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孤獨的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印度的哲學裏,隱士般的孤獨生活是成熟階段的人所應該選擇的生活。在「奧義書」這部印度經典中就明白地規定,每一個男人,在到達一定的人生階段之後,就應該拋棄家庭和財物,遁隱到森林去。
現代物質文明生活發展到極致之後,梭羅的影響力正在擴大中:「我到森林去,是因為我希望過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要部分,看我是否可以學會它所教導的,而不要在我死的時候發現我沒有活過。」
因此梭羅曾這麼感慨:「我從來未有過像孤獨這樣好的良伴。」在拜倫的詩中也曾這麼寫:「在孤獨中,激起感情萬千,在孤獨中,我們最不孤單。」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在近代,所謂新時代思潮中,提倡每天至少靜坐一段時間,想達到的大概就是「孤獨」的境界,從而找回與天地相接,體會萬物一體的神性吧!
梭羅也這麼說:「若是一天裏有幾個時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間裏,完全忠實地面對自己,真是一大釋放,它們可以讓一天的其他時間變得活躍起來!」
看來我是很幸福的,每天有很多很長的時段的獨處,事實上這已經是我非常重要的精神糧食了!
孤獨是必要的,因為孤獨可以使生命恢復完整,可以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
正如果華滋華斯形容的:「我們躺臥在自己體內,成為一個活的魂,我們用一雙被和諧和歡愉的力量鎮懾的眼,洞透事事物物的內在生命。」
有一個幽默作家曾說過:「一個懷抱救國救民的熱血青年,常常在一個下雨的日子裏就不知該如何是好!」
人很難擺脫周圍情境對我們的影響,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或許只是聖人的理想,凡人如我,要超越環境對我們情緒高低的左右力量,恐怕不太容易。
常常覺得,我們之所以寂寞,常常是因為我們跑到人堆裏去了!
在台北近郊的山上眺望著擁擠不堪的都市,是不是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孤獨生活的地方?
孤獨與寂寞不同。
孤獨是物理狀態,寂寞是心理狀態;孤獨是分離的個體,寂寞是意識的孤島。
在孤獨中,才能與自我對唔。
在許多原住民的成年禮中,都有獨自一人在森林中渡過幾天的要求,童軍運動中,在晉級訓練中(升授銜羅浮),也有守靜的儀式(一個人點著營火在森林中渡過一晚)。
常常覺得,周遭多的是寂寞的人。
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說話,但是兩者都極為困難。
人總是難免寂寞的。
朋友、家庭,目標或事業或許都能豐盈我們的生活,但時時仍有欠缺的感覺在觸及著我們的生命,也不能確知是什麼,只曉得心裏常常在默默追尋著,而我知道,這將永遠也找不到盡頭。
高中時,下課會一個人到植物園東逛逛西晃晃,然後坐在荷花池前看書,天色漸漸晚了,才沿著紅磚道走回家。總是不拉上夾克的拉鏈,讓風吹著,擺盪著,邊走邊踢著落葉或用大盤帽去捕捉正飄下的葉子。路過剛剛落成的中正紀念堂,會特地繞進去,走在長長的瞻仰大道上,四周空曠,視野遼闊,假想自己是渡過易水的俠客。
大學時,常常一個人騎車到學校後面的隄防邊,遠眺大肚山及看天上的浮雲。
記得那時候在筆記本扉真上寫著:「我是孤鷹,天空廣大,我獨自飛翔。願自己不諂媚這個世界,卻有勇敢而關懷的信念。」四十年過去了,我發現,非常不容易。
在各個不同民族的神話傳統中,也一直有英雄三部曲:英雄在群體中成長,然後離開獨自冒險,然後再返回故鄉,換句話說,人的一生或許就在反覆如此的循環-孤獨、找伴、融入族群、建立家庭、要求獨處、隔離自己、孤獨、找伴…裡不斷地歷練與成長。」
人生中總有某些時刻自己覺得別人都不了解自己,自己與整個世界都格格不入,只想自己靜一靜,希望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不過,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從生物演化過程來看,人自古以來必須在群體中才能生存。
追求自己存在意義的人類必須透過獨處,來面對永恆,這個世界與無盡時間的永恆,在這永恆面前,體認到自我,一個恐懼獨處的人也是在逃避面對他的自我。可是很矛盾的,真實的生命意義卻又必須在人群中實踐,因此合群也是必須的,一個不想跟其他人往來,不想跟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任何關係的人,他的存在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沒有人規定你非得從事什麼工作不可,不再有限制,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無限可能的成功與卓越,在這個時代父母師長不斷地告訴你「沒問題的,你一定可以的!」 是的,已經沒有一個必須打倒的權威,沒有了敵人,外在的威迫轉變成自我剝削的強迫症,我們努力工作已不再是為了生存的必
健康就是未來,這或許也是空氣汙染成了很多縣市競選主要訴求的原因。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證實,這也是大家愈來愈害怕的原因,尤其周邊親朋好友不時就傳出罹患肺腺癌,偏偏這些人都是沒有吸菸的人。(抽菸會得到的癌症是肺支氣管癌)。 每年台灣都有將近一萬人因為肺癌而過逝。 每年
關於夢想這件事情,有一個最近發生的有趣小八卦,在講之前,先猜猜看以下兩句著名的話出自那一本書?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不管你是誰,也不論那是什麼,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因為渴望是源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世間的任務。」 這兩句勵志金句二十
我們如何為生命做註記呢? 回顧過往,很多當年似乎是巨大到難以承受的事,現在卻渺無痕跡,而許多小小的善意與話語,卻會在腦海中不斷盤旋。人能擁有什麼呢?大概只有付出去的東西才能留存在世間吧?面對生活,要用整個生命的強度與熱度去擁抱吧?記憶是取決於強度,而非長度! 有部電影有這樣的對白,男主角說:「剛才在
我很喜歡杜甫的這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喜歡的原因是我相信「浸染」的威力,不管是如詩所隱喻的德行,還是不管好壞,整個時代的變遷,也是在一天一天之中,人們不知不覺裡,就完全不一樣了。 人類很容易適應環境,同時人的思考往往也是線性的,當昨天是如此,今天還好,
人人習於在網路上搜尋的時代,還有需要紙版書的存在嗎? 我覺得需要,因為紙版書與網路資訊,其實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發揮不同功能,彼此不是互相取代有我無你的關係。 曾經在主持的電視節目中,訪問國家電影資料館的館長,知道他們正努力地把已酸化腐蝕的老電影轉成數位影像,這訊息其實人人都知道,並不稀奇,令我驚訝的
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沒有人規定你非得從事什麼工作不可,不再有限制,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無限可能的成功與卓越,在這個時代父母師長不斷地告訴你「沒問題的,你一定可以的!」 是的,已經沒有一個必須打倒的權威,沒有了敵人,外在的威迫轉變成自我剝削的強迫症,我們努力工作已不再是為了生存的必
健康就是未來,這或許也是空氣汙染成了很多縣市競選主要訴求的原因。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證實,這也是大家愈來愈害怕的原因,尤其周邊親朋好友不時就傳出罹患肺腺癌,偏偏這些人都是沒有吸菸的人。(抽菸會得到的癌症是肺支氣管癌)。 每年台灣都有將近一萬人因為肺癌而過逝。 每年
關於夢想這件事情,有一個最近發生的有趣小八卦,在講之前,先猜猜看以下兩句著名的話出自那一本書?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不管你是誰,也不論那是什麼,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因為渴望是源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世間的任務。」 這兩句勵志金句二十
我們如何為生命做註記呢? 回顧過往,很多當年似乎是巨大到難以承受的事,現在卻渺無痕跡,而許多小小的善意與話語,卻會在腦海中不斷盤旋。人能擁有什麼呢?大概只有付出去的東西才能留存在世間吧?面對生活,要用整個生命的強度與熱度去擁抱吧?記憶是取決於強度,而非長度! 有部電影有這樣的對白,男主角說:「剛才在
我很喜歡杜甫的這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喜歡的原因是我相信「浸染」的威力,不管是如詩所隱喻的德行,還是不管好壞,整個時代的變遷,也是在一天一天之中,人們不知不覺裡,就完全不一樣了。 人類很容易適應環境,同時人的思考往往也是線性的,當昨天是如此,今天還好,
人人習於在網路上搜尋的時代,還有需要紙版書的存在嗎? 我覺得需要,因為紙版書與網路資訊,其實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發揮不同功能,彼此不是互相取代有我無你的關係。 曾經在主持的電視節目中,訪問國家電影資料館的館長,知道他們正努力地把已酸化腐蝕的老電影轉成數位影像,這訊息其實人人都知道,並不稀奇,令我驚訝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