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手記║兒科加護病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們總是期望小孩們一路平安健康的長大。
但對於生病,或重病的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房或許是最後的希望。只盼能從此處重生,繼續過著健康的人生。

  Clerk2兒科的後半個月,來到了兒科部的加護病房單位。這次分為兒童重症加護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與新生兒加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每個人從中任選一個單位,實習兩個禮拜,而我來到了PICU。

  加護病房,比起一般病房,環境較為封閉,出入人員的管制向來更為嚴謹,非相關人士通常無法進入,而在疫情之下更是如此。這裡顧名思義,有著不同於一般病房的照護等級,每床配有相關儀器,即時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偶有病人的心跳、血壓、呼吸速率超出範圍外,便會發出警報聲─也因此加護病房的環境通常頗為嘈雜,充斥著儀器聲、執行醫療作業的各種聲音、再參雜不同病床放出的音樂聲,而在PICU,又多了小孩哭鬧的聲音。此處也像一個大型開放式廣場,但每個人有各自獨立的小隔間,加護病房護理站的位置,常位於中央─也就是能迅速抵達任一病床的位置。
  目前遇過的加護病房配置皆大致如此,唯一不同的是收治病患的類型,例如:內科加護病房、外科加護病房、心臟加護病房......等,而在PICU,病患多為小朋友或青少年。上次進來這裡,是跟著外傷科的老師,來看會診,那是一位車禍重傷的17歲少年;這次則是跟著另一位老師,學習各種類型的急重症。

  這次的Primary care,是一位出生幾個月的小男孩。在父母的照護空檔,疑似悶到口鼻,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送來時院外心臟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經過一番急救後恢復自發性循環(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之後進行低溫療法三天,狀況雖穩定了下來,但幾乎不可逆的腦部損傷,也已造成。剛看到他時,小小的身軀上插著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 tube)與痰液的抽吸管,尿管可從病歷上知道,也安在他的身上。這兩個禮拜,基本上寶寶都維持這樣,可能偶有灌食東西嗆咳,與其間接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和肺浸潤,此外沒有特別的生命跡象變動。這期間,亦測量過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顯示為腦部並不活躍。而在定義上也算是植物人了,之後預計轉入長照機構。除了幫他聽聽呼吸音和腸音以外,實在也無法再為他多做甚麼......只想提醒家裡有年幼孩童的家庭,要隨時注意寶寶的動向,別讓一時疏忽,成為整個家庭永遠的遺憾。

  這兩週還有個意外的小插曲,就是遇到Clerk1在兒科時的Primary care。那天查完房,突然發現有個很熟悉的小朋友,出現在PICU,趕緊看了一下新的病患名單,正好是她,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沒控制下來,併發糖尿病酮酸血症(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從急診送上來。稍微了解狀況後,能夠聽到她會開始自行施打胰島素,真的為她喝采。對於小朋友來說,一開始要克服自己打胰島素針的恐懼,的確不容易。但希望之後別再因為DKA送進來醫院了啊,畢竟這個病症是會危及生命的,不可不慎。

  除了這兩位小朋友,也還有其他難忘,但也危險的疾病:1歲大女童的水腦症,也找小兒神經科一起來會診、免疫力低下導致肺炎黴漿菌感染的大女孩、感染後骨腫瘤的大男孩、白血病的病患、先天膽道閉鎖但未能及時發現,狀況惡化之後只能等待換肝的小男嬰、還有罕見的原發性肉鹼缺乏症,寶寶狀況不好,之後應該也只能換肝、不同原因的呼吸衰竭病患、感染後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導致精神狀態改變的國中女生。在這個加護病房,住了有各種疑難雜症病患們,兒科的各種危險病症都可以在這裡遇到。
  另外,因為NICU可能滿床,PICU偶爾也會收治新生兒。而因為疫情因素,現在剛出生,但COVID-19核酸檢測尚未出爐的寶寶,不能隨意接觸,可以看到學長姊們都特別的謹慎地在進行照護。

  從Clerk1就知道,小孩並非小號的成人,而是很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生理數據、不同的藥物劑量、不同的處置方式,類比大人們的照護,完全不能以一概全。但Clerk2又來兒科,還是覺得東西廣又深,很多還是只能知道皮毛。實在對於照護小朋友們的老師和學長姊,相當佩服。

  下一站,又會到Clerk1去過的婦產部了,不知道疫情之下,與幾個月後又來到,會有何不同。

後記 & Murmur
◆ 只想提醒家有幼兒,真的需多加注意。寶寶有力氣翻過身,卻不一定有辦法自行翻回來,掩蓋到口鼻就會缺氧,而窒息導致的腦部損傷,是很嚴重的。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學姊,也提到這不是個案,看到這類的小孩都會很難過,父母也往往都會自責不已。
◆ 膽道閉鎖:若寶寶出生後3-4週,仍有黃疸不退的現象,則有部分嬰兒可能患有膽道閉鎖,必須盡快診治。而出生60天之內的大便顏色,也相當重要,若大便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亦須尋求醫療協助。對於此疾病,60天以內(愈早愈好)是治療的黃金時期。可參照衛福部國健署網站: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593&pid=647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mileyseason1022
9會員
61內容數
這裡收錄了一些日常軌跡, 多為照片、記敘和心情隨筆, 歡迎喜歡這些生活剪影與文句的人來閱讀。
smileyseason1022的其他內容
2025/03/18
今年的外科大拜拜,辦在國防醫學院。 相比於前兩年辦在高雄醫學大學,的確距離上是較為遙遠。 前一天值班,約莫中午左右抵達了臺北。陰雨綿綿的天氣,和當時PGY來北部的「社區醫學訓練」時,記憶相疊。 這次沒有投Poster,也沒有口頭報告。 單純來簽到,和走走逛逛。 剛好聽到了很困難
Thumbnail
2025/03/18
今年的外科大拜拜,辦在國防醫學院。 相比於前兩年辦在高雄醫學大學,的確距離上是較為遙遠。 前一天值班,約莫中午左右抵達了臺北。陰雨綿綿的天氣,和當時PGY來北部的「社區醫學訓練」時,記憶相疊。 這次沒有投Poster,也沒有口頭報告。 單純來簽到,和走走逛逛。 剛好聽到了很困難
Thumbnail
2025/03/12
不知不覺來到R2的下半年度。 理論上中間應該要有更多的文章,但再次被生活中的正事與瑣事淹沒。
Thumbnail
2025/03/12
不知不覺來到R2的下半年度。 理論上中間應該要有更多的文章,但再次被生活中的正事與瑣事淹沒。
Thumbnail
2024/10/15
2023.07 不知不覺,來到了PGY第一年的最後一個月。 兒科的病患,基本上涵蓋從出生到十八歲之前的兒童和青少年。
Thumbnail
2024/10/15
2023.07 不知不覺,來到了PGY第一年的最後一個月。 兒科的病患,基本上涵蓋從出生到十八歲之前的兒童和青少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照顧腦傷遲緩兒需要極大的體力及心力。每個特殊兒的背後都有一個為他堅持堅強的靈魂(有的是爸爸媽媽、有的是阿公阿嬤、有個是社工)
Thumbnail
照顧腦傷遲緩兒需要極大的體力及心力。每個特殊兒的背後都有一個為他堅持堅強的靈魂(有的是爸爸媽媽、有的是阿公阿嬤、有個是社工)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可怕的從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性。
Thumbnail
可怕的從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思思小朋友是一位出生七天的早產兒,剛出生就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呼吸困難住進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後來,這孩子的情況急速惡化,又轉到CICU(心胸重症監護病房),這時,他已經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氧飽和度只有五、六十,面色灰敗,血壓維持不住,心肺功能衰竭,一度快宣告不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思思小朋友是一位出生七天的早產兒,剛出生就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呼吸困難住進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後來,這孩子的情況急速惡化,又轉到CICU(心胸重症監護病房),這時,他已經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氧飽和度只有五、六十,面色灰敗,血壓維持不住,心肺功能衰竭,一度快宣告不
Thumbnail
我們總是期望小孩們一路平安健康的長大。 但對於生病,或重病的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房或許是最後的希望。只盼能從此處重生,繼續過著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總是期望小孩們一路平安健康的長大。 但對於生病,或重病的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房或許是最後的希望。只盼能從此處重生,繼續過著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又是一個健康無比的年輕人,第一次住入加護病房... 他快死了 可想而知年輕的他是如此恐懼,他焦慮看我,用很喘到上氣接不到下氣的語氣對我說:「太多人了,可不可以讓我一個人,好好安靜,比較舒服?」 我看看他身邊的至少有6名護理師正在執行我的指令,因為她們和我都知,若我們不積極快速搶救這個年輕人,他正因
Thumbnail
又是一個健康無比的年輕人,第一次住入加護病房... 他快死了 可想而知年輕的他是如此恐懼,他焦慮看我,用很喘到上氣接不到下氣的語氣對我說:「太多人了,可不可以讓我一個人,好好安靜,比較舒服?」 我看看他身邊的至少有6名護理師正在執行我的指令,因為她們和我都知,若我們不積極快速搶救這個年輕人,他正因
Thumbnail
小兒科是幾乎完全與成人醫學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專業世界,更是醫療現況中極度吃緊與飽含壓力的科別,此作不僅描述了小兒科醫生因為被數量眾多的醫院稀釋掉人數的窘境,也描述了各種兒童常見的各種病症與意外,相當容易入門的一部作品。
Thumbnail
小兒科是幾乎完全與成人醫學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專業世界,更是醫療現況中極度吃緊與飽含壓力的科別,此作不僅描述了小兒科醫生因為被數量眾多的醫院稀釋掉人數的窘境,也描述了各種兒童常見的各種病症與意外,相當容易入門的一部作品。
Thumbnail
既然決定了,就勇敢跨出去吧! 說得簡單,面對孩子手術風險與生命健康的擔憂,從來沒有停歇過。 真的要手術嗎? 做完手術真的會比較好嗎? 手術的風險有多高? 這個決定對寶寶是好的嗎? 即使懷抱著不安,我們仍舊在住院預定日那天一早驅車向北。
Thumbnail
既然決定了,就勇敢跨出去吧! 說得簡單,面對孩子手術風險與生命健康的擔憂,從來沒有停歇過。 真的要手術嗎? 做完手術真的會比較好嗎? 手術的風險有多高? 這個決定對寶寶是好的嗎? 即使懷抱著不安,我們仍舊在住院預定日那天一早驅車向北。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兒童加護病房。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兒童加護病房。
Thumbnail
  催了18個小時,把帶來的食物吃完了,把下載好的running man也看完了,把醫院裡各種催生藥吃的打的塞的公費自費全都試過一輪了,不出來就是不出來,堪稱是最年輕釘子戶。
Thumbnail
  催了18個小時,把帶來的食物吃完了,把下載好的running man也看完了,把醫院裡各種催生藥吃的打的塞的公費自費全都試過一輪了,不出來就是不出來,堪稱是最年輕釘子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