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大數據智慧—天干地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也曾經跟著一起使用的中國古智慧。
【天干地支怎麼來的】
在古代的時候,曾經使用過六種曆法,分別是: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和魯曆。現在常用的陰曆或是說農民曆,是其中夏曆的版本。夏曆使用天干、地支來編排年號和日期。對於天干地支怎麼來的,有三種流傳說法:
一種是主張天干地支在公元前2697年的時候,由炎黃子孫的始祖黃帝,在建立國家時,命令大撓氏探測天地、研究五行,所以創立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因此黃帝建國的那一年就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另一種說法則是在黃帝的時代,因為有蚩尤的威脅、危害,讓黃帝很是煩惱百姓因此受苦,所以跟蚩尤大戰於逐鹿,這是一場在歷史上最早、最有名的大戰,死傷遍野、血流成河,因為死傷實在非常非常的慘重,這條血匯聚的河竟然流不停。所以黃帝便齋戒沐浴、築壇祭天,結果上天降下來「十干」、「十二支」,黃帝將十干排成圓形,十二支排成方形,對應天圓地方,終於這條滿是鮮血的河流,慢慢的凝固了下來。
這個故事裡的天干地支,都是天上神仙將士下凡的,而天干地支這些神將,也出現在《西遊記》裡過,唐僧取經的豪華護衛隊中,就有六丁、六甲的天庭神仙。這個天干地支來源的說法,是比較充滿了傳奇故事的色彩。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中國的上古奇書「山海經」,說是黃帝有兩個老婆,一位是義和,是太陽之神,生了十個兒子,就是十天干;另一位是常義,她是月神,為黃帝生了十二個兒子,就是十二地支,天干、地支其實都是黃帝的孩子。在神話傳說裡,天干地支的發明,跟黃帝都有著無法抹滅的關係。
不過比較科學的解釋,在古代有一段時間是實施「十月曆」來當作是一年的,也就是說,當時是把一年分成十個月的,而人們就以甲乙丙丁十天干來計算、紀錄年的時間。同時也沒有什麼天上下來的神仙,之所以會用甲乙丙丁這些文字做符號代表,大概也就是從生活裡,就地取材。因為從考古出土的甲骨文來看,「甲」這個字,就是一塊烏龜殼;「乙」這個字,就像是一根繩子;「丙」字呢~像是一把鋤頭;至於「丁」字,像是釘子的頭;「戊」字看起來像是刀或是斧頭;「己」字則又像是繩子了;「庚」字是一個倒過來放的桶子;「辛」字像是小刀,或是那種比較小把的劍;「壬」字是一個工具;「癸」字則看起來像是更複雜的工具。
在上海工作的那幾年,有一次有機會到河南省去出差,當時的老闆特地在工作結束後,帶我們去走了一趟位於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殷墟是經過考古發掘、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經有3,300年的歷史。那次去河南的出差,讓我有機會親眼看到,這些幾千年前被刻在甲骨上的十天干,當下有一種穿越了時光的感覺,這些被挖掘出來的文物,很真實的具象了過去只是在紙張書本,或是網路上看到的資料,也讓我非常的讚嘆古人的智慧。
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後來黃帝的部落和九黎部落合併,因為九黎部落是以漁獵為生,所以他們沒有像黃帝的部落一樣,豎起十根柱子來觀察太陽,他們是觀察月亮,出海的潮汐跟月亮有關,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已經有感覺發現了,所以九黎部落他們紀錄發現了,月亮每年會盈缺12次,然後每一次的月圓、月缺,大概是30天,於是發明了十二地支。
而十二地支的取名,其實也很隨興,就是從生活的周遭去觀察取材。像是十二地支第一個是「子」,就是像小孩子的圖像,「丑」看起來像是二個人扭纏在一起;「寅」則像是一支弓箭;「卯」本身看起來就像是兩扇門,等等類似這樣的取材。
十天干跟太陽出沒有關,十二地支則是跟月亮的圓缺有關,天干是十進位,比較容易直觀計算、使用;地支則是十二進位,在記錄時辰和月份方面,比較有精確。古代的曆法上,天干、地支的配合使用,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從「甲」開始,地支由「子」開始,這樣一共可以有60個組合,這就是「六十甲子」。
推測在遠古時代,十天干的太陽曆和十二地支的月亮太陰曆,應該是交替使用的。這個還有我們常聽說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套干支紀日的方法,在商代以前已經在運用了,而且這套干支紀日法,應該是現今歷史上,被使用最久的紀日法,從「春秋」這部古代歷史典籍中,有關於日蝕的紀錄來推測,應該是從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開始,一直到今天還仍然在使用中。
當然曆法在長時間的應用後,都有因為不夠精準而多次改進,現在我們普遍使用的外國曆法,標準的名稱是「格里高利曆」,但跟我們傳統上使用的四時、八節干支曆法,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以地球繞著太陽運轉的方位來確定的。
干支曆法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穩定的曆法,所以在歷史史實上的重大事件,普遍使用干支紀年來表示,像是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庚子之亂、辛亥革命等等這些歷史事件。而且這套古人創立的干支曆法,不僅僅是做時間紀錄而已,他還有當下時空變化的紀錄。怎麼說呢?
因為干支曆法是根據太陽、月亮、星辰在天空的位置變化來制定的,所以只要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某一天的年月日四個干支,就可以推論到那一天的星象和節氣情況,當然這之後更延伸出命理術數的各種演算應用。
【天干地支在命理術數上的基礎應用】
命理術數在天干地支上,有陰陽性質的分類:
天干中屬於「陽」的是:甲、丙、戊、庚、壬;代表有旺盛、強壯、生長的性質含義。
屬於「陰」的是:乙、丁、己、辛、癸;代表有萎縮、衰退、消減的性質意思。
十二地支屬於「陽」的是:子、寅、辰、午、申、戍;
屬於「陰」的是:丑、卯、已、未、酉、亥。
另外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分別是:
「甲」、「乙」屬木,然後我們前面說「甲」的陰陽屬性是「陽」,
所以「甲」還是陽木,依據這樣的邏輯推算,「乙」就是陰木;
五行屬火的天干是「丙」、「丁」;
五行屬土的天干是「戊」、「己」;
金是「庚」、「辛」;水是「壬」、「癸」。
地支的五行是:「寅」、「卯」屬木,
同樣的,在陰陽屬性上再詳細區分的話,「寅」爲陽木,「卯」爲陰木;
「已」、「午」屬火;「申」、「酉」屬金;
「子」、「亥」屬水;「丑」、「辰」、「戍」、「未」屬土
這些屬性的分類及代表的生剋,就是術數推算中符號意義的應用,包含在神明的籤詩裡,也都有派上用場的地方。
天干地支是遠古祖先用來記錄天地運行變化的一種符號,是古人為記錄時間,及大環境變化過程,而創造的一套符號系統。而將干支應用到占卜預測,是來自於「天人合一」的觀念。從遠古時代開始,我們就認為這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老天決定的,「老天爺」是人類的最高決策者。所以天上的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當然就有很大的關聯,再加上這些作為觀察座標的日月星辰,過了上百萬年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還是很有週期及規律的運行,因此如果人的生存、生活是照這樣的規律,是符合「天道」的,這個觀念想法,就算以現代的標準來看,也沒有違背科學。
至於天干地支後來變的神神秘秘,是因為春秋時代開始,陰陽師的興盛,作為日期、時間紀錄使用的天干地支,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訊息、代表意義,像是天干地支有陰陽之分,也各自有五行的屬性,這些訊息的象徵代表組合起來,可以做命理術數上刑沖剋害的關係解釋,對於不懂得這些基礎原理的人,再加上過分迷信的以訛傳訛,很容易就讓大家誤會,覺得天干地支是什麼神秘力量,其實,我覺得它比較像是古人研究出來的大數據智慧,透過整套符號系統及演算推論方法,試圖找出很多有形、無形,或是天地之間、人生的解答。
【古人的大數據智慧】
古人的世界萬物觀點—「五行」;時間空間記錄符號—「天干地支」,這麼大工程,花非常久的時間,科技應該還不昌明的古人是怎麼做到的?之後還建立整套的命理、術數,像是易經、紫微斗數等等這些?
這都回到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天人合一」的觀念,我們生於、長於天地之間,地球上的氣候、環境,各種物質,甚至是其他生物,都有彼此依存的關係及影響,我們都是一體的。而透過這些整理歸納出來的命理、術數系統,一方面是要應用來預測未來的環境情況變化,另一個方面是推測環境對生命個體的影響,讓個體能有應對變化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趨吉避凶」,這都是為了求生存激發出來的古智慧。即便是現在科技昌明的世代,我們也還是透過各種科技在做這些事情,從氣象預報,到試圖想要做地震預測等等。
《Podcast線上收聽🎧》
《自選Podcast平台收聽🎧》
參考資料:
簡書 天干地支的起源,也許沒有那麼神秘https://www.jianshu.com/p/f492bad28a17
考考你的知識深度:為什麼不是12「天干」和10「地支」?https://kknews.cc/history/xngol4r.html
天干地支在遠古時代最初是幹什麼用的?https://kknews.cc/astrology/mbk9qpz.html
揭開天干地支的祕密,它們不只是用來記載時間的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255878?lang=b5
十二天干地支與五行精髓全部在此! https://kknews.cc/zh-tw/astrology/j4pje46.html
維基百科。干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2%E6%94%AF
黄帝战蚩尤 (神话历史故事)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B8%9D%E6%88%98%E8%9A%A9%E5%B0%A4/279551
中國文字博物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96%87%E5%AD%97%E5%8D%9A%E7%89%A9%E9%A4%A8
Podcast X方格子的聲音和文字創作。 是命理還是歪理,讓我們來好好梳理!塔羅占卜X希臘神話生命數字X DISC識人溝通,外加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神明的小紙條籤詩故事分享。生命歷程有很多探索,占卜預測是降低風險,提供抉擇的參考,不是預判自己的人生結果。讓我們透過中外的論命占卜古智慧,探索自己今生今世的好命和好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有些命理門派認為,大運一柱10年,前5年走天干的運,後5年走地支的運。流年也是如此,上半年看天干,下半年看地支。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 天干代表天象之氣,地支代表地象之氣。從理論上來說,沒有道理認為天象之氣走半年後由地象之氣接替。實際上,天地之氣是同時作用的,各自有其興衰的時間和過程。 根據實際批
Thumbnail
伏羲氏-人面蛇身 神農氏-牛首人身、透明的身體 人類文化的起源難道是外星文明?… 人類是如何走出天然洞穴? 又是如何拉開與動物的生活距離呢?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三皇],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將人類,從蠻荒帶進了文明世界…
Thumbnail
八卦記憶法是中國古代用來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通常和《易經》中的八卦符號相關聯。其中,比如八卦符號之一的“乾”代表的是天,其符號是“☰”,即三條連續的實線,這在記憶法中被稱為“乾三連”。 八卦的基本概念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套符號系統,包含八個基本卦象,每個卦象由三條線組成,這些線可以是實線(陽)或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看到一段古裝戲,劇中某人一本正經地記錄下『庚酉日』發生了甚麼事…嗯,這可是個大錯誤,大家都知道十天干搭配十二地支會出現六十個組合叫做六十甲子,而『庚酉』這組合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六十甲子中的,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跟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以陽陰陽陰陽陰的順
天上的星就是地上的人 想到觀測星空,除了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12個星座,北極星等,記憶裡學的天文知識多是西方的知識,偶然發現西西的這本小說「欽天監」,是關於中國天文曆法的歷史小說,不同角度看天文知識,內容豐富並引用天象、曆法、歷史事件的等史料片段增加現實感。
Thumbnail
從地球觀測星體,看到星體在黃道位置的改變稱為日纏。而地球自轉造成日夜時間的變化則稱為月建。星體沿著黃道以逆時針方向運行代表日纏是天道左旋,地球沿著赤道順時針方向自轉則代表月建是地道右旋。本來日纏和月建在曆法上是兩個相對的系統,但用地支六合可以將這兩個系統結合起來。
一般來說,地支的分佈比較容易理解,因為12地支12個月、太陽走過黃道12個宮位、月亮約莫盈虧12次、木星週期約莫12年,這個是很顯然可以比較出來的,但天干是「10」個,這就造成其實天文上乍看沒有甚麼依據。而這篇文章,就是紀錄一些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有些命理門派認為,大運一柱10年,前5年走天干的運,後5年走地支的運。流年也是如此,上半年看天干,下半年看地支。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 天干代表天象之氣,地支代表地象之氣。從理論上來說,沒有道理認為天象之氣走半年後由地象之氣接替。實際上,天地之氣是同時作用的,各自有其興衰的時間和過程。 根據實際批
Thumbnail
伏羲氏-人面蛇身 神農氏-牛首人身、透明的身體 人類文化的起源難道是外星文明?… 人類是如何走出天然洞穴? 又是如何拉開與動物的生活距離呢?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三皇],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將人類,從蠻荒帶進了文明世界…
Thumbnail
八卦記憶法是中國古代用來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通常和《易經》中的八卦符號相關聯。其中,比如八卦符號之一的“乾”代表的是天,其符號是“☰”,即三條連續的實線,這在記憶法中被稱為“乾三連”。 八卦的基本概念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套符號系統,包含八個基本卦象,每個卦象由三條線組成,這些線可以是實線(陽)或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看到一段古裝戲,劇中某人一本正經地記錄下『庚酉日』發生了甚麼事…嗯,這可是個大錯誤,大家都知道十天干搭配十二地支會出現六十個組合叫做六十甲子,而『庚酉』這組合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六十甲子中的,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跟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以陽陰陽陰陽陰的順
天上的星就是地上的人 想到觀測星空,除了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12個星座,北極星等,記憶裡學的天文知識多是西方的知識,偶然發現西西的這本小說「欽天監」,是關於中國天文曆法的歷史小說,不同角度看天文知識,內容豐富並引用天象、曆法、歷史事件的等史料片段增加現實感。
Thumbnail
從地球觀測星體,看到星體在黃道位置的改變稱為日纏。而地球自轉造成日夜時間的變化則稱為月建。星體沿著黃道以逆時針方向運行代表日纏是天道左旋,地球沿著赤道順時針方向自轉則代表月建是地道右旋。本來日纏和月建在曆法上是兩個相對的系統,但用地支六合可以將這兩個系統結合起來。
一般來說,地支的分佈比較容易理解,因為12地支12個月、太陽走過黃道12個宮位、月亮約莫盈虧12次、木星週期約莫12年,這個是很顯然可以比較出來的,但天干是「10」個,這就造成其實天文上乍看沒有甚麼依據。而這篇文章,就是紀錄一些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