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碳權將在全球經濟與環境保護之間扮演關鍵角色。圖源:MAT美特行銷
全球熱點地區與碳權交易潛在市場價值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碳權」成為全球投資人矚目的環保黃金。碳交易市場的興起,不僅揭示了全球對淨零排放的追求,更為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那麼,究竟
什麼是碳權?
買碳、賣碳和減碳之間又有何關聯?要如何
參與碳權交易呢?資料來源:ESG遠見,資訊整理:
MAT美特行銷
碳交易市場的概念與運作
碳權就是「排碳的權利」,通常以1公噸的碳排放量來計算。
碳權
一種量化碳排放的創新機制,旨在經濟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企業可通過購買碳權來「合法」地排放碳,而賣方則承諾減少相應數量的排放。通過碳權交易,資本流向低碳產業,推動全球減排行動。
根據型態分為「減量額度」和「排放額度」
【減量額度】指的是產自國際自願性碳市場、京都碳權、巴黎碳權以及環保署抵換專案的碳抵換(Carbon Offsets)方式
【排放額度】則是政府透過強制性總量管制與交易,所核發的配額,且需每年繳回。
在自願性碳市場中,企業主動透過不同的減碳方案、再生能源、碳捕捉及造林專案等,向境內或境外機構申請認證,即可獲得碳權。
國際認證機構
- 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 查證碳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台灣的碳權市場
行政院環保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與碳抵換管理機制,企業可在
平台上申請碳權認證或刊登交易資訊。
企業碳權經營
企業開立碳權帳戶,便可進行碳權經營(交易或抵換),碳權餘額還能認列企業資產價值。此外,開放企業購買國際流通大與合規的自願性碳市場碳權,不但可以降低企業淨零碳成本,強化企業淨零目標的雄心,同時亦可抵減國家的排放量。
透過境內外的碳權交易,企業政府有望達到有效碳封存、復育生物多樣性並促進在地社區及經濟發展
碳權與碳交易有助抵銷過多的碳排放量,引領全球邁向永續發展,
不過,碳權具體要如何申請?
五步驟說明碳權申請
- 撰寫計畫書(PDD):碳權開發者需編寫計畫書,內容包括計算減排量、規劃監測方式、計入期間、評估環境衝擊及調查利害關係人意見等。
- 第三方確証:計畫書需經過第三方機構審核與確証,確保計劃符合相關標準與規定。
- 註冊與登錄:通過第三方確証後,開發者可向授權機構申請註冊與登錄。
- 執行計劃:碳權開發者需按照計畫書所設定的目標和策略,實施碳減排計劃。
- 查證與核發碳權:計劃執行後,第三方機構需查證並檢驗執行成果。若達到要求,授權機構將核發相應的碳權。
台灣面臨碳排難題:如何在碳權市場取得突破
儘管碳權市場迅速成長,許多國家積極參與碳交易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台灣卻面臨碳排減量的困境。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台灣企業在國際碳市場取得碳權的同時,碳排問題仍待解決。
- 2021年自然碳權交易增長30%,新加坡推出氣候衝擊交易所(CIX)。
- CIX完成首件高品質碳權交易,涵蓋造林及避免砍伐森林等計畫。
- Regen Network建立土壤碳權交易平台,2022年初成功媒合微軟與澳洲農企完成土壤碳權交易。
- 台灣在淨零議題上遇到死結,碳排多留在國內,碳權開發有限。
- 台灣企業在國際碳市場取得碳權,但仍持續製造碳排。
台灣企業與政府需積極探索碳權市場的機遇,尋求在碳排減量上取得突破。同時,應著重在國內推動永續發展策略,以克服碳排問題,實現淨零目標。
台灣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提出 四大轉型策略 及 兩大基礎
引導產業永續接骨並接軌國際趨勢
迄今屆滿一週年
我們將檢視台灣的淨零轉型成績單
以及方向是否正確
淨零排放新征程
我們將為您深入剖析如何跨越轉型門檻
建構低碳商業模式並進一步創造綠色生活產業鏈
氣候時鐘正在分秒倒數
面對迅速變化的 零碳戰場
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