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物想想‖那些得道的人生活在哪呢?-《空谷幽蘭》讀後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書描述作者走訪中國名山大川,拜訪許多當代隱士。而這一切都是從這個疑問開始的:「現代的中國是否還有隱士呢?」在經歷文化大革命對宗教的摧殘,為了修道而隱居的人是否仍然存在?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但也不禁令人懷疑,真有心要隱居的人是能夠找得著的嗎?

  在作者與友人的努力之下,還真找著了不少在終南山、華山等地離群索居的人們,他們有些信佛、有些求道,在山上的小茅篷裡種菜採集,孤身一人不似古代著名隱士陶淵明般閒情雅致,過著苦哈哈的日子一心只為修行。凡夫俗子的人生目標是功成名就、成家立業,和尚道士的目標緯度跨越此生,期盼能修練得道,終能長生不死亦或是開悟涅槃。

  與此對照,我想起去年讀的另一本書《森林裡的陌生人》,主角是一名獨自在山林裡生活二十七年的美國人克里斯奈特,對奈特而言,隱居這件事本身就是目標,他是為了逃離現代生活而這麼做的。即便需要靠偷竊來取得生活必需品,即使森林裡的寒冬是如此嚴酷,奈特選擇過這樣困苦但心靈自由的生活。我十分好奇,若將奈特與在終南山的隱士們相比,誰更活在當下呢?

我的欲念消失了。我沒有任何渴望,甚至沒有名字。用浪漫的話語來說,我完全自由了。 -克里斯奈特(Christopher Knight)

  而在《空谷幽蘭》一書中許多隱士都提到,若想認真修行,孤身隱居是必要的。獨自一人處理生活大小事,也正面迎戰孤獨與寂寞,將日常化繁為簡,人生在世如此單純。我忍不住想,入世難道不比出世困難嗎?每天一覺醒來眼睛睜開,食衣住行都得與人打交道,必須妥善處理與人的關係。當然,也極有可能為此忙得不可開交,而逃避了與自己的關係,也就失去了修行的可能。

  然而我是這麼相信的,我們如何看待他人,也都是自身意念的投射。因此能夠坦然面對他人,亦就是誠實面對自己。話說回來,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我對佛教的粗淺認識,修行是為了開悟,開悟是想起了自己是誰,回到與自然合一的狀態。道教亦法自然,長生不死是否也是回到了源頭呢?在達到這些目標之前得先達到身心平靜的狀態。以此回推,生活在山林裡能夠在環境上容易與自然連結,感到平靜也許較生活在都市中容易吧。

  古人云:「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那些真正得道的行者究竟生活在哪裡呢?在都市中必須不被五光十色所迷惑,不被慾望蒙蔽。有時候好想為自己的腦袋以及生活的空間按下重置鍵,一片空白帶給人的會是恐懼還是安心呢?看著這些在山林裡隱居多年的隱士們,真想體會一回他們內心世界的經歷。

  空谷幽蘭指的是生長在深谷中的蘭花,比喻人品高潔、幽雅。這樣的人相處起來一定很舒服啊!近期十分毛躁的我,心生嚮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奇女子的吶喊山谷
8會員
35內容數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位於中國陝西省的中南山區,成為道教隱士居住地已超過兩千年。這些隱士出於各種原因尋求遠離社會的避難所,包括追求靈修、思索世界,或對政府不滿。儘管他們與世隔絕,卻發現了更深層次且更充實的生活。隱士在歷史上出現在不同文化中,例如基督教的沙漠聖母和印度教的哲學家,凸顯獨處對自我探索和轉變的重要性。 探
Thumbnail
位於中國陝西省的中南山區,成為道教隱士居住地已超過兩千年。這些隱士出於各種原因尋求遠離社會的避難所,包括追求靈修、思索世界,或對政府不滿。儘管他們與世隔絕,卻發現了更深層次且更充實的生活。隱士在歷史上出現在不同文化中,例如基督教的沙漠聖母和印度教的哲學家,凸顯獨處對自我探索和轉變的重要性。 探
Thumbnail
在印度的哲學裏,隱士般的孤獨生活是成熟階段的人所應該選擇的生活。在「奧義書」這部印度經典中就明白地規定,每一個男人,在到達一定的人生階段之後,就應該拋棄家庭和財物,遁隱到森林去。 現代物質文明生活發展到極致之後,梭羅的影響力正在擴大中:「我到森林去,是因為我希望過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
Thumbnail
在印度的哲學裏,隱士般的孤獨生活是成熟階段的人所應該選擇的生活。在「奧義書」這部印度經典中就明白地規定,每一個男人,在到達一定的人生階段之後,就應該拋棄家庭和財物,遁隱到森林去。 現代物質文明生活發展到極致之後,梭羅的影響力正在擴大中:「我到森林去,是因為我希望過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
Thumbnail
人生的本質是孤獨。 逃避孤獨與追求孤獨的矛盾貫穿一生。 逃避孤獨是該矛盾的主要 (或宰制) 一方, 追求孤獨則是其次要一方。 人在逃避孤獨、遁入人群時成為朋友、詩人、情人、愛人; 在追求孤獨、深入自我時成為哲學家、隱遁者、獨行客。 以下分別為舊日逃避孤獨與追求孤獨時所寫。
Thumbnail
人生的本質是孤獨。 逃避孤獨與追求孤獨的矛盾貫穿一生。 逃避孤獨是該矛盾的主要 (或宰制) 一方, 追求孤獨則是其次要一方。 人在逃避孤獨、遁入人群時成為朋友、詩人、情人、愛人; 在追求孤獨、深入自我時成為哲學家、隱遁者、獨行客。 以下分別為舊日逃避孤獨與追求孤獨時所寫。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繁榮鬧市,人近個心不接近。人常在笑,誰又笑得真? 隱居山林只因亂世荒謬事不易接受。 樂趣多只因世上沒有桃花源,心意更新變化,小蝸居名叫「初心」。 朋友,生命總要面對曲終人散,重點在於何去何從?
Thumbnail
繁榮鬧市,人近個心不接近。人常在笑,誰又笑得真? 隱居山林只因亂世荒謬事不易接受。 樂趣多只因世上沒有桃花源,心意更新變化,小蝸居名叫「初心」。 朋友,生命總要面對曲終人散,重點在於何去何從?
Thumbnail
 有一個幽默作家曾說過:「一個懷抱救國救民的熱血青年,常常在一個下雨的日子裏就不知該如何是好!」   人很難擺脫周圍情境對我們的影響,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或許只是聖人的理想,凡人如我,要超越環境對我們情緒高低的左右力量,恐怕不太容易。   常常覺得,我們之所以寂寞,常常是因為我們跑到人堆裏
Thumbnail
 有一個幽默作家曾說過:「一個懷抱救國救民的熱血青年,常常在一個下雨的日子裏就不知該如何是好!」   人很難擺脫周圍情境對我們的影響,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或許只是聖人的理想,凡人如我,要超越環境對我們情緒高低的左右力量,恐怕不太容易。   常常覺得,我們之所以寂寞,常常是因為我們跑到人堆裏
Thumbnail
近日在思索作文課中,如何讓孩子們體會中國字的樂趣?發現中國字的神奇,我用在各種偏旁字上,居然可以將「起承轉合」的思考模式說得通。這不但將思考層次拉出,也可體會中國字的奧妙與樂趣。至少這堂課不會那麼無聊…   「遠離城市在鄉間找的地方,種三分地,蓋一間透天厝!」這可能現今許多人總這麼想著、這樣說著…?
Thumbnail
近日在思索作文課中,如何讓孩子們體會中國字的樂趣?發現中國字的神奇,我用在各種偏旁字上,居然可以將「起承轉合」的思考模式說得通。這不但將思考層次拉出,也可體會中國字的奧妙與樂趣。至少這堂課不會那麼無聊…   「遠離城市在鄉間找的地方,種三分地,蓋一間透天厝!」這可能現今許多人總這麼想著、這樣說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