。
(分享完畢)
牟尼精舍承辦度眾業務,負責解決眾生各種疑難雜症,我們使用的方式是透過菩薩查出眾生被干擾的靈界或世間問題,可能是身體疾病、婚姻不順、事業學業、家庭不和,甚至是鄰居或是朋友間的爭執問題,大部分的事情都有背後因果或是靈界因素。能知道這些干擾原因是好的,針對問題的癥結點才能確實解決問題。
牟尼精舍解決問題常用的方式,是開示出需要誦經的經文數,由當事人自己完成。這是針對問題解決,並不是許多宮廟等是採用鎮壓的方式處理業障等問題。鎮壓的方式行不通,業障因為宮廟出面後可能干擾收斂了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繼續再干擾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業障並沒有真正消除掉。我們採用的方式是讓當事人與業障和解,由當事人向業障懺悔,並且迴向功德給祂們,讓問題真正結束,地府也做紀錄註銷案件。這樣的方式就跟世間和解的方法一樣,道歉,賠償,真正和解。所以我們的方式能真正解決眾生的問題,請看我們每周的迴向數量就能知道有沒有效用了,若沒有效,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花大把時間誦經迴向自己的問題!
大家經過歷劫輪迴,其實每個人的業障都很多,幾件案件下來,個人需要唸誦的經文數可能累積破好幾百次,這對剛誦經的人真的很有壓力。而目前這個時代學佛的人少,或許在家要誦經也會受到家人的壓力!上述分享者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早點起床唸經,一來對您產生壓力的親人還在睡,您可以很自由誦經,二來是早起精神好,效果很好。
這樣的方式若習慣晚睡的人,要馬上調過來有難度,建議起床後花個5到10分鐘做些伸展運動,拍手功、搓拉耳朵、繞臂、頭部放鬆……等動作,提起精神後,誦經比較不會打盹,有助於有效率完成誦經功課。
精舍開示誦經,除了有功德可以消業障外,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您明白世間有因果,珍惜學佛,找回清淨心。誦經的重點在解行並進,透過理解經文內容後,實踐於生活。只是現代人業障重,累劫累積的煩惱習氣多,外在環境誘惑又很大,常常唸經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很難把經文的要義實踐在生活中。以下提供一個方法給大家參考:
請示:弟子近期用了個方法,提醒自己要時時注意自己在做什麼。我把電子手錶設定每個小時報時「嗶嗶聲一次」,每次報時會停下來想一下:
1.守戒與貪嗔癡慢疑,有沒有做,哪邊要改?
2.告訴自己一切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萬事不要計較
3.觀想銀河大手印的修練,清除身上的干擾等。
整個想完時間可長可短,看當下在做什麼決定。後來發現,只要聽到手錶定時嗶嗶聲就會打嗝,屢試不爽。請問此感應算是在告訴我很有感應,這方法很好的意思嗎?確實,我自己會覺得滿腦子整天都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不好的念頭時,這些字句都會出來提醒我。
開示:對,習性若養成,成佛非難事。(分享完畢)
能夠讓腦子裡時時想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很好的修行方法,放下執著,畢竟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堅持守戒,因為因果不空,莫再造新殃。更深一層的含意,如同《六祖壇經》說的「污染即不得」,「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善護念自己的慧命,這是我們每天誦經根本要達成的目標。
每天早點起床唸經,時時刻刻善護念自己的心識,習性若養成,成佛非難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關於由靈病所引起的肉體問題,吃藥是治其標,消因果是治其本,要雙管齊下,才能標本兼治。」 記得當初剛來精舍的時候,我的身體已被病痛折磨了6年,其中一個是附件囊腫,每當經期來時就痛得死去活來。我去看了好幾年的醫生,後來做了手術後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讓你操、讓你煩,讓你憂愁到吃不下、睡不著,就是來討債的;讓你歡喜沒煩惱的,就是善緣。遇到來討債的補救方法,即是把業障消一消,善緣補一補,而且心性要調整,就能化解來討債的緣,漸漸趨向圓融。」酸甜苦辣才是人生,遇到惡緣卻又沒辦法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業障,待機緣到才會開示,有時候就是要磨,磨到一種程度後,時機成熟,業主菩薩才會願意現前。」 以前常常請示父母之間是否相欠,開示都無相欠,但父母有時候仍不太和睦。 前陣子,看到父母之間似乎陷入一種僵局,爸爸常言語刺激,媽媽則採以冷戰,家裡氣氛緊張,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沖犯煞的症狀:胸悶、心悸、胡思亂想、情緒不穩定等,會無法控制自己,如被另外一個人所控制般,若不及時處理,會愈來愈嚴重。」 父親接連好幾次一直被開示有沖犯、靈擾或是煞到,也常常覺得父親較容易胡思亂想、晚上睡不好,或是想法都比較負面。在沖犯、干擾化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有天晚上,經理安排我上晚班帶新人,我帶著他安排隔天會議的準備事項。例如:會議布局、上下調拉間距……等等,我一邊調整桌凳,一邊請他去搬桌椅。想到他是新來的同事,多做些苦力是好的,能磨練他。但可能當時我用命令型的口吻,要求那位同事去搬幾張桌凳,而發生了點不愉快。 新同事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親戚於上週日第二次迴向同一筆業障不成功,佛菩薩開示:「無功德力,需重誦」,親戚感到詫異無法接受。親戚確實都有誦經及確實記錄,且都是在自家佛堂誦經,卻被開示無功德力,令他百思不解。後來又請示,才知道誦經功德被自己常去的道場抽走了。雖然只是一些重要日子才去當義工,初一、十五拿大悲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關於由靈病所引起的肉體問題,吃藥是治其標,消因果是治其本,要雙管齊下,才能標本兼治。」 記得當初剛來精舍的時候,我的身體已被病痛折磨了6年,其中一個是附件囊腫,每當經期來時就痛得死去活來。我去看了好幾年的醫生,後來做了手術後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讓你操、讓你煩,讓你憂愁到吃不下、睡不著,就是來討債的;讓你歡喜沒煩惱的,就是善緣。遇到來討債的補救方法,即是把業障消一消,善緣補一補,而且心性要調整,就能化解來討債的緣,漸漸趨向圓融。」酸甜苦辣才是人生,遇到惡緣卻又沒辦法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業障,待機緣到才會開示,有時候就是要磨,磨到一種程度後,時機成熟,業主菩薩才會願意現前。」 以前常常請示父母之間是否相欠,開示都無相欠,但父母有時候仍不太和睦。 前陣子,看到父母之間似乎陷入一種僵局,爸爸常言語刺激,媽媽則採以冷戰,家裡氣氛緊張,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沖犯煞的症狀:胸悶、心悸、胡思亂想、情緒不穩定等,會無法控制自己,如被另外一個人所控制般,若不及時處理,會愈來愈嚴重。」 父親接連好幾次一直被開示有沖犯、靈擾或是煞到,也常常覺得父親較容易胡思亂想、晚上睡不好,或是想法都比較負面。在沖犯、干擾化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有天晚上,經理安排我上晚班帶新人,我帶著他安排隔天會議的準備事項。例如:會議布局、上下調拉間距……等等,我一邊調整桌凳,一邊請他去搬桌椅。想到他是新來的同事,多做些苦力是好的,能磨練他。但可能當時我用命令型的口吻,要求那位同事去搬幾張桌凳,而發生了點不愉快。 新同事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親戚於上週日第二次迴向同一筆業障不成功,佛菩薩開示:「無功德力,需重誦」,親戚感到詫異無法接受。親戚確實都有誦經及確實記錄,且都是在自家佛堂誦經,卻被開示無功德力,令他百思不解。後來又請示,才知道誦經功德被自己常去的道場抽走了。雖然只是一些重要日子才去當義工,初一、十五拿大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下輩子還想在一起」的感情,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生命的深刻連結。這樣的感情並不是單純的激情或依賴,而是一種經歷了風雨、磨難後仍然選擇彼此的決心。 在這段感情中,兩人可能經歷過矛盾、爭執,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但每次回頭卻發現,最懂自己的人還是對方。這份愛不僅僅是浪漫的火花,更多的是一種默契與靈魂深處的
昨天 無意間翻閱了張舊報紙 看見報導 葉雯出殯 葉雯 我一直很欣賞的演員 很喜歡的女子類型 新聞本身 沒啥引我注意 倒是金士傑的告別信 令人動容 信裡 沒有對葉雯的自殺 有任何的責備 反而恭喜她的解脫 當然 活的人何嘗願意見她離去 只是 不忍在她最後一程
Thumbnail
平日上班我喜歡一邊聽著YouTube的影片一邊上班,其中有關多重世界、這輩子下輩子的議題最讓我感興趣,我忍不住思考得起來,如果再多重世界我和我的家人朋友會是一個什麼新的關係?我也在思考,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跟這輩子所有的親朋好友再次遇見嗎? 看似腦洞大開的議題,卻嚴肅了起來。 某日晚上跟老公說我
Thumbnail
聽聞佛法當然能開啟我們的智慧,還能消業障。聽聞佛法,光來助道坐在那裡都聽不大懂,都有一分功德。所以,我們常常講:「你在道場打瞌睡,都比在家裡看電視打瞌睡有功德。」來道場打瞌睡可惜了,浪費那麼寶貴的因緣。來道場的時候,常住三寶、傳承祖師會慈悲放光加持。有沒有感覺,現在就特別亮?那就是一個加持放
Thumbnail
*7/15起才開始針對健康狀況,做功課100天:零極限100次及唸心經1或3次或⋯。 ——而「菩心願行」中觀世音菩薩6月中早提出這件事。Sigh ! 苦到臨頭還在拖延。幸好命還在。 *7/22意識到與媽的相處,這母女議題仍是令我痛苦之至,今也開始做上述功課100天。 ——這根本是我最痛苦的事。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內容包括生活智慧和價值觀念。父親提醒兒子人生無常,要珍惜每一刻,不要過分依賴別人,要獨立自主;感情和成功都是會變化的,要有心理準備;教育是重要的,但也要懂得實際應用。最後,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親情和家庭和睦。這封信提醒我們珍惜緣份,善待身邊的人。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下輩子還想在一起」的感情,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生命的深刻連結。這樣的感情並不是單純的激情或依賴,而是一種經歷了風雨、磨難後仍然選擇彼此的決心。 在這段感情中,兩人可能經歷過矛盾、爭執,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但每次回頭卻發現,最懂自己的人還是對方。這份愛不僅僅是浪漫的火花,更多的是一種默契與靈魂深處的
昨天 無意間翻閱了張舊報紙 看見報導 葉雯出殯 葉雯 我一直很欣賞的演員 很喜歡的女子類型 新聞本身 沒啥引我注意 倒是金士傑的告別信 令人動容 信裡 沒有對葉雯的自殺 有任何的責備 反而恭喜她的解脫 當然 活的人何嘗願意見她離去 只是 不忍在她最後一程
Thumbnail
平日上班我喜歡一邊聽著YouTube的影片一邊上班,其中有關多重世界、這輩子下輩子的議題最讓我感興趣,我忍不住思考得起來,如果再多重世界我和我的家人朋友會是一個什麼新的關係?我也在思考,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跟這輩子所有的親朋好友再次遇見嗎? 看似腦洞大開的議題,卻嚴肅了起來。 某日晚上跟老公說我
Thumbnail
聽聞佛法當然能開啟我們的智慧,還能消業障。聽聞佛法,光來助道坐在那裡都聽不大懂,都有一分功德。所以,我們常常講:「你在道場打瞌睡,都比在家裡看電視打瞌睡有功德。」來道場打瞌睡可惜了,浪費那麼寶貴的因緣。來道場的時候,常住三寶、傳承祖師會慈悲放光加持。有沒有感覺,現在就特別亮?那就是一個加持放
Thumbnail
*7/15起才開始針對健康狀況,做功課100天:零極限100次及唸心經1或3次或⋯。 ——而「菩心願行」中觀世音菩薩6月中早提出這件事。Sigh ! 苦到臨頭還在拖延。幸好命還在。 *7/22意識到與媽的相處,這母女議題仍是令我痛苦之至,今也開始做上述功課100天。 ——這根本是我最痛苦的事。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內容包括生活智慧和價值觀念。父親提醒兒子人生無常,要珍惜每一刻,不要過分依賴別人,要獨立自主;感情和成功都是會變化的,要有心理準備;教育是重要的,但也要懂得實際應用。最後,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親情和家庭和睦。這封信提醒我們珍惜緣份,善待身邊的人。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