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第一次出國,去了香港(同場增映:《香港彈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十五歲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旅行」,不論是台灣或是國外,我很少想出門走走,除了女友邀約外,我甚少起念出發去到哪裡,就連每回公司的員工旅遊我都因為無法跟不是那麼親密的人一起出門,也沒有辦法負擔太昂貴的旅費,所以只參加過一次澎湖的員工旅行。
(現在想來也許當時透過員工旅遊去看見或被看見生活上的彼此,可能會扭轉一些我在群體的格格不入的情境也說不定。只不過學生時期的旅行,我都很不開心,後來也就排斥跟其他人一起旅行。)
認識兔兔不久,她就離開原來我們一起工作的公司,我沒熬過那個文案怎麼都寫不好每天都想逃、想哭的工作,沒多久就離職隨即找了另一個教科書出版社當編輯。編輯需要做一堆繁瑣的溝通事項,要去學校外拍,要找老師溝通,要準備教具⋯⋯我幹了一個月又不想幹了,整個人了無生氣,像洩了氣的皮球,每天在沙發上癱成一片;兔兔見我沒什麼氣息,有點存款的她還沒去找工作也閒得很,便問我:「一起去香港?」
我沒什麼存款,也沒有收入,還是擔憂著手上的錢夠不夠?我沒有護照,英文很破,但想著兔兔的英文夠好,又能找些兩人負擔起來不會太花費的旅店、交通方式,就賴著她讓她帶我出國見見世面。
那是2005年。沒有智慧型手機,出國如果要互相打電話,那電話的漫遊可是驚人的費率。那時的香港還是一個「講普通話沒有太多人會回應你」或是「要聽著帶著濃濃廣東話的普通話」的地方,要流利一點溝通需要說廣東話或是英文。
我寸步不離的待在兔兔身邊,害怕跟她一走散就迷失了方向,回不了原來的地方。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膽子這麼小,在那個全是中文的香港,會這麼害怕自己被拋棄在某個街角?為此我一路焦慮急躁地跟兔兔在香港的街頭爭執了數回,無數次在我回頭看不見她的時候,都會像身上被偷走了什麼而大聲嚷嚷了起來!
廣東話的發音和節奏特別大聲、特別快,從前跟一個香港來台的朋友說話時,我常會覺得她是不是什麼事都那麼著急?她母親是不是不知道自己說話快又急?常搞得我有點毛躁。
我在香港街頭把所有的不安,以超過身邊的音量吼向兔兔。那時我們都很年輕,也還不算很認識對方,我無法開口跟她說:「不要離我太遠。」她沒辦法明白我的焦慮不安,只需要待在我身邊就可以。那次的旅行,就在那樣每天一大吵、無數小吵中結束。
也許是第一次出國所以對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喜愛?也許是那是跟戀人一起去的地方,也是第一次離開台灣,所以對香港有了什麼特殊的記憶?也許是第一次感覺自己走進了電影場景的街頭,那些在腦中的電影畫面都立體了起來,我如何也無法說明為什麼後來我會跟其他人說:我還滿喜歡香港的。
兔兔熟門熟路帶著我走了許多街道:廟街、油麻地、彌敦道、太平山、蘭桂坊⋯⋯有時我以為我在更遠的其他國家,有時我抬頭看著那些「就算在那條街待上一下午」也沒有辦法看完整條街的樓、招牌,那街上好擠好擠,我沒感壓迫,只想一眼望完所有映入眼簾的畫面究竟有哪些細節沒被看見,貪心地想要全都收進腦海裡;我們在香港的HMV、百老匯電影中心,以及沿路買了許多許多的DVD、VCD,也想把那些東西全都搬回台灣。
那是一個數位相機還不盛行的年代,沒有手機拍照,也沒有太好的數位相機可以記憶什麼(若有,畫素很差)全憑著腦袋記憶和回想,那個我第一次出國的地方,很吵很擠,有點太快的香港。是那樣一個香港,打開了我對世界的想像,但我就是說不上來,為什麼我喜歡這個地方(明明就是一個怕擠、怕吵的人。)
第二次再出國,是2008,也是到香港,還多了澳門。那時已經與兔兔分開,回到高雄。那時父親剛過世,我和姊姊一起出國散心,跟著她的同學,重新更新了我的香港記憶。不曉得是不是經歷過那樣的死別,我的膽子變得比較大些,開始脫隊自己在香港的街頭走著,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因為有了前一次的旅行,第二次還稍微有記憶,也就敢走自己的路,之後才開啟了我自己的自由行。
回頭再看兩次到香港的文字和照片記錄:首次離境香港行香港的記憶更新。再憶起香港,香港已不再是當時的香港。
不知為何,在香港蘋果停刊的今日20210624,會想起第一次去香港的事。也許也想悼念那個曾經讓我眼界大開,快速、擁擠、吵雜的香港,新鮮、目不轉睛、有著電影裡最好的時光的香港!
《香港彈起》:一次在書展看到就很想買入手,一直到很後期才連同《台灣彈起》買入。
20210624。高雄。日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avatar
Shirley 梁雪莉
2021-07-12
裸職後,我一個香港女生獨自去了北京旅遊(二)從南鑼鼓巷地鐵站出來,就到了南鑼鼓巷和什剎海、煙袋斜街和鼓樓。
Thumbnail
avatar
Shirley 梁雪莉
2021-06-29
裸職後,我一個香港女生獨自去了北京旅遊(一)時間倒流到大概2016年,完成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全職工作後,我就到北京玩了一個星期左右,這是其中一篇遊記。幾年過去,沉澱了好些感覺之後,終於動筆了。
Thumbnail
avatar
Shirley 梁雪莉
2021-06-29
【海外工作】出國工作、留學前,你準備好孤獨一場了嗎 這幾天陸陸續續有粉絲問到關於出國工作前除了準備VISA、錢,心理上的準備還需要些什麼?我只想問一句話:「你們準備好學會孤獨了嗎?」 過去這不長不短的六年期間,我從來沒有因為「想家」而掉過眼淚,也大概一個月打個2~3通回家問候(別亂想,我家是很幸福美滿的家庭),可能是和從小父母比較開放式教育的關係,
Thumbnail
avatar
思荭(S編)
2019-12-07
【劇評】《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一天過去,一天開始    由公視製作的新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第一季共8集,每週會帶我們去拜訪一個台灣的傳統市場。跑遍台灣東南西北加外島,從蔬果、漁獲、藥材,從日常到節慶用品幾乎無所不包。
Thumbnail
avatar
蔡翔宇
2019-09-14
《不要與FED抗衡》市場出現了哪些訊號?讓美股一舉突破季線反壓?川普聯準會、政治與股市「股市和政治經濟,就像是相對的兩個半球,很明顯的,這兩個領域間具有各式各樣的依存關係。究竟是哪一邊影響哪一邊;是政治和經濟影響股市氣氛,還是金融市場的心理狀態影響了社會?馬丁茲威格的《擊敗黑色星期一的投資鬼才》,馬丁在第4章把「不要和Fed抗衡」作為章節標題剛好可以與2019年初的聯準會政策轉變連結
Thumbnail
avatar
JAFF
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