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 遊子那些說出口覺得矯情,不說自己覺得委屈的心事

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影集《俗女養成記2》裡有一幕,嘉明跟嘉玲躲在衣櫃裡,嘉明跟嘉玲說「我如果搬去英國的話,一年頂多回來個兩三次吧,那我這輩子可以再見到爸爸媽媽的時間,是352天耶...…。」人生就是不斷跟時間賽跑,比的是遊子們先達成自己的理想目標,還是爸媽先老。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時間的流逝越來越無感。以前還在唸書的時候,每天都覺得午休時間好漫長、好想快快長到十八歲、學生時光怎麼還這麼久;現在倒是工作與睡眠就佔掉了一天的三分之二,一不注意一年、三年、五年就過完了。青壯年的我們還有好多個五年,但是家裡的長輩呢?
Photo by Matthew Bennett / Unsplash
每次回台,看著媽媽越發花白的頭髮與越顯疲態的臉龐,都在在提醒我流失了多少與媽媽相處的時光。但我還是有我的理想要奮鬥啊,那個好死不死讓我遠在天邊的理想,到底值得我為它錯失多少呢?我每次都問自己,但也始終沒有答案。

孤獨才是日常!身邊朋友來來去去,家人又遠在千里之外

遊子當久了,會把朋友當作是家人。如果還待在台灣,會有大學或高中同學、社團朋友,即使是一個排斥社交的厭世份子,還是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屬於自己的生活圈。生活圈是一種信任感,是因為信任那個團體所以能夠自在地做某方面自己的存在。
而對於流浪海外的遊子來說,生活圈卻是奢侈品。我們或許因為課業、室友、鄰居、共同興趣而熟識,但通常維持不久:有人畢業了要前往下一站、有人換工作了要搬離、有人因為簽證到期了得離開,每每說了「再見」卻也不知何時能再見。朋友來來去去才是我們的日常,這也讓我們得習慣面對孤獨。
Photo by Anubhav Saxena / Unsplash
孤獨是什麼呢?是不被照顧、不被需要、不再感到安全。小時候當然也面對過孤獨,自己走進新班級、被同學孤立、上北部念大學卻發現許多人早已彼此認識。但在海外感受到的孤獨,其頻率與期間長到令人絕望,尤其是看著社群軟體上,在台灣的親友們相聚,在重要的時刻陪伴在彼此身邊,而我們卻趕不上。久了甚至會感受不到世界的溫度,認為社會上發生的一切都與我無關。

努力融入異地生活之後,「回家」變得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好不容易終於融入了,找到了舒適的生活圈、習慣的生活方式,但同時也發現,要搬回台灣的機會成本變高了:要放棄在國外較好的工作環境、放棄相對較大而舒適的生活空間、放棄掙扎了好久才適應的生活圈。在國外這幾年的改變,或許也讓自己變得較不適應台灣的文化,甚至擔心自己的家鄉是否還能接納這樣的自己?
Photo by Arya Pratama / Unsplash
疫情糾纏了世界兩年,返台的成本變得很高,要承擔搭機前三日陰性報告未能及時出來的風險、成為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讓親近的家人被傳感的風險、甚至是有些國家選擇關上國門禁止外國人入境。在如此艱困的時期,也常讓人不經意地想著:到底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呢?
原文於2021/12/08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Mia Chen
在高雄長大,高中畢業就開始漂向遠方的遊子。工作時是理性的工程師,下班後是情感
豐沛的追劇少女。喜歡聽別人的故事之餘,也在想著自己的故事可以如何幫助別人。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維持遠端辦公的形式。起初,員工們樂不思蜀,覺得這是新時代潮流,即便疫情和緩,也不願回辦公室上班。現在,許多員工開始覺得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看起了心理諮商,其中原因,也許和「過度補償」心態有關......
年底是國外碩博士班的申請旺季,作者同時在準備的同時,發現有許多「眉眉角角」,不僅僅是托福或GRE分數要多高,還要把SOP寫得多好看,甚至有些科系還必須準備作品集或寫作範例,讓人混亂和焦頭爛額。但是,在準備這些東西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出國念這些科系?找到原因後就能梳理寫作,並順利申請學校。
相較於多數人對國際職涯的想像,多以北美、歐洲作為目標實現的終點,那為什麼會選擇新加坡作為職涯的起點或是轉折點呢?
Hand In Hand Taiwan 是兩位女大生,李沁和郭孔勳推廣臺灣國民外交的計畫,透過紀錄一雙雙臺灣人充滿溫度與故事的雙手,將良善的力量推送到全世界!
2021年底的華人社會中應該很難忽略王姓優質偶像與前妻〈網友戲稱蕾神〉的離婚攻防戰。不論你是那段時間裡夜夜捧瓜吃瓜的群眾,還是認為這是人家私事何必多事的心態?今天旅美律師Sylvia就要告訴你,她從這中間看到了什麼我們沒看到的貓膩。許多外嫁人妻/夫們,如果你在美國一旦不幸遭逢離婚,你又該怎麼保障自身
作者在美國念完碩士後朝著NGO方向的路前進,卻發現不管是求職過程,或者在工作期間也好,NGO的工作者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就是來自於熱忱與金錢兩造之間的妥協與衡量。作者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點出許多制度上的問題與困境,並期許其他組織工作者能共同朝著社會正義的目標前進,突破以「金錢」衡量的工作觀。
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維持遠端辦公的形式。起初,員工們樂不思蜀,覺得這是新時代潮流,即便疫情和緩,也不願回辦公室上班。現在,許多員工開始覺得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看起了心理諮商,其中原因,也許和「過度補償」心態有關......
年底是國外碩博士班的申請旺季,作者同時在準備的同時,發現有許多「眉眉角角」,不僅僅是托福或GRE分數要多高,還要把SOP寫得多好看,甚至有些科系還必須準備作品集或寫作範例,讓人混亂和焦頭爛額。但是,在準備這些東西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出國念這些科系?找到原因後就能梳理寫作,並順利申請學校。
相較於多數人對國際職涯的想像,多以北美、歐洲作為目標實現的終點,那為什麼會選擇新加坡作為職涯的起點或是轉折點呢?
Hand In Hand Taiwan 是兩位女大生,李沁和郭孔勳推廣臺灣國民外交的計畫,透過紀錄一雙雙臺灣人充滿溫度與故事的雙手,將良善的力量推送到全世界!
2021年底的華人社會中應該很難忽略王姓優質偶像與前妻〈網友戲稱蕾神〉的離婚攻防戰。不論你是那段時間裡夜夜捧瓜吃瓜的群眾,還是認為這是人家私事何必多事的心態?今天旅美律師Sylvia就要告訴你,她從這中間看到了什麼我們沒看到的貓膩。許多外嫁人妻/夫們,如果你在美國一旦不幸遭逢離婚,你又該怎麼保障自身
作者在美國念完碩士後朝著NGO方向的路前進,卻發現不管是求職過程,或者在工作期間也好,NGO的工作者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就是來自於熱忱與金錢兩造之間的妥協與衡量。作者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點出許多制度上的問題與困境,並期許其他組織工作者能共同朝著社會正義的目標前進,突破以「金錢」衡量的工作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