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過時的觀念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喜宴》後,說過這段話: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自然不需要階級觀念,硬摘的果子當然不會香甜。

在很多時候,孝順真的是個過時的觀念,那是個要畢恭畢敬甚麼都要順從答應的事件,中國從古至今「孝順」二字都有些不平等的意味在其中。


因為他是長輩,所以他無理怒罵你,你要忍。
因為他是長輩,他決定你的人生,你要接受。
因為他是長輩,即便他對你不好,你也必須養他。


這是甚麼過時的想法,這年頭你疼疼別人自然別人也會疼疼你,
我不相信彼此有愛會做出甚麼詭異的事情。


所以教導小孩「愛」。

我不希望我小孩因為孝順我而買父親節禮物給我,我會希望他愛我在每個時候都能想到我,我不會因為他與我講道理我就生氣惱羞,反而會因為他的論述而覺得他長大了沒錯。


如果你是真心的在愛護晚輩,那麼晚輩也會有所回應,
自然就會相愛相親,會對你好、會尊重你,
那是發自內心的,不是階級之下強求來的。


想被尊重

那就必須先做好自身,可能很有學問,可能行為端正,可能繼惡如仇,可能潔身自愛等,都是楷模,自然別人也會尊重。

而不會是把「孝」掛在嘴邊,要求別人孝順自己卻又拿不出任何值得尊重的地方,
指著別人說著孝順應當是怎樣,其實只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有點滑稽的模樣。


為甚麼晚輩不聽父母的話會有罪惡感,
想想多少小孩在壓迫下成為了犧牲品的存在,
叛逆是否就是不孝順,我覺得這倒是有待商議的存在。


控制欲

這是父母親的通病,順道拿著孝順壓著你,讓你無法喘氣,在孝順面前好像要求怎樣都行,難道父母對你潑黑水你也得默默吞下去嗎?

讀書與未來規劃為甚麼又是孝順為前提,為甚麼又是聽話為第一,
這沒有道理也沒有邏輯。


因為孝順本身就是沒道理。


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孩子規劃未來,
一旦孩子不從,不聽話、不孝順的帽子便扣下。


那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們的經歷也早就已經沒有參考價值,
甚至已經過時了呢 ?


不吸取新知,拿著過去那套規劃著孩子的人生,
不覺的荒唐可笑也可恥嗎 ?

不懂裝懂是最可怕的存在,就如同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一般,根本是豬隊友又想要裝作很厲害,然後要用孝順的名義讓所有人認同他們的對白。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希望你們能了解這句話的存在。



CarefreeSu 2021.07.0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 遇的沙龍
41會員
548內容數
太多不同的意見,光怪陸離的事件, 卻不能視而不見,理解討論便了解, 繼續找尋著真理空間進入不同淵源。
蘇 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9
你們是台灣人嗎? 還是中國台灣。
Thumbnail
2022/08/09
你們是台灣人嗎? 還是中國台灣。
Thumbnail
2022/08/08
神仙打架, 身為一般的人民又能做些什麼。
Thumbnail
2022/08/08
神仙打架, 身為一般的人民又能做些什麼。
Thumbnail
2022/06/16
你的認知不是他人的認知便讓他人認同你的認知。 韓粉 總統大選
Thumbnail
2022/06/16
你的認知不是他人的認知便讓他人認同你的認知。 韓粉 總統大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
Thumbnail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跟古時候相比,「孝順」兩個字在現今社會已衰退許多。從前有二十四孝,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在也有二十四孝,但反過來,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一、驕寵:有時驕寵是因為家長偏心,喜歡這個孩子,不喜歡那個孩子,沒有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一驕寵就失去了公正。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跟古時候相比,「孝順」兩個字在現今社會已衰退許多。從前有二十四孝,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在也有二十四孝,但反過來,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一、驕寵:有時驕寵是因為家長偏心,喜歡這個孩子,不喜歡那個孩子,沒有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一驕寵就失去了公正。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一切都是為你好!」這樣的以愛之名,才會延伸出許多報復行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為你好」,其實是父母親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一切都是為你好!」這樣的以愛之名,才會延伸出許多報復行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為你好」,其實是父母親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長輩都愛把舊經驗,套用在新時代的新規則,並且由上對下發號施令該怎麼辦?直接辯論?不需要。舉出實例,讓他啞口無言?更不需要。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你身邊有那種很愛看政論節目,而且是一邊生氣,一邊吃降血壓藥的長輩嗎?有時候真的很佩服願意和
Thumbnail
長輩都愛把舊經驗,套用在新時代的新規則,並且由上對下發號施令該怎麼辦?直接辯論?不需要。舉出實例,讓他啞口無言?更不需要。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你身邊有那種很愛看政論節目,而且是一邊生氣,一邊吃降血壓藥的長輩嗎?有時候真的很佩服願意和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