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議題|2021 世界銀行碳價趨勢報告(下):全球經濟下滑,碳權市場挺過疫情持續成長

更新於 2021/07/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世界銀行於 5 月發表了《2021 年碳價趨勢報告》,整理了全球現在進行中與即將推行的碳定價制度。接續上一篇「2021 世界銀行碳價趨勢報告(上):全球碳定價進度為何?」,世界銀行接著談到碳權(碳信用、碳抵銷 Carbon Crediting)機制與企業內部企業內部碳價機制的趨勢與應用。

全球發行碳權總量 43 億噸,多數企業自願購買以達成淨零排放

世界銀行報告,儘管 2020 年全球經濟下滑,但碳權市場卻持續成長,無論是新註冊或是已發行的碳權數量皆大幅成長。截至目前為止,全球發行的碳權總量為 43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佔了全球 7.9% 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然而,儘管碳權市場持續成長,世界銀行卻指出,這仍比 2012 年《京都議定書》剛簽訂時那年的碳權供應量還少,當年的註冊量與發行量都是現在的 5 倍之多。
2019-2020 年發行碳權成長分佈(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上述從碳權的供給面來看,而若從需求面觀察,可以發現為了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碳權的需求也將會持續成長。在 2019 年,自主購買碳權的數量超過 104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 2018 年的碳權購買量還高出 6%。儘管碳權也可以作為碳稅制度跟碳交易市場的附屬制度,企業可以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消碳稅等支出,但在碳權市場裡,自主購買碳權(以達到淨零排放)的數量還是佔大宗;此外,政府所制定的碳稅、碳交易制度也會限定碳權的購買量,確保企業不會花錢了事而持續排放溫室氣體。
2019 年碳權交易市場產業與價格分佈(圖片來源:世界銀行)註:REDD 全名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中文為「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截至 2020 年 10 月,全球已有 1565 間企業承諾會做到淨零排放,包含科技巨頭、石油公司、消費品品牌、航空公司等。而且這些承諾淨零排放的企業更指出會控制已最少量的方式花錢抵銷碳排,有些甚至直接把購買碳權的方式排除在淨零行動之外

碳權真的能幫助實現淨零排放?

儘管大家對於「淨零排放」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對於「碳權」、「碳抵銷」這樣的做法卻仍有爭議。為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全球的排放量勢必得大量降低,其餘的排放還需要透過碳捕捉、清潔的技術來解決;在這個前提上,碳權制度的爭議就變得越來越大。儘管花錢抵銷排放的方式確實會對減排有一定效果,但它本質上仍然是透過市場重新分配減排的責任,無法確實做到淨零排放。
為此,越來越多企業同意不把購買碳權當作主要的減排手段,首先減少自身營運與上下供應鏈的排放,再以碳權作為輔助。美國零售品牌沃爾瑪 Walmart、宜家傢俱 Ikea 等企業更是直接宣布以不夠碳權的方式做到淨零排放。
目前業界多數的共識為:儘管長久而言碳權的定位需要重新審視,但碳權作為邁向淨零排放目標的手段仍然是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不良的碳權制度設計都會破壞企業或政府過去所做的減排努力,也因此碳權制度的品質與數量都需要嚴謹的設計。

全球性的碳權交易市場,有可能嗎?

事實上許多跨國企業所購買的碳權,都不是母公司所在地區的碳權。世界銀行指出,北美洲的單位是購買當地碳權最高的地方(2019 年為 77%),而歐洲地區則是購買最少的,2019 年購買的歐洲碳權僅佔 0.9%,剩餘則是從其他地區購買。
碳權消費者與購買的碳權分佈地區(圖片來源:世界銀行截圖)
目前,全球性的碳權機制尚未建立。儘管已有企業會從其他國家購買碳權,但這是基於企業「自願」加入淨零排放的目標所做的行動,而非政府規規定。事實上,《巴黎氣候協定》中的第六條就有針對全球碳權交易體系作說明,各國同意建立一個新的碳權交易系統,以幫助各國以較低的成本進行脫碳,不過各國對其該機制的詳細內容未能取得共識。
在 2019 年 12 月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5 上各國就曾針對全球的碳權交易系統進行討論,希望能制訂出一系列的新規則,但最後無法在實施的方式與規則上達成共識。這項議題原定在 2020 年的 COP26 上繼續討論,不過 COP26 因疫情延到 2021 年 11 月舉行,預計將在峰會上延續會談內容。

全球 500 大企業近半數實施企業內部碳價,9.8% 碳價水準高於每噸 80 美元

世界銀行指出,2020 年,全世界近一半的前 500 大企業(226 家)已開始實施內部探定價,此外也有大量企業加入採用內部碳定價的行列。根據報告統計,去年共有 853 家企業表示他們開始實施該機制,且有 1159 家企業也宣布將在 2 年內實施,總計超過 27 兆資本額投入
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加入,根據調查,是因為要「強化低碳投資」的需求,而內部碳價機制就是一種有效的增加綠色資金的方式。除了企業自身加強低碳投資的需求,政府監管、其他企業的氣候行動等外部壓力也是促使企業採用內部碳價機制的原因;而在企業內部,利害關係人、上下游供應鏈的施壓也被認為是企業導入的原因,使企業開始將氣候風險列入長期經營策略中。
然而,因為多數企業並無公開透明揭露,政府也沒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企業內部碳價機制的成果與效果判斷相當有限。
企業內部碳價制度在全球各地區都有顯著的成長,其中亞洲是最多企業實施的洲別,而美國則是對多企業實施的國家。報告指出,這些快速成長的趨勢,部分反映了各地區的低碳/零碳監管措施,促使企業提前先實施內部碳價制度(如中國即將推行的全國性碳交易制度)。
那企業內部的碳定價價格多少呢?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多數的企業內部碳價仍然低於 40-80 美元,亦即世界銀行建議要達到《巴黎氣候協定》應有的價格範圍,不過世銀也表示,許多企業的碳價水準高於政府的碳價水準。有 16.1% 的企業符合 40-80 美元的水準,甚至有 9.8% 的企業高於 80 美元。若以地區觀察,歐洲與亞洲是企業內部碳價水準最高的地區,也反映了當地的碳定價監管措施。
企業內部探定價實施產業與價格分布(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各國碳定價機制

根據《環境資訊中心》整理,世界銀行最後則針對各國的碳定價制度進行簡介,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與歐盟的碳定價制度,中國預計於 6 月開始實施全國性的碳交易制度,而歐盟則是近期喊出新的氣候目標,也預計在 6 月公布新的碳交易制度與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細節。
延伸閱讀:中國全國碳權交易系統 6 月底上海啟動,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
延伸閱讀:全球碳權交易一一上路,台灣碳交易制度到哪個階段了?

歐洲:英國、德國、荷蘭

脫歐後的英國在 2021 年 1 月正式脫離歐盟的碳交易制度,改以英國獨立的碳交易制度取代,不過主要延續歐盟碳交易制度,預計在 2024 年進行校正。英國日前宣布,將在 2035 年做到減排 78%,也是全球目前最積極的氣候目標。德國則是將運輸、建築兩個非歐盟碳交易管制的產業也列入德國境內的碳交易制度,總共管制境內 40% 的排放量;荷蘭則是於今年 1 月開始實施碳稅法,也列入了非歐盟管制的產業,每噸碳稅為 35.24 美元。

亞洲:日本、南韓、印尼、越南

日本目前已實施全國性的地球溫暖化對策稅,地區性如東京市、埼玉市也有各自的排放交易制度,今年 2 月則是針對碳價與低碳策略進行研究,預計 2030 年時,碳稅水準將達 100 歐元(122 美元);南韓則是擴大碳定價相關制度,如增加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進入管制範圍、鬆綁碳權相關投資限制等,管制全國 73.5% 的排放量;印尼於今年 3 月開始試行碳交易制度,預計於 2025 年正式實施;越南則是於去年通過《環境保護法》修正,預計 2025 年試行碳交易制度、2027 年正式實施。
參考資料
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
環境資訊中心》【2021世銀碳價趨勢報告摘要】淨零競逐下 全球碳價收入達530億美元
(首圖來源:World Bank)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世界銀行於 5 月發表了《2021 年碳價趨勢報告》,整理了全球現在進行中與即將推行的碳定價制度,範圍涵蓋國際、國內、地方層級。報告也有說明各政府要加速達到長期減碳目標可參考的措施,包含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與碳權機制。世界銀行說明,很高興能看到各國政府一一開始推動各自的碳定價政策,然而要達成《巴
    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纏上身,先前一篇探討了亞健康狀態以及忽視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知到:預防總是勝過治療——改善體質、良好生活型態都是邁向真健康的首要條件。 參考閱讀: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直以來不停向大眾呼籲,健康是人生最重
    歐盟委員會昨(2 日)宣布,將與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催化劑」(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計畫合作,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加速推動歐盟境內 5 年乾淨能源技術。 歐盟攜手比爾蓋茲「突破能源」組織,5 年投資 10 億美元開發乾淨能源 在歐盟聲明稿中,歐盟表示此次合作將
    一般大眾對於健康的認知,普遍處於「健康」、「生病」的二分法狀態,以往主流醫學的研究,也多半著重在急性病症的處理——在這樣的架構之下,病症解除,似乎就意味著「健康」。在《Measuring Health》一書中提到,若從臨床指標來衡量健康,也往往是這種「疾病模式」(disease model)切入,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不只讓夏天變得越來越長,也讓夏天溫度越來越熱,成為人類新的生存危機。根據最新研究,超過三分之一的高溫死亡肇因是全球暖化! 37% 高溫死亡是因為全球暖化,中南美與東南亞衝擊最嚴重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與瑞士伯恩大學的科學家在今年 5 月 31 日於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共同發表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世界銀行於 5 月發表了《2021 年碳價趨勢報告》,整理了全球現在進行中與即將推行的碳定價制度,範圍涵蓋國際、國內、地方層級。報告也有說明各政府要加速達到長期減碳目標可參考的措施,包含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與碳權機制。世界銀行說明,很高興能看到各國政府一一開始推動各自的碳定價政策,然而要達成《巴
    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纏上身,先前一篇探討了亞健康狀態以及忽視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知到:預防總是勝過治療——改善體質、良好生活型態都是邁向真健康的首要條件。 參考閱讀: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直以來不停向大眾呼籲,健康是人生最重
    歐盟委員會昨(2 日)宣布,將與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催化劑」(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計畫合作,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加速推動歐盟境內 5 年乾淨能源技術。 歐盟攜手比爾蓋茲「突破能源」組織,5 年投資 10 億美元開發乾淨能源 在歐盟聲明稿中,歐盟表示此次合作將
    一般大眾對於健康的認知,普遍處於「健康」、「生病」的二分法狀態,以往主流醫學的研究,也多半著重在急性病症的處理——在這樣的架構之下,病症解除,似乎就意味著「健康」。在《Measuring Health》一書中提到,若從臨床指標來衡量健康,也往往是這種「疾病模式」(disease model)切入,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不只讓夏天變得越來越長,也讓夏天溫度越來越熱,成為人類新的生存危機。根據最新研究,超過三分之一的高溫死亡肇因是全球暖化! 37% 高溫死亡是因為全球暖化,中南美與東南亞衝擊最嚴重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與瑞士伯恩大學的科學家在今年 5 月 31 日於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共同發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近日看了一本書,特別喜歡,忍不住要趕快推薦給大家。書名是:少年國際選讀:洞觀20件國際大事 × 3大全球發燒議題。 在「出版序」裡,總策劃馮季眉 ,特別以「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寫了一篇文章。「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之高前所未見。......我們要為少年讀者解說時事與地緣政治、甚至民防與國防通識
    Thumbnail
    平反史達林 普丁上台二十餘年,長期精心營造「大俄羅斯主義」,所有俄羅斯人都心知肚明,普丁表面上漂亮平反沙皇,宣揚彼得大帝的豐功偉業,實際上卻是秘密平反史達林,意圖為其恐怖專制背書,尤其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更嚴本加厲。
    Thumbnail
    一、RE100是甚麼? RE100是一個國際性的倡議,其目標是鼓勵企業承諾在其營運中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這體現了企業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同時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參與RE100的企業致力於轉型為更環保、低碳的經營模式,這對於應對氣候變遷和減少碳足跡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RE10
    Thumbnail
    對於住在偏鄉地帶的人來說,到北韓邊界可能相對容易。偏遠地區看守人力較為零星。中韓邊界有很大部分沿圖們江和鴨綠江相互毗鄰,冬季會結凍。在更接近城市的地方,邊界兩邊都有人巡守。在北韓這邊,如果被發現越界,會馬上被送到囚營。在中國這邊,則會被立刻送回北韓坐牢。北韓的邊界守衛如果認為哪個人越河太遠,就會朝對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和核武器:是美國明年面臨的最大外交政策挑戰。 2023 年拜登阿公處裡國際議題大補帖 競爭籌碼上升下降? 拜登今年通過限制出口使與中國的半導體競爭升級,這有可能使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的競爭努力倒退數年。儘管出口管制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仍有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可能如何報復,以
    Thumbnail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一些國際法議題做個初步的摘要與釐清: 一、俄羅斯此次針對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違反國際法。 二、普京對於烏克蘭歷史的詮釋是片面與錯誤的。 三、政府推動全民國防、平民配合戰爭動員並不會讓平民不受國際人道法的保護。 四、政府推動全民國防、平民配合戰爭動員並不會讓平民不受
    Thumbnail
    我能夠理解民眾對於「食安」議題的關注,畢竟民以食為天,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得健康,過安心的生活。但是,如果今天因為片面的認知做出的決定,中斷了國際貿易交流,到底是誰會吃虧?
    Thumbnail
    〔記者揪底🕵️‍♀️/專題報導〕你平常有關注社會議題嗎🧐?你曾和人談論過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嗎💬?今天要介紹的阿翻是位來自義大利的自由職業插畫家——Davide Bonazzi,和記者揪底一起來試試能從圖中解讀出什麼社會議題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近日看了一本書,特別喜歡,忍不住要趕快推薦給大家。書名是:少年國際選讀:洞觀20件國際大事 × 3大全球發燒議題。 在「出版序」裡,總策劃馮季眉 ,特別以「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寫了一篇文章。「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之高前所未見。......我們要為少年讀者解說時事與地緣政治、甚至民防與國防通識
    Thumbnail
    平反史達林 普丁上台二十餘年,長期精心營造「大俄羅斯主義」,所有俄羅斯人都心知肚明,普丁表面上漂亮平反沙皇,宣揚彼得大帝的豐功偉業,實際上卻是秘密平反史達林,意圖為其恐怖專制背書,尤其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更嚴本加厲。
    Thumbnail
    一、RE100是甚麼? RE100是一個國際性的倡議,其目標是鼓勵企業承諾在其營運中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這體現了企業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同時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參與RE100的企業致力於轉型為更環保、低碳的經營模式,這對於應對氣候變遷和減少碳足跡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RE10
    Thumbnail
    對於住在偏鄉地帶的人來說,到北韓邊界可能相對容易。偏遠地區看守人力較為零星。中韓邊界有很大部分沿圖們江和鴨綠江相互毗鄰,冬季會結凍。在更接近城市的地方,邊界兩邊都有人巡守。在北韓這邊,如果被發現越界,會馬上被送到囚營。在中國這邊,則會被立刻送回北韓坐牢。北韓的邊界守衛如果認為哪個人越河太遠,就會朝對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和核武器:是美國明年面臨的最大外交政策挑戰。 2023 年拜登阿公處裡國際議題大補帖 競爭籌碼上升下降? 拜登今年通過限制出口使與中國的半導體競爭升級,這有可能使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的競爭努力倒退數年。儘管出口管制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仍有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可能如何報復,以
    Thumbnail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一些國際法議題做個初步的摘要與釐清: 一、俄羅斯此次針對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違反國際法。 二、普京對於烏克蘭歷史的詮釋是片面與錯誤的。 三、政府推動全民國防、平民配合戰爭動員並不會讓平民不受國際人道法的保護。 四、政府推動全民國防、平民配合戰爭動員並不會讓平民不受
    Thumbnail
    我能夠理解民眾對於「食安」議題的關注,畢竟民以食為天,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得健康,過安心的生活。但是,如果今天因為片面的認知做出的決定,中斷了國際貿易交流,到底是誰會吃虧?
    Thumbnail
    〔記者揪底🕵️‍♀️/專題報導〕你平常有關注社會議題嗎🧐?你曾和人談論過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嗎💬?今天要介紹的阿翻是位來自義大利的自由職業插畫家——Davide Bonazzi,和記者揪底一起來試試能從圖中解讀出什麼社會議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