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心力的護法因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必定也要有外護因緣,只是這些外護因緣,不是特別為我個人的行持來做護法,不過我一直都將幫助我維護普門人事的一切因緣,當作是自己修持上的外護因緣,因為有這一些因緣的維護,我才有深居簡出的機會,所以我一直都是在藉重道場團隊生活因緣,來達到掌握個人行持的內外護因緣。

一個人要維護道業的上進,除了需要仰賴外界的外護因緣以外,自心對外界的勘破與放下,也是維護道業不可缺少的自我內護因緣,為了要引導大家在修持上去掌握內外護因緣,今天我要針對開發外護與內護因緣的問題,和大家共勉修持。



發心做人的外護善知識

佛經上的「善知識」,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好朋友」。修行,善知識的提契、切磋之助緣,是很重要的外護因緣,經典中有記載「善知識是得道的全因緣」:

有一天,阿難尊者對釋迦牟尼佛表示說:『世尊!以我的看法,我的善知識,是幫助我得道的半因緣。』

佛陀對阿難的這個認識,認為不夠成熟,隨即對阿難糾正說:『阿難!你這樣說不對,善知識是得道的「全因緣」。』

由此可知,修行人要精進道業,善知識是最大的外護因緣。明朝末年的藕益大師,曾經說修行人要以「善友為依、觀心為要」,這句話標示出修行要有外護與內護的因緣,可見古德做修行,是很重視善知識的內外護因緣。

一個修行人,若沒福報,要找到真正發心為自己做外護的人,是不簡單的事,如果沒福報可以得到真正發心為自己的修持做外護善知識的話,發心為人做外護善知識,也可以建立出掌握自心「內護善知識」的力量。

佛經上有記載一則為人做外護的故事:

有五個同參比丘,同住一處用功修行,他們起初每日都五個人一起出去托缽,托食回來吃飽飯以後,才各自去用功修持功課,這樣的生活,五個人一天的時間,就有半天的時間浪費在托缽行腳中。

他們這樣修行了一段日子,五個人都感覺自己的道業沒什麼進步,其中有一位比丘,就發心對其他四位同參說:『這樣好了,以後我來做你們四個人的修行外護,讓你們有更多時間好好下功夫用功,希望你們的修行早日有所成就,你們成就以後,才來度我。今後,我每天一個人出去托缽,化緣一些食物回來供養你們四人,你們就專心用功好了,不必要天天出門行腳托缽。說真的,五個人一起出去托缽,太浪費時間了,而且外界所遇到的種種色聲香味觸法的塵緣幻影,回來以後,也很難使心情很快就平靜下來,所以若要五個人全部都荒廢道業,不如一個人荒廢,四個人精進。』

這個比丘,從此就天天去托化連同自己五個人的食物,乃至醫藥、衣服也都發心去做四個同參的外護。結果這位發心比丘的犧牲,終於成就了四位同參的修行,同時,這個發心比丘,在為四個同參做外護的托缽行腳中,也得到了受益,他在無形中也建立起掌握自己願行的自心內護力量了,能夠始終提出無怨無悔的心境,去力行自己為同參作外護的願行。

做人的外護善知識,要有接受別人要求辦事的包容心,給同參作外護,尚且要拿出這份涵養,如若是晚輩外護長輩建立道場,更加要有這份包容心,其實長輩對晚輩要求的辦事標準,也是幫助晚輩成長修持內涵的外護力量。修行人面對長輩的批評與要求,是不能抱著像社會人在幫人做事的那種沒責任感的心態,老闆嫌你辦事能力差,馬上我慢心就浮動,不但一點也沒自我檢討的修養,並且故意為難老闆,給老闆「吊釜」(拆後腿),叫老闆另請高明,好像老闆的批評和要求,跟自己的責任一點也沒關係。一個修行人如果對長輩的批評與要求,懂得去自我檢討的話,不只能夠更加發揮晚輩對長輩的外護力量,而且在修持上自我觀照的內護力量也會增長。



虛心接受善知識的指點

古德在修持上的盲點,往往都是透過自己的虛心請教,經由同行善知識的指點,才掌握住突破的要點,所以同行善知識的關心建議,有時候也可以產生教授善知識做不到的力量。因為師長有威嚴,師資的教授,弟子往往會因為敬畏師長的威嚴,無法盡情的將自己對佛法的疑情表達出來,同行善友相處,言談莫逆,能夠盡情互相研討,只要自己有一份謙虛心,肯去接受同行善友的指點,就容易幫助自己突破佛法上的疑情,乃至突破修養上的盲點。

下面舉一則公案故事,來看古德虛心參學的精神。

唐朝時,有一位德山宣鑑大師,他費了很大的工夫註解了一部《金剛經疏鈔》,對這部《金剛經疏鈔》非常珍惜,隨時都把疏鈔背在身上。有一次,他背著這部《金剛經疏鈔》,到處雲遊,走到一座山腳下,覺得肚子有點餓,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在山腳下開一家飲食店,就進飲食店吃點心。

德山禪師坐下來後,沒有把背上的疏鈔放下來,老太太看客人背著行李,就對他說:『師父!你把行李放下,會比較輕鬆。』

德山禪師對老太太說:『這是我費了很多心血註解的《金剛經疏鈔》,我很珍惜它,就背在身上好了。』

老太太聽他說背上背的行李是《金剛經疏鈔》,就向德山禪師請教說:『師父!《金剛經》我也曾誦讀過,我想請教師父一個《金剛經》上的問題,假若您答得出來,我供養您點心,如果答不出來,點心不賣給您。』

德山禪師心想,自己將《金剛經》的全部義理都在疏鈔中註解出來了,一個老嫗的問題又有何困難,於是就很自豪的對老太太說:『你儘管問,我會給你滿意的答覆。』

老太太就問說:『《金剛經》上有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師父你現在進來吃點心,要點的是什麼心?』德山禪師一時答不出來,自知理虧,吃不到老太太供養的點心了,立即抱著慚愧的心離開老太太的飲食店。

德山禪師為探究三心未了的問題、便到處去參訪善知識。有一天,他走到龍潭禪師那兒參訪,龍潭禪師知道德山禪師被一個佛法問題所困擾,為幫助他突破疑情,就與德山禪師同參《金剛經》的法要。

有一天晚上,德山禪師從龍潭禪師的寮房走出來,外面天色很暗,龍潭禪師點了一支蠟燭,拿給德山禪師,當德山禪師將蠟燭接過手時,龍潭禪師故意的把蠟燭火吹熄,就在燭火一明一滅的當下,德山禪師突破了他對佛法的疑情困擾,參透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未了問題,三心已了,當下掌握到一顆不落時空的真心。

德山禪師過去註解《金剛經疏鈔》時,是以妄想心向外尋找道理,只在知解上做學問,老太太提出的問題,使德山發覺到自己並未掌握到金剛的般若智慧,為了要尋找人幫助自己突破未了的疑情,他抱著虛心到處參訪善知識,終於遇到一個幫助他突破佛法疑情的外護善知識。

龍潭禪師以同行參學的立場,發心為德山禪師的參學做外護,經由龍潭禪師的權巧示導,德山禪師就在這一盞燈光,一亮一滅當下,截斷了自己過去向外覓取知解的妄想心,當下迴光照見無為的真心,出離了妄想心的執情,放下了一切語言文字上的知解,直探真心的智慧能源,見到來自語言道斷、心行處滅的無為智慧之光。

從這個公案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古德參學的虛心,當他發現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馬上就收斂起自傲的心態,拿出虛心去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

每一個修行人都有自己行持上的盲點,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修行人若要擁有自己行持修養上的外護善知識,一定要以謙虛心去接受周遭同行善友的批評,乃至待人處事的建議,才有機會出離自己修持上的盲點。

假如一個修行人一直都是抱著一顆我慢心,將同行善友的善意建議否決掉,或認為同行善友的建議是在指使我,就無法平衡自己的我慢心念,就無法去接納同行善友的外護關懷,因為這一顆不肯屈服別人意見的我慢心,會使自己產生排拒善友的外護,會令自己起無明看不到自己立場上的盲點,因此錯失了很多應該要去掌握的修持上乃至人事應對上的好因緣。



建立內護善知識的力量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座大鐘,這座大鐘不時向我們發出很響亮的鐘聲、這一座大鐘如果是傳送「慈悲喜捨」的鐘聲,就能幫助我們建立自心中的自我內護因緣。

根據一項醫學報告,若讓一個演員扮演樂觀、奮鬥、積極求生的角色,演員的身心也會跟著劇情起相應的變化,使內心產生祥和、安寧的狀態;反之,若扮演消極、悲觀、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角色時,他的生理器官五臟六腑,也會跟著劇情產生退化的現象。

因此心靈深處的這一座大鐘,如果天天傳送是「貪瞋痴慢」的鐘聲,必定會破壞我們自心中的自我內護的因緣;反之,這座大鐘若經常傳送「慈悲喜捨」的鐘聲的話,必定會幫助我們建立自心中的自我內護因緣。

有兩戶人家,張家的家庭經常吵吵鬧鬧,李家的家庭則和和氣氣。有一天,張家家長請教李家家長:『老李!你們家人從不爭吵,每日都很融洽,您到底有什麼秘訣能讓家人這麼和氣相處呢?請指教一下吧!』

李家家長說:『沒什麼秘訣了,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所以會吵架;我們家個個都是壞人,所以不會吵架。』

張家家長說:『別開玩笑了,那有這一回事。』

李家家長說:『你聽不懂我的意思,我打個譬喻來說:有人打破花瓶,你們家人對這件事的反應,大家都會認為花瓶會被打破,是錯在別人的身上,不是自己的錯,所以就去指責別人粗心大意,被指責的人也不認錯,認為是別人將花瓶亂擺,誰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是好人,沒人要認錯,自然就爭執不休。我們家碰上這種事情,一個個都怕傷害別人,寧可承認自己壞,也不願去指責對方,所以打破花瓶的人,馬上就會向人道歉,受道歉的人也會向對方表示自責,怪自己不該將花瓶亂放。我們家因為人人都肯承認自己錯、人人都肯承認自己壞,不推卸責任,所以家人自然就能夠和諧相處。』

一個人的生活修養,要表現出像故事中李家家長所說的那一份「你好我壞」的生活涵養,自心中必定要有「慈悲喜捨」的內護善知識來幫助我們建設這份涵養,其他的生活觀照,也免不了都要仰賴「慈悲喜捨」的內護善知識,來幫助我們開發內護因緣。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儘管生活方式各不相同,開創幸福前程都是人人共通的心願,可是有很多人都被拒絕在幸福的門外,這種情形,都是因為掌握不住自心中的自我內護因緣,才背離了幸福之路。真正使我們生命得到安樂的,並不是外在的事物,因為外在的事物是不安定的,人的虛榮心在食衣住行的需求上,會隨著事物的推陳出新,不斷攀緣,無有止境,使我們的身心為追求外在的事物,永遠陷在動盪不安的欲望中。

快樂的種子是很難在動盪不安的心田中落地生根,追求外在的無常事物,當然也是得不到快樂的果實,所以藕益大師提示我們作修行要以「觀心為要」,觀照我們這顆拼命想要去追求外在事物的心,設法讓它安靜下來。

「慈悲喜捨」是佛法提供給我們照顧自心的內護善知識,我們的修行,能夠將自心中的內護善知識的力量發揮出來,自然就掌握得住自我內護的因緣,在生活上享受到「萬事靜觀皆自得」的喜悅。



結語

每一個人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有時段性的需求和最關切的問題。比如:兒童時期,心中最關切的是遊戲的玩具;求學時期,心中最關切的是學業成績;創業時期,心中最關切的是事業的成功;成家時期,心中最關切的是家庭的幸福;晚年時期,心中最關切的是身體的健康。

師父出家的修行,也歷經了幾個時段性的需求和最關切的事,目前師父最關切的是為普門學苑建寺的經濟困境尋覓外護,多一個關心就多一份力量,但願仰仗觀音慈光的攝受,大家都能夠發心來為普門做外護,將普門建寺的經濟困境,傳播給您周遭的親友知道,幫助師父建立普門的外護因緣,開發普門建設經濟的外護力量,使師父為普門建設護法的願行早日完成。

最後祝福大家在觀音慈光的加被下,生活吉祥,萬事如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印法師文集的沙龍
4會員
61內容數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沒有人會永遠的一帆風順,挫折人人都會遇到,若不曾經歷過磨難的洗禮,智慧及歷鍊不足,就不容易在失敗中發現自己的盲點和缺失,難成大器。此外,順境和逆境皆在一念之間,逆境時的血汗眼淚,是茁壯人生養分。」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沒有人會永遠的一帆風順,挫折人人都會遇到,若不曾經歷過磨難的洗禮,智慧及歷鍊不足,就不容易在失敗中發現自己的盲點和缺失,難成大器。此外,順境和逆境皆在一念之間,逆境時的血汗眼淚,是茁壯人生養分。」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識乾淨了,較不會召感干擾。」   人生的考驗真的無所不在,處處都有。在銷過去世修偏的業力(外道願)和魔性期間,我會特別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還有生活中的事,若有異常,就會將之記錄下來。   今年初做了一個夢,夢見佛菩薩形象的比丘,我與一位男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識乾淨了,較不會召感干擾。」   人生的考驗真的無所不在,處處都有。在銷過去世修偏的業力(外道願)和魔性期間,我會特別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還有生活中的事,若有異常,就會將之記錄下來。   今年初做了一個夢,夢見佛菩薩形象的比丘,我與一位男
Thumbnail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Thumbnail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Thumbnail
平日我們大家都有自勉做一個好人的觀念,但是因為有很多積非成是的知見,往往會影響我們實踐做好人的準則,這一些錯誤的知見,都是因為心性受貪瞋痴念所污染,才會以錯誤的理念作為待人接物的處世觀念。 比如︰有人認為只要我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要信奉什麼宗教。這種觀念似是而非,這是被「愚痴」的思想所蒙蔽。其實「心
Thumbnail
平日我們大家都有自勉做一個好人的觀念,但是因為有很多積非成是的知見,往往會影響我們實踐做好人的準則,這一些錯誤的知見,都是因為心性受貪瞋痴念所污染,才會以錯誤的理念作為待人接物的處世觀念。 比如︰有人認為只要我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要信奉什麼宗教。這種觀念似是而非,這是被「愚痴」的思想所蒙蔽。其實「心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的善惡緣,除了過去世的造作外,這世的心性好壞和是否用心修行,更是重要的。」   「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的善惡緣,除了過去世的造作外,這世的心性好壞和是否用心修行,更是重要的。」   「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這一兩年開始誦外道願以來,真是百感交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今還有一個阿修羅道效忠效勞還沒完成(我知道我唸得很慢)。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這一兩年開始誦外道願以來,真是百感交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今還有一個阿修羅道效忠效勞還沒完成(我知道我唸得很慢)。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來磨(考)你的人,要懂得轉念,要用感恩的心快樂地做,如此這般,考試方能通過,爾後堅持以相同方式處事,心性就能提升。」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來磨(考)你的人,要懂得轉念,要用感恩的心快樂地做,如此這般,考試方能通過,爾後堅持以相同方式處事,心性就能提升。」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修行,係修心,因心是千變萬化的,故,要內斂,不外攀。」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凡夫心隨境轉,認妄為真,心生煩惱,煩惱為苦,餘生中迷失在念頭苦海直到死去。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修行,係修心,因心是千變萬化的,故,要內斂,不外攀。」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凡夫心隨境轉,認妄為真,心生煩惱,煩惱為苦,餘生中迷失在念頭苦海直到死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