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阿婆是虔誠的信徒,從小我總看著她的背影,日日在家中自供的佛龕前細細擦拭、灑掃,然後在一塵不染的檯面兩側花瓶中,插入家中自種的野薑花,燃香默禱——那樣的畫面複沓得如同刻印,薑花的香氣總和沉香揉雜在一起,聞起來讓我安心和專注,是記憶中阿婆的味道。

也許是因為喜歡花草,我和妹妹的名字裡有「卉」,也是我最喜歡自己名字的部分。阿婆的花園是廣袤的沃土,埔里老家曬穀場周圍總是有每一季盛放的芬芳,各式各樣的花卉在阿婆的悉心照料之下,總能綻放出最豐美的姿態,她們不是名貴的品種,卻每一株都美得傲然。有時回家時驚艷於茶花、夜合、杜鵑、九重葛、鹿角蕨、扶桑花牆的健美,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更像是阿婆隨手施佈的魔法,追問栽種秘訣她總笑而不答。

自小台中家裡的門簷就是一叢夜來香花瀑,她們不同於玉蘭的香氣奔放,而是幽如星點一般暗香流動,對照野薑花清新宜人的洋溢感染,各有氣味上的層次和情感的記憶。後來埔里的桃子園改建民宿之後,女兒牆上匍匐攀附的金銀花瀑,則成了夜間飯後散步的雅緻氣韻,夜露之下潮濕地調和了檳榔花香,如影隨形、亦步亦趨,瀰漫至夢境。

因此我知道自己獨鍾白色調的花,野薑、七里香、茉莉、茶花、玫瑰、緬梔、金銀花⋯⋯尤其偏愛長年開落的木本科樹花,覺得她們展現的生命優雅而完整,彷彿隨著季節遞嬗,向我展現笑著活下去的勇氣。

阿婆走後,我也試著想擁有綠手指的能力,覺得過往總是對生活不顧細節、連雜草都可以種死的辣手摧花性格實在愧對阿婆給我的名字;所以一度從土開始研究起,由討喜的多肉植物入手練習。

搬回南方後,住所有一方小花圃,得以讓喜歡的植物們吸地氣給天養,除了可以入菜的九層塔、打拋、紫蘇、薄荷、迷迭香、薰衣草等香草植物之外,也在角落種下一株白玫瑰、一株金銀花,還有銀葉桉和蘋果桉(尤加利)。近來逢雨,日光瀲灩之際濕氣飽滿,小花圃的植物們日日吸水飽滿,生氣勃發。

金銀花尤其燦亮得恍若熱戀,香氣橫溢。
於是我終於也可以用自己親製的花器,為阿婆日日供花,和她共享日常的細緻寧靜。

可能這份傳遞到四方宇宙的祝福心意也同時照顧了自己,朋友們有所觸動,紛紛傳訊息詢問花器,這些共振的漣漪也讓我感到開心——多麽好啊,若能為自己、為思念的人供一枝花、一株草,生活,也有了美的溫潤和餘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卉君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學陶半年後開展協槓之路,在土中體悟人生奧義,也在每一次獨一無二的創作經驗中,累積了製陶的技藝與記憶。 這系列專題以製陶為主題,除了製作過程中的感受和相關備註知識之外,也延伸器皿與生活、創作與自我追尋等觀察與感受。部份文章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副刊。 #陶藝 #製陶 #土器 #生活器物 #工作哲學
張卉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5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2021/07/05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2021/06/22
細緻地體會每一天的滋味,每一個土塊的濕度,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心正,當是一切的基礎」,這便是製陶教我的首要之事。
Thumbnail
2021/06/22
細緻地體會每一天的滋味,每一個土塊的濕度,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心正,當是一切的基礎」,這便是製陶教我的首要之事。
Thumbnail
2021/06/22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2021/06/22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天色很清朗的夏夜,微風徐徐,一旁樹影隨之飄搖,映在我們的身上流動成完整的景。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天色很清朗的夏夜,微風徐徐,一旁樹影隨之飄搖,映在我們的身上流動成完整的景。
Thumbnail
愛水的奶奶 我奶奶愛美,加上受日式教育緣故,奶奶都會穿美美的,打扮整齊,點上小口紅,臉上也常帶有一抹淺淺的微笑,奶奶不只自己愛美,也愛小孫女美美的,她常買洋裝、裙子給我穿,所以對漂亮的衣服我是沒辦法逃過的,是奶奶愛美的種子,撒在了我身上,發了芽 ,生了根,老公常說怎么那麽愛買衣服啊?沒辦法,袓傳的呀
Thumbnail
愛水的奶奶 我奶奶愛美,加上受日式教育緣故,奶奶都會穿美美的,打扮整齊,點上小口紅,臉上也常帶有一抹淺淺的微笑,奶奶不只自己愛美,也愛小孫女美美的,她常買洋裝、裙子給我穿,所以對漂亮的衣服我是沒辦法逃過的,是奶奶愛美的種子,撒在了我身上,發了芽 ,生了根,老公常說怎么那麽愛買衣服啊?沒辦法,袓傳的呀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暖洋洋 為了盡量還原她說「溫柔(?)」的味道,我以柑橘加香草為基調,再添入微量丁香花苞。 補氣舒心 為了區隔香氣類型,以花香調與真正薰衣草嘗試調出「溫柔」(是有多執著),再添一點髯花杜鵑給一味溫柔站穩腳跟。 外婆突然來了一通line通話(唔,我還有外婆的line呢),說她搬家了,精油要幫她寄到新的地
Thumbnail
暖洋洋 為了盡量還原她說「溫柔(?)」的味道,我以柑橘加香草為基調,再添入微量丁香花苞。 補氣舒心 為了區隔香氣類型,以花香調與真正薰衣草嘗試調出「溫柔」(是有多執著),再添一點髯花杜鵑給一味溫柔站穩腳跟。 外婆突然來了一通line通話(唔,我還有外婆的line呢),說她搬家了,精油要幫她寄到新的地
Thumbnail
阿嬤每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她目不識丁,連記起自己的名字靠的都是圖像記憶,即使如此,三十多年來,她從未停止過寫日記的習慣。或許更久── 清晨五點,沉香交疊著紙錢焚燒的氣味充塞在廳堂每一隅,與前一夜裡還未消散的灰燼雜揉混合,成為新一日的信仰。阿嬤總能忍受煙燻的嗆鼻,壓下「拉基歐」,安然地坐在藤椅上。
Thumbnail
阿嬤每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她目不識丁,連記起自己的名字靠的都是圖像記憶,即使如此,三十多年來,她從未停止過寫日記的習慣。或許更久── 清晨五點,沉香交疊著紙錢焚燒的氣味充塞在廳堂每一隅,與前一夜裡還未消散的灰燼雜揉混合,成為新一日的信仰。阿嬤總能忍受煙燻的嗆鼻,壓下「拉基歐」,安然地坐在藤椅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