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約莫是半年前開始學陶的吧,我掐指一算。

不知不覺中,早已習慣在午後騎著機車穿梭小街道,轉進巷弄,踏入那座端正淳美的老房子裡,穿過木頭窗格射入的幾道斜暉,直直走向陶藝教室裡常踞的拉胚位置,開始一整個下午的靜心練習。

剛煉好的陶土濕度適中,在掌中反覆拍打成飯糰狀,再用力地將土塊拍黏在轆轤上,接著配合腳的動作,踩下踏板控制旋轉的速度,沾濕手掌感受土的濕潤和柔軟,泥漿在高速飛轉的拉胚機上微微噴濺——這樣一氣呵成的動作在日複一日的練習之中,彷彿內化成身體記憶的一部分,也像是通往內在冥想的儀式,在凝神專注的瞬間,所有龐雜瑣碎的煩惱都被離心力甩出了中心之外,只留下純然的意志和眼前這塊旋轉著的土胚,在雙手細緻的動作之中被拉高、壓平、開洞、塑形,無聲的內在光景展演於輪臺上,想像中的世界在眼前逐漸成型滋長,恣意創造。

「拉胚的第一步是『定中心』,這是最基礎也最困難的一步。」我腦中響起半年前第一堂陶藝課時,老師簡潔又鏗鏘的聲音。個子嬌小卻身手矯捷的她坐在拉胚機前熟練地示範,「嘩⋯⋯」我跟同學們目不轉睛地驚嘆,看著老師將手中那團飛轉的土塊迅速推擠成塔狀,原本運轉起來東傾西倒的土團瞬間整頓均勻,接著再逆著輪盤轉動的離心方向往下壓,圓的中心便形成了一座高速之中卻不動如山的小丘,土塊之間的均衡有了穩定核心,自轉成一方宇宙。

我就是在那一刻迷上拉胚的。

從小反應不算敏捷手腳粗魯,原以為自己會害怕高速運轉、無法控制的事物,然而那句「定中心是一切的基礎」卻示現了生命的奧義,對於那段日子處於身心狀態失序、茫然的我如同一道靈光,懇切地提醒著萬物同宗的道理。於是從那晚開始,我便沈浸在陶土的世界當中,起初只是模仿著老師的樣子,笨拙地將土固定在轉盤上,腳踩踏盤跟手施力的速度卻總是不協調,土團在轉動瞬間被扭斷、揉爛甚至拋飛出界,一次又一次地在萎靡而無法成型的濕軟土團中苦惱,只得頻頻起身更換煉好的的土塊,重新清理機台上的殘土、刮乾之後,再從頭來一遍。

陶藝教室並列著幾臺拉胚機,空間開放給學員自主練習,每個人的熟練程度不同,想製作的東西也不同,有時坐在兩側的「高手」太多,快速拉胚成型,乾淨又充滿流線的胚體均勻又輕薄,突顯出我滿身滿手泥漿的窘境,心中不免微微羞赧。然而面對著我好不容易拉出成型的粗醜胚體,老師總笑著肯定說:「很好啊,熟練以後反而想做還做不出歪的呢!」幾度舒緩了我對自己的否定。「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多輕多薄。」老師意味深長地說:「拉胚到最後,重要的是作品能不能看得到過程。」當下無法理解,只得靜下心來感受手腳動作與土之間的微妙關係:定不好中心就拉不出圓型、開洞挖太深便會破底、手指在胚體上移動速度太快容易留下厚薄不勻的大螺旋⋯⋯在高速的運轉之中每個動作都需要極度專注和屏氣凝神的細膩,卻像旋轉舞一樣在飛濺四散的離心力之中,逐漸抓到了奇異的平衡與靜心。


raw-image

生活突然有了目標,看似最基礎簡單的動作,卻需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重複至熟練。直到漸漸能拉出對稱而厚薄均勻的一只碗、一塊碟、一個不開裂的盤子,再接著講究胚體的輕盈、挑戰同一個重量的土塊能延展到多高多寬⋯⋯就這樣從「定中心」開始,一次又一次設定土胚進步的目標,不追求器物形式的花樣,而是不斷回到中心去檢視,基本功需要下的工夫馬虎不得,卻不是每個創作者都願意打磨耐心。日復一日練習著相似的器型,旁人看來都一樣,只有自己知道在每個複沓的節奏之中細微又巨大的差別,指尖的輕重與心中意念如此同步相連,那些同與異、動與靜、成與敗、空茫與靜定,皆反映著自身。

時值農曆年節過後,再踏進教室時,拉胚機後方的白牆貼了張紅紙,兩字「心正」磊落地映入眼簾,在午後窗外光影斜映之下,像是破題又像提醒。我望著它微微地笑了,一如往常地拿起固定重量的土塊,拍黏上機、轆輪旋轉、濕土拉高、壓平、定中心、開洞、塑型⋯⋯俯下身潛入無邊的創造之境,一次又一次更篤定地靠近自己。

想起電影「日日是好日」,在樹木希林最後的身影之中,以茶道的學習對照做陶,那句話不斷在拉胚機快轉的土塊中伸展出來:「不要用頭腦去記,而是身體自然而然的動作。」舀水沖茶是如此,捏陶塑型也是如此。細緻地體會每一天的滋味,每一個土塊的濕度,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心正,當是一切的基礎」,這便是製陶教我的首要之事。

*本篇文章於2021.6.14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卉君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學陶半年後開展協槓之路,在土中體悟人生奧義,也在每一次獨一無二的創作經驗中,累積了製陶的技藝與記憶。 這系列專題以製陶為主題,除了製作過程中的感受和相關備註知識之外,也延伸器皿與生活、創作與自我追尋等觀察與感受。部份文章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副刊。 #陶藝 #製陶 #土器 #生活器物 #工作哲學
張卉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5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2021/07/05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2021/06/28
若能為自己、為思念的人供一枝花、一株草,生活,也有了美的溫潤和餘裕。
Thumbnail
2021/06/28
若能為自己、為思念的人供一枝花、一株草,生活,也有了美的溫潤和餘裕。
Thumbnail
2021/06/22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2021/06/22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手掌大的花瓶放書桌旁,工作累了時,拿起陶瓶聞聞花香,陶器的觸感轉移先前用腦思考的注意力...
Thumbnail
手掌大的花瓶放書桌旁,工作累了時,拿起陶瓶聞聞花香,陶器的觸感轉移先前用腦思考的注意力...
Thumbnail
只見我的身體跟著旋轉的陶土一前一後擺動,壓根是陶土在塑我!
Thumbnail
只見我的身體跟著旋轉的陶土一前一後擺動,壓根是陶土在塑我!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寫於2023.1.29 荔枝七歲 我好像是第一次拉胚,一直想著要做出一個花瓶,收口的時候亂七八糟,因為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心不平靜。 荔枝聽完老師講解如何操作,她看著拉胚上的那塊陶土,大拇哥緩緩的在陶土的平台上移動,然後慢慢加一點力氣,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問她想做什麼,她抬頭笑著說:「我還不知道我會做
Thumbnail
寫於2023.1.29 荔枝七歲 我好像是第一次拉胚,一直想著要做出一個花瓶,收口的時候亂七八糟,因為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心不平靜。 荔枝聽完老師講解如何操作,她看著拉胚上的那塊陶土,大拇哥緩緩的在陶土的平台上移動,然後慢慢加一點力氣,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問她想做什麼,她抬頭笑著說:「我還不知道我會做
Thumbnail
其實從前陣子就很想分享這個故事了,只是還沒想到要搭配什麼領受的圖......沒想到這個禮拜主日光偉哥的講道就回應了這個在我心裡面放了已久想要分享的小故事~ 真是太感謝主了!🤗❤️ 光偉哥在講道中說,他在高中時有一個課是要做手拉胚,老師叫他把做好的陶土放到晾乾的地方,等待它完全乾才能放進窯裡面去高溫
Thumbnail
其實從前陣子就很想分享這個故事了,只是還沒想到要搭配什麼領受的圖......沒想到這個禮拜主日光偉哥的講道就回應了這個在我心裡面放了已久想要分享的小故事~ 真是太感謝主了!🤗❤️ 光偉哥在講道中說,他在高中時有一個課是要做手拉胚,老師叫他把做好的陶土放到晾乾的地方,等待它完全乾才能放進窯裡面去高溫
Thumbnail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該如何取捨、留下什麼痕跡,坐在拉坏機前面向作品的人,心裡都快速運轉著每一個瞬間的決定:這是一個斷、捨、離的練習,考驗著果決與信心,同時帶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同人生的每一道選擇。
Thumbnail
細緻地體會每一天的滋味,每一個土塊的濕度,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心正,當是一切的基礎」,這便是製陶教我的首要之事。
Thumbnail
細緻地體會每一天的滋味,每一個土塊的濕度,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心正,當是一切的基礎」,這便是製陶教我的首要之事。
Thumbnail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Thumbnail
我常去的那間陶藝教室,總是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 除了在拉胚機上學會「心正」之外,我們也總在修破底的坏、土塊不均破裂的盤子、流得亂七八糟黏在棚板上敲不起來的釉碎之中,一點一滴似乎悟出了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