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政策下的老幼困境

更新於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可怕的從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性。
不同於以往的疫情,隔離病房住滿了輕症和未確診但父母確診的居家隔離幼稚園小朋友,小兒科首次被推到第一線。面對內科早已習慣的戳鼻子,有症狀戳鼻子,出院前再戳兩次鼻子,不停地戳戳戳。兒科醫師有點猶豫的提問了未確診陰性的小孩,需要如父母一樣,出院前要戳兩次嗎?站在防疫滴水不露的角度,是該戳,當然,主管單位一向是從嚴辦理。然而,站在家有幼稚園小孩的母親立場,為什麼沒確診的幼兒要被戳那麼多次鼻子,反正回家都要再隔離十四天,加上住院陪媽媽十幾天,整整要關快一個月,不能好好的讓他回家隔離就好嗎?
中風來醫院的九十幾歲老太太,好巧不巧在醫院接觸到確診者,結果被匡列隔離,住院屬於隔離個案,家屬也被隔離,心急如焚,擔心媽媽中風被隔離,難以復建,在加護病房獨自一人會不會擔心受怕,會不會因為都躺在床上,躺久了本來有機會回復走路變成沒力氣走路。身為一個老年醫學醫師,必須說女兒對於老人家住院可能發生的急性傷害和退化,觀念非常正確,但在疫情控管政策下,我們只能進去時多安撫老人家,密切注意他的活動力,並將病人的狀況仔細告知家人,讓他們安心。
近日的新聞,餐飲業者只要有確診者進入,幾乎都是全餐廳隔離,無論是否有近距離接觸,如此滴水不漏的防賭,或許有效了防堵了疫情,但擴大匡列隔離對幼兒和老人還有慢性病人造成的傷害,是否比新冠肺炎本身帶來的傷害還要嚴重,相信是評估防疫成果時,也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看到太多採檢陰性的個案,因為被匡列在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的範圍,無論在就醫或是治療上,都面臨許多限制的狀況,反而增加了本來疾病的風險,甚至因為疫情政策徵收隔離床,而導致慢性病或癌症治療沒有床可以住院的狀況。
此外,幼兒隔離住院大部分都還有家人陪伴,高齡者往往是獨自一人,沒有家人陪伴,又缺乏熟悉環境,往往讓高齡者住院定向感大亂,增加譫妄風險。又因隔離獨自一人在病室,譫妄易發生跌倒,被約束在床上,接下來就是臥床肌肉下降,住院老年人,三天肌肉就可能下降一公斤,十四天後可能就真的就站不起來,需要臥床照顧了。這些在公衛當道,防疫第一的狀況下,似乎都是不被考量的問題。同時身為胸腔及重症專科和老年醫學科醫師,這兩科看待病患的歧異,其實很早就了解,但對於高齡照護在疫病下仍然如此弱勢,還是覺得非常難過。如何在減少照護者風險的狀況下,折衷讓老幼在疫情下不要被隔離帶來的副作用增加本來不會帶來的傷害,或許是未來後疫情時代,除了滴水不露的防疫外,更重要的議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207內容數
因為重拾幽默感而倍感欣慰的愛吃鬼。 希望文字除了散播歡樂散播愛之外,還可以散播健康與故事。 努力朝醫師斜槓小說家持續邁進! 出版作品: 菜醫師,借過一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31287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日的文字廚房 的其他內容
我還是喜歡過年時家人相聚的感覺,但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過年,不喜歡這些既定的相聚,提醒了彼此不能滿足對方期待的失望,讓好不容易保持不要受傷的距離,為了完成儀式而碎裂。
跨國研究指出,人生的幸福感會從二十幾歲開始下降,到四十幾歲到達低點,之後才又慢慢回升。差不多是所謂的中年危機的時候。四十幾歲剛好邁入子女成長,父母老去,家庭支柱的關鍵時期,或許是諸多的壓力和責任,讓這個年紀的人,幸福感低落,快樂不起來。
長官跟大家分享年輕出國進修的心路歷程,表示當年只有單薄的兩頁履歷,還是可以出國進修。重點不是履歷,而是人。他寫信給兩個教授,其中一個連回都沒回,另一個收他的教授是因為有教過台灣的學生,向台灣的學生打聽長官後,覺得可以收,因此接受他來出國進修。也打開了長官研究進修之路。
病人在老師的照顧下,平安地回到家,也讓我見識到,台灣基層護理教育下,閃閃發亮的靈魂。
從小受得教育,常常覺得送禮收禮是一種負擔。雖然喜歡幫人家挑禮物還有收到禮物的感覺,但其實更擔心禮物在收和還禮之間是否會太刻意或是太失禮。爸媽是很傳統守禮的人,常覺得收和還之間應酬的繁瑣,而有點排斥這樣的社交交流,以至於我學習到的處理方式,除非必要的婚喪喜慶,否則乾脆不要送也不要收。 成年以後,或許是
女兒氣噗噗的從安親班回家,因為她的好友今天下課跟別的女生一起下樓,沒有等她。因為這件事,她氣到亂發脾氣,亂丟東西,把桌上的廢紙撕成碎片,不想吃晚餐。 看著她又氣又委屈的表情,把紙一片一片撕碎揉爛亂丟,我心裡實在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怎麼這麼像呢?我可沒有教她,怎麼生氣的理由,發洩的方式,連揉紙的動作都一
我還是喜歡過年時家人相聚的感覺,但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過年,不喜歡這些既定的相聚,提醒了彼此不能滿足對方期待的失望,讓好不容易保持不要受傷的距離,為了完成儀式而碎裂。
跨國研究指出,人生的幸福感會從二十幾歲開始下降,到四十幾歲到達低點,之後才又慢慢回升。差不多是所謂的中年危機的時候。四十幾歲剛好邁入子女成長,父母老去,家庭支柱的關鍵時期,或許是諸多的壓力和責任,讓這個年紀的人,幸福感低落,快樂不起來。
長官跟大家分享年輕出國進修的心路歷程,表示當年只有單薄的兩頁履歷,還是可以出國進修。重點不是履歷,而是人。他寫信給兩個教授,其中一個連回都沒回,另一個收他的教授是因為有教過台灣的學生,向台灣的學生打聽長官後,覺得可以收,因此接受他來出國進修。也打開了長官研究進修之路。
病人在老師的照顧下,平安地回到家,也讓我見識到,台灣基層護理教育下,閃閃發亮的靈魂。
從小受得教育,常常覺得送禮收禮是一種負擔。雖然喜歡幫人家挑禮物還有收到禮物的感覺,但其實更擔心禮物在收和還禮之間是否會太刻意或是太失禮。爸媽是很傳統守禮的人,常覺得收和還之間應酬的繁瑣,而有點排斥這樣的社交交流,以至於我學習到的處理方式,除非必要的婚喪喜慶,否則乾脆不要送也不要收。 成年以後,或許是
女兒氣噗噗的從安親班回家,因為她的好友今天下課跟別的女生一起下樓,沒有等她。因為這件事,她氣到亂發脾氣,亂丟東西,把桌上的廢紙撕成碎片,不想吃晚餐。 看著她又氣又委屈的表情,把紙一片一片撕碎揉爛亂丟,我心裡實在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怎麼這麼像呢?我可沒有教她,怎麼生氣的理由,發洩的方式,連揉紙的動作都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那些, 不想看見的陌生日常、 過度在意的關注回饋、 偷走時間的精雕細琢、 都有意識地被隔離了。
Thumbnail
把地擦的雪亮,盡全力做好隔離,我家實在太小了....!
Thumbnail
二次確診指的是一個人在康復後再次被確診感染相同的病毒(COVID-19)。以下是應對二次確診的一般建議和判斷方法。二次確診 COVID-19 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Thumbnail
喬安納勇敢勇敢踏出舒適圈。數位斷捨離,讓喬安納變成番婆?最近一支 VLOG,喬安納風格暴走,第一次大膽嘗試。
李老先生是一位住在公立長照機構的失能老人,他因為中風後半身不遂,無法自理,只能依賴機構的護理人員照顧。他的家人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時間回來看他。他的朋友也都已經散了,或者去了別的地方。他覺得自己很孤獨,沒有任何樂趣和希望。 他唯一的寄託就是每個月的探視日,那天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跟他們
Thumbnail
由於防範COVID-19疫情的政策不同,世界各地好像活在平衡宇宙。
Thumbnail
這是迎接新生命的產房,也是死神蟄伏的絕望之地;看不見的病原體讓我們的命運在此交會,如同天上的繁星被無形的引力牽動…… 為了彌補剛剛去找護工搬無名屍所花費的時間,我邊爬樓梯邊吃早餐,如果被人在婦女發燒病房的護理長看到這種失禮的行為,她肯定會大為震驚。如果提姆還能說話,他一定會說:一切都亂套了。 不知不
Thumbnail
路燈最後的光芒照射在醫院大門頂部,一行鍍金鍛鐵的字上面:Vita gloriosa vita,意即「生命,美好的生命」。 我剛來這裡工作時才二十一歲,第一次看到這句格言讓我從頭到腳全身發麻。我父親不情願地付了護理技術學校三年完整課程的學費,當時每週有三天下午,我必須來這裡工作。
  Q毛本人因為是在住宿式的社福單位工作,在這次疫苗的政策下屬於比較優先的級別,但到目前為止,嗯,我掛號成功了2次,但都非常衰的沒有打到,事情是這樣的請各位要不要先去拿杯咖啡,聽我娓娓道來。   Q毛我一開始是屬於第六類的人員,在5月11日台灣新增11例確診個案,其中有7位本土個案,這一新聞一爆出來
Thumbnail
朋友C是團隊的Leader,他的主管B個性非常強勢,對於另一團隊的Leader D不滿意,因為D對同一主管B常出言不遜,B氣到想要給D一點顏色瞧瞧,卻要C去跟大老闆A告狀,說D的配合度很差,不願意跟別的團隊合作,影響工作的運作。 「到底關我什麼事啊?可是如果不順B的心意,他會藉機在工作上刁難,D也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那些, 不想看見的陌生日常、 過度在意的關注回饋、 偷走時間的精雕細琢、 都有意識地被隔離了。
Thumbnail
把地擦的雪亮,盡全力做好隔離,我家實在太小了....!
Thumbnail
二次確診指的是一個人在康復後再次被確診感染相同的病毒(COVID-19)。以下是應對二次確診的一般建議和判斷方法。二次確診 COVID-19 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Thumbnail
喬安納勇敢勇敢踏出舒適圈。數位斷捨離,讓喬安納變成番婆?最近一支 VLOG,喬安納風格暴走,第一次大膽嘗試。
李老先生是一位住在公立長照機構的失能老人,他因為中風後半身不遂,無法自理,只能依賴機構的護理人員照顧。他的家人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時間回來看他。他的朋友也都已經散了,或者去了別的地方。他覺得自己很孤獨,沒有任何樂趣和希望。 他唯一的寄託就是每個月的探視日,那天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跟他們
Thumbnail
由於防範COVID-19疫情的政策不同,世界各地好像活在平衡宇宙。
Thumbnail
這是迎接新生命的產房,也是死神蟄伏的絕望之地;看不見的病原體讓我們的命運在此交會,如同天上的繁星被無形的引力牽動…… 為了彌補剛剛去找護工搬無名屍所花費的時間,我邊爬樓梯邊吃早餐,如果被人在婦女發燒病房的護理長看到這種失禮的行為,她肯定會大為震驚。如果提姆還能說話,他一定會說:一切都亂套了。 不知不
Thumbnail
路燈最後的光芒照射在醫院大門頂部,一行鍍金鍛鐵的字上面:Vita gloriosa vita,意即「生命,美好的生命」。 我剛來這裡工作時才二十一歲,第一次看到這句格言讓我從頭到腳全身發麻。我父親不情願地付了護理技術學校三年完整課程的學費,當時每週有三天下午,我必須來這裡工作。
  Q毛本人因為是在住宿式的社福單位工作,在這次疫苗的政策下屬於比較優先的級別,但到目前為止,嗯,我掛號成功了2次,但都非常衰的沒有打到,事情是這樣的請各位要不要先去拿杯咖啡,聽我娓娓道來。   Q毛我一開始是屬於第六類的人員,在5月11日台灣新增11例確診個案,其中有7位本土個案,這一新聞一爆出來
Thumbnail
朋友C是團隊的Leader,他的主管B個性非常強勢,對於另一團隊的Leader D不滿意,因為D對同一主管B常出言不遜,B氣到想要給D一點顏色瞧瞧,卻要C去跟大老闆A告狀,說D的配合度很差,不願意跟別的團隊合作,影響工作的運作。 「到底關我什麼事啊?可是如果不順B的心意,他會藉機在工作上刁難,D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